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歎下午茶 與Baz & Friends雪地冒險 聖誕超級早午餐 自製薄餅帶回家

小朋友,你想過一個紅噹噹、充滿歡樂氣氛的聖誕,還是跟可愛的雪怪在雪地過一個白色聖誕?今個聖誕位於金鐘的香港美利酒店就讓小朋友自己揀,既可與爸媽來個傳統聖誕超級早午餐,一同品嘗豐富美食及參加精彩活動;又或者與連卡佛聖誕吉祥物Baz & Friends吃個雪地冒險之旅下午茶。嫌不夠喉,更可與聖誕老人約會,到他的小屋一窺其日常生活,一次過實現多個聖誕願望! 又到聖誕,連卡佛一班朋友仔Baz & Friends開始出動,今年擁有雪怪的外表但性格平易近人的Baz與小伙伴Mini Baz、時尚女巫Rox以及美食大師Max悄悄潛入香港美利酒店Garden Lounge,陪大家吃個夢幻下午茶!其中Mini Baz化身為煎茶慕絲蛋糕,Max則變身為64%黑朱古力慕絲,賣相非常可愛!此外鹹點有煙熏火雞芝士三文治配紅莓果醬、龍蝦鮮蝦粒迷你竹炭包等,還有如小甜筒的煙熏黑線魚松露奶油迷你脆筒。至於英式鬆餅則換上聖誕主題的薑餅人及紅莓味,上面還有Mini Baz的樣子,非常可愛!於酒店網上商店購買「Baz & Friends雪地冒險之旅」下午茶,更可憑訂單紀錄於連卡佛ifc mall店換領價值$250的限量版Invasion of Baz & Friends畫冊,把Baz & Friends的故事帶回家慢慢欣賞。 酒店官網預訂「Baz & Friends雪地冒險之旅」下午茶可獲限量版Invasion of Baz & Friends畫冊,一邊閱讀一邊與Baz朋友仔吃造型精美的下午茶,格外開心。(馮凱鍵攝) 可愛造型:下午茶甜品出現Baz & Friends的人物造型。(酒店提供) 玩魔術 扭氣球 臉部彩繪 至於喜歡傳統聖誕大餐的爸媽,一定要在周末或聖誕假期帶小朋友吃聖誕超級早午餐!這個自助餐的內容十分豐富,除了節日必吃火雞及各款聖誕甜品,現場更有魔術、扭氣球、臉部彩繪等專業人員,他們會逐一走到不同的桌子前與小朋友互動,讓他們開開心心吃大餐!同場還可免費參與薄餅DIY工作坊,小朋友挑選心愛的餡料加入pizza後,廚師叔叔會把它放入烤爐,在等候烘焙的2至3分鐘期間,則可親自設計pizza盒子,不一會便能夠把熱辣辣的DIY pizza帶回家與親朋好友分享! 逢周六日及24至26日、31日的美利聖誕超級早午餐,提供沙律、凍肉、海鮮及即點即做的主菜等,非常豐富,其間還有魔術和扭氣球表演,令小朋友滿載而歸。(馮凱鍵攝) 聖誕大餐少不了火雞和各式各樣精美甜品。(馮凱鍵攝) 聖誕大餐少不了火雞和各式各樣精美甜品。(馮凱鍵攝) 早午餐包括豐盛的沙律、凍肉、海鮮及即點即做的主菜等。(馮凱鍵攝) (圖、圖8)在美利聖誕超級早午餐時段內,小朋友可以親手製作pizza,並設計外賣盒,把它帶回家與朋友仔分享。(馮凱鍵攝) (圖8)親手製作pizza(馮凱鍵攝) (馮凱鍵攝) ■INFO 「Baz & Friends 雪地冒險之旅」下午茶 日期:即日至2025年1月15日 供應時間:每日下午2:45至4:15及4:30至6:00 價錢:$856/2位,428/1位;另加一(官網訂購送價值$250限量版Invasion of Baz & Friends畫冊一本) 官網預訂:bit.ly/4inIgLp 美利聖誕超級早午餐 日期:即日至2025年1月1日逢周六日及2024年12月24至26日、31日 供應時間:每日中午12:00至下午2:30 價錢:成人$888起,5至11歲小童$498起;另加一 地點:中環紅棉路22號尼依格羅香港美利酒店UG層 The Tai Pan及Garden Lounge 查詢及預訂:3141 8888 ■INFO 聖誕老人小屋 ——與聖誕老人會面 日期:12月13至15日及19至26日 時間:平日上午11:00至中午12:00;周六日上午11:00至下午2:00;12月24及26日上午11:00至下午1:00; 12月25日上午11:00至下午1:00、下午2:00至3:00 地點:香港美利酒店2樓 價格:每節$288(每張入場票包括2大2小賓客入場) 預訂:bit.ly/4grDIlg或致電3141 8668查詢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Leil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2期]

