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自2021/22學年,建議小學在高小階段,逐步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童更認識自己的志向、需要、興趣和能力,並從中培養他們正面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惟局方只提供相關的策略大綱,最終怎樣落地,才可收預期之效,便要考驗學校的功力了。有小學嘗試帶領學生「飛越未來」,讓他們以中學畢業生的身分,展開一場生命探索之旅,其間學生會經歷升學、就業、進修等不同路向選擇,校方相信,透過「情境教學」,更能激發孩子對未來的想像!
5月初,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下稱置始)的一群小五生,突然一夜之間長大了,每個人都中學畢業了,需要為自己的前途打算。向外闖前,學生先學習撰寫personal profile(個人簡介),大家都花了不少心思,詳列個人期望與目標、自己的強項、語文能力等。一切準備就緒,教師向每名學生派發小量金錢(遊戲鈔票)傍身,他們隨即四散,各奔前程。
校本教育活動 還學生「自由」
活動分為3大區域,分別是升學區、消閒區和工作區,站在人生交叉點,應往哪個方向走?想讀書進修、就業,還是選擇消費娛樂,全部由小朋友自己「話事」。這個「生涯規劃半日營」是置始的校本教育活動,今個學年已舉辦過2次,首次推出時,對象是小六生,而今次則為小五生而設,校長黃禮灝說:「我們都是刻意安排在小六、小五呈分試之前舉行的,目的是想鼓勵學生,要為自己的夢想奮鬥,並明白讀書的重要。」
黃禮灝(馮凱鍵攝)
負責統籌的主任香俊年說,這個半日營的最大特色在於還學生「自由」。「坦白說,平日在學校,同學們的確較少有選擇權利,頂多在小息時,可以自主掌控多一點;在家裏,我相信情况也差不多,小朋友在周六日的活動,往往都是由家人規劃好。因此,我們想在活動中,尤其在『升學規劃與管理』方面,能給予同學們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
香俊年(馮凱鍵攝)
黃禮灝又指,雖然每個學生的起步點、獲分配的金錢資源都一樣,如何運用,則每個人可以有不同抉擇,但喜出望外的是,綜觀這兩次活動,都沒有學生選擇先去吃喝玩樂,「反而有男同學起初是打算『躺平』,但後來他發現了『始南超市』,兩眼發光,於是就馬上去讀書、搵工」。
消閒區多誘惑 明白享樂需先付出
他解釋,在消閒區分別設有「始南超市」和「始南俱樂部」,前者提供飲品和零食,後者則放置了數部Switch,學生只要「付款」,便可以入內吃喝和打機,「但想不到同學都沒有被這些東西引誘,反而不少人選擇先去打工掙錢,或者報讀『始南大學』,先增加自己的知識點,甚至爭取成為專業人士,獲得更豐厚的薪酬,之後才去享受和娛樂」。
「始南超市」同樣是學生努力工作的原動力,除即場享用,更有小朋友把靠自己雙手掙錢買得的食物,帶回家孝敬父母。(馮凱鍵攝)
辛勤工作掙錢,當然亦要好好享受,不少學生出糧後,都會到「始南俱樂部」打機。(馮凱鍵攝)
香俊年補充,由於活動的場景是仿照現實世界,若學生選擇升讀大學,便需要繳交學費,還要通過考試,才能畢業,假如成績不理想,亦需要另付學費重讀,「所以,如果同學太心急花錢去玩的話,之後便有可能不夠錢讀書,因此,他們需要學習規劃優次,我們也想藉此讓同學知道,當刻所做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自己的前途,即最終能否做到dream job(夢想的工作)」。
在工作區,工種選擇十分多,有侍應、售貨員、秘書、教師、建築師、科學家等,但醫生似乎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職業,活動甫開始,該招聘站已經大排長龍,直至教師提醒,投考醫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學生才如夢初醒,急忙跑去進修。
體能要求:想從事紀律部隊,當然要有良好體魄,在穿上消防裝束的教師監督下,學生多認真地做掌上壓呢!(馮凱鍵攝)
科學家挑戰:科學家是今次新增職業,應徵者除了要懂得使用顯微鏡,還需組成「閉合電路」,雖然這項任務難倒不少學生,但喜見他們屢敗屢試,其志可嘉。(馮凱鍵攝)
地盤工人一職,主要是要求學生在禮堂不斷搬運椅子,學生可從中感受體力勞動工作的滋味。(馮凱鍵攝)
招聘設名額 醫生最搶手
香俊年透露,每個工種都有不同入職要求,當中以醫生的門檻最高,申請人需持有「始南大學」簽發的中文、英文、數學推理、常識及體育共5科的及格證明,並且曾經擔任救護員,才有資格去報考。不過,即使學生過五關斬六將,取得醫生所需的資歷,都未必一定可以如願,黃禮灝指出:「很多專業崗位,我們都設有名額,今次活動,便有一名男生,他立志做醫生,幾經努力終於達標,卻因滿額而夢想破滅,結果當場哭起來。其實這個也是現實,有時候,縱使我們有目標,但最後也可能會達不到。」
事前準備:不論是打算升學或投身社會,學生都需要先學習撰寫personal profile。(馮凱鍵攝)
除了醫生「爭崩頭」,全場另一個非常受歡迎、10分鐘內招滿4個名額的職業,竟然是牧師!作為一間基督教學校,黃禮灝和同工們都感到十分欣慰,「其實上一次(小六生涯活動)的情况都一樣,同學很熱中去做牧師。我相信,小朋友的想法很單純,成年人或許會從是否掙到錢、有無名譽地位去衡量是否值得投身某個行業,但孩子不會有這種價值判斷,純粹有興趣便去做」。他笑言,假如遊戲的玩法,是容許學生回家跟家人商量,說不定牧師一職,永遠都請不到人呢!
另一個有趣發現,是現今職場流行的slasher(斜槓族)風氣,也吹入了小學校園。黃禮灝稱,他負責面見來應徵做教師的同學,遇到兩名分別已是科學家和醫生的學生,於是好奇地問他們,既已擁有一個專業身分,為何又再來應徵教師工作呢?兩名同學不約而同答道,是因為想從事不同的職業,幫助不同的人。「我那個年代的人,很少人會這樣想的,原來新一代會覺得,從事專業工作之餘,還可以有其他副業的,我估不到現在的小學生,已經有這種想法。」
面試失敗自嘲輸家 教師引導反思
學歷水平高的學生,固然可以「人揀工」,甚至兼任多個專業職位,但條件稍遜的學生,出路就比較窄,香俊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有一名男生因為未能通過「始南大學」的成績評核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為此感到不開心,並形容自己「讀不成書,是輸家」。「學生有這個不開心的感受,是超出我預期的,因為當初,我還以為小朋友只會視這個活動為一場遊戲,沒想過他們都會為面試失敗而感到失望、會反省。但從另一方面看,同學在活動中有不開心是好事,因為這樣才會有學習,而老師在debriefing(總結解說)時,也引導同學思考,讀書不成,是否就代表人生完結?是否便等於沒有工作可以做呢?這些信息,對小朋友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涯規劃半日營」完結前,學生會分組,由教師帶領一起反思及總結經驗。(馮凱鍵攝)
從學生的回饋可見,今次置始的校本生涯教育活動,已達成學習目標及預期成果。(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