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激發創意 小人物以小誌記心情 80後港爸為稚子寫成長誌 港師以貓誌祝福小六畢業生
小誌,就是小小的雜誌;雜誌Magazine,刪了Maga,後面的「Zine」就即是小誌的英文名字。「Zine」就是每個人把心中的想法加以整理、編輯及製作,用任何方式製作的創作,是發表個人獨特見解的渠道。世界各地的小誌都有不同的風貌,若把鏡頭聚焦香港的話,亦不乏有心人以原創的文字和圖畫,記錄種種的大城小事。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Irene Cheng
攝影:Andy Wong @ Trial and Error Lab及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說是有心人,不得不提《突破書誌 Breakazine》編輯顧問及突破機構青年媒體總監梁柏堅與藝術家黃天盈(又名天藍),他倆同是小誌愛好者,與Trial and Error Lab(下稱「實驗室」)的Trial Academy(嘗試學院)開辦「一小誌製作研習班」,自2016年開始,一辦便四年,專門教授不同界別的青年製作小誌。
讓文創和公眾人士敢創敢作
實驗室管理員之一的Beatrice娓娓道來:「我們讓有志投身文創產業的青年,提供共享工作空間,當中也有培訓、創意企劃、職志輔導等,務求幫助他們發展品牌、實踐非主流職志,並尋到發展的目標。」
「學習製作小誌,就是給實驗室的朋友與大眾一起參與的課程。」另一位實驗室管理員兼小誌班助教Gina補充。今屆「一小誌製作研習班」原來為期四、五個月,最後延至八個月才完成,當中教導製作小誌的技巧,也會讓參加者親手製作小誌,在過程中以共學的方式,彼此給予意見,建構出可行的製成品。除了參與文創事業的人,這一期也有來自公眾朋友來參加。《GRWTH日報》就為大家選了一位新手爸爸和一位小學老師的小誌作品,讓大家窺探一下他們的創作過程和感受。
港爸:陪小朋友,唔係應份㗎咩?!
今屆小誌製作研習班共收11份作品,當中有原不愛閱讀的80後爸爸夏競業的《小朋友看世界》。雖說作者是爸爸,但其實結合了媽媽的繪畫和綽號「菠蘿仔」的兒子的塗鴉,屬一家三口的集體創作。
小誌班橫跨了八個月,這段時期香港經歷了社會運動和疫情,都對夏爸爸的創作帶來很多啟發。夏競業一直認為:「我要的是生活,不是生存。」他認為不是錢就買得到優質生活,反而人生需要有時間陪家人。
與現時兩歲十個月大的兒子一起做家務、一起玩、一起吃飯,還有一起看圖書,是夏爸爸的日常。「我由小到大都不喜歡看書,但過往兩年,是看得最多繪本的日子。原來好多作者花好多心思,繪本非常好看。」記者問他是父母輪流伴讀,抑或其中一個負責?夏爸爸反問:「陪小朋友,唔係應份㗎咩?」
今天展出的《小朋友看世界》,問到夏爸爸最喜歡內容是甚麼,他二話不說是順豐哥哥。緣於疫情的關係,他們習慣了網購,每次速遞一到,「菠蘿仔」就會以為:「順豐哥哥又買咗好多禮物和零食給我了。」夏爸爸有時會覺得,他的地位好像被那順豐哥哥取締了!
