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旅遊:坐Sanrio主題「萌旅號」 豪華車廂體驗 與可愛卡通唱K尋寶 環遊台灣

時光飛逝,轉眼又來到3月尾。各位爸媽們,又是時候準備復活節假期節目了。很多孩子都很喜歡乘火車,或者玩玩具火車,如果你家小孩或大人是鐵路迷的話,那就太好了,今期我們的鐵路旅遊特集,集合台灣、日本、中國大陸的鐵路旅遊資訊,大家可按喜好,來一趟好玩有趣的鐵路遊! 率先登場的是繞行台灣一圈的台鐵觀光列車「環島之星」,全新升級的Sanrio主題「萌旅號」 已於今年初正式登場!這輛萌度破表的觀光列車,讓Kuromi、My Melody、布丁狗、玉桂狗Cinnamoroll、半人魚Hangyodon和蛋黃哥6個超人氣Sanrio角色陪你一路遊遍台灣! 鐵路旅遊特集 萌趣卡通伴你遊台灣(梁幹持攝) 鐵路旅遊特集 萌趣卡通伴你遊台灣(梁幹持攝) 超萌車廂 特寬軟座夠舒服 踏上萌旅號的瞬間,馬上就能感受到這趟旅程的歡樂氛圍!車廂裏裏外外,不管是座椅、窗簾還是桌子,甚至天花板,都有Sanrio角色的身影,情景非常夢幻,不止小朋友開心到尖叫,很多仍懷有少女心的媽媽們也顯得相當興奮。 像梳化的車廂座位相當寬敞舒適,長時間坐也不覺累。車上還設有獨立哺乳室(下圖),體貼媽媽需要。(梁幹持攝) 全車共有4個商務車廂,有My Melody、Kuromi、玉桂狗和布丁狗4個不同主題彩繪設計,座位一律是豪華舒適的特寬軟座,可360度旋轉,方便乘客自行調節乘坐方向。另外3個車廂就是吃喝娛樂的集中地,設有多個打卡拍照區、卡拉OK車廂、DIY體驗區、提供飲料無限任飲的餐飲區。 卡拉OK每月更新中、英、日語新歌及經典老歌,大小朋友都能唱過癮。(梁幹持攝) 最善良的My Melody和最邪惡的Kuromi同場,一定要打卡一番。(梁幹持攝) 活動車廂備有桌子,乘客可在這裏做DIY手作和自由使用。(梁幹持攝) 餐點美食 嘗台灣特產 平時上學上班坐車不是睡覺就是滑手機,來到台灣旅行還搭上主題環島列車,又怎會只得坐定定看風景那麼無聊。萌旅號已準備好一連串有趣活動,小朋友可拿起放大鏡在車廂裏尋寶,大人可到卡拉OK車廂一展歌喉。此外,蒐羅不同的紀念品也能樂在其中,貼紙相是用萌旅號專屬的限定設計相紙,紀念品店的多款精品和文具也是萌旅號限定商品。 只要集齊隱身在車廂不同角落的Sanrio角色,便可獲得紀念品一份。(梁幹持攝) 列車上的餐點安排也花盡心思,與多地美食店家合作客製餐盒,如三文治名店洪瑞珍、嘉義老店郭家火雞肉飯,又會配搭小農出品的好茶和當季本地水果,讓旅客在列車上一樣吃到不同地方的特產。 餐盒都用心安排,讓乘客可品嘗全台各地特色美食,像這頓晚餐便有嘉義馳名的火雞肉飯。(梁幹持攝) 連水杯的設計也這麼可愛,真捨不得不把它帶回家。(梁幹持攝) DIY手作體驗,以南投當地茶廠茶葉製作祈福紅茶御守。(梁幹持攝) 想得到萌旅號特製米果點心,就要努力完成車上的尋寶遊戲!(梁幹持攝) 套票分3類 台中至台北$164超值 萌旅號逢周五、六、日、一,分為東部(順行)和西部(逆行)兩條路線,全程停靠21個車站,涵蓋了台灣最熱門旅遊景點,包括花蓮、台東、高雄、台南、台中、桃園等主要大站,以及礁溪、瑞穗、池上、枋寮等特色小站。 車票種類主要分為不同路段的單程票、一天來回套票及一日環島列車套票3類。一日環島列車套票(票價由3590新台幣起,約853港元),最適合想舒適享受環島之旅的旅客。列車早上從台北車站啟程,體驗太平洋的壯闊海景,感受南台灣的熱情風情,行走差不多13小時後,晚上便會返回台北車站,完成一天旅程。乘客可在列車上享用早午晚餐和點心水果,吧枱飲料全日無限暢飲,卡拉OK更可由天亮唱到天黑。環島遊的乘客皆可獲贈環島證書留念。 愛海景的旅客,特別推薦高雄至知本一日來回套票(票價由2590新台幣起,約616港元)。列車途經壯麗南迴海岸,窗外盡是夢幻藍海景色,在「瀧溪-金崙」區段列車更會特別慢行,讓旅客緩緩欣賞多良車站的無敵海景,感受宛如海上列車的獨特體驗。 想短途輕鬆享受豪華車廂體驗,台中至台北的單程票更是超值選擇。2.5小時的車程,除基本餐飲和玩樂服務外,另包一份晚餐,可吃到嘉義馳名的郭家火雞肉飯,還可選在新竹、桃園、板橋下車,非常彈性,而且票價只需690新台幣起(約164港元),比乘搭一般列車的商務車廂更划算。 設計精美的紀念車票,值得好好保留作紀念品。(梁幹持攝) ■旅遊小貼士 萌旅號在各站僅停留數分鐘,並不會安排觀光停留時間,想下車拍拍月台美照的旅客,一定要留意列車出發時間按時返回車廂,別讓Sanrio眾角色等你啊! ■INFO Sanrio主題環島之星萌旅號 票價︰690至3490新台幣(約164至853港元) 6歲以上均須購全票,6歲以下如不佔座位及餐食,可免購票 出發日期︰逢周五、六、日、一 查詢及購票︰易遊網 www.ezTravel.com.tw 台北紅磚古蹟 還原老派乘車體驗 如果家中有小小火車迷,或是爸媽本身熱愛鐵道文化,那麼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絕對是個不容錯過的親子景點! 這座百年紅磚古蹟,原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如今成為鐵道歷史的知識寶庫。園區展出豐富的鐵道文物,包括老式售票機、已淘汰的鐵道路標、昔日鐵道便當盒、舊款車票等,還有部分火車車廂以原大尺寸呈現,更模擬了列車行駛時的晃動和光影,就連氣味也被神還原,體驗感覺非常真實。而最令人驚歎的,是精細度極高的鐵道動態模型常設展,以1/80微縮比例重現1970、80年代台北車站周邊場景,模型火車會按時行駛,燈光音效相當逼真,讓大小朋友都看得入迷。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是前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已屹立超過100年。(梁幹持攝) 從舊車廂拆下來的座椅移到博物館,增添復古氛圍。(梁幹持攝) 鐵道動態模型常設展有精細度極高的模擬車站,列車模型更會定時行走,非常精彩。(梁幹持攝) 兒童展區「蒸汽夢工廠」設有坐小火車繞場、玩鐵道積木、畫火車動畫等互動遊戲,讓孩子玩得開心。就算玩累了也不怕,館內有價錢大眾化的餐廳,還有紀念品店,讓孩子帶回專屬小火車回家。鐵道部園區鄰近台北車站與北門捷運站,交通便利,推薦安排半日遊,一起來當小小火車迷! 兒童展區是小朋友樂園,有小火車和積木火車自由玩耍。(梁幹持攝) ■INFO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票價︰全票100新台幣(約24港元);半票50新台幣(約12港元)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網址︰www.ntm.gov.tw 註:逢周一休館 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 搶買人氣角色周邊 喜歡動漫的朋友,來到台中火車站可千萬別錯過旁邊的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這裏不僅充滿懷舊鐵道風情,還經常舉辦超人氣動漫角色的快閃店或主題展,讓粉絲忍不住尖叫! 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經常舉辦大型動漫活動,吸引大量粉絲。(梁幹持攝) 園區原本是百年歷史的舊火車站,紅磚建築和鐵道路軌都超有味道,還保留了昔日的火車時刻表和出入閘口。目前,車站大廳正舉辦日本超人氣繪本《霸王龍雷奇》3D動畫展,不僅能與雷奇一起乘坐園區小火車,還能在快閃店收集限定商品。 《霸王龍雷奇》3D動畫展及快閃店由即日至4月6日舉行,記得要集滿指定紀念章和拍照打卡。(梁幹持攝) 另一邊的大廳則是擁有過百萬粉絲的動漫角色貓貓蟲咖波和奶泡貓咖啡的主題咖啡店,不但有超萌甜點,還有咖啡杯、T恤、手信禮盒等周邊,讓人每樣都想帶回家。無論是來追動漫、逛鐵道文化,還是單純想找個可愛好拍的地方,台中驛都超值得一遊! 日式昭和風格的奶泡貓咖啡台中驛店,自去年開幕起,一直有不少咖波迷來「朝聖」。(梁幹持攝) 園區另一間來自韓國KAKAO FRIENDS快閃店,有紅遍港日台的Chiikawa聯乘商品,粉絲必搶。(梁幹持攝) ■INFO 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 地址︰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1號 網址︰www.tcrp.com.tw 日本鐵道博物館朝聖 享受駕駛樂趣 除了台灣,日本也是不少香港家庭的親子旅遊熱門選擇,很多大小鐵道迷更加會到當地的鐵道博物館「朝聖」。全日本的大型鐵道博物館有很多,定居東京的媽媽Joyce亦曾帶6歲的電車迷兒子到訪過其中一些。她指這些博物館大都有一定歷史,亦珍藏了不同年代、款式的電車,絕對能滿足一眾電車迷,而小朋友亦可透過不同活動,例如親身操控模型火車認識火車的操作,享受駕駛樂趣。 位於埼玉縣的鐵道博物館,在日本的鐵路博物館中規模算是數一數二,由新宿或池袋乘搭JR至大宮站約30分鐘車程,再搭乘埼玉新都市交通至鐵道博物館站,步行約5分鐘便可到達。館內共有4層,每層有不同的主題展覽和設施,例如昔日車廂展示區、號稱日本最大規模的鐵道立體模型、可一探鐵道專業人員工作的展示室及鐵道主題兒童遊樂場等,另外更有立體影院、圖書館、列車主題餐廳和各種收費體驗活動,包括戶外迷你列車、車長模擬體驗等。由於讓小朋友體驗的活動有很多,Joyce建議可先下載一個「鐵道博物館抽籤」App,入場後便可預約一些需要抽籤的活動項目,例如駕駛員體驗教室、自動售票機體驗等,「不過始終是抽籤,能否預約到也要看彩數」。 埼玉縣的鐵道博物館的車輛展示區,展出超過30輛實體鐵道車廂。(受訪者提供) 在京都鐵道博物館內,小朋友可體驗操控模型火車。(受訪者提供) 至於京都鐵道博物館則是關西最大鐵路博物館,在嵯峨野線「梅小路京都西站」下車,步行約2分鐘即達。館內除了展示超過50部退役及仍營運的火車,亦重現了昭和初期與現在車站的設施,更有齒輪、橋樑、離合器等模型裝置,讓大家了解鐵路的運作。入場人士亦可付費體驗在車廂內享用便當及乘坐蒸汽火車,是一個值得玩上大半天的好地方。 京都鐵道博物館的戶外廣場。(受訪者提供) ■INFO 鐵道博物館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5:00,逢周二及新年假期休息 地址︰埼玉縣埼玉市大宮區大成町 三丁目47番 網址︰wwww.railway-museum.jp 京都鐵道博物館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5:00,逢周三及新年假期休息 地址︰京都市下京區觀喜寺町 網址︰www.kyotorailwaymuseum.jp 乘高鐵熊貓專列 北上賞花 北上方式愈來愈多,一家大小想到內地短線遊,搭高鐵當然是方便之選。現時內地不同城市都有打卡打到手軟的賞花熱點,例如賞櫻勝地湖南郴州、南方薰衣草集中地廣西賀州等,今年高鐵與本地7間旅行社合作,在2至4月期間推出「高鐵賞花超值遊」,當中超過70個賞花「超值團」為期2至8天,地點包括廣州、郴州、賀州、肇慶、韶關等10多個熱門賞花景點,任君選擇。 4月4日前購買往來廣州南、深圳北或福田站的港鐵動感號指定班次都有機會坐上「高鐵熊貓專列」。(機構提供) 熊貓家族「現身」西九龍 若大家計劃在4月4日前出發到內地遊,還會有驚喜!皆因大熊貓已登陸香港西九龍站及動感號「高鐵熊貓專列」,造型可愛的盈盈、樂樂、安安、可可、大熊貓龍鳳胎「家姐」、「細佬」,與Captain Go高鐵隊長現身香港西九龍站B1層票務大堂;在4月4日前,往來廣州南、深圳北或福田站的港鐵動感號指定班次更會換成「高鐵熊貓專列」,車廂內外都有大熊貓做導遊,帶大家游走不同香港特色景點的打卡位,不要錯過! 「高鐵熊貓專列」內熊貓明星們會與大家一同游走香港各景點。(機構提供) 乘車前記得提早到香港西九龍站B1層票務大堂,找尋大熊貓一家與高鐵隊長的身影!(機構提供) ■INFO 高鐵熊貓專列 日期︰即日至4月4日(逢周六、日) 路線︰往來廣州南、深圳北或福田站的港鐵動感號指定班次 網址︰bit.ly/4bAcYOu 高鐵賞花超值遊 出發日期︰即日至4月30日(4月3至6日、17至21日除外) 報名日期︰即日至4月27日,名額先到先得 報名方法︰親身、經網上或致電參與之旅行社報名及查詢(包括大航假期、香港中國旅行社、食玩假期、東瀛遊、美麗華旅遊、味力之旅及永安旅遊) 文︰司徒鳳恩、顏燕雯 協力:台灣觀光協會香港辦事處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6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拼砌專屬賽車飈速 「人仔」召集F1車 手 賽道上一較高下

