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孩子不聽話4個原因(一)
所有孩子都有不聽話的時候,大都是因為孩子未懂規矩,或一時控制不了自己,家長只要耐心教導就好了。然而,有部分孩子經常不聽話,家長多番教導都不見成效;究竟可以怎樣處理?
美國心理學家Don Dinkmeyer認為,孩子持續不聽話的原因可以分為4類:權力鬥爭(Power)、引人注意(Attention)、能力不足(Inadequacy)和報仇雪恨(Revenge)。家長要按這些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處理孩子的問題。這一期先為大家解說其中兩個原因。
權力鬥爭(Power)
孩子似乎「總是和成人作對」,不論成人叫他做什麼都反其道而行。這類孩子的生活流程受家長高度操控(如:每日都是上學、補習、做功課、溫書),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作主的機會(如:父母決定吃什麼、玩什麼、參加什麼活動)。
讓孩子可以選擇
沒有人喜歡做扯線木偶,所以孩子慢慢就會透過「包拗頸」來顯示自己的獨立性。
面對這種情况,家長可以在有些事情上讓孩子選擇(如:「你想吃蘋果還是雪梨?」、「你想參加足球班還是打鼓班?」),亦可以每日安排一小時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引人注意(Attention)
孩子經常「搗蛋」,但眼睛一直望着成人,似乎很「享受」被成人責罵。這類孩子通常得不到家長的正面關注;孩子「乖乖」時,家長要麼玩手機,要麼忙別的事情,所以孩子習慣通過搗蛋來吸引注意。如果孩子的搗蛋行為尚算輕微,家長可以刻意忽視,並指導孩子做正面的事,當孩子跟從家長的指示,家長可興高采烈地加以口頭讚賞(如:「媽媽最欣賞你可以自己完成功課!」)。家長亦可以安排固定的親子時間,並於這個時間全神貫注地與孩子對話、遊戲和互動,讓孩子知道不用搗蛋也可以得到家長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