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科分拆:新學年試行分拆常識科 科學科PDAR教學 動手動腦探索

小學常識科將於2025/26學年分拆為「人文」和「科學」兩個科目,並先於小一及小四分階段逐年循序推展至其他級別,直至2027/28學年全面實施。剛開始的2024/25學年,學校可自由選擇試行與否,教育局長蔡若蓮早前透露有200間小學率先在新學年試行分拆常識科。

就教育局課程框架(定稿)來看,人文科加入關於中華文化、國史及國家地理等課題,主要是增潤內容;但在科學科的課程上,有校長表示這跟以往常識科有頗大分別,除要加入新元素外,也會使用螺旋式教學及強調動手做,教學方法也有可能改變。率先試行科學科教學的學校,將要面對不少挑戰,無論在行政、教學模式、教具課本等安排上,大家是否準備就緒?

掌握教學理念、方法才能部署

「雖然教育局指分拆後變動不大,但也並非等於把常識科拆開兩份便算。」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校長周德輝說,試行前,學校要清楚兩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才能部署,因此他認為先有一年試行空間是好事,讓學校和教師能有更周詳的計劃。該校是今年試行分拆常識科的先導學校之一,他們將集中於科學科試教,教師會以常識科為基礎,再按教育局最新的科學科指引作單元分流,並於一年級及四年級實行。

常識科分拆:新學年試行分拆常識科  科學科PDAR教學 動手動腦探索
周德輝(黃志東攝)

邀專家指導 計劃教師分批進修

周德輝表示,除了要重新編排校歷表、時間表、教師人手,也要作出科目與科目之間的配合,如課室安排,加上未能看到科學科新課本內容,暫未知道與原先常識科的分別有多大。「以老師人手為例,怎樣編排老師?誰教人文科?誰教科學科?有些教常識科的老師本身是念文科,他們未必精通科學,有需要進修,雖然教育局會提供相關教師培訓課程,但學校始終有自己的考量,如我們會在教師發展日安排相關活動,邀請專家來教老師在教學時要注意的地方,但一次活動又未必足夠,所以又計劃給老師分批外出進修,回來再一同分享及備課。」他指現時由學校常識科主任戴萬光帶領,與擅長科學科的教師一同規劃一、四年級的科學科教案。

常識科分拆:新學年試行分拆常識科  科學科PDAR教學 動手動腦探索
重要元素: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今學年試行分拆常識科,其中科學科強調「動手動腦」的重要,所以做實驗成為了該科重要的一環。(黃志東攝)

以往常識課題也有運用PDAR

教學方式方面,按教育局建議,小學階段的科學科,教師可通過「提問和規劃」(Plan)、「實施和記錄」(Do)、「整理和分析」(Analyse)和「表達和反思」(Review)4個步驟(PDAR),引導學生探究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自然現象或事物(詳見知多啲)。戴萬光指學校教師以往教授一些常識課題時都有運用PDAR概念,如讓學生假設、記錄實驗結果,所以即使未有全新的科學科課本,仍可先以常識科作基礎來教學,而本年度小一及小四學生都買齊全年的常識課本,並於課堂上使用相關冊次及校本筆記。

常識科分拆:新學年試行分拆常識科  科學科PDAR教學 動手動腦探索
(黃志東攝)

■知多啲︰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PDAR找出導電體

學習題目:導電體

1.提問和規劃(Plan):

學生觀察電路後,教師提問哪些物品可讓電流通過,並假設只有金屬才可讓電流通過,再引導學生規劃測試方法,設計實驗裝置,以及先預測哪些物品可讓電流通過。

2.實施和記錄(Do):

把物品如鐵叉、膠尺、木條、橡皮等逐一測試,並記錄實驗結果。

3.整理和分析(Analyse):

分析結果,看看什麼類型的物品可通電。

4.表達和反思(Review):

口頭匯報實驗結論,並反思開始前的假設是否需要修改,如學生發現「鉛筆芯非金屬也可通電」,就知道只有金屬才可讓電流通過的假設需要修正。

非每個課題都可拆開4步驟

戴萬光指,很多人以為科學實驗很複雜,但其實大部分學習目標均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如低年級學物料的透光度,簡單用一個電筒照射不同物件就可做到。他又指未必每個課題都可拆開PDAR 4個步驟去做,「教育局都有提到,毋須在每一次科學探究活動中都要求學生親自完成PDAR的所有步驟,如太空、火山等課題,是不能『實施和記錄』(Do),但仍可透過影片或AR等學習模式教學」。