F1小小賽車手召集!各位小車迷有福了,皆因香港樂高探索中心已化身成為賽車場地,不但新增了多個特色車手打卡場景,小車迷更可加入自己的專屬車隊,拼砌自己的賽車和樂高人仔車手,與朋友仔一起接受挑戰,看誰能成為賽車道上的冠軍,把獎盃捧回家! 2025年F1賽事已於3月14日在澳洲墨爾本展開,喜歡賽車的小朋友現在有機會加入車手行列啦!香港樂高探索中心現正舉行飈速「拼」戰活動,小車手入場時可先領取維修站通行證及駕駛員簡報,然後選擇車隊,再運用樂高顆粒創建樂高人仔車手和拼砌型格賽車,完成後即可在賽道上全速馳騁,看看自己的技術如何! (1)賽車場景:入場時,小朋友均會獲發維修站通行證及駕駛員簡報,大家可以先到迷你天地發掘各種賽車場景,並按駕駛員簡報上的問題如「你能找到多少名維修員?」、「有多少輛車參加這場比賽?」從場景中找出答案後,與現場工作人員分享,即有機會獲得限量禮品留念。(馮凱鍵攝) (2)抽出專屬F1車隊:在幸運輪盤中抽出自己專屬F1車隊後,小朋友可以來到拼砌區,從不同衣服、頭盔、表情積木中創建樂高人仔車手,代表自己上場比賽。(馮凱鍵攝) (3)拼砌賽車:有了車手,下一步當然要有戰車!小朋友可發揮拼砌技巧,拼砌跑得又有型的賽車。(馮凱鍵攝) (4)測試速度:比賽開始!小朋友可以來到不同的賽道,與其他同樣充滿創意和實力的小車手在賽道上一較高下,測試速度及創造新紀錄!(馮凱鍵攝) (5)巨型獎盃:比賽完結,當然要在巨型獎盃前拍照留念!(馮凱鍵攝) (6)停泊榮譽車庫:經過一輪「拼戰」後,你的賽車和車手也完成任務了!這時記得把賽車與樂高人仔車手停泊在榮譽車庫,與大家分享榮譽和啟發其他人的創意。(馮凱鍵攝) 提提大家,現場還有一個限時隱藏任務,就是在樂高創意工作坊學習拼砌冠軍獎盃,之後也可以回家拼砌一個,鼓勵自己勇往直前。(馮凱鍵攝) ■INFO 香港樂高探索中心——飈速「拼」戰 門票:2歲以上$230起/位 日期︰即日至7月2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7:00(周六、日及公共假期上午10:00至晚上7:00) 地址: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8號 K11MUSEA地庫1樓B131-133號 網站:www.legolanddiscoverycentre.com/hong-kong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林靖軒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5期]

