教大GPS:教師也需要社會經驗

(圖片來源:Canva)

不論是在中學還是大學任教,教師們普遍對社會上不同的職業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很多教師都是畢業後立即投身教育行業,雖然身分由學生變為教師,但工作環境依然是熟悉的學校,自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雖然教師的社會經驗不會影響教學的質量,但在育人的視野上,的確會限制教師引進創新思維到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教學及育人時描繪工作及社會實况,啟發學生反思,對缺乏其他經歷的教師而言,這是否有點強人所難?

實戰經驗 提升教學質素

為解決以上問題,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讓教師親歷其境,拓展視野。以下有兩個例子:

 負責商科的沃老師,在一次外地探訪中,到Google總部體驗員工的工作情况。她把經歷以影片形式一一記錄,並以此為個案研究,融入教授人力資源管理的議題當中。

筆者在中學任教時,參加企業初創活動,在3天的創業過程中,明白企業起步的流程。根據是次經驗,在往後的學年設計並推行校本的初創課程。

助教師走出學校實習

以上兩個例子,反映教師吸收外界實戰經驗的好處。首先是提高教學的質量,沃老師因個人視野的提升,把例子信手拈來融入教學中。更重要的是,說故事者就是故事主角,令她的講解更清晰,更具說服力,學生會更投入。其次是觸發教學創新,筆者和不同的教師都曾有相同的經歷,就是在親身感受過後,從中發現到現有教學(甚或課程)的漏洞或潛藏的新教學機遇。藉此發現為突破點,並根據學生的需要,思索發展全新的課程。這得要強調,創新課程的出現,還要考慮教師對課程的經驗及工作需求等因素影響,但提高教學的質量及觸發教學創新這兩大貢獻,的確值得注意。

在考量教師的專業發展時,教師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法或課程自主上。但以上例子提醒了我們,激活教學及課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教師親歷其境。對新進教師而言,這是提升個人歷練與強化教學的渠道。對具經驗的教師來說,是展示自主、調適教學的機會。所以,教育局實可考慮為教師增設現職實踐計劃,為教師提供有薪假期,到與本科有關的職位實習數星期,激活教師提升教學質量與創新的機遇。

文:何振聲(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