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藝術:在家線上藝遊 音樂劇演繹祖孫情
音樂劇開show 線上慰藉抗疫疲勞(曾憲宗攝/ cybrain@iStockphoto)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過去一年,很多社經活動停擺,當中包括文化表演和展覽活動,不單對藝術工作者,甚至對有心培育孩子藝術素養的家長來說,都是莫大衝擊。不過,隨着香港藝術發展局成立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情况有望扭轉,一家大小可安坐家中,透過線上平台,觀看不同藝術節目,潤澤心靈。
3月的一個早上,荃灣大會堂文娛廳再現久違了的人氣,香港兒童音樂劇團(CMT)的一班演員,正為數天之後公演的《足印情深》音樂劇作最後排練,或許大家都「餓戲」太久,即使綵排也毫不留力,而兼任導演、編劇、填詞的CMT藝術總監陳力生(Big John),則在台下指揮大局。
《足印情深》音樂劇終於可在3月中在荃灣大會堂文娛廳公演,但當日仍限制只可有五成入座率,相連座位不得超過4個。(受訪者提供)
錄影實體演出 剪輯成網上版
CMT創立近23年,經歷不少風浪,但Big John形容,2020年是最難捱的「冬天」,「去年劇團開辦的課程大受影響,經常要停課,舞台演出更加是空白,全部都取消了」。這齣音樂劇,也來得不容易。訪問之時,康文署才剛重開表演場地,但有很多限制,例如觀眾入座人數不能超過原定可容納人數的一半,相連座位不得超過4個, 座位亦須平均分佈。劇團總經理馬蘊怡(Yvonne)不諱言,今次若非參與藝發局的「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獲得資助,肯定蝕大本,「這個場原本有290多個座位,但依足政府規定後,就頂多坐100人,票房收入根本維持不到龐大的開支」!
馬蘊怡(曾憲宗攝)
CMT去年完全沒有舞台演出,今年在藝發局的「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下,終於「開齋」,並首次嘗試同步錄影及剪輯成網上版,預計本月尾會上載到計劃平台。(曾憲宗攝)
疫情下,CMT恆常的音樂劇課程,不少都要改為線上上課。(受訪者提供)
付一次「入場費」 一家齊欣賞
今次的資助計劃,讓CMT不單有5場實體演出,還可同步錄影剪輯成網上版,屆時只要付一次「入場費」,一家都可以齊齊欣賞,聽來十分划算。Yvonne說:「疫情下,也明白很難一家大細、扶老攜幼入場看劇,如果有網上版,就可以給大家多一個選擇。」她續稱,數碼化亦有助延長一齣舞台劇的壽命,「舞台劇一般只演一星期,能演到兩星期,已經很了不起。但現在,我們把它變成網上版,壽命便可更加長,播放一兩個月,也沒問題」。
助延長舞台劇壽命
Big John也認同,把劇目作品數碼化,是全球大勢所趨,香港劇場是時候改變,「當然要有政府的支持,像今次場地上實在有太多限制,既規管了舞台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又要遵守消防條例,令我們很難找到合適位置擺放多部攝錄機」。他期望,最終可吸納一批線上的觀眾入劇院欣賞節目,「始終現場環境氣氛,是網上版本取代不到的」。
■精湛演技
小演員思念離世爺爺 演出更投入
《足印情深》改編自兒童繪本《先左腳,再右腳》,是個講述祖孫情的故事。寶兒去海外升學前一刻,從舊照中憶起自小和爺爺一起走過的歲月。由她初次學行,到爺爺病重後再次走路,兩人互相扶持,在彼此的生命印記中,都有不能忘記的足印。