遲一步分拆:待有實質材料才正式推行

除了先導學校,也有小學希望掌握更多新科目資料才開始試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校長馮家俊身兼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顧問,一直致力推動STEAM教育,他指就科學科課程框架(定稿)看來,15個主題跟以往常識科相差不遠,除了加入工程與設計等新元素,很多學校一直有教的STEAM都可在科學科中找到。「相信科學科可以讓學生更明白科學的道理,從而對它產生興趣,或者了解自己有沒有興趣向這方面發展。」

遲一步分拆:待有實質材料才正式推行
馮家俊(受訪者提供)

科學需透過研習、觀察學習

他指以往常識科很容易忽略動手做的環節,但其實科學需要learning by doing,因為科學不單是知識的傳遞,更是要透過研習、觀察等來學習,並且懂得怎樣運用才最重要,若課時長些會實踐得更好。「現在學校正在做課程統整,就老師教擔、課程剪裁等安排,看看將來人文科和科學科各佔一半還是科學科佔比重多一點。」

馮家俊指學校一些既有工具,如放置於天台蒐集天氣數據的5G天氣儀,在未來科學科的「地球與太空」及「生命與環境」範疇都可運用得到,但他仍想知道科學科的課程綱要如何落實,以及教材上需要什麼補足,故希望等待書商有實質材料給學校了解後,才正式推行科學科。「課程綱要內的一些課題,常識科本身都有,下年度我們會在常識科繼續深化,如有書商或其他進一步材料,我們或許會在下學期做些校本課程如實驗、研習或活動以作增補。」

遲一步分拆:待有實質材料才正式推行
既有工具:去年香港電訊與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合作,在學校天台安裝「5G天氣儀」,校長馮家俊稱蒐集天氣數據的活動可應用於未來科學科之中。(受訪者提供)

書商意見:按課程框架編寫 拿揑深淺度

訪問中,兩名校長不約而同提到課本和教材仍是「未知數」,令試行工作加添了難度。在未有科學科書本的情况下,教科書出版社又如何配合學校的試行工作?

諮詢專家 確保內容準確

聯合培進教育出版(香港)(下稱聯合培進)高級經理(產品科技)林俊彥表示,科學科課程跟以往常識科分別頗大,例如加入了不少新課題如顯微鏡下的世界、工程與設計等,也由以往主題式教學變成螺旋式教學,即同一學習範疇,在不同年級會有深淺程度不同的學習內容。「在明年3月新書面世前,出版社的角色就是教育局、新課程及學校之間的橋樑,我們會校訪,提供試教教材及邀請香港教育大學專家為小學老師舉辦工作坊,以蒐集老師對科學科課程、教學難處和限制等意見,同時亦會諮詢科學科專家的意見,確保所有科學概念、學科用字及探究過程都專業及準確,務求出版配合不同老師及學生需要的學與教教材。」

書商意見:按課程框架編寫  拿揑深淺度
林俊彥(顏燕雯攝)

書商意見:按課程框架編寫  拿揑深淺度
未有新書前,聯合培進提供不同的試教方案供學校提早適應科學科。(顏燕雯攝)

面對全新科目,聯合培進產品策劃及設計經理陳勇志指,在與教師接觸過程中,了解他們有很多都是文科出身,科學科對他們來說相對陌生,他們會關注能否在指定課時可教畢所有內容,或者想知道有哪些教具可以輔助教學。「出版社除按課程框架編寫教材外,也要拿揑課本內容的深淺程度,以協助老師釋除教授科學科的疑慮。教具方面,我們都作了嚴格的品質檢查,因為實驗用的教具會反覆使用,實用度及是否方便處理等因素對學校來說也很重要,我們會篩選合適的給學校選擇,以方便老師教學為大前提。」

書商意見:按課程框架編寫  拿揑深淺度
陳勇志指他們按教育局公布的「小學科學科建議教具及教學輔助設備表」,蒐羅一系列教具並檢測品質,方便教師教學。(顏燕雯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