詳細內容

校長足球樂:身體力行 引領學生健康生活 校長投入健步足球 堅持訓練比賽

卸下行政裝束,換上球衣,10多個中、小學及幼稚園校長相約在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禮堂練習健步足球,在這一個多小時的足球世界裏,他們暫且把繁瑣的工作拋諸腦後,化身足球健將盡情流汗。這隊全員皆為校長的「晉峰健步足球隊」於2年前成立,除了日常練習,他們亦會跟本地不同球隊砌磋,還會以球隊名義行善,更多次組團到不同國家如日本、泰國等交流。校長們透過運動強身健體,更希望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榜樣,讓他們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 健步足球不可碰撞、奔跑 球不可過頭 2011年起源於英國的健步足球(Walking Football),是專為50歲或以上人士度身訂做的新興運動,自從2015年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把它引入香港,逐漸為人認識。 記者好奇,健步足球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傳統足球講求球員的速度和反應,球員接過球後,自會想盡快帶波射入龍門,偏偏健步足球不允許球員奔跑,雙腳不可同時離地,只能以步行方式傳球帶球,這豈非比傳統踢足球難度更高?晉峰健步足球隊隊員、有多年足球經驗的天主教佑華小學校長林堅指,初接觸健步足球時確有點難度,特別是他們踢開傳統足球,一落場,大家不期然會想奔跑,後來要學習跟從教練的指示,由鍛煉小腿力量、身體協調等熱身運動開始,只花一兩堂已經上手,最重要是整隊球員都非常願意投入練習。 平日甚有威嚴的校長換上球衣在足球場上奮力對賽時,彷彿有了角色大轉換,給人一種「足球猛將」的感覺。(蘇智鑫攝) 足球發燒友找相熟校長組隊 林堅是組織這支健步足球隊的重要人物,熱愛運動的他從前當教師時,也經常相約同事一起踢足球,「不過做了校長後,一來怕踢波會受傷,二來年紀大了,跑得快又不夠氣,可是我又真的很喜歡足球,怎樣辦呢?當時跟熱心推廣足球的何sir(晉峰足球會總教練何信賢)談到可嘗試Walking Football,於是我便開始找隊員,由身邊相熟的校長開始,包括周德輝(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校長)、馮家俊(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校長)等。晉峰健步足球隊(下稱校長隊)在2023年1月成立時,最初只有5、6個人參與,隨後靠其他校長推介,吸引了不少熱愛足球的校長查詢,到暑假時,23人的足球隊便形成了,整件事真的十分夢幻」。由於他們堅持球隊成員是現任校長,所以球隊中亦有後備名單,當有校長退休,後備成員便會補上,而何信賢更成為了校長隊的教練。 晉峰健步足球隊得到不少贊助商資助,當中有些更是社企和慈善組織。贊助商為球隊贊助球衣、訓練裝備、宣傳物資及海外交流費用等,包括早前的泰國交流團。部分贊助商成員認為校長們做的事非常有意義,故決定落場與他們一起練習和比賽,成為特邀球員。(蘇智鑫攝) 23隊員4女校長 稱消耗大、進攻有難度 健步足球規例以室內5人足球賽球例為基礎,除雙腳不可同時離地,其他細節包括足球不可超出頭部高度運行、球員間不能有身體接觸等。由於碰撞較少,球員受傷風險比傳統足球低,故被定位為適合50歲以上男士、45歲以上女士,以及長期病患人士的運動。現時校長隊23個隊員中有4個是女校長,可男女混合作賽,球員亦可無限次輪流替換。校長隊內其中一名女隊員、路德會聖腓力堂幼稚園校長馬文琪笑稱:「別以為你是女士對方便會禮讓你,我一樣試過被『批肘』!」她有籃球和田徑底子,可惜當上校長後工作佔據了大部分時間,「其實我都想做運動,只是工作實在太累,有時間都想休息。但見其他校長每個月都維持訓練,我又會想跟着參與」。她指未接觸健步足球前,都以為落到球場只需要步行,不會消耗太多體力,可是參加後發現原來不是,「它始終是足球,有一定運動量,還要講合作和戰術,因為隊員只有5個,要進攻始終有一定難度,對我們這個年紀來說都算辛苦呢!」 校長隊可男女混合作賽。健步足球規例之一是不准跑,但隊員所要付出的體力並不比傳統足球少。(蘇智鑫攝) 赴泰、日交流 當地足球氛圍啓發教育 今年2月初,校長隊出發到泰國交流,更與當地泰港足球學院家長隊在室內足球場Warehouse Stadium舉行了友誼賽。對手實力非常強勁,校長隊最終雖未能獲勝,但最重要是在過程中他們都全力投入參與,並體會到泰國人對足球的熱愛。比賽時,在旁邊等候上足球課的小朋友十分投入,為大家打氣吶喊,更會幫手「執波」;中場休息時,小朋友看見球場出現空檔,便立即爭取時間進場練習射龍門,令校長們明白一個地方的人能如此熱愛足球,全因他們從小在這種氣氛中長大,因此希望把這種精神帶回香港,讓香港的孩子都可藉着運動提升體能及抗逆力。他們去年4月亦曾赴日本交流,不但觀摩到當地學校如何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也給他們帶來一個新想法。林堅說:「原來在日本,小朋友也可參與walking football,當時日本步蹴球協會主席曾提及東京有小學把步蹴球納入體育課中,它不但可訓練身體協調,也是智慧和技術的鍛煉。我期望香港有機會做到,或者由我們的學校先推動,當作一種全新的事物和興趣介紹給學生和家長。」 今年2月晉峰健步足球隊到泰國交流,球隊中不少校長也是球迷,他們特別到訪當地足球訓練中心Alpine Football Camp Training,還有到Thammasat Stadium欣賞球賽。(顏燕雯攝) 每月訓練一次 邀學生觀賽、分享經驗 現時校長隊每月有一次練習或參加友誼賽,練習場地會選擇到隊員學校的球場或合適的室內足球場。不過由於校長們工作繁忙,加上各校上課時間、會議、測考及放假日子也不一,每月一次的練習未必能全員出席,但至少也有10多人參與,有校長更是整日東奔西走完成4場會議才匆匆趕到,換上球衣又再提起精神練習,這份堅持源於他們的信念。 由23名校長組成的晉峰健步足球隊,每月練習一次;校長們工作日程經常排滿,大家會預早一個月計劃下次練習日期。(蘇智鑫攝) 校長隊隊長、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校長陳善科說:「這隊球隊是很神奇的,不但能召集這麼多校長一起,更重要的是大家可堅持每月練習。對校長這工作崗位來說,一個月要騰出一次訓練時間實非容易,但我們都切切實實地做到了。此外,我們會跟一些球隊踢友誼賽、出外交流等,這些絕不是門面功夫,例如上次與香港科技大學教職員隊作友誼賽,我們邀請了學生和家長去觀賽;到外地交流後,各校長又會以不同形式回校與學生分享,親身指出運動對我們有哪些正面幫助,這些都不是理論和空談,而是我們的實踐,整件事,不單純是『踢波』咁簡單。」 友誼賽:晉峰健步足球隊隊長、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陳善科(右四)代表球隊與泰港足球學院家長隊交換錦旗。(顏燕雯攝) 校長擅長做決策,但換成球員身分,便要聆聽教練指令。不過教練何信賢(右)卻大讚:「這班校長聰明又夠集中,比賽時有任何臨場應變,他們也應付得來。」(顏燕雯攝) 本地發展:10年前引入 找長者嘗試積累經驗 擔任足球教練逾40年的劉以薰現為香港步行足球協會主席。他在2015年在英國認識健步足球(Walking Football),及後開始在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推廣。由於最初沒人認識這種運動,故無人問津,幸而YMCA通過長者中心找了兩組60歲以上的長者嘗試,累積經驗後,他們開展了初創小組,由最初20個男、女學員開始,一直開班至今。後來他成立了香港步行足球協會,主要為本地的步行足球球會舉辦比賽、聯誼及推廣活動,讓更多人可享受健步足球的樂趣。 香港健步足球協會主席劉以薰(右二)不時出席本地健步足球隊活動,觀摩他們練習或比賽情况。(蘇智鑫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5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攜毛公仔「可愛座」打卡 與Duffy坐限定列車春遊樂園