詳細內容

「自行」攻略:Pre-S1採新數據 「邊緣人」恐跌band 成績「擲界」 升中選校宜保守

升中首階段「自行分配學位」即將接受報名,反映學童學術成績水平的全港學生「成績次第」(Rank Order,下稱RO),往往是此階段最重要的收生考慮。而左右RO排名的,除了是申請人本身成績,其「師兄師姐」於「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S1)的表現,亦會構成影響。鑑於自2018年起,教育局皆無透過Pre-S1抽樣,直至今年7月始恢復,新數據或會令小學較難像以往般充分掌握校內派位組別的學額比例,故小學校長皆建議本屆小六生,尤其是「邊緣人」,在升中選校時,宜採取較保守的策略。 (anurakpong@iStockphoto) 根據教育局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官津中學在「自行分配學位」(下稱「自行」)階段,可預留不多於三成的中一學位自行錄取學生;每名學生,則可分別填寫「選校次序1」(第一志願)和「選校次序2」(第二志願),同時申請最多2間中學。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聖博德學校校長張作芳認為,最理想是盡用2個選項,「其實本港中學都有不同辦學特色、不同面向,例如有些學校比較重視體育,有些則着重AI、STEM;若從學術成績角度去看,我亦相信適合孩子程度的學校,未至於只得1間,况且來到升中階段,已經很難再抱『非君不嫁』的心態,因此,我會建議家長在『自行』宜同時申請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的中學」。 張作芳(受訪者提供) 佛聯會會屬小學校長會主席兼葵涌區小學校長會主席、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校長吳永雄則指出,假如家長心目中有2間同樣心儀的中學,那當然應該同步申請,反之,若家長只得1個心水選擇,或者心儀程度有明顯優次之分的話,他會提醒家長,寧可放棄第二志願,只用第一志願去選校。「『自行』3月尾便會有結果,若家長抱『唔好嘥』的心態,同時用了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去選校,萬一屆時獲不是很心儀的第二志願學校取錄,學生也要在『統一派位』止步,不能再透過『攪珠』重返第一志願。」 吳永雄(受訪者提供) 勿因怕面試放棄「自行」 「跨區」須謹慎 但姑勿論是選擇申請1間還是2間中學,總比不參加「自行」階段為佳,張作芳說︰「學生是可以在『自行』不申請任何學校而選擇直接參加下階段『統一派位』的。以往亦有少數學生和家長,基於種種考慮會有這樣的決定,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小朋友不善辭令,例如有言語障礙,他們面對陌生人,會覺得有壓力,於是便選擇不參加『自行』,免卻面試這一關。」但她強調,其實面試本身也是一個很寶貴的學習經歷,而且負責接見的中學教師,一般都很友善,因此鼓勵孩子盡可能都參與其中,但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當見識一下就好了。 由於在「自行」階段,申請人可不受地區限制去選校,那麼學生又是否值得跨區,博一博區外的學校呢?吳永雄表示,這要視乎外闖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外區學額較本區充裕,又或者覺得往外闖,孩子有較大機會升band,那便不妨一試。否則,家長要考慮清楚,一則跨區,子女會有跌band的風險,二則若『自行』、『統一派位』也不成功,去到『叩門』時,孩子會因在『自行』跨區,失掉『1-1-1』的誠意分,很蝕底的」。 教育局剛於7月恢復Pre-S1的抽樣安排,是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2018年和2024年的抽樣成績,即將用來調整每間小學band 1學生的比例,對此張作芳和吳永雄均明言,由於未太掌握到上屆畢業學生在剛剛的Pre-S1表現,基於變數太多,因此會傾向為本屆小六生及家長提供較保守的升中選校意見,尤其是成績「擲界」的「邊緣人」! 張作芳解釋,按機制原本每逢雙數年是做Pre-S1抽樣的,但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及2022年均未有抽樣,這幾年當局都是沿用2016年及2018年的抽樣成績。由於數據一直沒有變更,因此小學在掌握學生屬於哪個banding,以及區內各中學會錄取該校哪個banding的學生,都拿揑得頗準確的。但今年情况就大不同,「雖然說仍然有2018年的舊數據,但2024年的新數據,對小學來說仍然是未揭盅,因此,我們都會審慎些,不敢太進取」。 吳永雄補充,以2024年的新數據取代沿用多年的2016年舊數據,每間小學band 1學生比例或有調整,但對於band 1頭的學生,實質影響不大,只是「邊緣人」會比較麻煩。「我不擔心以前全級考頭20名的band 1生,在新數據下會跌級成band 2生;但舉例,以往全級考第55、56的同學,可能仍可『掹車邊』做band 1生,但今年因為採用新數據,學校就要保守些了,band 1的界線或者要推前至全級1至50名內,當同學考全級第51、52名,或許都需要改建議他們選band 2學校了」。 「高才通」子女來港讀書 存競爭力 除了Pre-S1新數據的因素,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帶動受養子女來港升中,亦導致個別地區中一學額出現變化。根據本月初最新出版的《2024中學概覽》,2024/25學年全港官津中學淨加11班中一,分佈於灣仔、油尖旺、觀塘、屯門、大埔、沙田、東涌等地區,較去年淨加2班大幅上升,業界相信,加班現象與人才計劃、內地港生回流香港讀書有關。「一般來說,來港插班的『高才通』子女,多是高小或以上,當中有部分也是中一適齡學童,假如他們在內地是讀國際學校的,在『自行』面試是有一定競爭力的,不能小覷。如此種種不明朗的因素加起來,我會再三建議介乎band 1與band 2之間的學生,今年應該採取相對保守的選校策略。」吳永雄說。 專家意見:未必「 選高一線」 符合能力、性格更重要 近年整體升中學齡人口持續下降,不少升學專家也教路,選校時不妨「看高一線」、「選高一線」,意思是越級挑戰更高banding的學校。惟資深教育工作者陳葒卻不認同,他認為,擇校原則應是選一間合乎孩子學習能力,以及校園文化跟他們性格匹配的學校,這些都比banding更加重要。 陳葒(受訪者提供) 陳葒自己畢業於老牌名校,也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近10多年則透過「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下稱「補天」),專為基層貧困學童提供免費補習服務,對於本港的教育生態,他看得很透徹。「近年學校與學生錯配的問題十分嚴重,因為生源不足,學校無足夠的學生挑選,於是band 1學校連band 2學生也吸納,band 2學校則向band 3學生招手,家長覺得開心,以為子女考進banding高的中學,有利提升學習能力和成績,但其實恰恰相反,更可能產生很多負面影響。」 他口中的band 1學校,並非指那些傳統名校,而是說地區名校或屋邨受歡迎的中學,「坦白說,到目前為止,要考入傳統名校仍然有一定難度,相信能夠躋身其中的同學,學習和應試能力都是很高的,而且有足夠的家庭支援。反之,屋邨的band 1中學,因為缺乏百年名校的『底氣』,它們要維持學校banding,唯靠在學術上催谷學生,而教師亦不會因部分學生力有不遞而放慢教學節奏,或提供額外支援。可以想像,當學生長期跟不上學習進度,校園充斥競爭文化時,他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會被磨滅,自我形象被貶損,甚至衍生心理和情緒問題」。 陳葒指出,假如子女在高小階段,其學習能力已經反映出未足以入讀band 1中學,家長實在不宜勉強,倒不如讓小朋友在band 2中學讀書,只要讀得開心,維持到學習動機,反而更有機會入到大學。他以「補天」學生為例,「我們一直有替綜援家庭的DSE學生補習的,每年平均都有110至130個學生能夠順利考入大學,當中有很多都是來自band 2、3學校。由此證明,學校的banding對於學生的成績未必構成很大影響,最重要的還是學生本人的學習動機和自覺性是否足夠」。 即使非Band1學生,只要勤奮自律,將來一樣有機會入讀大學。(Tomwang112@iStockphoto) 面試秘笈:忌擦鞋 注意聲線眼神 細節取勝 在「自行」階段,中學一般會安排部分申請人參與面試,而面試表現,亦是一個重要的收生準則。究竟學生面試時需要注意什麼呢?一直親自主理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升中面試班」的吳永雄校長,公開面試秘笈! 1. 忌「必死」答案 例如被問及「為什麼揀本校?」學生千萬別答︰「因為爸爸、媽媽喜歡」、「坊間評價高」、「近屋企」等這類「必死」答案;也不要以「擦鞋」、賣廣告的方式回答,例如說︰「因為貴校校風淳樸,師資優良……」這些在面試官聽起來,其實都是一堆廢話,學生難以替自己添加分數。 2. 把學校特色結合自身強項 透過參加心儀中學的開放日、瀏覽學校網頁,了解該校的特色。舉例,假如心儀中學有泳池,而學生本身又是小學泳隊成員,便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告訴對方︰「我曾經來過貴校參觀,被學校的泳池深深吸引,因為我除了喜歡讀書,也很喜歡游泳,而且是小學泳隊成員。我相信,如果我能被貴校取錄,我在游泳方面的潛能,便能夠繼續發揮。」 同學面試時,宜把自身強項結合學校特色,令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資料圖片) 3. 注意眼神接觸 愈高年級的學生,可能便愈害羞,跟別人說話時垂下頭,聲音亦很小,這些都是面試大忌。學生要加倍留意,避免讓面試官誤會為無禮貌。 4. 忌中英夾雜及口頭禪 香港人說話,經常都中英夾雜,平日閒談可能無傷大雅,但在面試的場景,這種說話方式便不太合宜。另外,學生也要留意自己是否有一些口頭禪,趁面試前及早戒掉,免得令面試官留下不好印象。 ■INFO 2023/25年度中學「自行分配學位」階段 申請日期:2025年1月2至16日 ‧不受地區限制,每名學生最多可申請2間有參加派位的中學 ‧學生須直接向心儀中學申請 ‧收生準則由中學自訂 公布日期:2025年3月31日 ‧正取學生的家長將獲通知,但此通知並非正式派位結果,家長毋須就此向校方作出回應 ‧如獲通知的學生,同時也獲不參加派位的直資中學錄取,家長需要在兩者中作出抉擇。若家長決定放棄直資學校的學位,需要在2025年4月8日或之前通知該校,並取回已簽署的《家長承諾書》和《小六學生資料表》的正本 ‧學生如獲派自行分配學位,家長不用在統一派位階段填寫選校表格,只需在選校表格上劃去選校部分及填妥聯絡資料後簽署 ‧未獲派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會經統一派位程序分配中一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派位結果將於2025年7月8日與統一派位結果一併公布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2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澳洲主題playroom 袋鼠樹熊歡迎你 搭電動小火車遊覽Taronga Zoo

