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藉着「摸仔」傳愛意

大仔有一班感情很好的同學,進小學4年以來,即使不同班也會定期到我家玩。為圓孩子齊齊宿一宵放野的心願,我不久前組織了6個家庭同到西貢宿營,讓他們完全玩個飽。

我想,平時家長都習慣置身玩樂之外,有如只管接送的旁觀者,但既然是親子宿營,就不該再讓父母坐冷板櫈了。所以,除了要求所有家長都落場玩之外,我也盡量設計一些親子互動較多的集體遊戲,而其中一個就是「摸仔大賽」。

身體接觸能傳達親情和愛,在嬰幼兒期,身體接觸更是孩子成長必須的重要「養分」。其實,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一樣需要身體的接觸,但尤其在中國人社會,隨着孩子們進入高小,父母碰觸孩子的機會往往大減。我想,反正入營的孩子是全男班,沒有性別之忌,何不就讓父母在遊戲中摸摸孩子呢?

為加添一點競賽元素,我把所有人分成了爸爸隊、媽媽隊和孩子隊。每次只有一人蒙眼,先是爸爸輪流坐在摸仔椅上當瞎子,孩子在椅前排隊、不能作聲,逐一走前讓瞎子觸摸他指定的部位。瞎子成功認出自己孩子後就離座,換下一個爸爸當瞎子。如是者,計算所有爸爸摸仔所需的總時間,同時每摸錯一次就扣一分。爸爸隊玩完後,再為媽媽隊計時。最後孩子也有機會摸,但為免尷尬,孩子摸的對象是爸爸。

如我所料,遊戲一開始,大家就樂翻天了。平時嚴厲的爸爸們,坐在椅上都立時變得笑哈哈,有的要求摸手,有的要求摸頭。有小鬼一心要為難老爸,特地脫下眼鏡,讓原本不戴眼鏡的同學喬裝。當瞎子認錯人,又或摸過所有人都認不出自己兒子,嘩鬼們就得意洋洋的再次輪隊,讓瞎子繼續摸下去。

孩子細心程度遠超父母

有趣的是,原以為男性會比女性粗枝大葉,結果出來,卻是爸爸隊認仔總時間短過媽媽隊。更令人意外的是,在爸媽心目中永遠丟三忘四的孩子,細心程度竟然遠超我們想像。初時我以為他們會要求熊抱,透過體型去猜誰是爸爸,結果卻沒有孩子用這一招。他們大多只是摸一摸手,就能極速判斷對方是真是假。有一個光頭爸爸,原以為孩子會摸自己頭頂,沒想到孩子二話不說,只求摸背脊。但見小手只是輕撫每條背線一下,就能堅定說出是或不是,教一眾大人歎為觀止。最後當然是孩子隊大獲全勝。

過程中,也有一件事令我深刻反省。話說在爸爸隊當中,我老公是唯一要求摸臉的一個,沒想到他感覺非常敏銳,才捧了兩三個孩子的臉,很快就認出了阿仔。我驚歎之餘不禁心生計較,暗想輪到自己落場時會否「失威」?我當時放眼一掃孩子們的衣服,立刻想到對策——除阿仔之外,只有一個同學穿有領的上衣,而二人衣服的質料明顯不同。就是這樣,到我當瞎子時,我憑着摸每個人的脖子,很快就從衣領找出阿仔了。

為了爭勝 失遊戲意義

出營回家後,我一再想起這事。不錯,就遊戲的勝負而言,我的確「表現不俗」,起碼沒有被老公比下去。但回心一想,自己設計這遊戲的初衷,是製造機會接觸孩子的身體、傳達親情,我卻因為致命的驕傲,只計較勝負表現,而沒有真正享受那個過程。我有細心摸過阿仔嗎?有用心感受他與其他小朋友的不同嗎?老公說,阿仔的臉形特別尖,摸上手很易分辨。我自己得着的,卻只是冰冷的衣物特徵而已。

痛定思痛,我決定主動爭取觸撫孩子的機會。碰巧翌晨阿仔起牀,我發現他多手剪去了自己半邊眉毛,很自然地就帶最深的憐惜和慈愛,伸手細撫他的頭髮和眼眉,告訴他眉毛很快會長回來。阿仔沒有像平日般縮開,而是像小羊般接受我的輕撫。我大感安慰,之前錯過什麼不再重要,我已經擁抱當下了。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