踏入3月,大家不期然會聯想起春日盛放、色彩斑斕的花朵,而Duffy與好友亦同樣換上繽紛的春日新裝,相約在已換上全新佈置的香港迪士尼樂園碰面。提提大家,記得攜帶毛公仔同行,因為樂園預留了很多可愛的專屬位置給公仔打卡,讓一眾迪士尼朋友仔都可以在社交平台搶盡風頭! 穿上春日新衣的Duffy與好友等着跟大家見面!春日新衣以粉紅及藍色為主調,並配以格仔圖案,可愛度爆燈。(廖凱霖攝) 「可愛座」打卡位(廖凱霖攝) 5個全新專為毛公仔而設的「可愛座」打卡位設於奇妙夢想城堡、小鎮大街火車站、探險世界、灰熊山谷及迷離莊園,而且各有特色,讓毛公仔都可以擁有一張美美的樂園旅遊照!(廖凱霖攝) 今個春天限定的「Duffy與好友同萌遊」比以往增添了更多可愛元素,除了樂園火車化身成「Duffy與好友春日限定列車」,正門的花圃、小鎮廣場亦換上全新裝飾。而為了讓大家的毛公仔好朋友都有份參與,園內新增了5個專為毛公仔而設的「可愛座」打卡位,大家可以把公仔放在城堡前、小船上甚至過山車打卡,讓公仔都一起「玩餐飽」! 火車站月台旁看到大大小小的行李和一輛小火車,提醒大家旅程即將展開。(廖凱霖攝) 樂園正門花圃換上了全新Duffy車長造型,非常搶眼。(廖凱霖攝) 「Duffy 與好友春日限定列車」每卡都有不同的Duffy與好友在車窗探頭外望的圖案,像要與大家打招呼呢!(廖凱霖攝) 全新的Duffy與好友「結伴萌遊」時刻小劇場,講述ShellieMay在小鎮大街火車站準備了一個驚喜給首次乘坐火車出遊回來的Duffy、LinaBell和'Olu Mel,以歌舞跟大家說故事。(廖凱霖攝) ■INFO Duffy與好友同萌遊 日期:即日至5月7日 網站:www.hongkongdisneyland.com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3期]

詳細內容

粵劇傳承:研校本課程 設拔尖小組、合唱隊 推動粵劇文化 助學生認識本土藝術

教育局在本學年推行新修訂的《音樂科課程指引》,更新重點包括建議讓學生賞析粵劇及演唱粵曲等,以加強推廣中華文化及促進價值觀教育。但其實相同建議,早在2003年已曾提出,只是至今仍成效不彰。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梁寶華一語道破箇中原因,「關鍵是仍然有很多在職音樂教師,根本不懂得粵劇,而教育局和校長又不支持在職進修,既然不懂便索性不教」。他形容在學界推動粵劇文化,如同拉牛上樹,十分困難。 師生唱子喉、士工滾花互道「午安」 上課鐘聲響起,天主教伍華小學音樂科科主任賈詠雪徐徐步入音樂室,學生隨即起立,賈詠雪氣運丹田,以子喉、士工滾花唱出︰「各位同學……午安呀……」孩子們也馬上用相同的唱腔回應︰「Miss Kar……午安……呀……」對於這種非一般的師生問安方式,旁人或許側目,但伍華小學的學生卻習以為常。賈詠雪笑言︰「約9年前,當我第一次用這種方式跟學生問安時,他們的反應是打冷震,覺得『你搞乜呀』!但時至今天,同學們對粵劇文化已經很接納,不會再覺得奇怪,這是我欣喜的地方。」 天主教伍華小學積極推動粵劇教育,除在正規音樂課堂教授相關基礎知識,亦成立粵劇小組,拔尖栽培有潛質的學生。(李紹昌攝) 在本港,伍華小學是少數在推動粵劇教育上走得較前的學校。早在2014/15學年,校方已應教育局藝術教育組的邀請,就《粵劇合士上-梆黃篇》教材套作試教。自此經歷逾10年的摸索與嘗試,伍華小學現已建構出一套校本粵劇課程,除在正規音樂課,讓各級學生全年有約2個月課時專門學習粵劇音樂的基礎知識外,學校同時提供拔尖課外活動,包括成立粵劇小組和粵劇合唱隊,並積極參與不同比賽、表演及交流,令有潛能的學生得到更適切的栽培。 (李紹昌攝) (李紹昌攝) 伍華小學的粵劇合唱隊,同樣有很多演出機會,讓學生增廣見聞,提升水準。(伍華小學提供) 事實上,要在學校營造某一種教學氛圍,學校管理層與前線教師的齊心支持,缺一不可。伍華小學校長馮朗坦言,從功利角度看,推動粵劇教育,無助學校收生,但值得思索的是,教育的本意是什麼呢?「我希望同學在小學階段,能夠盡量在各方面都涉獵一些,讓他們開心玩着學。」他又謂,粵劇不單是音樂藝術,也是文學,學生在音樂課堂所看到的粵劇劇本,就如同閱讀文學作品,有助提升孩子的文字素養,「同學也可藉着不同角色,例如將軍、婢女等人的說話,學懂從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擴闊他們的思維」。 馮朗(李紹昌攝) 原主修西方音樂 為育人「半途出家」 課程設計和剪裁,就由榮獲「全港中小學音樂教師粵劇教學獎2022」小學金獎得主賈詠雪操刀。原以為這位音樂教師,自幼受中國音樂薰陶,殊不知她說︰「我大學主修聲樂,副修合唱指揮,以前無接觸過粵劇,最初連工尺譜也不懂得看。」除了想配合更新的課程指引,也本着育人育己的精神,原本學習西方音樂的賈詠雪「半途出家」。 賈詠雪(李紹昌攝)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因為無粵劇底子,我覺得自己需要學,亦很想學;於學生來說,因為現時的音樂教科書,九成素材都是關於西方音樂,我想提供多一個方向給小朋友,有了認知,最終是喜歡西方音樂,還是中國音樂、粵劇音樂,再由他們選擇。」為此,賈詠雪公餘時不斷進修,2014至2019年,持續參加由教育局組成的粵劇專業社群,既學習基礎知識,也學習課程的單元設計;在2023年,她更報考香港粵劇學者協會與倫敦音樂學院合辦的粵曲考級試(演唱),並順利通過第六級。 自創「工尺律動」 邊唱邊做學記譜 習得一身「功夫」的賈詠雪,為讓孩子更有趣地掌握粵樂的記譜法,她自創「工尺律動」,以邊唱邊做動作的方式,幫助他們學習工尺譜。有了這個基礎後,初小學生先學小曲;中小因為漸懂「依字行腔」,便學白欖;高小則學士工滾花。 賈詠雪自創的「工尺律動」,透過邊唱邊做動作,幫助學生掌握「工尺譜」的記譜法。(李紹昌攝) 付出了無數心血與努力,賈詠雪最希望有天能看到這幅圖畫︰「我期望學生完成六年小學課程後,懂得欣賞和分析粵劇,也認同它是本土藝術、文化遺產,更高層次是,提升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感。」 (李紹昌攝) 學生心聲:音調難掌握 勤力練習 筱莹因為被爺爺的歌聲吸引,在上學年自薦加入粵劇小組。「有次我回家鄉,聽到爺爺唱《帝女花》,我很感興趣,但那時我不懂得唱,於是便申請參加粵劇小組,現在我可以跟爺爺接唱了!」 對唱子喉的筱莹來說,學粵曲,最難掌握的是音調,「飈高音時,音調必須準,不準就會很奇怪」。於是每天朝早上課前,她都會跟組員一起練習,「我不會覺得辛苦呀,因為要唱得好,必然要勤力練習,經過不斷練習,我都感到自己有進步」。 筱莹 四年級 「武生」戲服重 不怕辛苦唱《少年中國說》 年紀輕輕的俊嵐,小二已加入粵劇小組,屬於資深組員。「我最初是從Miss Kar(賈詠雪)身上接觸到粵劇的,覺得內容、唱法都很有趣,所以想認識多一些,便加入了粵劇小組。」 其間,俊嵐參加過不同的比賽、表演和交流,最難忘的是最近應教育局邀請擔任《少年中國說》粵劇部分的演出,「當時我穿上『武生』的劇服,服裝很重,帽子亦很緊,其實是有點辛苦的,但很開心,最終我都成功克服,順利完成拍攝」。 俊嵐 六年級 學者:在職教師進修粵劇名額少、時間短 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梁寶華已不止一次公開批評,香港中小學的粵劇教育成效不彰。「問題的癥結,在於《音樂科課程指引》純屬建議,校方不執行,亦無後果。倘若政府能夠明確規定,學校的音樂課程,西洋音樂和中國、本地音樂,比例要各佔一半,或者情况可改善。」 梁寶華(受訪者提供) 教育偏重西樂 跨學科學粵劇難 他表示,香港的音樂教育仍以西洋音樂為主導,絕大部分音樂教師亦只有西樂背景,他們對教授粵劇欠缺信心,「雖然在教大主修音樂的準教師都需要研習粵劇知識,但比重有限,始終我們要和其他大學、大專去競爭,更要和中小學的音樂課程銜接,因此給西方音樂的課時,也不能太少」。而政府目前亦只給予在職教師5星期帶薪進修,不論時間和名額,梁寶華認為都不足夠,「教大也有為在職音樂教師提供粵劇進修課,但全港有超過5000名音樂教師,教育局每年就只資助10個學額,我在一個偌大課室,只教10個學生,其實很浪費人力資源的」。而教師也不容易過校長一關,「很多校長連5星期都不肯放人,因不想請代課教師。說到底,其實不論政府和學界都不重視教育質素,只關心是否有人教書」。 20多年來梁寶華致力把粵劇納入正規音樂課程,他相信通過音樂及藝術,可幫助學生更完整發展,尤其粵劇承載中華文化傳統價值觀,例如忠孝節義等美德,很值得年輕人學習,而且自幼接觸,他們才有機會明白甚至愛上這種精緻藝術,從而連結對中國的感情,增加歸屬感。「我甚至主張跨學科學習粵劇,即不單是音樂科,還可結合中文科、中國歷史科,甚至視覺藝術科,例如在課堂給學生畫臉譜、設計舞台等。」但從現實角度考量,他深知很難實行,「香港的學校都被考試制度牽制着,高小有呈分試,高中要面對DSE,所有分數都是分科計算,沒有跨學科評核,因此,即使課程改革強調跨學科學習,現實根本難以做到」。 舞台劇演員創作繪本 推廣粵劇、南音 在推動粵劇的學與教上,不單教育界關心,粵劇工作者同樣火熱,非牟利慈善團體一桌兩椅慈善基金(下稱「一桌兩椅」)聯合創辦人兼創意總監曾慕雪(Musette)是其中之一。早前Musette更一嘗做作家滋味,推出首本著作《的的撐撐開飯啦》,透過小孩樂樂與熱愛中華文化的公公之間的相處,帶出粵劇、南音的特色,以及長幼有序、互相尊重等傳統美德。 《的的撐撐開飯啦》 作者︰曾慕雪@一桌兩椅慈善基金 繪者︰吳浚匡 出版︰小天地 定價︰$68 幼園教師可用配套手冊教學 「《的的撐撐開飯啦》的創作藍本源自『一桌兩椅』早年的兒童劇《樂樂公公唱唱貢》,當時我們創作了一首南音兒歌《齊齊食飯歌》,也收納在今次繪本內。最近我再出版了《的的撐撐開飯啦》教師手冊,對象是幼稚園教師,會詳細些解釋什麼是南音、曲式要求是怎樣,並附有10個教案,希望教師想延伸教導小朋友多一點時,都有工具在手。」由舞台劇演員到近年專注推廣粵劇,Musette自言是因為參透到這種中國傳統劇場,其實與西方戲劇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亦並非想像中奇怪、老套,但對一般學校教師來說,未必容易領會,「教育局雖然很想在學校推動粵劇教育,但不論粵曲、南音,都不是教師想教就可以教,許多音樂教師對中國傳統音樂都無概念」。 如果硬要Musette比較,她認為粵曲基本功比較多,需要的唱腔技巧也較高,南音自由度較大,較易入門,「南音是一種說唱藝術,用平日說話的腔調唱出來就可以了,而且只要符合指定曲式,是容許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我就曾經去過一間國際學校,用南音曲式跟小朋友一起創作淺白、生活化的歌詞,大家都唱得很開心」。 掌握粵劇精髓需要耐心 惟不論粵曲或南音,要掌握箇中精髓,都需要長時間浸淫,Musette指,偏偏學校和家長,都缺乏耐性,「我也有在學校開辦粵劇班,經常是上了沒幾堂,就被問可否安排學生做表演。我理解,學校和家長都想知道孩子學了些什麼,但粵劇、粵曲,說的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當然可以讓同學穿上戲服,走幾個位,做少許動作,場面是可愛的,但其實他們都還未學到粵劇藝術的精華。」 修讀西方戲劇的曾慕雪(站立者),近年積極在學界推動粵曲、南音的教育工作。(「一桌兩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3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1980年代場景 勾起童年回憶 從電影走到大街 九龍寨城今昔故事

