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受疫情所困,本港小學生已是第3個學年維持半天上課,在課時大打折扣下,如何確保學生「學得到」、「學得好」,是學界最關心的課題。於是,有學校選擇下午增設網課,自行實施「全面復課」;也有學校大刀闊斧地剪裁課程,索性把部分內容捨棄不教。不過,亦有些學校既不增加課時,又不刪減內容,而是作跨學科統整,再選取個別單元配以體驗式活動,深化學生所學。雖然工程浩大,但成效不錯,經驗值得跟同儕分享。

 

9月份的一個周末,愛秩序灣官立小學(愛官)常識科教師與大細路出版社「玩轉常識FUN FUN FUN」項目導師又再聯袂行動,今次,他們帶領該校一班小四學生來到位於上環的兆豐年興記米行上常識課!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走出課室 跨學科學習.落田插秧 逛米行嗅米氣!(賴俊傑攝、受訪者提供)

與米行老闆互動 了解運作

這班小豆丁,似乎對這間有近70年歷史米行所出售的25公斤袋裝米特別感興趣,「為什麼這兒的米比超級市場的米大包許多」?又有同學拿起昔日用來抽查白米質素的「探筒」研究一番,就連桌上一個「密底算盤」他們都不放過,總是「打爛沙盆璺到篤」。雖然這一個半小時的課堂沒有書本,但透過學生與米行老闆的互動,記者觀察到,同學們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米行的運作,也了解到不同產地的米和米種的分別。

在疫情前,愛官已推動體驗式學習,疫情之後,就進一步催化它的發展。「現在半日課,有更多空間去做。」校長崔家祥說。在小學,中文、英文、數學和常識是4大核心科目,當中又以常識科涉獵的範圍最廣泛,「它既是成長課,講個人、家庭、鄰里、價值觀和態度;亦是科技課,講STEM、資訊科技;它又是歷史課,講香港歷史、中國歷史;也是自然課,講動植物、環境保育」。莫說現在只得半天面授課,就是在疫情前,要全部「依書直說」教一遍,也不容易。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崔家祥(蘇智鑫攝)

面對這個局面,崔家祥笑言,唯一方法是「拿出勇氣來,做好跨學科統整」。他分享,最重要是找出各科的主線,再把彼此架牀疊屋的部分整合,「譬如常識科,某些內容是可交給成長課教的,也有些可由語文科處理」。今個學年,愛官更嘗試在各級上下學期的常識科各抽走一冊課本,取而代之,是校本課冊,再配合體驗式活動。

崔家祥以四年級的常識科為例,經剪裁的校本課冊,涵蓋了STEM、中華文化、區本特色(探討東區)的內容,而「香港社會的變遷」更是重點教學單元,並以「香港米業」做切入點,「在這個題目上,想學生學得準,當然是找米行老闆、農夫去教,因為老師在這方面不會比他們叻」。因此,除今次參觀米行,教師在8月暑假時,也曾率領學生到大埔跟農夫學插秧,12月會再一起去收割和打穀。

要設計一系列體驗學習活動殊不簡單,所以愛官一向抱「小學校大社區」的宗旨,樂於找不同伙伴協助。大細路出版社總編輯兼「玩轉常識FUN FUN FUN 」項目負責人盧志妮(Eunice)亦認同愛官的做法,「其實不少團體、組織,都有共享資源庫,只是沒有一個平台,把這些材料串連。於是我們項目組就擔當這個角色,負責整合,減省老師的工序」。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盧志妮(蘇智鑫攝)

設計卡牌 認識12行業變遷

Eunice和團隊還為這個課題設計相應學習活動套件,其中「那些年爺爺嫲嫲返過的工」卡牌,便透過12張行業卡,包括人力車夫、苦力、媒人、裁縫、農民、理髮匠、米商、鞋匠、漁民、寫信佬、朝奉和工廠工人,以遊戲方式,讓學生多了解各行各業的轉變。

「配合課程的課題,我們設計了不同的學習活動套件,目的是希望小朋友在課堂上,玩得輕鬆之餘,也深化知識、擴闊思考,我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學習。」Eunice說。

崔家祥補充,要做好課程統整,首先要了解該學科的主線,「常識科其中一條主線,是要透過學習內容,從知識層面,去影響學生的生活態度。所以,這副卡牌,最重要的,不是那12張行業卡,而是『過去』、『現在』、『未來』3張培育學生反思和創造力的功能牌」。他解釋,從「過去」,學生認識到昔日的工種,也要學習尊重,尊重當年從事這些行業的長輩;立足「現在」,學生就要思索當前的社會,是否還需要這些行業來推動經濟,「這是自主學習經常強調的反思能力」;邁向「將來」,學生能為這些行業重新定位嗎?它們是否仍存在發展潛力?這就需要孩子運用創造力了。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同學手持的密底算盤,是昔日米行老闆用來傾生意用的。由於算盤底密封,可防止被同行見到自己的出價。(賴俊傑攝)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密底算盤(賴俊傑攝)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在常識科教師和活動導師帶領下,愛秩序灣官立小學的小四生來到兆豐年興記米行上常識課!小朋友難得有機會把不同產地的米、米種拿上手,逐一分辨。(賴俊傑攝)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在米行試食熱騰騰的白飯,別有一番滋味。(賴俊傑攝)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暑假時,愛官教師帶領學生到大埔下田插秧,體驗農夫的工作。(受訪者提供)
教學有辦法:跨學科統整 對抗疫境  體驗式學習 走入米行上常識課
「那些年爺爺嫲嫲返過的工」卡牌,讓學生加深認識昔日香江行業,透過卡牌遊戲,不單可深化學習內容,還培育學生的反思和創造力。(蘇智鑫攝)

學生心聲:新奇有趣 比坐在課室好玩

◆鄧哲朗:

我一開始聽到「苦力」這個字時,還以為是遊戲角色(Minecraft的苦力怕)。以前的人沒有學習機會,只可以做勞力工作,苦力每次要抬100公斤的米,掙錢很辛苦。我不會看不起他們,反而覺得他們很偉大。

學生心聲:新奇有趣 比坐在課室好玩
鄧哲朗(蘇智鑫攝)

◆謝子晴:

我很喜歡走出課室去上堂,不論參觀米行、玩卡牌,我都學到很多東西,比起坐在課室,開心、好玩很多。如果10分滿分的話,我會給11分!


學生心聲:新奇有趣 比坐在課室好玩
謝子晴(蘇智鑫攝)

◆楊懷輝:

我從來沒聽過「朝奉」這種職業,覺得很新奇和有趣。我以前曾經見過店舖門口有一個很大的「押」字,但沒有試過進去,不知道裏面做什麼的?但上堂玩卡牌時,就明白是什麼一回事,是貸款。


學生心聲:新奇有趣 比坐在課室好玩
楊懷輝(蘇智鑫攝)

◆黃諾忻:

參觀米行時,見到很多有趣的工具,例如是探筒,用來插入麻包袋抽些米出來檢查。也認識到以前米行的運作,對我來說,很新奇。


學生心聲:新奇有趣 比坐在課室好玩
黃諾忻(蘇智鑫攝)
學生心聲:新奇有趣 比坐在課室好玩
米行工具:探筒(上)和手鈎(下)都是經常在米行出現的工具。前者用來抽查白米質素,後者用來拖拉貨物。(賴俊傑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