現實中飾演寶兒的CMT兒童演員梁樂恩,亦有近似經歷。10歲的樂恩,演畢《足印情深》後,便隨父母、兄長移民英國,而小女孩亦同樣有一個疼愛她的爺爺,「記得兩年多前,有一天爺爺病了,需要住醫院。第一星期,我還覺得沒什麼,不過,第二星期,爺爺好像病得愈來愈嚴重,我開始很擔心,但不知怎的,醫生又讓他出院兩天,於是那兩天,我便住在爺爺家,一直陪着他。但第三天,爺爺再次入院,情况很危急,碰巧那天我發燒不適,當我趕到醫院,爺爺已經沒有心跳了,我哭得很厲害」。樂恩說,這齣劇勾起她對爺爺的思念,因此演得特別投入。網上版預計本月尾播出,大家不妨留意小女孩的精湛演技。
投入演出:飾演寶兒的CMT兒童演員梁樂恩(右)現已移民英國,陳力生(左)強調改編故事前,並不知道她有這個計劃,覺得十分巧合。(受訪者提供)
電子「疫」記 展現守望相助精神
相對其他表演藝術工作者,從事戲劇研究多年的涂小蝶自言較幸運,疫情對她的衝擊不算大,「當然疫情之下約受訪者做訪問是有些困難,也令我正在編寫的兩本戲劇書籍的出版日期一改再改」。不過,她在百忙之中仍然參與藝發局的計劃並創作《桃桃疫記》,希望為香港人帶來正能量,尤其是一班很久不能好好上學、好好耍樂的小孩子。
涂小蝶(右)和合作無間的美術設計師施永恆(左)合作編撰電子書《桃桃疫記》,透過故事小主角筆下過去一年的周記,展現香港人在面對逆境時緊守崗位和互助共融的精神。(楊柏賢攝)
不說不知,原來《桃桃疫記》是涂小蝶創作的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我過去主要做整全戲劇的資料,雖然可主導寫作風格,但素材是現存的,不存在創作」,但今次這本書,故事人物、情節背景,都是她天馬行空建構的,滿足感很大。書中的小主人翁是10歲的桃桃,她為人聰明、樂觀、樂於助人,十分討人喜歡,涂小蝶笑言,桃桃有很多香港人的特質,「香港有很多好人好事,像疫情初期鬧口罩荒,我身邊便有朋友從外地訂來一批口罩送給清潔工人;最初停課,又不是很多學校有網課,朋友們眼見小孩子百無聊賴,家長又很徬徨,於是便組成義工隊幫他們補習。我希望借助桃桃,可以呈現香港人面對逆境時,那種守望相助的精神」。
為寫好桃桃筆下56篇周記,涂小蝶特意訪問了3個10歲的小妹妹,「原來學生上網課時會偷吃零食;亦有學校設立談話區,規定學生要在區內相隔1.5米才可談話。」這些有趣的資料,便化成她的創作靈感。
點擊插圖 公仔肥變瘦
受疫情影響,圖書館經常關閉,不少家長都為撲書煩惱,涂小蝶的《桃桃疫記》,正是一本電子書,讓小朋友不論任何環境,都隨時有書可看。而為了今次的數碼插圖,美術設計師施永恆(Sting)更絞盡腦汁,「我根據每一篇文章的內容,再用不同的動態方式,把畫面呈現出來。例如其中一篇講桃桃的親戚隔離檢疫後瘦了一圈,那麼大家只要點擊圖畫,公仔便會由肥變瘦;亦有可調校光暗的日與夜景等;部分甚至加入音效」。《桃桃疫記》預計6至7月上架,屆時公眾可免費在「藝術D平台」閱覽。
數碼插圖是根據每篇文章度身設計的,像這幅圖可調校日與夜不同色調。(楊柏賢攝)
■知多啲
支持68個創作數碼化
藝發局推出「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鼓勵文化藝術工作者善用科技,發展數碼或虛擬的藝術內容,以回應疫下的社會需要,並擴闊公眾對藝術的認識和投入。計劃合共支持了68個創作,涵蓋不同藝術形式,包括舞蹈、戲劇、音樂、戲曲、電影及媒體藝術、文學藝術、視覺藝術、跨媒介/跨界別等。部分作品已完成,並上載了「藝術D平台」,歡迎公眾瀏覽, 網址:www.artsgodigital.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1期]
文︰沈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