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最近在日本大熱上映,片中的叉燒飯更登上當地社交平台的熱搜!雖然這齣戲在香港已經上映了一段時間,但因為它以1980年代為背景,戲中人物、場景和道具都勾起不少人的童年回憶,至今仍然津津樂道。今次我們從小朋友的角度出發,帶他們由室內走到室外,從電影走到大街小巷,逐一探索九龍城的今昔故事,細味箇中人情味,讓新一代加深對自己居住城市的認識。 第1站:《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展覽 活現懷舊士多、髮廊、冰室 AIRSIDE有個迷你版九龍寨城!由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的《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展覽,讓大家對電影中不同場景有一個升級版的真實體驗。展覽中除了活現髮廊、冰室、後巷、四子房間等電影經典場景外,更新增多個打卡位,包括漫畫攤、裁縫店、跌打舖、鞋匠店和牙醫診所。現場更不時有飛機經過的聲音,高度還原1980年代寨城風情。即使小朋友未必看過這齣電影,一樣會被種種布景吸引,皆因內裏可找到很多昔日生活細節,例如7個字的電話號碼、「大牛龜」電視機,甚至經典玩具如西瓜波、發泡膠手拋飛機等。爸媽可以一邊參觀,一邊向子女細訴昔日故事。 士多場景擺滿懷舊零食和玩具,不少孩子駐足觀看。(廖凱霖攝) 團隊特意製作了電影人物微縮模型,放在相關場景之中,看大家能否一一找出來?(廖凱霖攝) 1980年代是本土漫畫的黃金時期,相信不少爸媽小時候跟大人飲茶時,都會溜到漫畫攤「打書釘」。今次展覽,製作組更模仿1980年代漫畫風格,設計出以「城寨六子」為主角的漫畫。(廖凱霖攝) 「龍城髮廊」是電影主場景之一,參考了1980年代寨城僅存的理髮店原型,大家可以坐上紅色理髮椅打卡。(廖凱霖攝) 展覽外設置懷舊大牌檔,提供當年九龍寨城經典美食,如碗仔翅、腸粉、涼茶等。(廖凱霖攝) 「七記冰室」場景參考了昔日大牌檔的格局。(廖凱霖攝) INFO 《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展覽 日期:即日至4月13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9:00 地址:九龍城啟德協調道2號 AIRSIDE一樓108號舖 第2站:九龍寨城公園 重溫寨城古蹟 遊178年老衙門 九龍寨城公園前身為九龍寨城,大家可看到 1994年清拆寨城後留下的不少古蹟,例如九龍巡檢司衙門、刻有「南門」和「九龍寨城」的花崗岩石額等。 九龍巡檢司衙門是九龍寨城僅存的古建築物,建於1847年,為一座三進四廂南方建築。衙門見證了九龍寨城興衰,亦是香港歷史縮影。(廖凱霖攝) 大家可以在公園內看到城牆殘存的牆基。(廖凱霖攝) 第3站:德興魚蛋 寨城魚蛋店 正宗潮州手工美食 德興魚蛋公司曾於九龍寨城內營業,清拆後搬到現址。這間老店由「平哥」林羅平創立,他於1980年代隨父親及哥哥由潮州來到香港,在九龍寨城內開設魚蛋店。現在仍會每朝5:00開始製作手打魚蛋。小朋友品嘗美味小食之餘,又可了解這種香港最地道美食的小故事。 地址:九龍城福佬村道76號 家長與小朋友品嘗德興魚蛋公司的地道正宗潮州手工魚蛋之餘,也不妨細味香港傳統美食文化背後的真誠與堅持。(廖凱霖攝) 第4站:大和堂咖啡店 活化戰前唐樓 參茸藥行歎咖啡 大和堂咖啡店的前身,是一間有近90年歷史的參茸藥行,位於1920年代興建的戰前唐樓,是典型廣州騎樓式建築;2018年活化成為咖啡店,成為不少熱愛咖啡人士的聚腳地。店內仍保留原有百子櫃、長櫈、牌匾和鐵閘,亦加裝了懷舊吊扇。小朋友可以在這裏感受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亦可體驗到新一代香港人如何將傳統和創新結合。 地址:九龍城衙前塱道24號 大和堂咖啡店的裝潢和餐牌可謂新舊兼中西合璧,小朋友即使不喝咖啡,亦可選鮮奶、果汁及朱古力等飲品。(廖凱霖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2期]