歡迎各位小朋友乘搭Playroo小火車,我們下一站即將抵達澳洲Taronga Zoo!一個以澳洲為主題的室內遊戲場最近登陸炮台山,為小朋友和家長帶來非一般的玩樂體驗,當中加入不少澳洲元素,如象徵大堡礁的藍白色波波池,參考墨爾本彩虹小屋而設計的沙池等,讓大家來一場愉快的澳洲冒險! 2024年5月開始試業的Playroo,佔地約4000平方呎,以澳洲作為設計主題,未入門口已經見到門外牆上掛着一幅巨型的澳洲地圖,室內更是隨處都可見到的袋鼠和樹熊卡通標誌,讓未曾去過澳洲的大小朋友感到十分有趣和充滿新鮮感。 參考澳洲Brighton Beach彩虹小屋 Playroo的對象為6歲以下的幼兒,創辦人Tim Hon與太太Jojo幾年前從澳洲悉尼回流香港,3年前女兒出生後,萌生創立playroom的念頭;更因為兩人都在澳洲長大,遂希望在自己的playroom加入澳洲元素。例如AR沙池外的一間小屋,設計參考自澳洲Brighton Beach的彩虹小屋;波波池區名為Great Barrier Reef,即旅遊勝地大堡礁,而波波池亦採用藍色和白色波波,讓人聯想起澳洲的海洋世界。 沙池採用陶瓷沙,不易入眼或弄污手仔,當中亦有AR投影遊戲,給小朋友不同的體驗。(蘇智鑫攝) AR沙池外是仿照澳洲名勝彩虹小屋而設計。(蘇智鑫攝) 波波池以藍、白色為主,滑梯通過遊樂場安全檢查員(Play Safe Consultancy)的獨立審核和認證,務求家長和孩子玩得放心安全。(蘇智鑫攝) Tim(左)希望為小朋友建設出探索和學習元素兼備的不一樣遊樂場,如波波池內有一個釣魚遊戲,讓小朋友在上層以手控制繩子,把下層的海洋生物釣上來。(蘇智鑫攝) 大人小朋友也可以參與的百變針場,當整個人躺着時,會出現一個3D形象,也為小朋友提供一個觸感練習的機會。(蘇智鑫攝) 蔚藍「大堡礁」波波池暢泳 這裏最受小朋友歡迎的遊戲,一定是能開動的薄荷綠色電動小火車。小火車停泊在Taronga Station,但其實澳洲並沒有這個火車站或地鐵站,站名來自悉尼著名動物園Taronga Zoo,所以在四周都放置了一些代表澳洲的動物,例如袋鼠、袋熊、樹熊等,藉此營造動物園的氣氛。新張期間平日每位入場的小朋友可獲 3 張火車票,周六日及假期入場則有 1 張,每張火車票可乘搭小火車一次,不少小乘客來到這裏的第一時間都會登上電動小火車遊覽! 電動小火車是全場最吸睛的遊戲,沿途會見到不同的動物,猶如真的走進Taronga Zoo!(蘇智鑫攝) 小火車只限小朋友乘搭,每位小客人入場時都會收到設計漂亮的火車票,憑票可乘坐火車1次,額外每張收費$15。(蘇智鑫攝) 「收銀機」嘟貨品像真實超市 在構思這個遊樂場時,Tim參考了不少澳洲和本地遊樂場的設計,希望提供更多特色遊戲給小朋友。例如模擬超市區,便與香港其他playroom有點不同,當中的「收銀機」像很多真實超市一樣,內置RFID Scanner,貨架內每一件貨物也有一個barcode,只要小客人把貨物帶到收銀機前掃一掃,屏幕會即時顯示貨物種類及價格,非常真實;收銀機亦可調校至遊戲模式,小客人可依據購物清單找齊貨品以製作一道美食,十分有趣。 模擬超市:即使是一條魚或一塊肉,裏面都會藏有barcode,在收銀機前嘟一嘟便可看到相關貨品的資料,十分真實而有趣。(蘇智鑫攝) 在「超市」買好材料,當然要展示一下廚師身手!(蘇智鑫攝) 此外,遊樂場內有一間400平方呎的private event room,除可用作私人派對,平日也會舉辦一系列感官體驗工作坊。曾在澳洲及香港當幼稚園教師的Jojo,為小朋友準備了一系列體驗活動,現時每月會有兩個主題,記者在上月採訪時為「All things Colourful」和「Amazing Animals」,以顏色或動物玩具材料,在導師引導下由小朋友和家長自由去體驗。所有工作坊收費已經包括在門票內,每節約45分鐘,家長可先預約參加。 工作坊每月有兩個主題,如拍攝時是11月的Amazing Animals,導師放置了不同的教材,如用玻璃樽尋找「水底」的動物,以及用動物模型在紙上印下腳印等。(蘇智鑫攝) ■INFO Playroo 收費:周一至五$220/2小時(1成人及1位1至6歲小童,額外1位小童$110);周六、日及公眾假期$260/2小時(1成人及1位1至6歲小童,額外1位小童$130);1歲以下免費 開放時間:周一至五上午11:00至晚上7:00,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00至晚上7:00 地址:炮台山英皇道147至151號1樓(港鐵炮台山站A出口對面) 查詢:9318 8660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楊天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1期]

