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體育文化︰睇育、體育
每逢大型體育賽事1都吸引大量市民觀賞,矚目的賽事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話題,使整個城市都熱愛運動的氣氛。氣氛熱烈容易應鼓勵市民更多的參與,但政府仍不斷投放龐大的公帑製作宣傳片及廣告提醒市民做運動2。根據2006年9月《香港人運動習慣民意調查》顯示香港(老中青)人能達到運動3標準平均20%左右,有8成的市民運動量未能達到全民參與運動的標準,因此香港政府2009提倡「全民運動」及「全民運動日」4。由此可見香港人是喜歡『睇』多於『做』,究竟觀賞體育比賽的吸引力在哪?做運動又有甚麼困難?
「睇育」的吸引力
觀賞不同體育賽事是大部分香港人其中的娛樂,從觀賞賽事角度來說給觀眾有群體的滿足感及代入感。「群體的滿足感」用看世界盃為例:大多約一班志同道合朋友一齊睇波,是一種心靈的宣洩(一齊喧嘩、悲傷、開心),這種感覺是非筆墨所能形容。
「代入感」用近期NBA比賽的事件來說明,簡述事件是一名NBA員場在關鍵時刻處理進攻出了問題,當時很多人都會代入了角色,如果我是他會如何如何,或我是教練的心情又會點點點,好像大家都是當事人一樣。這種代入角色的方式,可以有幫平衡及舒緩日常的生活壓力。總括而言,體育賽事吸引人之處就是不需要付出體力,亦能受享好似自己成比賽的感覺。
阻礙「你」運動在於……
現時香港人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追求,加上康文署及學校都推廣全民運動、運動校園,大家都應該知道做運動的好處。既然如此,為何仍有不同阻力,降低做運動意慾?據我觀察有以下點令人不願「運動」因素:
1. 工作的時間長:平均香港人的工作時數10-12小時,放工時身體已十分疲累,欠缺推動力。
2. 欠缺朋友的陪伴:經常有人講一個人做運動好悶,身邊沒有朋友陪伴一起,原本高意慾都減低或會放棄。
3. 對自己的體格不了解:一般年健康青人或成年人,都覺得自己身體都好Fit不需要做運動,正正對自己身體的不太認識。做運動不單為保養(repair)身體,還會維持(maintain)身體健康狀況。
政府有宣傳短片講過「辦法總比困難多」,當你知道需要時,你一定會排除萬難去做。打破做運動的阻力在於「心」︰你有「心」一定做得到。
是否「睇」開心過「做」
「睇波」是開心的事,因過程中會得到立時快樂及滿足,而做運動過程可能辛苦,未必有即時的快樂。主因做運動相對用時間較長,回報與成效未必顯注以,而香港人急於回報的心態,要堅持建立一個規律運動模式是難。難還難,我們必須再提醒大家做運動能幫助身體釋放安多芬(Endorphines),使我們的肌肉及心靈都能得到放鬆,這種心中的喜樂比睇波更長久,反而睇波有時更會使我們感受不快樂。
結論是「做運動」一定比「睇波」開心。
1世界盃、國際7人欖球賽、NBA等
2廣告及宣傳片內容︰「多做運動身體好,有每星期兩至三次30分鐘或以上中等至強度的運動」
3每星期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運動
4每年八月第一星期日都辦有一天全民運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