詳細內容

全人發展:初創企業研發工具 助個性化教育 AI發掘個人亮點 成績表外建幸福感

人工智能(AI)無遠弗屆,當它跟教育有機結合,冷冰冰的高科技,亦可搖身變成更有溫度、更人性化的工具。最近有初創企業開發了一個嶄新的教育科技平台,專門協助本港中、小學,把學校日常蒐羅到的學生數據,藉AI整理和分析,綜合得出每名學童在學術以外的全人發展概况及正向特質,使每個孩子的亮點都被看見,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資料分散 班主任難綜合評價學生 不知對學生或家長來說,一紙成績表,有什麼意義呢?當中除看到各個科目的分數高低,還傳遞出什麼信息?「老實講,我覺得成績表除了分數,真的沒什麼可以看得到的。儘管每年派發成績表時,我和太太都會趁機問問班主任,作為父母,可以如何在女兒的成長需要上,幫她多一把?但同樣的問題,我們問了好幾年,也始終得不到答案。因為每年班主任,除了說得出女兒的成績、名次,或者操行,其他所有事情,他們都不太清楚。」既是爸爸,亦是GRWTH副行政總裁的黃思偉(Angus)直率地分享。 黃思偉(受訪者提供) 但退一步來說,這個曾經在微軟教育部門工作,也擁有豐富教育界人脈的爸爸,又的確明白班主任的難處,「這個也不是每班學生人數多寡的問題,而是班主任根本很難拿得出學生在成績以外的資料,例如小朋友參加過什麼活動、比賽?當中他們的表現如何?呈現出哪些特質?因為很多時,各項數據都是零零碎碎散落在不同的科組、課外活動組手裏的,就算班主任再有心,很想為某一個學生組合一些資料,她要游走於不同老師之間索取資料,都不容易」。 縱然其女兒昔日在港讀書時,是應試教育下的大贏家,但Angus看見的,是更多在體制內載浮載沉的學生,「究竟除了成績,這個孩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什麼特質?莫非一個全級考90名的學生,就沒有值得述說的成長故事?在我看來,就算是尖子,假如他看不到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也很難找到個人目標和人生方向」。 上傳學生經歷 AI整合分析 其實早在2018年,Angus已經不斷思索,能否借助科技,為女兒、為莘莘學子做一點事情。但後來他離開了微軟,也遇上疫情,便唯有把這個構想暫時擱置。直至近年AI崛起,而Angus時任的GRWTH,是一間專研教育科技的初創企業,他覺得是個合適時機重啟當年計劃,遂與團隊合力研究,終於去年5月,成功推出支援全港中小學的「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PMI),以AI協助學校整合學生活動資料,再分析每個學生的個人特質和強項,為孩子建構分數以外的幸福感。 他進一步闡釋︰「每間學校,都一定有統計每年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學習經歷或服務,以及他們在校內外各項比賽所獲得的成就等資料。因此,老師們毋須為此增加工作量,只要把這些數據上傳到PMI平台,AI便可以自動評估這些活動、學習經歷、服務及比賽,對學生8大『多元智能』發展,以及6大『美德』和24個『品格優勢』的貢獻值,並製成簡單易明的『雷達圖』」。 多元智能:在成績以外,其實每個孩子也有不同的天賦和潛能,值得被欣賞。(Userba011d64_201@iStockphoto、GRWTH提供/明報製圖) 「雷達圖」展現優勢 個人化評語總結學年 Angus舉例,如學生參加了合唱團,他的「音樂智能」應該會相對突出,也擁有「對美欣賞」、「團隊精神」的品格優勢,亦由於身為合唱團成員,必須持之以恆練習,因此,孩子會有很高的「自律」美德。問他,若有學生完全無參加任何活動或興趣班,那怎麼辦?他笑言,出現這個機率甚微,「因為教育局現在每年都會向公營及直資中、小學發放『全方位學習津貼』,所以每間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許多體驗學習活動,而大部分小學更設有『多元智能課』,讓同學們在課時內,透過參加不同的活動、興趣小組,促進全人發展。因此,每個學生,多多少少都一定有參加活動的。至於服務表現,縱使很多學生都未必是制服團隊成員,但他們有可能是行長、組長、班長或圖書館長等,其實也是在參與服務」。 在PMI平台,AI除可把分析內容生成圖像,更可為每個孩子生成一段個人化評語,「相信同學或家長收過的成績表評語,一般都是得8至12個字,而且這麼多年,都是重重複複那幾句。但我覺得,學生不論成績如何,好歹也完成了一個學年,在學期終結時,應該都值得有一段文字總結一下吧!」他相信,這份AI portfolio,不單可使學生更認識自己,更能增進家長、教師以至社工對孩子的了解,亦有助學校發掘學生潛能,建立人才庫。 AI portfolio:在AI的分析和協助下,PMI平台能精準捕捉每個學生的個人特質和亮點,並以文字和圖表生成一份非學術導向的「學習報告」。(GRWTH提供) 正向特質:學校亦可透過AI對學生的分析,更清晰了解校方每項活動的育人價值,以調整教學策略。(GRWTH提供) PMI進校:AI報告取代學習報告 記錄校內外成就 PMI平台在2024/25年度正式引入校園,暫時有15間本地學校參與成為先導學校,佛教慈敬學校(下稱慈敬)是其中一間。不過,原來早在PMI平台誕生以前,向來重視學生幸福感的慈敬校長范秀琪,便跟GRWTH有着不謀而合的理念,她在上學年已嘗試在成績表以外,為每名學生多做一份「學習報告」,用以記錄孩子在學術以外的一些成就。 范秀琪(受訪者提供) 「我的想法是,有些孩子未必在學業成績上十分出眾,但在其他範疇,卻有很優秀的表現,這些都值得記錄下來,讓學生自己、讓家長看見」。她補充,惟礙於人手和資源所限,當時的「學習報告」只能做到列表記錄,難以作進深分析,而PMI平台,正好滿足到她的所想所求。 於是該校在本學年,便決定用AI報告全面取代「學習報告」,但目前除了六年級學生已在農曆新年假前收到AI報告外,其餘年級的學生,皆未獲派發。慈敬資訊科技統籌主任吳浩賢(吳sir)解釋相關安排︰「這是因為六年級同學趕着應付升中面試,所以便率先派給他們。但其實慈敬全年有3個學段,而很多在學術以外的比賽,例如編程及體育賽事,都集中在下學期舉行,因此,我們打算待第三學段才向全校學生發放這個AI報告,屆時資料就會完整些」。 吳浩賢(受訪者提供) 佛教慈敬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的比賽或表演活動,讓孩子展現才華,並藉此提升自信,增加成就感。(慈敬提供) 與收成績表不同 學生表現雀躍 他又憶述當天六年級學生收到這份AI報告時的情景,「大家都表現得很雀躍,小朋友對於那些『雷達圖』很感興趣。但最初他們拿上手時,也不太理解是怎樣一回事,於是便圍在一起互相比較,然後就發現,原來參加了某些活動,便會發展出比較多某一方面的智能和特質」。他笑言,眼見學生收到這份報告時,態度都是正面的,並無負面的感覺,完全不像收到成績表時的模樣! 此外,平台亦有供家長參與的部分,學校可選擇開放平台,讓家長上載子女外出參加比賽的獎項。范秀琪不諱言,以往該校的政策是,若非由校方推薦參加,學生所有得獎資料,都不會記錄在成績表內,但近年她的想法有變,「我覺得不管在校內或校外的成就或服務也好,這些都是孩子人生裏的經歷,是他們成長歷程的一部分,也因着PMI平台之便,我相信,現在是合適的時間,邀請家長一起參與這個紀錄」。她表示,待教師對PMI平台的操作更熟練後,下一步便會開放給家長使用。 除了課堂學習可浮現學生的能力,多元智能活動也是「浮尖」的重要場景。(慈敬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2期]