詳細內容

學校巡禮:道爾頓學校接辦玫瑰崗 開設環球本地課程 升學多選擇

玫瑰崗學校去年9月宣布今年停辦,而今個新學年交由香港道爾頓學校(下稱道爾頓)接辦,成為一所提供幼、小、中學一條龍的私立學校。道爾頓小學於2017年創立,標榜以兒童為本、提供英語及普通話雙語教育,遷入新校舍後,更實行「一校兩制」模式,在國際課程以外開設另一個全新環球本地課程,除迎合從前玫瑰崗幼稚園和玫瑰崗學校的學生需要,也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另一個選擇,讓本地課程學生不但可與國際學校學生享用相同設施及資源,他日升中亦可考慮升讀道爾頓國際課程或本地中學,自由度更大。 國際、本地課程同校舍 協調時間、場地 道爾頓於2024/25學年遷進司徒拔道新校舍後,在原本的國際課程外新增了「環球本地」課程,「環球」意謂採用美國教育家海倫·帕克赫斯特提倡的道爾頓計劃——以兒童為中心,培育具備創意、批判思維、合作精神和溝通技能的21世紀學生;本地課程則是依教育局課程指引設計、能滿足本地學術標準的課程。與其他本地學校一樣,學生需要參加呈分試、全港系統性評估,升中出路亦包括本地資助中學。 雖然國際課程與環球本地課程的學生在同一校舍上課,但兩者課室各據一角,教授本地課程的課室主要位於2樓,而教授國際課程的班房則設於3樓;由於課程編排有一定分別,雙方教職員在前期已花了一段時間整合和協調。例如兩者上課時間表完全不一樣,課時長短亦不同,所以要安排學生使用共用特別室或操場時,都要在時間表上作出協調,以免「撞期」。 其他細節如本地學生及教師習慣落堂時有「打鐘」提示,可是國際課程的師生並不習慣突如其來的鐘聲,唯有把鈴鐘設在課室內,減低對他們的影響。不過每當學校舉辦的大型活動如特定早會、藝術節、新年及中秋活動等,雙方學生仍會一同參與。 遊戲中學習:今年中秋節,學生聚集在操場遊戲,認識中國傳統節日。(學校提供) 今年11月的閱讀日,師生打成一片扮演不同的造型,每人都十分有心思。(學校提供) 三文四語教學 融入多元化活動 香港道爾頓學校環球本地課程校長葉淑婷憶述,今年8月時,司徒拔道的玫瑰崗校舍仍在翻新之中,幸好趕得及9月開學時以全新面貌迎接學生。雖然現時校舍仍有部分位置待重建裝修,但這個包含playgroup(親子班)、幼稚園、小學以至初中的校舍已逐漸成形。佔地約95,000平方呎的校園有色彩繽紛的幼稚園戶外操場、地方闊落的親子班教室;小學部課室皆設有電子白板,課室外設有簇新的學生儲物櫃,走廊地板均鋪上防滑地磚。 午飯後,學生可盡情使用校園內的公共設施,無論是攀石牆或巨型積木都可以任玩唔嬲。(鍾林枝攝) 快樂球賽:學校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球場,學生在小息、午休、體驗課甚至課外活動時間都可善用這些設施。(鍾林枝攝) 現時學生午膳時要分3個不同時段使用飯堂,不過葉淑婷表示,稍後飯堂會有翻新工程,之後可容納更多學生一同午飯。(鍾林枝攝) 翻新後的課室和走廊也煥然一新,每個學生均有屬於自己的儲物櫃,而地板也鋪上防滑地磚。(鍾林枝攝) 葉淑婷任職閩僑小學校長時,已推行「津校國際化」,把國際學校的教學優點如活動教學、多元文化教育放諸平民化津貼小學之中;來到道爾頓這所真正行國際課程的學校,她又利用過往經驗,既保留本地課程的精髓如設有功課、測驗和考試,也融入國際學校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如推行三文四語(英文、廣東話、普通話及西班牙文)教學,舉辦多元化活動令學生感到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我覺得香港向來只是本地學校和國際學校兩種,卻沒有介乎中間的路線,但其實它們各有優點,我當然想盡取所長。」葉淑婷更說,環球本地課程學費本學年為7800港元(10期),國際課程則要17,800 港元(11期),大家在同一校舍,相比之下本地課程的確「抵讀」,兩者最大分別只是語文政策和有沒有考試而已。 葉淑婷(鍾林枝攝) 西班牙文課:本地課程學生每周要上4節西班牙語課,此為校本課程,學校設有西班牙語部門,是由合資格的母語教師組成,有些班級更加是由西班牙為母語的教師當班主任。不過相對其他語文,西班牙語所佔的考試成績比重會較小。(顏燕雯攝) 不過分催谷 培養世界公民 本地課程一向重視功課、測考,不過葉淑婷並沒有打算過分催谷學生,更把玫瑰崗從前的3測3考改為現時的1測2考,功課量則屬「正常」。「因為我想學生有更多其他體驗,如實地考察、參與社區服務項目等體驗式學習。」學校設有大量特別室如教學廚房、禪修室、木工房等,方便教師為學生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為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葉淑婷更為六年級學生設計了每周一節的科目「The future」,並親自任教,由介紹香港飲食文化開始,自製魚蛋、燒賣、雞蛋仔跟同學分享,讓他們以有趣的方式了解本地文化,將來再逐步以閱讀報紙、分組做報告等形式來幫助他們認識中華文化,並認同世界公民身分。 「The future」課程的功課以體驗及project形式為主,讓學生從留意本地文化做起,慢慢伸延到關心世界。(學校提供) 六年班特設「The future」課程,由校長葉淑婷(左)親自編寫和任教。她希望學生可以由認識本地文化開始,如吃地道食物魚蛋、雞蛋仔,推廣至認同國民身分及關注世界性話題。(學校提供) 現時本地課程一至六年級共有9班,合共約100多人,連同國際課程的200多人,全校約有400名學生。由於道爾頓小學部2017年才成立,今個學年才開設七年級(相等於本地中一),初中課程及校舍部分仍在不斷建構之中,現時亦只有國際班,葉淑婷指本地課程的小學生可優先升上中學國際班,如考慮升讀本地學校的話亦可以呈分試報讀。 幼小中一條龍:除了小學和中學,新校園亦設有親子班miniDalton及幼稚園 Little Dalton。(鍾林枝攝) ■INFO 香港道爾頓學校 類別︰私立男女小學 宗教︰無 地址︰灣仔司徒拔道41B 電話︰3612 4660 電址︰dshk.edu.hk 香港道爾頓學校(鍾林枝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1期]

詳細內容

愉快學習:主恩小學多元活動滿fun 武藝操強身 實驗考察深化學習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學得開心是一個重要的元素。為了讓學生能夠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並愉快地投入學習之旅,聖公會主恩小學(下稱主恩)特別在考試周後首星期舉行「主恩樂趣周」。在這個星期裏,學生分年級參與由教師為他們悉心設計的多元化活動,包括科學實驗、棍網球體驗、武藝操,甚至外出考察參觀等。這一周,不單寓學於樂,更可把當中一些課題延伸至日後常規課堂之中,為未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位處葵青區的主恩,1961年創校,2002年與下午校分拆,轉為全日制小學。它雖然沿用早期建成的「火柴盒」校舍,硬件配套或許不及千禧學校,但勝在軟件包括師資、教學法、關顧工作等都很優秀,因此贏得不少家長的支持,這方面,可從學校的收生數字佐證。在剛過去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主恩是滿額(50人)收生,在整體適齡學童人口下跌的大環境下,這算是一個很好的成績。 棍網球體驗 導電實驗 能夠成為該區有口碑的小學,學校教學團隊固然下過不少工夫。就像剛過去的「主恩樂趣周」,小朋友每天都懷着興奮的心情上學,因為他們可以在這一星期接觸一些課堂以外的新體驗。運動方面,有近期大熱的新興運動棍網球,以及把躲避盤改為班際競技賽;STEAM方面,學生就因應不同的課題做小實驗,例如五年級正學習「電」的課題,他們便以導電板測試各種水溶液的導電能力。 六年級學生在科學實驗中,用不同物件測試水的壓力如何形成。(黃志東攝) (圖、圖7)五年級常識科正學習「電」課題,所以在樂趣周中也做了一些與導電相關的實驗,看看哪些液體可以導電。(黃志東攝) (圖7)導電實驗 至於戶外學習日更是「主恩樂趣周」的壓軸活動,今年以常識科為主幹,一至二年級學生到了香港迪士尼樂園參與園內提供的STEAM活動,三年級學生則前往濕地公園,四年級學生參觀水務署「水知園」,六年級學生便參加了海洋公園的生涯規劃課程。而戶外學習跟一般旅行也有頗大分別,教師會先在課堂中教授相關知識,讓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後,再在現場作深度學習。 三年級學生到濕地公園考察。(學校提供) 六年級學生參加海洋公園的生涯規劃課程,走進幕後認識動物護理員的日常工作。(學校提供) 認識中國武藝文化 推動健康生活 主恩平日上課日每節35分鐘,但在樂趣周,則改為每節1小時,校長勞子奔表示,透過一星期的多元化活動,希望讓學生同時獲得喜樂和知識,如棍網球體驗,便可讓基層學生有機會接觸較特別的運動;至於科學實驗,更加可引導學生探索及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雖然有些實驗,同學平日上課時也會做到,但在樂趣周,他們能有更多時間測試、討論和反思,可以學得更深入」。他又謂,學生學習武藝操,有助認識中國武藝文化,並推動健康生活,相關內容與即將拆分的人文科和科學科相似,透過這些經驗,相信有助該校稍後把常識科正式分拆時,過渡得更順利。 勞子奔(黃志東攝) 今個學年,主恩參加了「五學並舉之武藝校園計劃」,教師經中國武術國際學院教練入校指導後掌握了武藝操技巧,於主恩樂趣周向學生推廣,讓他們在武藝操中學習技藝,增強體質,培養堅毅不拔的精神。(黃志東攝) 武藝操包含尊重、感恩、包容主題,既是一個讓學生伸展身體的機會,又可藉此讓他們認識中國傳統美德。校長勞子奔指目標是全校可一起表演,稍後或會把它融入體育科的學習單元之中。(黃志東攝) 平日學生會在體育堂學習躲避盤,在樂趣周,教師把它變作班際競技,二年級學生玩得十分投入,但也不忘做出正確的接盤及拋盤姿勢。(黃志東攝) 學生在樂趣周可以接觸新興運動如棍網球。(學校提供)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0期]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LBD靈魂人物蕭婷 延續幸福教育 邊做邊學助孩子前行

