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不是懺悔文

我偶爾都會回想大仔出世時的狀况。那時的我,一切在懵懂中摸索,吃力又無助。尤其開頭大半個月,初生時在鬼門關前走過一轉的阿仔高度需要安撫,我的心靈強度卻很有限,應付不來。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我輕率地判斷他為「難纏」,心想「不能寵壞孩子」,常常拒絕給予他適時的安慰。

擔心「寵壞」 忽視孩子感情需要

「不能寵壞孩子」是我們社會一個很牢固的信念。但什麼是壞呢?如何才是寵壞呢?長輩們說,寵慣孩子,一喊就抱,孩子就會喊得更多,更難纏。成為母親後,「小心寵壞」成為我不敢輕視的訓誡。我很自然地擔心,不由細開始好好「管教」,孩子將來就會不聽話,暗下決心不能隨便被孩子擺佈。那是一種處於鬥爭模式的狀態,我不自覺地認定了才出生幾天的娃兒,就已經要操控我了。

回頭看,當時自己對兒童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需要毫無認識,忽視了阿仔最基本的感情需要,例如安全感,又或被愛、被滋養的需要。概念上,我當然知道什麼叫安全感,但那只是認知層面的知道,對於孩子的真實感受、需要安全感什麼的,內心就像一塊硬邦邦的鐵,完全無感。

幾年後我才明白,當內心缺乏愛的時候,是很難去給出愛的。在不自知的恐懼驅使下,操控成為重要的救命草。大人往往會害怕一旦縱容了孩子,孩子就會失控、變壞、偏離正軌,但事實是否真的這樣呢?我們認知上似乎很明白「從錯誤中學習」的道理,但實際上,我們內心很害怕「出錯」,害怕小的差錯,也會從此「鑄成大錯」。

接受不足 學習去愛

話說回來,感謝這個小生命推動我,即使缺乏愛,也去學習愛。也許是潛意識的驅使,我選擇全母乳餵哺,用印尼式孭帶背着他四處去。身體的親密連結,漸漸發揮彌補作用,我漸漸感受到愛的輸出,阿仔也得到安全感的包圍。只是初生月,我在艱辛適應中對阿仔展現的隔閡,多少影響了其後我們母子間的感情連結。4年後,我再生細仔時已有經驗,懂得適時回應幼嬰的各種需要,相比下,我和細仔的感情連結明顯強得多了。

大仔向來同感心較弱,幼時曾被診斷有輕微的亞氏保加症,我偶爾會想,那是否跟他初生後那個月,我對他同感心薄弱有關?當然,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而且,有沒有答案也不重要。換在7、8年前,我大概會執著於那個答案,心底總有一份愧疚,擔心是不是因為我的「錯」,令孩子在幼嬰階段錯失了被同感的寶貴經驗,以致有所「缺失」……

現在的我,已經清晰放下那份愧疚。這篇文章,我不是為了懺悔而寫,而是為了真正擁抱大仔送給我的生命禮物。事實上,大仔一直健康成長,無特別發展障礙,特立獨行是他的個性,豈能說是有所缺失呢?

全靠阿仔帶給我的衝擊,推動我認真學習如何湊仔,學習真正的人性需要,繼而探索自己的盲點,以及盲點指向的個人課題,令我走向更深的個人成長。現在的我,由衷明白生命中的一切不足或缺失,都無損生命的美。

乖仔,媽媽接受自己的不足。哪怕我的不足曾對你帶來傷害,那只是世間一切因緣和合中的一撇,你生命的韌性、你所遇的機緣,都為你開創種種的可能。哪怕你曾受到傷害,都無損你發光發亮的本質——我們有誰不是呢?

我們都一樣,會遇上苦痛,也同時深受眷顧。謝謝你,是你推動媽媽自我成長,看見生命的亮光。有一天,你也會看到相同的光。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