詳細內容

上一課:體驗運動樂趣 增身體靈活度 兒童也健身 遊戲中鍛煉全身

小朋友精力無限,想找個地方給他們好好放電?除了做運動、去遊樂場,原來混合健身(crossfit)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別以為健身只是大人專屬活動,其實在合資格的教練指導下,3、4歲的小朋友已經可以透過有趣及有系統的訓練,加深對自己身體的認識,以及體驗運動樂趣,對將來學習其他種類的運動,有一定幫助。   很多家長都明白運動對小朋友的身心成長帶來正面影響,因而堅持每周都要孩子騰出一些時間來做運動,以鍛煉身體。育有9歲兒子的Maple,跟其他父母的想法也一樣,故讓囝囝從小到大涉獵不同運動,當中以體操學得最長時間。惟她指出,小朋友專注於一項訓練,有時難免感到沉悶,「因為體操是一板一眼地練習,好幾堂都會重複練習同一個動作,很容易失去興趣」。 混合健身 學習運用身體力量 後來Maple知道Asphodel House有專為小朋友而設的混合健身,便帶囝囝參加,「在那裏不但可以鍛煉體能,教練更會用很多小遊戲及有趣的活動來讓小朋友在安全、有系統的環境下學習運用身體力量,現在囝囝不但每次上課都很投入,也很期待下一堂快些到」。 Asphodel House乃 Asphodel 品牌在去年10月於啟德 AIRSIDE 開設的分店,是一間佔地約 20,000 平方呎的CrossFit 綜合運動訓練館,不僅設有恆常成年人訓練課程,更有專為兒童和青少年設計的混合健身(crossfit)課程,以及長者特定訓練課程。 兒童課程年齡組別分別為2.5至5.5歲、6至13歲及13歲以上青少年,教練團隊會配合不同年紀的發展階段調整課程內容,如小朋友身形或能力超出或低於其年齡組別之內,亦可彈性安排至另一組別。兒童課程每班最多可容納20個小朋友,教練及學生比例為1比8,以確保每個學員都得到足夠的照顧。 Asphodel House教練James Hill認為,為訓練加添趣味,能鍛煉小朋友體格之餘,亦使他們對運動不抗拒,甚至建立喜歡運動的良好習慣。(廖凱霖攝) 為發展其他運動 打下基礎 教練James Hill表示,課程教練均擁有專業資格,能為各年齡層提供適切課程,每節要學些什麼,都會一目了然地寫在黑板之上。當然,小朋友課程並不會使用成人鍛煉時所需的大型健身器械,James更指兒童在訓練中,只需承受自身重量,而成人則會按自身能力作負重練習。不過小朋友的運動模式亦包括成人課程中常見的正確深蹲姿勢,舉重、推、跳躍等訓練;也會作單側訓練以提升其平衡力和建立核心力量。他又謂,這些訓練可增加小朋友身體的靈活度,並運用在專業運動及生活上,同時增強身體意識,降低受傷風險。可以說,這是一種全面的訓練,將來若小朋友想學任何其他運動,也可以藉此打下良好基礎。 Resistant Sprinting:看似與教練鬥力,實際是訓練速度及腳力的活動。(廖凱霖攝) Muscle up:上肢訓練,用手支撐身體,猶如攀鋼架般,小朋友都十分喜歡這種練習。(廖凱霖攝) Sled push:訓練腳及臀部力量,小朋友從中學習如何用最省力的方法去推動重物。(廖凱霖攝) ■家長心聲 有足夠空間放電 媽媽Grace指平時有帶6歲的女兒Alexa看爸爸做gym,覺得她對這種運動感到興趣,加上Alexa是個十分活躍的女孩,所以讓她參加Asphodel Junior,每周上課兩次。「我覺得小朋友精力無限,十分需要放電的空間,但在家裏,有時是不容許她跳來跳去的,一來地方不合適,二來又怕她弄傷。但這裏不但有足夠空間,又有教練照顧,可讓我放心給她放電,做一些高活動量的運動,如跳高、玩划艇機等,教練也常常給他們機會自由發揮,所以即使放學後她已經很疲倦,但一來上課就會變得很精神,回家又因放夠電晚上9時前便會入睡,對家長來說也有很大幫助。」(圖5) (圖5)(廖凱霖攝) 提高免疫力 改善睡眠質素 媽媽Shoei育有3個分別8、6及5歲的孩子,其中Mia(左)及Oscar(右)正在上6至13歲的Asphodel Junior課程。她指平日帶小朋友到屋苑會所,看見健身房內的器材他們都表示想玩,但從沒想過小朋友也真的可以做健身。「疫情後,覺得小朋友很容易生病,但自從他們來了上堂,感覺免疫力提高了,睡眠質素改善了,身體更強健。這令我感受到小朋友不一定要讀書成績很好,有強壯的身體,可探索更多不同的東西。」(圖6) (圖6)(廖凱霖攝) ■INFO Asphodel Junior 對象:2.5至17歲 課堂時間:每節45分鐘(13至17歲課堂為1小時) 費用:$3000起/3個月(每周3節) 地址:啟德協調道2號AIRSIDE 8及9樓Asphodel House 查詢:2722 7422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1期]