為應付短暫的學位需求,本港在過去幾年,曾經同時出現過5間俗稱「短命學校」的限時小學,其中3間已於今年7月完成9年歷史任務,功成身退。雖然3間學校只是「曇花一現」,卻贏盡口碑,其中最反傳統、勇於引入當時仍未流行的LBD(Learning by Doing,從做中學)教育模式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下稱堅二),更是3校之中曝光率最高的。身為堅二創校也是未代校長的蕭婷,今個學年轉到屹立於大埔區逾半個世紀的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下稱埔小)當校長,除秉承該校重視「幸福教育」的特色,也會把她在LBD的成功經驗,帶到埔小。   在教育界,總會有些校長,每當說起他/她的名字,就會立時叫人聯想起某種教育模式,在記者心目中,「蕭婷」就等同「LBD」!第一次認識蕭婷、第一次接觸LBD,正是9年前在堅二,學生在下午課節「開心時段」捲起衣袖剪裁皮革、做木工的場面,仍歷歷在目。當年她大膽破格的舉動,如今已成為教育局《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內提倡的其中一種學與教策略。 聽到記者形容她為LBD的象徵人物,蕭婷先哈哈大笑,之後才回復正經地說︰「我相信現在推動LBD,會比起9年前容易,也覺得是很合適的時機將其引入埔小。因為『從做中學』不單已經寫在教育局的課程指引之內,事實上,亦是教育界的一個趨勢,而且勢在必行。我們都明白,要讓孩子行得更遠、更優秀,最重要的,不是學術上的高分數,而是擁有軟技能、共通能力,這些都是需要透過另類的學習經歷,才可取得。」 埔小重視「幸福教育」,新任校長蕭婷將秉承傳統,以建立學生幸福思維,擁抱健康生活為己任。(賴俊傑攝) 創意活動 培育共通能力 蕭婷續稱,她很感恩,埔小前任校長榮休前,創設了一個很有利的時間表,就是下午課節不上傳統學科,以致她上任後,能更有空間去開展創意教育活動。今個學年,埔小逢周一下午,各級都有LBD課堂,讓學生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提升創新思維及解難能力;逢周二下午,各級則有視藝課堂,其中在小一和小五兩個級別,校方更找來伙伴機構合作,注入更多創意藝術元素,並將傳統視藝科慣常由學生獨自完成作品的形式,改為小組協作完成,藉此培育他們的創意、溝通、協作、解難等共通能力;逢周四下午,小一及小二的孩子,會有Language Arts,透過各種藝術表演,例如話劇、唱歌等,幫助小朋友輕鬆學好英語及普通話,而當天小三至小六的學生,則參與STEAM課堂,強化他們在科學、科技及數學等學習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為未來做好準備;逢周五下午,全校學生會有靈命培育活動,通過成長課及分享《聖經》故事,促進他們的身心靈健康。 在周一下午的LBD課堂,四年級學生曾學習編織求生手繩,透過親身體驗,了解到求生手繩配件及編織繩結的基本原理。(學校提供) 五年級的學生在周二下午的視藝課堂,運用平板電腦、黏土及無限的創意,合力製作定格動畫。(學校提供) 各位心水清的讀者,可能奇怪為何上文沒有提及周三下午的教育活動。沒錯,因為逢星期三,埔小學生只需上課半天,午膳後便可放學了!蕭婷說,有這個安排,是全面回應教育局《4Rs精神健康約章》(下稱《約章》),「我們希望盡力為學生提供多些放鬆減壓的機會,加強他們與父母之間的聯繫,提升幸福感」。 利用社區資源 探知自然 新冠疫情爆發後,「幸福教育」成為埔小的核心關注事項,蕭婷接棒後,不單延續前任校長的信念,還進一步優化。她認為幸福感不應只停留在校園,更應該輸送到社區每個角落。那麼,可以借助什麼運輸工具呢?向來鬼主意多多的蕭婷,有天靈機一動,既然大埔有聞名的香港鐵路博物館,於是便借用教育局「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的概念,在學校創設「埔小幸福號BP Star 8405列車」,矢志把學生由「廣福站」帶往「幸福站」! 今學年啟航的「埔小幸福號BP Star 8405列車」,由「廣福站」駛往「幸福站」,沿途將駛經10個站,每個站都融入了教育局的價值觀教育。而埔小學生每個月也會獲發一張印有《聖經》金句的車票,只要儲齊全年10張,即可獲得獎賞。(學校提供) 為了令旅程更愉快和充實,兼任「列車經理」的她,鼓勵一眾「乘客」沿途在「服務中學習」,為身邊有需要的人表達關愛;並善用「列車」上的不同物資和工具,從「創造中學習」,發揮無窮創意;另外,「乘客」也可隨時在座椅下,拿取讀物,在「閱讀中學習」之餘,也能潤澤心靈;當然,「埔小幸福號BP Star 8405」亦有別於一般列車,「乘客」毋須時時刻刻坐定定,反之,可透過「遊戲中學習」,寓玩於學。 不過,說到「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又豈止「埔小幸福號BP Star 8405列車」呢?埔小本學年起,將充分利用大埔的社區資源,豐富學生全方位學習經歷,促進全人發展。蕭婷透露,該校今年新建成的「自然探知館」,就是希望能變成鄰近鳳園蝴蝶保育區的一個分支,冀可吸引一些蝴蝶前來棲息,「如果成功的話,『自然探知館』除供本校生使用,亦會開放給區內幼稚園生參觀,讓小朋友觀蝶之餘,更藉以建立正確的環境保育觀念」。此外,大埔區亦有完善的單車徑網絡,因此,蕭婷會把騎單車納入埔小體育科的其中一個學習單元,「我們的夢想,是有天能與埔小的同學們騎着單車,沿途欣賞吐露港的美景!」 新落成的「自然探知館」,目標是成為鳳園蝴蝶保育區的分支,吸引到蝴蝶前來棲息,成為該區觀蝶及保育教育的新地標。(賴俊傑攝) 埔小的「蟲森出發」飼養了不少爬蟲類動物,希望能引起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賴俊傑攝) 親親動物(賴俊傑攝) 這3隻貓咪來自堅二,學校光榮結業後,今學年牠們齊齊申請轉做埔小「插班生」,並喜獲取錄!(賴俊傑攝) ■INFO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受訪者提供)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 類別:資助男女小學 宗教︰基督教 校網︰84 地址︰大埔廣福邨 電話︰2656 3933 網址︰www.tpbps.edu.hk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0期]

