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隨筆:每一刻專注多一些

每時每刻我們的感官系統都接收着從四方八面以及自己內在傳來的信息,一般來說,我們會挑選最重要的信息做出相應回應。我們的專注力在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專注力幫我們把不相關和不那麽重要的信息篩掉,把有限腦力資源集中放在最重要的事上。在處理事情過程中,我們可能受其他信息分心,專注力會幫助我們抑制想去分心的衝動,提醒我們持續專注手上的事情直到完成。

上面描述的過程是否很理想?現實是怎樣呢?現實是我們好不容易開始做那件很重要的事情,過了10分鐘,我們的心開始游走,又過了5分鐘,發覺自己在做第二件事情,這時這個「發覺」把我們帶回去原來需要做的事情上。

我思故我在 察覺分心也是專注力

其實分心是人之常情,留意到分心也是很重要的專注力。那什麼才算專注呢?科學研究領域有很多定義,筆者認為專注就是當我們察覺到當下的身心狀態的時候。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如果我們的腦海總在思考,我們也深深嵌入思考裏面而不自覺,那就不算專注;但是當我們察覺到自己在思考,「哦,我在思考緊……」,這個時刻就是專注。

學前期兒童可以持久專注多長時間?一般可以用以下的公式粗略計算:

歲數×2或×3(見圖)

仁濟隨筆:每一刻專注多一些
(明報製圖)

(7歲 兒童14至21分鐘、6歲 兒童12至18分鐘、5歲 兒童10至15分鐘、4歲 兒童8至12分鐘、3歲 兒童6至9分鐘、2歲 兒童4至6分鐘。)

一般幼稚園上一節課是幾分鐘?20分鐘?30分鐘?40分鐘?對我們學前期的兒童來說太大挑戰了!

學前期兒童會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嗎?其實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在4歲前診斷ADHD。但是我真的很擔心孩子有專注力不足的情况,怎麼辦呢?可以參考以下的徵狀,如果大部分都符合,可以找專業人士做一個正式評估。

學前期兒童ADHD徵狀:

.幾乎總是難於安坐,坐下幾分鐘之後一定要起身

.因為「特別勇敢」經常挑戰危險動作,經常受傷

.經常被同學投訴打人,搶玩具

.逃避需要專注多於2分鐘的工作

.開始一項活動一分鐘之後就失去興趣,需要去開始另一項活動

.不停地說話,製造噪音

我們的專注力去哪了?答案很明顯:電子屏幕上!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建議2至6歲兒童每天的屏幕時間是1小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每天看屏幕的時間又是多少呢?

持久專注力訓練:

在一段連續的時間裏持續做同一件事情,而這事情不可以是小朋友最感興趣的事情或遊戲,最好是小朋友稍微不感興趣的;時間長度可以參考上面提及不同年齡階段層小朋友可以持久專注的時間。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幫助小朋友持久專注做功課:

.做功課前,可先到公園作感覺調節及動作協調的活動以提升醒覺度,例如跑步、攀爬、跳躍等活動

.做功課期間,在適當時段(如每隔15至20分鐘)給予小休,其間讓兒童作「感覺餐單」活動(如玩彈牀、玩轉轉椅等),以維持其醒覺度

.讓兒童坐治療球作一些活動,給予前庭感覺刺激

待小朋友年齡增長進入小學階段,可以鼓勵小朋友自己內省以提高專注:

.我𠵱家做緊咩? (回到當下)

.我𠵱家應該做緊咩?(引導對比現在的行為和目標行為,並計劃如何做出目標行為)

文:何月群(仁濟醫院學前支援服務隊臨牀心理學家)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