詳細內容

躺平文化:年輕人「斷捨離」主流價值 自稱覺醒 專家:躺平屬無助 家長須學懂聆聽

早前有機構發布關於中學生「躺平」的調查,引來社會熱議。調查發現逾四分之一受訪學生自稱已「躺平」,不少更是初中生。而整體受訪者亦傾向認同「躺平」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覺醒」的生活態度。惟有輔導心理學家卻指,青少年所謂的「覺醒躺平」,只是在無助、無奈下美化自我放棄的抉擇;亦有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建議父母,學習積極聆聽,了解子女話語的弦外之音,並陪伴他們一起面對困難,而非容讓他們去逃避,否則不利年輕人成長。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較早前透過問卷訪問99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以研究中學生「躺平」的行為及態度。調查發現,27%受訪學生(267人)自稱已「躺平」,初中生佔逾一半(140人);當中「懶散」、「輕鬆過活」和「不做功課」被最多學生評為「躺平」行為。而整體受訪者也傾向認同,「躺平」並非單純感到無望或無方向,而是深思熟慮、平衡利弊後,「覺醒」要與主流的上進、物質主義價值觀「斷捨離」,尋求簡單、自由和舒適的生活。 對於不少年輕人視「躺平」為一種「覺醒」的生活態度,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郭倩衡(Helen)坦言有保留,「表面上,他們好像莊子般超脫,但當你細心解讀,或者根據我平日臨牀接觸的青少年,其實旁人感受不到他們為自己『修煉』到這種低物慾心境而表現得很開心、很滿足,反而在話語的背後,讓人覺得這班年輕人是久經磨煉與摧殘,產生出『算把啦』的心態,他們是因為無助、無奈才『躺平』。『覺醒』一詞,似乎美化了放棄的決定」。 郭倩衡(受訪者提供) 年輕人「躺平」的背後,可能真正反映的,是他們久經磨煉與摧殘,在無助、無奈下,產生的自我放棄心態。(SewcreamStudio@iStockphoto) 但反過來說,跟「主流的上進價值觀『斷捨離』」又不一定是「躺平」,Helen稱,很多時要取決於當事人作出這個選擇時,是由理性主導,還是情緒主導。她舉了一個實例︰「我有一個學生,他讀書成績一般,也經常不交功課,在主流價值觀裏,或許他是不太上進的。但他是否『躺平』呢?絕對不是。這個學生做很多兼職的,又很會投資,儲了不少錢,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只是他追求的,並非學業成績而已。」 躺平成次文化 缺適當引導 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EDIT Workshop創辦人陳志耀(Tommy)也指出,許多年輕人把「躺平」哲學化了,加上同輩互相鼓吹,彼此耳濡目染,便逐漸形成一種次文化,「在以前的社會,無這些說法的,當你無人生目標、無前進方向,缺乏內在積極,也會自覺是不健康、不合理的,很想逼自己走出來,無人會質疑需要停留在這種狀態。但這一代卻不是,他們把這種狀態合理化了,更以為自己在追求一種更健康的精神層面,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在娛樂上消耗自己而不自知」。 陳志耀(受訪者提供) 在朋輩互相鼓吹,彼此耳濡目染下,「躺平」近年成為年輕人圈子的一種次文化。(xavierarnau@iStockphoto) Helen亦憂慮,近年社會過度渲染「做自己」,卻欠缺適當的引導,容易誤導年輕人,「不少名人、明星都會鼓勵大家『做自己』、be yourself,本意是好的。但青少年的年紀尚小,簡單一句叫他們『做自己』,孩子聽起來是很舒服的,惟若沒有後續的配套,例如個人成長教育、情緒教育,我覺得這三個字是很危險的。其實在『做自己』之前,是否都應該先去認識自己、發掘自己呢?」 即時獲滿足 難提升動力 事實上,「躺平」觀念之所以被年輕人廣泛接受,Tommy認為,跟他們出生的時代有密切關係。「若我們祖父母一輩所生的時代,是艱苦的冬天,那麼年輕人的父母,就是生於初夏、仲夏的一群,這代人很強調只要有付出,便會有收穫,他們也經歷過收穫帶來的滿足。而現今的年輕人,則是生於秋天的時代,他們的物質已經很豐富、滿足,不需要為生存的需要而煩惱,於是就轉移去追求比較夢幻的東西。」 他補充,家庭教養亦是關鍵,「這代的父母,普遍很保護子女,令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甚少需要經歷痛苦,所以培養不出抗逆力,以致他們只懂得用『躺平』這種逃離機制去應對『內卷』的壓力」。加上這班網絡世代,都是慣於享受眼前的快樂和滿足,也就失去了學習延遲滿足的機會,「現在年輕人只要有一部手機,自娛度已經很高,既可瀏覽社交媒體,又可打機、聽歌,甚至能作歌、編曲。當什麼都是即時被滿足時,其實便經歷不到『延遲滿足』,從心理學角度,『延遲滿足』是有助提升個人動力的」。 網絡新世代,只要一機在手,自娛度已很高,他們經歷不到「延遲滿足」,難以提升個人動力。(travelism@iStockphoto) 話說回來,父母又應該如何回應子女的「躺平」行為呢?Helen和Tommy皆不約而同表示,彼此用心連結最重要。「作為家長,是否了解自己子女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是什麼呢?若有充分了解,便不應該強迫他們做一些違背意願或者力有不逮的事情。」Helen更再三提醒家長,不要把自己未圓的夢,強迫子女去完成,「不少探討都指出,青少年的恐懼和壓力,除了由社會環境帶來,有部分都是源自上一代的寄望而產生的」。 青少年的恐懼和壓力,有部分是源自上一代的寄望,因此親子間的坦誠溝通,至為重要。(JBryson@iStockphoto) 掌握技巧 聽出話語背後信息 Tommy亦謂,家長需要學習積極聆聽,才能與子女同頻共振,「當家長掌握到積極聆聽的技巧,才可以真正聽出子女話語背後所傳遞的信息,究竟他是心中有渴想,還是心裏面有很多障礙,若能夠準確翻譯出來,子女才會覺得大家『對到嘴』,始能繼續溝通下去」。 父母唯有懂得積極聆聽,才能與子女同頻共振,聽出弦外之音,了解他們所思所感。(Yagi-Studio@iStockphoto) 他同時建議,父母需要逐漸歸還合理的責任感給子女,「首先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包辦代勞,要他們重新負起適當的責任感;其次,當子女遭遇困難時,父母要做的,是陪伴他們去經歷、去面對,而並非第一時間幫他們掃除這些困難,或者容讓他們繞道逃避,這樣對年輕人的成長,有害無益」。 躺平青年:8歲脫離體制自學 憑身手成樹藝師學徒 17歲的Kyle,由於家人不想他承受巨大的讀書壓力,8歲開始他便脫離本港主流教育體制,直至去年投身社會前,都是享受着輕鬆的自學生活。他不諱言,自己是「躺平」一族,「12歲前,主要是homeschooling(在家自學),12歲後,我加入了一個自學機構,不過也是無課程、無功課的,想學什麼,便告訴導師。其實早兩年,很多時候,我去到機構,什麼都沒有做,整天只『攤着』滑手機、看書,導師不會干涉,我覺得這種『躺平』生活也幾開心,可以說是無憂無慮」。 媽媽鼓勵 「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躺平」 媽媽Purdey不單沒有責怪Kyle,反倒很接受兒子這種生活方式,「從前有句話說『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站起來』,我現在覺得,更有意思的說法應該是『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躺平』。因為既然跌倒,便代表有狀况出現了,是疲倦?是不懂?既然有狀况,在那個位置停一停,休息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Kyle表示,過去也曾經很介懷別人對他「唔返學」的舉動,投以奇異目光,但媽媽卻一直鼓勵他不需要去滿足別人的要求,最重要是做好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Kyle也遺傳了媽媽外向好動的基因,自小就愛攀山涉水,亦接受過多年專業的野外訓練。最終也憑藉他的身手,獲得樹藝師學徒一職。 Kyle說「躺平」令他有更多空間思索前路,最終他決定把興趣變成職業,成為樹藝師學徒。(受訪者提供) 家長須處理自身恐懼 非糾正孩子 當大部分父母都為着子女的學業、前途焦急憂慮時,Purdey的從容,形成強烈的對比,「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兒子將來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獨自生活,我覺得很多家長有這些擔心,背後都是源於恐懼,因此要處理的,其實是家長自己內心的恐懼,而不是所謂去『糾正』孩子」。 在職場工作了一年的Kyle,每天依然抱輕鬆心情去上班,「我無很遠大的目標,但短期目標,就想在19歲前,儲到一筆錢去考車牌、考樹藝師和攀樹師證書,因此都想趁這段時間,學習如何好好理財」。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1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森林」歷險、小熊打卡、網牀放電 西沙萬呎遊樂區 免費玩足一整天

位於馬鞍山的西沙GO PARK上月正式開幕,小朋友又多一個可以玩足一整天的好地方。各位爸媽和豆丁們,是否很心急想知道裏面有什麼好玩的設施呢?現在就帶大家參觀一下這個集室內外運動、娛樂、餐飲及休閒體驗於一身的新地標,Let's go出發喇!   西沙GO PARK佔地130萬平方呎,其中3大兒童遊樂區——歷奇天地、兒童遊樂場、晴空公園,全部免費任玩!位於地面的「歷奇天地」以森林歷險為主題,設有10個遊樂設施,當中屹立場中央的巨型bear bear熊,其實是一個攀爬連滑梯的設施;另外還有親子鞦韆、彈牀、攀石牆、噴水裝置等。如果嫌bear bear熊的滑梯不夠刺激,可挑戰另一條5.4米高的長滑梯!公園旁設有大量休憩位置和椅子,讓爸媽一邊看守子女「放電」一邊休息。至於2樓的「兒童遊樂場」則以可愛小熊為主題,走進巨大的圓形小熊頭便可攀上滑梯入口。這裏的遊玩設施較簡單,適合年齡較小的兒童。 開心彈跳:位於地面的「歷奇天地」以森林歷險為主題,設有10種遊樂設施,包括7條滑梯、彈牀、親子鞦韆、多感官體驗遊玩設施、噴水裝置及攀爬架等,場邊亦設有寬敞休息地方。(賴俊傑攝) 位處2樓的「兒童遊樂場」可以看到巨型小熊頭,場內備有滑梯和繩網,適合年齡較小的兒童。(賴俊傑攝) 在2樓近海映花道、寵物公園旁的「晴空公園」,另有一條5.5米高的長滑梯連觀景台,小朋友不妨先於觀景台欣賞整個西沙GO PARK園區及西沙的大自然美景,然後從滑梯滑下。這一層亦有不少設計精美的休憩座位,例如可讓大家躺下來曬太陽的網牀,歡迎大家隨時「躺平」! 超長滑梯:晴空公園位於寵物公園旁,內有一個連接5.5米高長滑梯的觀景台,大人欣賞美景之餘,小朋友又可盡情遊玩。(賴俊傑攝) 2樓有十分充足的活動及休憩空間,也可以躺在繩網上曬太陽。(賴俊傑攝) (賴俊傑攝) 除了免費戶外遊樂設施,公園內亦設有逾3000平方呎的寵物公園、室外攀石場Just Climb、香港游泳學校、美國冒險樂園、滑板場等;更有提供10多種運動包括籃球、足球、欖球、單車等專業運動場地的多元化戶外運動公園GO PARK Sports,全部開放予公眾使用,不同機構亦會在這裏舉辦各種課程,只要透過手機應用程式GO PARK Sports或網頁(goparksports.hk)便可預約常規課程、私人教練、活動及設施。 位處2樓的寵物公園,設有不同寵物設施,包括霧化隧道,讓毛孩在清涼的霧氣中嬉戲;亦設有專為毛孩及主人而設的glamping露營主題打卡裝置,和多個給毛孩跑跳的障礙物跳台、斜坡滑梯及隧道等。(賴俊傑攝) ■INFO 西沙GO PARK 地址:新界西沙海映路9號 公共交通︰港鐵大學站轉乘九巴287、城巴582、小巴807K,或港鐵烏溪沙站轉乘城巴581、小巴807K 網址︰www.goparksaisha.hk/tc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李樂晴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