詳細內容

環保教育:自備垃圾袋 環保概念帶回家 手巾fast pass 校園實踐綠色生活

環保教育從來都不應紙上談兵,要讓小朋友認識及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不能單靠教師翻開課本說說就能辦得到,而是需要把理念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以全校上下每天一同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把環保概念印於腦海,並從學校帶回家庭,再推展到社區以至全世界。   位於中西區的天主教總堂區學校(Catholic Mission School,下稱CMS),學生來自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雖然每人的家庭文化背景不盡相同,但環保教育卻是一個世界大同的項目,因此,學校把環保精神帶到校園每一個角落,如花了4年時間,把每課室一個垃圾桶逐漸減少為每樓層一個;學生和教師要自己帶備垃圾袋,把垃圾帶回家或盡行回收等。 學生明白零食包裝紙要帶回家處理,以免影響學校環境衛生。(馮凱鍵攝) 每個課室內都有掃把和垃圾鏟,放學時由值日生負責清潔,高年級學生更要負責學校公眾地方的清潔。(馮凱鍵攝) 教室常見的廢物是紙張,學校特別在教員室門外放置廢紙回收桶,讓教師放置廢紙,定期回收。(馮凱鍵攝) 學校4年前仍是每個課室擺放一個垃圾桶,後來演變成每層前後樓梯各有一個,到今天已只剩每層一個。校方更決定,若垃圾桶壞了不能再用,會換上一個更小的。(馮凱鍵攝) 減少垃圾桶 學生備手巾免排隊洗手 記者最初知道CMS是一間非常注重環保的學校時,曾向校長宗藹雯請教有哪些相關課堂或活動適合前來採訪,然而她指環保是活出來,並非一個形態。學校沒有一課叫環保或生態教育課,但「只要你來學校,任何時間都可以感受到,因為它已是我們師生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學校會建議學生帶手巾仔取代紙巾來抹手抹嘴,而手巾仔更加是一個「fast pass」,當午膳大家排隊到洗手間洗手時,只要帶上「fast pass」,便不用排在「龍尾」,可以率先洗手。 環保手巾仔:校長宗藹雯(後排左三)認為環保應由生活做起。學生大部分都有帶手巾仔回校。(馮凱鍵攝) 有手巾免排隊:手巾仔是上洗手間的「fast pass」,只要出示給教師看,便不用排隊直入洗手間。(顏燕雯攝) 午膳時課室關燈 節省能源 香港天氣潮濕又偏熱,要冷氣長期關掉幾乎沒可能,CMS就選擇把學校的冷氣機出風口繫上一些小繩子,讓所有人都看到冷氣是開着還是關着,避免過度使用或忘記關冷氣;午膳時,課室也會關燈以節省能源。CMS有句口號是「Bring your rubbish home」,小息時間小朋友都愛帶零食,學校會教導學生盡量選擇不含包裝紙的小食如水果,若要帶餅乾,則以非獨立包裝為首選,其次是每個學生最好帶備一個小小的袋子用來放垃圾,除了因為課室沒有垃圾桶,也可提醒他們減少製造廢物。 冷氣機出風口綁上繩子,易於看到有沒有關冷氣。(馮凱鍵攝) 禮堂不設垃圾桶:禮堂是很多學生小息時活動的地方,但這裏不設一個垃圾桶,小息後,地上連一張糖果包裝紙也沒有,宗藹雯說,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馮凱鍵攝) 上述環保概念都是採用鼓勵形式,而非強制,所以有學生仍然會忘記帶手巾仔和垃圾袋。至於教師,他們同樣會帶備自己的小袋子盛載垃圾,以及選擇帶飯不叫外賣。宗藹雯指,要大人改變生活習慣是很困難的事,不過學生若看到每個教師都可以做到,便更有動力一同去實踐。 以身作則:教師也有用手巾仔和自備垃圾袋。(馮凱鍵攝) CMS的學生除來自多個國家及地區,住址也來自香港18區,但只有約五分之一學生訂飯,其餘全部是自己帶飯或由家長送飯。(馮凱鍵攝) 除了日常生活,學校亦會讓學生作探究式學習活動,如用project形式學習人類與海洋關係,安排學生做fun fair的小小企業家以認識地球的生態需要,拍片做小小KOL於社交平台分享人與環境關係,使更多人接收環保信息。宗藹雯說,因學校有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學生,學校希望透過不同的活動和學習經驗,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國際人才,期望孩子能把經驗帶回自己的家庭,最終影響社區、世界。 六年級的徐源是綠色環保大使(Green ambassador),除向同學宣揚環保概念,也協助打理學校植物,以及和教師一起把收集得來的廢紙拿去上環回收。他指自己有時候也會忘記帶手巾仔,「不過見到同學洗手後因沒有手巾仔,就把水往地上滴,就更提醒我以後都要記得帶」。(馮凱鍵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9期]

詳細內容

創意課堂:中文、視藝科結合服裝設計 打破傳統框架 創意課程激發好奇心

根據新編訂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教育局設定7個學習宗旨,其中包括全面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建議學界循「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大方向去規劃及落實課程。然而,要提供怎麼樣的土壤,才能培養出孩子在21世紀必備的軟技能,很多學校仍然「摸着石頭過河」。 有慈善團體近年透過先導計劃,讓教師與創意工作者結連協作,一起在常規課堂內編制跨學科藝術融合教案,為學生締造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有見計劃成效顯著,未來3年將擴展並招募更多學校參與。 清宮角色扮演 深化課堂知識 本月上旬,8名來自「清朝」的「皇帝」、「皇后」、「妃子」和「大臣」紆尊降貴,來到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下稱天循),與五年級的同學們見面。難得這班「權貴」毫無架子,任由學生近距離觀察、觸摸,甚至試穿他們的宮廷服飾,大大豐富及深化學生在中文科校本圖書教學課程裏,閱讀《皇帝的故事》一書所學到的知識。 相對於一般小學,天循算是比較破格。以中文科為例,除採用圖書教學,又配合學習內容,設計了很多延伸活動,包括一年一度各級戲劇大匯演等。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尤其是創意、溝通、協作與自學能力等,天循在過去3個學年,皆以先導學校的身分,參與由慈善團體誇啦啦藝術集匯(誇啦啦)舉辦的「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以五年級做試點,把中文和視藝兩科結合,並找來創意工作者當「外援」,藉跨界別協作,攜手打破傳統學科框架,把藝術與創意學習元素糅合課程之中。 天循五年級的「創意課堂」,把服裝設計及製作元素結合中文科與視藝科,早前藉舉辦清朝服裝騷,豐富學生在中文科圖書校本課程關於《皇帝的故事》一課的知識。(馮凱鍵攝) 踏入第4個學年,天循參加了機構新開展的「誇啦啦賽馬會創『見』願景計劃」。上述的清朝服裝騷,正是由中文科教師李濛、視藝科教師洪瑩瑩,以及服裝設計師賴妙芝(Yoki)合力設計,屬「創意課堂」內容之一。李濛指出,以往中文科多依靠文本跟學生了解故事情節,接着再演一演就是了,但經過3年經驗累積,現在課堂教案變得更多樣化,「有些課堂,我們會和學生一起看看傳統服裝,了解衣服背後有什麼故事,從而深化他們對於經典名著、角色、歷史等的理解和分析」。 李濛(馮凱鍵攝) Yoki補充,今次清朝服裝騷的課堂目標,是配合之前幾堂深入討論過清朝宮廷服裝的特色,透過邀請教師及家長當模特兒穿上戲服,更立體地讓學生研究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圖案,皇帝朝冠上的佛牌、妃子衣裳上的牡丹圖案,后妃「花盆底」鞋等細節。同時為學生即將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做好準備,「其實一件傳統衣服,蘊藏了很多資訊、象徵意義,但要小朋友死記很困難。我們希望『創意課堂』成為一道門,當學生打開及走進去後,會感覺到有趣,驅使他們到故宮時更主動探索」。 賴妙芝(Yoki)(馮凱鍵攝) 不設標準答案 學生主導 「創意課堂」全年20堂,雖然各有不同教學目標,但總方向都是圍繞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運用創意思維去持續學習,適應未來。洪瑩瑩表示︰「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單向傳授,教師講解、學生接收,但『創意課堂』會添加更多元素,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經歷中,只是扮演協作者或促進者的角色,學生才是主導者」。這正是教育局所說,學校課程應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活例。 洪瑩瑩(馮凱鍵攝) 洪瑩瑩和李濛分別來自不同專科,再配搭「行外人」Yoki,3人坦言,最初要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其中洪瑩瑩印象最深刻的是課堂之初的一課,她準備了很多物料,讓學生觀察、想像和感受,並學習使用合適的中文詞彙去表達感想,最後以孩子自選的物料,做一個簡單的設計作品。然而課前她感到擔憂,「提供太多物料,花多眼亂,小朋友會用上很多時間挑選,也容易因為爭奪引致課堂秩序混亂。我曾提議由教師向每個學生分發少許物料,但Yoki不同意,認為讓學生去看、去觸摸每一種物料,都是重要的探索過程,假如由教師分配,甚或孩子拿到不是自己喜歡的物料,那便沒有意思了」。洪瑩瑩遂決定抱開放態度嘗試,最終換來很順暢、教學效能很高的一堂課。 服裝騷讓學生更立體地研究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圖案(上起)、皇帝朝冠上的佛牌、妃子衣裳上的牡丹圖案、后妃「花盆底」鞋等細節。(馮凱鍵攝) 的確,作為教學改革的推手,教師其實是「創意課堂」的第一個得益者。李濛說︰「中文科雖不像數學科般只有對錯,但其實很多時,我都會以目標為本,有很多標準答案。不過,『創意課堂』打開了我的思路,不要給那麼多限制給小朋友,更多的,是引導他們去探索,然後表達想法」。拆牆鬆綁後,學生自然成為最終的受惠者。 Yoki觀察到學生不再羞於以藝術媒介去表達內心想法,「最初學生常會跟我說不懂繪畫、畫得很醜,擔心自己表達的東西不夠好看,或者給其他同學比下去。但當小朋友慢慢發現,原來教師並沒有特定標準,他們便願意放膽嘗試,更有信心分享給其他同學看」。 洪瑩瑩亦謂,其他科組教師也發現過去3屆的五年級學生很勇於發言,表達和匯報能力都十分高。基於天循對「創意課堂」的肯定,該校擬把相關課堂擴展至一年級,屆時會把舞蹈元素結合數學科與視藝科,教師將伙拍其他創意工作者,一起設計嶄新的教案。 誇啦啦計劃:藝術作媒介 培育「5C」適應時代 藝術與傳統學科,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兩者關係可以很密切。誇啦啦教與學總監吳美賢(Jenny)指出︰「藝術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去支援不同科目,不論是中英數,甚至是價值觀教育,都能藉着藝術,幫助學生學得更深入」。 吳美賢(資料圖片) 她解釋,藝術的光譜很闊,包括戲劇、音樂、舞蹈、電影、攝影等。把這些元素放入學科教案,有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及討論提問,「我們相信,藝術融合教育,可培育學生的『5C』,包括創意(Creativity)、慎思明辨(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協作(Collaboration)和回饋(Contribution)的能力,助他們駕馭21世紀的種種挑戰」。 在「創意課堂」裏,天循學生都慣於以藝術作為表達想法的工具,不會拘泥於作品美觀與否。(受訪者提供) 本着這個信念,誇啦啦在3年前推出先導計劃,協助10間小學發展以藝術為本的跨學科課程,致力推動創意學習。由於反應理想,機構正推出將橫跨3學年、規模更大的第2期計劃「誇啦啦賽馬會創『見』願景計劃」,除招募12間小學可在2個班級自選2個科目與創意工作者協作外,還把專業發展培訓服務範疇擴展至初中和高等院校,同時更着力家長教育的工作。「以往,我們都不時舉辦家長工作坊,將來會再做多些,希望家長更了解什麼是創意學習,有哪些策略可在家中運用。」 在上月,誇啦啦率領3間參與上期計劃的先導學校,遠赴英國倫敦參加10天的考察交流,汲取當地推行創意教學的經驗。(受訪者提供) 誇啦啦定期舉辦「教師專業培訓工作坊」,讓教師透過親身體驗創意教學活動,了解到任何學科的教案,其實都可以加入創意元素。(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9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1米高JJ亮相親子餐廳 CoComelon朋友仔陪你玩餐飽

