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救未來:了解「無理」要求背後原因
我家有兩個孩子。因為女兒一次看似「無理」的要求,讓我對自己慣有的思維模式有了新的覺察,也叫我更深刻體會善養的珍貴,正正是要讓孩子由衷地相信,自己的需要,值得被聆聽、被滿足。以下是我家的一段小插曲:家姐小一時因為要上網課,我們便給她買了一部tablet。後來細佬也要上網課,也給他買了一部。怎料家姐看見細佬有新tablet,嚷着要一部新的。
我問:「為什麼你想要買呢?你已經有了啊!」
家姐:「我要一部新的。」
我問:「舊的有什麼做不到嗎?」
家姐:「沒有,我就是要新的。」
我問:「那買新的後,舊的這部還要嗎?」
家姐:「要的。」
我問:「但你不能同時用兩部啊,一部不夠嗎?」
家姐:「我要買!我用自己利市錢買!」
我內心出現很多反對聲音:「未識掙錢就這麼揮霍!」「人要你又要!細佬有什麼你都一定要!」「無緣無故多買一部幹嗎?反正你也不能同時用兩部!」「掙錢好辛苦!」「你的利市錢不也是我給的?你平時吃我的住我的都未跟你計!」「把錢儲起來,將來有用的。」
要求買新平板 原來想要直立保護套
我十分不認同家姐要多買一部tablet,但又不想強硬拒絕,深怕女兒覺得必須盲目服從權威。既然利市錢是她的,她那麼想要,我又想不到合理地拒絕的理由,便妥協說道:「好吧,雖然我覺得不值得,你就用你的利市錢買吧。」家姐興奮得躍動起來說:「好嘢!新的那部要跟細佬的一樣,有一個可以直立的保護套!」我馬上抓着重點問:「如果我給你買一個可直立的保護套,可以不買一部新tablet嗎?」家姐爽快說:「可以!」什麼? 原來女兒只是想要一個保護套!早說嘛!害我糾結這麼久!於是,我們便一起網購選保護套,收到保護套那天,家姐樂得心花怒放,抱着我說謝謝!
我反思事件,發現自己一開始不想家姐買多一部tablet,是因為在我的主觀角度,早就覺得沒有需要;但那不過是因為我並沒有了解她真正需要,以及不相信她有真正需要,我認為她只是妒忌,貪新鮮。而我否定她時的很多內在聲音,其實都跟我兒時被灌輸的思維模式有關——只要花錢就是不對的,沒有人會在乎我背後的想法與動機。
其實,在家姐的角度,她真正的需要是:
1.能夠安心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必被怪責浪費或奢侈
2.當表達需要後,媽媽願意聆聽並提供協助
3.體會自己的需要,是值得被尊重、被滿足的
4.有自主權去決定如何運用自己的利市錢
如果我一開始只是不斷說服她,甚至強硬拒絕她,那麼家姐真正的需要便無法被看見,她也只會感到不被理解和不被支持。如果孩子經常被拒絕,久而久之,他們再有需要也可能不會對父母說,只會自己想辦法,甚至會瞞着大人用不理想的方法去嘗試滿足自己,這都不是我們希望見到的。
另外,我也注意到,孩子有時候未能好好表達自己的需要。例如家姐其實只是想要一個保護套,但表達出來卻是堅持要買一部新平板。這確實需要成人很多的耐心和信任,才能引導孩子一步步去表達真正的需要。
下次孩子再提出「無理」要求時,我們都可以試着去相信他們背後是有一個很重要的需要,試着去溝通了解。孩子感到被信任,也會更信任我們,長大後有難處就會更願意找我們商量了。
文:周芷欣
作者簡介:佛系媽媽芷欣,佛法輔導碩士,育有一子一女。原本家庭事業兩得意,產後卻陷入抑鬱。後來接觸到《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從中看見自己抑鬱背後的的童年創傷,深受感動,最後憑借佛學和內在小孩走出陰霾,放棄原有工作,致力推廣善養和療癒。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