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打機:走進子女打機世界 聆聽心聲 助戒癮


叫停孩子打機 唔使靠鬧!(黃志東攝)

「唔准再打機吖!」會否是爸媽們過去一年說得最多的說話?疫情下,學童經常留家上網課,就算偶爾可上學,也頂多只有半天。於是不少孩子便把餘暇用來瘋狂打機,家庭衝突亦由此而起。怎「收科」?正如今期受訪註冊社工陳澤鋒說,沒收手機、關Wi-Fi、拔電線都無濟於事,唯有家長願意放下成見,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聆聽他們打機背後的需要,才可平息這場成長風暴。

沉迷打機:走進子女打機世界  聆聽心聲  助戒癮
疫情下,學童打機問題困擾更多家庭。(黃志東攝)

談起子女打機這話題,不少家長都大呼頭痛,Emma也是過來人,「真的很困擾、很迷惘」,令她如此心煩的,是其13歲長女Kimmy,「以前可以說是機不離手,她什麼也不做,功課亦不理」。聽到媽媽的控訴,身旁的Kimmy選擇不自辯,直接「認罪」,「是的,我以前很喜歡打機」。

新移民藉打機交朋友

事實上,打機問題一直困擾不少家庭,亦是造成親子衝突的常見原因之一,只是疫情令問題進一步惡化。明愛蘇沙伉儷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註冊社工陳澤鋒解釋,在新常態下,學生經常留在家中上網學習,「攞正牌」使用電子產品,變相更容易接觸到各種遊戲軟件,「去年開始,中心陸續收到家長的求助,指孩子在家裏終日打機,當中由學前幼兒到中學生都有,親子摩擦也因而增多」。

沉迷打機:走進子女打機世界  聆聽心聲  助戒癮
陳澤鋒(黃志東攝)

惟他指出,沉迷打機只是「表徵」,反映孩子背後有其他需要,而每個的需要亦不盡相同。以Kimmy的個案為例,背後隱藏的,是她對朋友的渴求。

Kimmy是新來港人士,2019年尾才來到這片陌生土地,礙於人生路不熟,唯有通過打機維繫和建立友誼,「起初都是跟內地的舊同學一起上網玩,後來,結識到一些香港朋友、同學,於是又跟他們一起打」。Kimmy說,打機可以讓她擴闊社交圈子,「其中一個我常玩的遊戲叫《Sky光.遇》,玩時會遇見很多不同玩家,可以結交朋友」。

不過,若非參加了明愛中心的「正向打機」親子小組,Kimmy的心聲,就未必有人聽到。陳澤鋒說,「很多時家長一見到子女打機已經『着火』,不停鬧,根本不會去聽。我常告訴家長,不是要你認同,但至少要明白」。Emma不諱言,之前對女兒沉迷打機的原因只是一知半解,「我原先估計是因為她青春期,所以叛逆,加上我還要照顧另一個3歲多的孩子,沒太多時間陪她,她覺得悶」。

沉迷打機:走進子女打機世界  聆聽心聲  助戒癮
明愛蘇沙伉儷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去年開展「正向打機」親子小組,鼓勵家長以不批判的態度,聆聽孩子的打機心聲。(受訪者提供)

不批判 了解孩子背後渴求

「正向打機」親子小組在去年11月展開,中心依據心理學的3大理論,包括潛能取向(strength-based)、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和「人生八階」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theory of stag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來建構8節課堂,讓家長以不批判的態度認識孩子在打機中所獲得的滿足。

「在課堂上,我們不會跟孩子說『打機很差』、『不准再打』等說話,反之會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每一個都有機會在其他人面前,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電子遊戲、遊戲如何滿足他們的需要等。」陳澤鋒續稱,在過程中,大家都聽到孩子的心聲,也看到他們的另一面,「有些說在學業上,很難取得成功經驗,但打機只是按幾個鍵,便有即時回饋,可以過關、升級,獲得很強的能力感;我們亦看見,有些孩子平日欠缺自信心,從不和陌生人溝通,但當分享最愛遊戲時,卻能滔滔不絕,講足半小時」!