兒童頻道CoComelon專門製作兒童動畫和早教學習節目,不少嬰幼兒對裏面的人氣角色JJ、YoYo、Tom Tom等都非常熟悉,相信小人兒與他們一起玩樂,會格外有親切感!這班朋友仔最近親臨香港,於親子餐廳「大樹先生的家」跟大家齊齊玩齊齊食,爸媽記得先讓寶寶們儲滿電才出發啊!   幼兒界明星CoComelon相約大家在「大樹先生的家」見面,荔枝角和銅鑼灣店均加入大量主題佈置,如荔枝角餐廳設有約1米高的JJ塑像,銅鑼灣店則有海灘主題場景及釣魚池等。最有趣的是波波池內,出現多個CoComelon的西瓜公仔,令人忍不住入去抱它們一下! 波波池內除了有數不盡的大樹先生限定波波,更加入了多個軟綿綿的CoComelon公仔,大人小朋友都想走入去抱抱它們。(蘇智鑫攝) Cocomelon主題遊玩區,當然少不了大大小小西瓜造型的玩具,這個西瓜搖搖椅是小朋友最愛的遊玩設施之一。(蘇智鑫攝) 場內提供免費Cocomelon主題填色紙,讓玩累了的小朋友坐定定填顏色。(蘇智鑫攝) 沙池背景換上JJ一家在沙漠旅遊的場景。(蘇智鑫攝) 活動期間生日的小壽星,更可以在這裏舉辦主題生日派對。現場有Cocomelon主題生日拍照牆,訂購蛋糕還可享活動限定的主題佈置。主題食品方面,就有印上CoComelon明星模樣的漢堡和班戟等,就連熱朱古力奶及小朋友最愛的果汁,亦配有CoComelon主題裝飾,保證個個胃口大開! 荔枝角店設有約1米高的JJ,背後也有主題生日拍照牆,小壽星可以在這裏度過一個難忘的生日。(蘇智鑫攝) Cocomelon主題食品中包括小朋友最愛的甜品和飲品。豬柳蛋芝士鬆餅班戟(左)($168)、鮮榨西瓜汁(右二)($58)、鮮榨蘋果菠蘿汁(右一)($58)(另加一)(蘇智鑫攝) 漢堡套餐有多款選擇,包括牛肉、雞扒、蝦等;套餐內除大大個漢堡包,亦包括湯或沙律及一杯$38以下飲品。煙肉芝士牛肉漢堡套餐($198)、朱古力牛奶(單點$63)(另加一)(蘇智鑫攝) ■INFO 大樹先生的家×Cocomelon 日期:即日至2025年3月31日 (荔枝角店逢周二休息、銅鑼灣店逢周三休息)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9:30 地址:荔枝角長順街15號D2 Place TWO 1樓、銅鑼灣皇室堡15樓1501至1505室 預約:reurl.cc/bRVE3d 查詢:3184 0033、3619 0633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Theres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校園欺凌:學者倡強制通報、設獨立機構跟進 揪出「小霸王」 對症下藥減欺凌

