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發掘培育孩子獨特才能(上)
暑假將至,不少家長馬不停蹄地為孩子安排不同暑期活動,有些家長可能會為孩子的學業能力「補弱」或預習,另一些則希望讓孩子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活動,目標均在發展孩子的不同興趣和能力。既然父母在發掘和培育孩子能力扮演關鍵角色,家長不妨抱持以下3個信念:
信念一:內在潛力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興趣,這些優勢和熱情構成孩子才能的基礎。家長的任務就是為孩子能力「解鎖」,通過創造一個支持探索和成長的環境,幫助他們發揮最大內在潛能。任汝理博士(Dr Joseph Renzulli)提出的「資優三環」概念,指出當考慮孩子的潛力時,宜考慮能力、創造力和投入感三方面,即「中等以上的一般或特殊能力、高度創造力及高度的熱忱投入」。現代教育觀點強調「因材施教」,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資優能力」亦可以在不同的範疇展現,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宜去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投入感,並提供探索空間和培育機會,孩子都可以是某個範疇的「人才」(talent)。
信念二:性格強項
性格強項是孩子在思想、情感和行為中表現出的積極特質優勢,這些優勢反映他們的潛能。性格強項有6大類美德,包括認知(創造力、好奇心、判斷力、喜愛學習和洞察力)、情緒(勇敢、堅毅、誠實和熱情)、社交(愛和被愛的能力、仁愛和社交智慧)、公民(公平、領導能力和團隊合作)、調節(寬恕、謙遜、謹慎和自律)和心靈(對美麗和卓越的欣賞、感恩、希望、幽默感和靈修)等。
每種性格強項都是寶藏!家長用心觀察,以了解孩子的強項,例如一名堅韌的孩子,可能在需要長期努力的活動中表現出色,如音樂、運動或學術。通過關注這些積極特質,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走向感到滿足、樂意努力投入發揮的領域。
信念三:成功期望
教育心理學中的「期望價值理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提出,孩子對進一步發展、發揮自己潛能的動機,取決於孩子對某任務勝任與否的期望值(expectancy),以及此任務對孩子帶來個人的價值(value)有多大。這兩個元素,構成學習動機潛能的算式:「期望×價值 = 動機」。因此家長要對孩子有合理的「成功期望」,孩子才會對自己有合理的「成功動機」,積極投入參與。
雖然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但除了信念,還需要實踐。進一步實踐的辦法,下回分享。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