又有一次,他帶「菠蘿仔」去公園玩,怎知兒子沒有去玩,反而蹲在地上看伯伯在淋花。以為兒子在看地上昆蟲的夏爸爸問:「你為甚麼蹲在地上?」「看表演呀!」「表演?」「嗯,伯伯表演呀!有噴泉啊!」
大人看來習以為常的事,對孩子來說是很值得觀察和欣賞的。夏爸爸也從兒子的視點,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細微質感。
不想錯過兒子成長片段
喜歡拍攝菲林相,又會改造菲林相機的夏爸爸,就《小朋友看世界》分別做了一個家庭版和一個展覽版,前者相片較多,後者只在封底放了家庭照。他說:「這小誌開始得太遲,因為小朋友成長得快,不寫下有趣的事,就會容易忘記,如果可以由小孩一歲就開始做,到他三至五歲由他自己寫,就會比較完整。」不過他也說:「父母也是不斷學習和成長。」
為了抓住兒子的成長歷程,除了小誌、拍攝菲林相,夏爸爸也把「菠蘿仔」的小型作品儲起來製成作品集。在翻看這些作品集的過程中,他才驚覺,孩子的進步是非常大的。一如夏爸爸所說,要留住回憶,起步不難,持之以恆難。
港師:盼給小六生難忘的永「誌」
同樣覺得要留住回憶的,還有嚴文卿老師。
嚴老師執教鞭五年,剛過去的學年,是她所教的第一個畢業班。「小時候希望自己畢業有老師會送禮物給自己,到我成為老師後,就想送禮物給畢業的同學。」她說,「我不想送食物或者公仔,我會想,還有說話可以對他們說嗎?」所以,她決定製作獨一無二的小誌,給這班同學仔留念。
由教書到創作,起步也不易。小誌班導師梁柏堅建議她一讀《我離開之後》,這本書是一個媽媽預想自己離世後,還有什麼說話要跟女兒說的,就寫在書上留存給她。可是,嚴老師說自己翻了翻這書後,覺得那本書太精緻了,自己根本做不來,也怕受它影響,就不敢看下去。
反而,她最想做到的是,雖然同學畢業了,也許會面對開心與不開心的事,但當有機會翻起《遇見最好的自己》小誌時,會知道老師仍然陪伴大家。「陪伴」,就是嚴老師筆下的小誌給予畢業同學最大的禮物。
以「五月天」歌詞做靈感
「製作這本小誌時,我覺得自己好似植物,需要養分,教學和做小誌一樣,也需要養分,總不能每每都做那麼多,只給別人養分。」她自問做得不足:「自己這五年,做了多少事情呢?有多少事是做得好?有多少是做錯了,帶了負能量給別人呢?自己的壓力原來很大,失去了養分。」
事實上,在去年的教學過程中,和同學透過網上課加上社交媒體的溝通,發現到學生鮮有見到的一面,嚴老師對這班畢業生有更立體的認識和感情的建立。亦師亦友的相處下,看到孩子們慢慢的成熟長進,就是老師最感安慰的事。
「我教的是6C班,我把它化為『陸喵班』,思考他們每一個人的獨特個性,為他們每個人定了個貓的名字,中二貓、萬歲貓、天然呆貓、隊長貓……」每隻貓都配上嚴老師至愛的台灣組合「五月天」一些歌曲的歌詞,還要做成名片。最後日子,每位畢業同學都收到嚴老師一個配有名片的公文袋,內裏裝著小誌作畢業禮物,窩心非常。
七月份,嚴老師以小誌送別學生,同時遞上一封信,暫別自己的教學生涯。「有位六年班家長說很喜歡這份心意,會keep住,過幾年再給孩子看。」嚴老師滿足地分享。
畢竟,能有老師這樣花心思為自己的學生製作畢業禮物,怎會不感動呢?
小誌創成展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
日期:即日至2020年10月18日
時間:12:30pm-6:30pm(開放時間或受環境因素有所變動,如有疑問請到inbox查詢)
地址:九龍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突破書廊(10月12-18日會移至1樓)
按此了解詳情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
Trial and Error Lab由2016年成立,是一個試錯實驗室,藉著推動試錯精神,推動社會接納撞板、嘗試與犯錯的氣氛。實驗室也會到不同的中學,分享文創事業,亦會有不同的活動,給予實驗室的fellows與大眾人士,可以說是在香港多向度推動試錯精神與文創產業。
日期:2020年10月5日至11月1日
地址:九龍佐敦吳松街 191 號突破中心地下突破書廊
活動:作品展覽、本地設計師限量產品、共享工作室參觀、工作坊等
按此了解詳情及參加辦法
刊載於︰GRWTH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