每年11月首個周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都定為「反對校園暴力和欺凌(包括網絡欺凌)國際日」,呼籲全球不單在當日,更要在每一天都關注校園欺凌問題。香港的欺凌比率冠絕全球。雖然教育局一直宣稱採取「零容忍」政策,惟校園欺凌個案依然有增無減,近日亦有調查指,全港高小學生,逾三成曾被欺凌。專家稱,香港要洗脫「欺凌之都」的污名,唯靠改善現行機制,包括強制學校通報,並交由獨立專業的機構跟進處理,讓社會充分認知欺凌的嚴重,拒絕「寧容忍」的態度。 逾三成學童曾受欺凌 校本處理成效微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2017年曾對全球54萬名15歲中學生的生活滿意度作調查,結果反映,在本港受訪約5000名學生當中,有約三成(32.3%)表示1個月內曾遭受3次或以上欺凌,位列72個國家或地區之首;小學生校園欺凌的問題亦同樣嚴重,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幼聯)在今年曾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272名小五及小六學生,發現近三成半(34.9%)學童曾遭欺凌,約四成(41.1%)受害者有復仇想法,有逾一成半人(16.8%)更萌生自殺念頭。 本港欺凌高居全球,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月前調查發現,近三成半高小學童曾遭欺凌,約四成受害者有復仇想法,有逾一成半人更萌生自殺念頭,情况令人憂慮。(Kobackpacko@iStockphoto) 每次提及欺凌問題,教育局都重申採取「零容忍」政策,但成效是否彰顯呢? 教育局長蔡若蓮在今年4月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稱,在過去3學年(2020/21至2022/23),年均錄得420宗學校處理涉校園欺凌的學生個案,這比對該局在2019/20至2021/22,年均錄380宗,增幅有約一成,反映歪風不滅。 專門從事欺凌研究的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坦言,對本港情况多年來無改善感到失望,並認為是藥不對症的結果,「根據現行政策,校園欺凌案件,除非牽涉嚴重暴力或傷害,學校才必須通報教育局甚至即時報警,一般都是由校方自行處理的。先不說有些學校為保校譽,寬鬆結案,事實上校長、老師本身都忙得不可開交,也有延後跟進的風險,那麼續用『校本管理』方式,對遏止問題有幫助嗎?」 馮麗姝(受訪者提供) 反觀台灣,校園欺凌問題卻持續有改善。在2017年OECD同一項調查,台灣在72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尾二」,欺凌率為10.7%,較香港低21.6個百分點。她認為,這是由於台灣反欺凌政策方面做得很完善,除政府制訂了《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也有專為反欺凌而設的專線和處理欺凌事件的非政府組織,並不像香港以「校本」方式處理。 「校園暴力」不等同「校園欺凌」 馮麗姝補充,現時學界對「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的觀念仍然有混淆,因無仔細分類及處理,便難有效降低學生的攻擊行為。「首先,不是所有『攻擊行為』等同『欺凌行為』,『攻擊者』也不一定是『欺凌者』。」她解釋,九成的校園衝突或校園暴力,其實都是「反應型攻擊者」(俗稱復仇者)所為,這類學童一般比較敏感,認定別人懷有敵意,純因保護自己而衝動地作出攻擊反應,他們不是欺凌者,「真正的欺凌者,是一班『操控型攻擊者』(俗稱小霸王),他們是有動機及預謀去使用肢體暴力、言語威嚇或排斥別人等攻擊行為,來得到如金錢、物質、權力等好處的;在情緒上,他們冷靜理智,過程中亦會有快感和優越感」。 馮麗姝強調,兩種不同類型的攻擊者背後的動機、目的和情緒都不一樣,需要的策略、輔導手法都有分別,莫說校長、教師,有時連社工都未接受過相關專業培訓,未必有能力應付得到,她倡議政府改善現行機制,除強制學校通報教育局,更應設立由多方專家組成的獨立機構,專門跟進校園暴力及欺凌個案,「香港其實有很多界別的專業人才,不單止社工,還有輔導師、家庭治療師、遊戲治療師等,他們可以從不同切入點介入及處理同一宗個案,假如能跨界別、跨專業地合作,可相得益彰」。 社工建議:留意子女情緒變化 及時介入 今年9月,有媒體報道,屯門一所中學疑發生學童欺凌事件,一名中二男生,在今年3至5月期間,疑持續被7名同班同學勒索逾3萬元,以換取不告發他在課堂上偷吃零食,雖然受害男童極度困擾,母親卻一直無察覺,她事後感到十分自責。 復和綜合服務中心註冊社工楊兆竣表示,欺凌形式有很多種,除了肢體攻擊比較容易察覺,其他方式的確較難發現,他建議家長,平日多留意子女的情緒變化,「例如小朋友本身很開朗、有很多說話,但突然有幾天默不作聲,明顯悶悶不樂,或者經常欲言又止;又或是小朋友平日情緒很穩定,但某幾天,突然間很容易暴躁,或變得很焦慮、很緊張,這些都可能是他們遭遇欺凌的信號」。 楊兆竣(受訪者提供) 他又說,家長也可透過檢查子女的物品,去尋找蛛絲馬迹,「校服、書包、功課等,有否被畫花、弄污、損毁?小朋友有無突然動用了大筆金錢?如果家長能夠提高警覺,其實都是有機會留意得到的」。 孩子自己解決紛爭 不成熟恐變報復 家長經常被灌輸「小朋友的紛爭由他們自行解決」,包括今次被欺凌的13歲男童,其母也直認一直教導兒子要自己解決問題,只是沒料到他無能力妥善處理。楊兆竣對這種觀念有保留,他說︰「這都需要看年紀的,小學生未夠成熟,很難保持冷靜的情緒去跟對方溝通,即使中學生都未必得,最終只會演變成罵戰、報復、公審等。」假如孩子在校園遇上人際衝突而並無向教師求助,楊兆竣指,家長需要教導子女,若下次再遇同類事件,應該勇敢向對方表達感受,並告訴教師;與此同時,家長也需要主動聯絡學校,如信任校方的話,可交由學校處理。但他不贊成找涉事學生的家長「私了」,因為這樣容易牽動自己的情緒,未必是理想的做法。 家長平日可多留意子女的情緒變化,如孩子突然沉默、悶悶不樂,或變得暴躁、緊張焦慮,應主動了解他們是否遭遇校園暴力或欺凌。(szefei@iStockphoto) 和諧校園:輔導為主 教孩子與人相處之道 常說「預防勝於治療」,剛榮獲復和綜合服務中心「和諧校園嘉許活動2023-2024」和諧校園大獎的馬頭涌官立小學(馬小),過去便一直投放不少資源預防校園欺凌,締造和諧校園。學校社工張瀞文說,學校着重培育群性價值觀,包括同理心、尊重等,「當同學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便會減少作出侵害別人的行為,更懂得跟別人和諧共處,這些價值觀,會有助他們應對社交衝突」。 張瀞文(受訪者提供) 馬頭涌官立小學着重培育學生群性價值觀,如同理心、尊重等,同學整體相處也十分融洽。(受訪者提供) 她又指出,在融合教育政策下,每間學校都必須錄取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童,有些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小朋友,社交能力的確較弱,有時會做些不太適宜的行為,一些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孩子,也較易衝動,或會有相對攻擊性大的行為,這些社交衝突,都容易被學生及家長曲解成「欺凌」,因此,該校除教導孩子從小怎樣面對衝突,增進他們的社交技巧之餘,也花了不少工夫在家長教育上,「作為家長,固然要關心『欺凌』問題,但又毋須過分擔心,即使小朋友發生了社交衝突,也不應該在家長群組中互相對質、指駡,因為身教很重要,當雙方家長鬧得很僵時,其實小朋友想恢復關係也不容易」。 不急於結案 持續跟進衝突 除做好預防校園欺凌的工作,馬小亦有嚴謹的校本機制及處理程序。該校德育及公民教育主任朱靈鳳表示,學校暫未出現過欺凌個案,但社交衝突也偶有發生,她作為已受急救訓練的教師,第一時間會先了解受害者是否有受傷或受驚,如有傷患,會立即處理,並安撫其情緒,若情况嚴重,便馬上通知家長。之後,她會聯同社工,請涉事學生雙方,各自表述當時的情况,校方也會即日通知雙方家長,告知事件始末及學校的處理方法。 朱靈鳳(受訪者提供) 不過,即使是輕微的社交衝突,馬小也不會急於結案,朱靈鳳透露︰「社工或訓輔組的老師,都會持續跟進一陣子,例如在小息時,再與受害者溝通,表達關心,了解他的情緒;至於攻擊者,也會觀察他在小息時,跟其他同學相處的情况,並繼續與雙方家長保持溝通。」她又謂,有些情况,都需要班主任或科任教師的幫忙,「假如兩個小朋友都經常不咬弦,班主任可能要調動一下座位,不讓他們坐得太近;而一些需要轉課室的課堂,例如音樂、體育、視藝科,亦可能需要老師在排隊上作出特別安排,讓兩人保持多些距離」。 總的來說,馬小的校本機制,以輔導為主。朱靈鳳說,假如是初小生,也屬初犯者,一般由輔導組教師聯同社工,耐心教導學生;如果是屢犯者,或是高小生,可能會加入訓育主任,嚴肅些處理,並略施懲罰,「但說到底,我們都是想給機會學生改過,最終目的是他們學懂怎樣跟別人相處」。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