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講你知:建良好關係 培養孩子抗逆力

儘管香港學生的學術成績在全球名列前茅,但社交情感能力有待加強。根據2018年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數據,香港學生在學術能力方面排名第三,但在社交及情緒抗逆力方面卻只排在第42位,這反映了我們在培養學生情感能力方面的不足。

抗逆力(resilience)是一種幫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穩定並迅速恢復的能力,它需要後天培養。風險因素如學業壓力、朋友衝突和家庭問題,可能削弱孩子的心理安全感;而保護因素,如家庭支持、朋輩友誼和積極的學校環境,則為孩子提供應對挑戰的資源。

持續訓練如同鍛煉肌肉

培養抗逆力如同鍛煉肌肉,需要持續的練習和調適。擁有抗逆力的孩子能在挑戰中迅速調整心態,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要培養孩子的抗逆力,家長和教師扮演關鍵角色。以下是一些具體建議:

1. 經營關係,培養孩子歸屬感

良好的親子及師生關係是培養抗逆力的基石。我們可以與孩子建立緊密的情感聯繫,讓他們感受到家庭和學校的溫暖和歸屬感,這能讓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感受到支持。例如,每天花時間與孩子分享感受,或安排班級經營活動來增強聯繫;需要的話,也可以借助「感受需要卡」等簡單工具。這些互動有助於孩子感受被關愛,從而增強情感穩定。

2. 鼓勵正向行為,培養同理心

當孩子展現出積極行為時,我們可以及時表揚,這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我們還可以通過日常對話,讓孩子理解同理心的重要,並鼓勵他們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這些教育有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關心他人,並在面對人際挑戰時更有應對能力。

3. 擴大同理心範圍

同理心不僅限於熟悉的人群,還應包括對陌生人和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我們可以利用新聞報道或社會事件來與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幫助他們理解他人所遭遇的困境,並思考如何提供幫助。這樣能增強孩子的同理心,並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會的角色,在關心世界的過程中增強抗逆力。

SEL助自我管理人際關係

在培養抗逆力的過程中,在學校推行的社交情意教育(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扮演着重要角色。SEL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係及解難能力,這些核心能力對學業成功和抗逆力的提升至關重要。接受系統性SEL教育的孩子能夠更好地管理情緒,解決人際問題,並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積極的心態。JUST FEEL致力透過「感講夥伴學校計劃」,以全校參與方式推動社交情意教育,旨在通過培育孩子的同理心和抗逆力,幫助他們在學校和生活中更好地應對挑戰。

隨着新學年的開始,我們也在香港多間「夥伴小學」推廣班級經營,這與教育局《4Rs精神健康約章》的呼籲和信念不謀而合。教育局副秘書長蘇婉儀早前發表的文章指出,班主任在維護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角色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學期初,通過班本活動幫助學生互相認識,提升聯繫感,並且教師應多主動關心學生的情緒,建立互信。我們的工作正是響應這一號召,透過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信任,為學生築起更堅固的心理安全網。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抗逆力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和家長可通過提供情感支持、鼓勵正向行為,以及擴大孩子同理心來幫助他們建立強大的心理安全感。抗逆力不僅是應對困難的工具,更是孩子邁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我們可以攜手幫助孩子在學業之外,獲得這筆寶貴的心理財富。

文:郭梓樂(「JUST FEEL 感講」共同創辦人)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