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犯錯背後
早前本人有幸接受香港電台普通話台AM621的訪問,成為「校長早晨」節目的其中一集嘉賓。透過電台廣播與聽眾分享有關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奮鬥點滴,也瞬間令我回想起昔日由教師崗位轉變為校長的初心和驅動力。還記得電台主持人向我提到「郭爸爸」這個稱呼時,內心除了有一份滿足感和歸屬感外,還有震顫的感動。
「郭sir,謝謝你的壓力球,如果當年沒有你的一份愛,我今天想必已在牢獄中度過了……」腦中想起一個十多年前小故事,當時我仍是一名主任。一個在所有人眼中都是頑皮透頂的學生,他竟然用硬幣把神父的車𠝹花,驚動整間學校,最後換來被記大過一次。當大家都議論紛紛時,我單獨見了他多次,明白到他不是故意的,而是無法宣泄自己的情緒。於是我送了一個壓力球給他,並指導他如何善用。
今天他已成家立室,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並經營了一間西班牙餐廳。最令我感動的,是那天他回來學校探望我時,竟然在袋裏拿出當年的壓力球,並珍而重之,我心中泛起一股的暖流流遍全身。我倆四目交投,盡在不言中。為人師表的,也許此刻未必看到孩子的將來,但要知道,孩子會因你的信任和一份愛而改變 。
犯錯是學習好時機
這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也成為我走上校長路的一大動力。成為校長後,我也經常遇到不同的搗蛋學生,我相信他們的本質都是善良的,只是沒人能明白他們的內心感受和情緒。我教導教師及家長,懲罰責備不是唯一方法,反之要給他們有機會自我反思,勇敢地面對自己所犯的錯。
美國教育學博士珍.尼爾森(Jane Nelsen)提出精闢見解:「孩子在感覺良好時,會做得更好,大人也是如此。」有時候,我們必須先停止處理問題行為,透過情感連結,營造親密與信任,治癒彼此的關係;一旦情感被重新連結,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被傾聽,他才有可能傾聽我們說的話。
「正向教育」需要的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首先必須放下對短期成效的追求,放眼於長遠的目標;我們的責任在於教導孩子成為負責任、尊重別人、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社會公民。懲罰或許能短期見效,但長遠來看,會造成孩子的反抗、報復、表面順服,甚至不再相信自己有價值。
在此基礎下,我設立了「R計劃」,R代表了Reborn重生。當我的學生做錯了事,他們會透過完成一連串的德育功課或增值學習,功過相抵,得以取消缺點紀錄,讓他們有機會重生,這就是嚴中有愛。
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利用孩子犯錯誤的機會,巧妙地去促進孩子自我成長才是王道。因此,我們不用太早去對一個小孩子下判斷,每個孩子往往會因為不同的經歷而有不同的將來。最重要的是,讓這個孩子感受到愛,使他相信,總有一個人盼望着看見他的進步,永遠等他回家,讓愛化為他上進的動力。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