發掘潛能 重拾畫筆減打機

打開溝通之門後,下一步便要發掘孩子的潛能。Emma素知女兒有藝術天分,Kimmy也曾經表達過,喜歡《Sky光.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遊戲畫面很美,能夠欣賞不同風光,於是Emma便鼓勵她重拾畫筆,「她小時候學過畫畫的,我明白現在是網絡世界,於是買了一支電子畫筆給她,讓她在平板上畫」。自從Kimmy投入繪畫創作後,她花在打機上的時間明顯減少,「因為打機久了,也會覺得無聊,想轉做其他事情」。

沉迷打機:走進子女打機世界  聆聽心聲  助戒癮
除打機外,Kimmy最近亦愛上用繪圖軟件繪畫。(黃志東攝)

陳澤鋒形容Emma有很大進步,是很正面的例子,「她成功引導了孩子在打機以外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為很多時,家長只一味禁止小朋友打機,但又沒有提供其他選擇,那就算沒收手機、關Wi-Fi、拔電線,其實都是沒有用,孩子不打機也是無所事事」。

問Emma,Kimmy是否已經完全戒掉「打機癮」?她直言還沒有,但至少「叫得停」,「自從我了解多了她的需要,大家的溝通和關係都比以前好。現在如果我要她溫書做練習,只要早15分鐘預告要她收機,她也做得到」。

打機前「約法三章」學懂節制

學童打機愈來愈低齡化,只因有家長把它充當「電子奶嘴」。但同時,亦有家長視之為洪水猛獸,一律嚴禁小孩接觸電子遊戲。不過,新手爸媽阿德Wendy,則採取中庸之道,既不放任,亦不全面禁止。「這個世代,很難完全禁止小朋友打機,這是他們的社交話題。我覺得,與其不讓孩子接觸,不如教懂他們要有節制地玩。」阿德說。

打機前「約法三章」學懂節制
阿德(右)逢周六、日都會陪伴女兒一起玩跳舞遊戲,逗得小妮子興奮不已。(蘇智鑫攝)

阿德和Wendy育有5歲女兒家悅,她去年在朋友家初嘗打機的滋味。Wendy透露,那是一個跳舞遊戲,「因為家悅很好動,這個遊戲可跟着一起跳舞,而且有她最愛的Moana公主做主角,所以家悅特別喜歡,之後每次去朋友家都要玩」。今年初,這個電子遊戲終於「入屋」,阿德把它下載了,好讓寶貝女在家也可以玩得到。

不過,為免家悅過度沉迷,兩夫婦在下載遊戲前,早跟她「約法三章」,「她一定要完成了功課、練好鋼琴、行為良好,那麼周六、日便可以在我們陪同下,玩不多於30分鐘的跳舞遊戲」,阿德一口氣說出長長的規條。

雖然只是實行了短短3個月,但暫時家悅也很守規矩,只要爸媽在收機前5分鐘提示,她亦肯乖乖停下來,「最重要我們立場一致,當然亦要有家傭姐姐的配合,周一至五絕對不能拿出來給她玩」。夫婦異口同聲說。

生活充實 抗打機誘惑

自言亦愛打機的阿德,並不抗拒女兒偶爾以電子遊戲作消閒娛樂,但一如其他父母,也不想孩子將來變「隱青」,因此,夫婦認為,從小給小朋友過充實、有規律的生活十分重要。Wendy說︰「我有一個時間表給家悅的,早、午、晚她需要做什麼,都寫得清清楚楚,既然一切都編排妥當,便不會覺得悶。」另外,一家人亦有很多親子活動,包括玩桌遊、行山、釣魚等,那小腦袋便不會終日只想着打機這回事。

打機前「約法三章」學懂節制
媽媽給家悅每天安排的活動都很充實,其中不可或缺的是閱讀時間。(蘇智鑫攝)

打機前「約法三章」學懂節制
三口子都喜歡玩桌遊,培養感情之餘,亦可動腦筋。(蘇智鑫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7期]

文︰沈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