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最好的聖誕禮物
每年聖誕節,都是大家大灑金錢買禮物給家人、親戚、同事或朋友的時候。本以為商店人流會因為疫情減少,但眼見是各大商店仍門庭若市,不論賣的是家電產品、美食禮盒、抗疫好物、居家雜貨等,各店主也把所有貨品加上折扣,面對這樣的割價,你能抵受得住誘惑嗎?另外,疫情下,雖然晚上6時後堂食被禁及全日實施2人限聚令,然而,「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家中開聖誕派對的市民,仍然不勝枚舉,到底這樣過聖誕節,是哪裏出了問題呢?
慶祝節日是為什麼?
不知從何時開始,快樂要由形形色色的物質生活來堆砌,是因為我們的心靈缺少了一塊,還是我們真的為了慶祝節日而慶祝呢?大家明白真正的節日儀式感是什麼嗎?(我在之前的專欄曾分享過生活需要儀式感,豈不是自相矛盾?)
容我在這裏以天主教教友的身分分享一下聖誕節的由來和歷史。聖誕節來自歐洲,又稱「耶誕節」。神父在將臨期彌撒中提到,「聖誕節」的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基督彌撒本是一個宗教節,聖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在這個大日子裏,又有幾多人明白其真正意義。耶穌在一個簡陋狹窄的馬槽誕生,象徵着我們要生活樸素簡單。
隨着時間轉變,現今已認受把它當作耶穌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聖誕節,聖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配合商業活動的消費宣傳,從而衍生出很多聖誕節的歡慶活動,例如交換禮物、吃聖誕大餐、寄聖誕卡等,這與聖誕節的本意並無半點關聯。撇除宗教,大家又是否知道虛構人物聖誕老人的由來?相傳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我們又能否順水推舟,借此故事教導孩子樂於助人,而非推崇享樂?
疫境中的聯歡會
敝校剛剛完成網上聖誕聯歡會,我透過ZOOM進入24班教室參與他們的聯歡會,過程中另有一番感受和體會。在此我希望高度表揚教師們發揮了無限的創意,各師各法,設計了不但富有教育意義,而且能經營班級的遊戲和孩子一起經歷,非常有心思。在疫情下,師生不能在課室相聚,不能一起玩遊戲、一起吃小食、派聖誕卡及禮物,但同學仍然非常期待這個網上聖誕聯歡會,他們不介意留在家中,即使沒有任何禮物及食物,亦沒有半點失望,只希望能與老師和同學見見面。面對着這個「疫境」的強烈反差,同學們深深地體會何謂「珍惜」。看見教師和孩子對聖誕節尊重和熱情的態度,已充分地體現了濃厚的「儀式感」。
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義。透過疫境因勢利導,教導孩子「樸素生活」及「節儉」,從精神上改變,生活模式也隨之改變,便能事半功倍,亦減少節日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在疫情爆發的這個時間,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可從正面入手,從小開始教導學生明白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本人亦已在自己學校開始教導學生這個課題,並於周會及成長課作分享,師生及家長回應正面,真的值得一試。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