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書有法:摸清性格 激勵有策 讀得其法 溫書非苦差 輕鬆易入腦
掌握竅門 溫書快靚正(蘇智鑫攝)
考試季節又殺到,若孩子能「過目不忘」,溫習不費吹灰之力,那當然皆大歡喜,可惜現實與想像,總有莫大的落差。其實想小朋友溫書「快、靚、正」,並非不可能的任務,只要找到竅門,爸媽和孩子都可以從此脫苦海!
(註︰本版相片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何解我的小朋友總是提不起勁讀書?」「為什麼孩子的記性好像特別差,溫書很難入腦?」這是從事全人發展培訓工作近20年、經常應邀到學校主持講座的EDIT Workshop創辦人陳志耀(Tommy)最常聽到的問題。
面對家長的疑惑,Tommy的答案是︰「因為大家未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技巧。」他補充,想孩子「讀好書」其實牽涉兩方面,一是讀得其法,二是激勵有策。
陳志耀(沈雅詩攝)
針對動力來源 激發學習
先說激勵有策。Tommy指出,年紀愈小的孩子,愈需要借助家長的激勵去激發學習動力,但必須因應小朋友的特質,方法亦各有不同。「首先要辨識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動力來源是什麼。有些是『關係推動型』,有些屬於『成就型』,也有『逃避痛苦型』。」
踏入考試季節,莘莘學子想讀得輕鬆易入腦,便要掌握時間管理、溫習技巧及鞏固記憶的方法。(imtmphoto@iStockphoto)
針對關係推動型的小朋友,Tommy建議家長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親和的關係,然後再運用這種關係來推動孩子的學習,「這類孩子特別重視感情聯繫,如果他們感受到被關心、被聆聽,內心深處有安全感的話,家長的期望將會化成他們的目標,自然產生動力」。
要激發「關係推動型」的孩子用心向學,家長先要跟他們建立親暱關係,然後再運用這種關係來推動孩子努力讀書。(AsiaVision@iStockphoto)
成就型的孩子,很喜歡享受成功帶來的滿足感,「這類小朋友,由於本身已經有很強的自我推動力,因此父母只需要偶爾幫忙突破樽頸位或提供資源輔助,若經常在他們身邊『指指點點』,孩子會覺得厭煩」。
至於逃避痛苦型的小朋友,天性就是想逃避痛苦,因此家長不妨利用此特性來激勵他們。「只需要清楚告知期望便可以,例如希望小朋友在什麼時間內完成習作、溫習等。」Tommy笑言,這類孩子只要知道任務完成後,便可得到「甜頭」或玩樂時間,他們便會乖乖聽從。
配合學習風格 圖像或錄音輔助
激發起孩子的學習動力,還要讀得其法。Tommy表示,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偏重某一種學習模式,包括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ditory)和動感型(kinesthetic),家長要發掘並配合到小朋友的學習風格,才能事半功倍。
因應3大學習模式,Tommy分享了一些小貼士︰
視覺型:這類小朋友比較容易記憶圖像,所以可引導他們多利用腦圖或在書本上描繪圖像,來提高學習效率。
聽覺型︰他們吸收知識,主要靠「聽」書而非「看」書,因此,不妨鼓勵孩子溫習時朗讀課文內容,並且錄下來,再不斷重複播放,可加強記憶。
動感型︰這類孩子肢體動作較多,集中力稍遜,家長先要突破學習必須「坐定定」的思維框架。由於動感型的小朋友,拍子、節奏感都很強,由他們「郁身郁勢」甚至「rap」着去讀書,效果會更佳。
動感型的孩子較難「坐定定」學習,家長需要理解,由得他們「郁身郁勢」,這反而會學得更好。(maroke@iStockphoto)
溫習分4階段 掌握節奏更重要
Tommy當年以一級榮譽畢業於港大土木工程學系,在學期間更獲頒15個獎項和獎學金,他強調,掌握時間管理、溫習技巧及鞏固記憶的方法,是成功關鍵。「溫習需要分4大階段,分別是熱身期、醞釀期、學習高峰期,以及衝刺期。」
他解釋,熱身期是要讓孩子大概知道今次測考的內容、重點,並閱覽模擬試題,因此用不着押上「最有效率的時間」(即精神狀態最好、最高度集中的時段),只需要運用「零碎的時間」(即等人、坐車的時段)即可。「當大腦對這些資訊有初步印象,它便會自動工作,進入醞釀期。」
熱身期、醞釀期過後,孩子需要進一步高度理解和背誦內容,便是學習高峰期,這時要運用「最有效率的時間」,「每個孩子『最有效率的時間』都不同,有些是假日早上,亦有些是愈夜愈醒神」。但Tommy補充,最終還要加上衝刺期,學習才有成效,「即是考試前一天,把腦海中的知識,重新整合一遍,來增加記憶痕迹」。
說到增加記憶痕迹,很多家長都認為「溫得多自然熟」,但Tommy對此做法有保留,「當孩子慢慢升班,需要應付的測考次數愈來愈多時,假如每次都需要付出大量時間苦讀,即使可取得好成績,恐怕他們承受的壓力也很大,長此下去,有可能負荷不到」。因此,他認為掌握有效率的溫習節奏更重要。
綜合多年的讀書心得,Tommy教路,初次溫習一個全新的內容時,不要把時間「用到盡」,最後的5至10分鐘,應該是複習時間,重溫剛才所學的,「家長可以請孩子覆述一次,覆述時,如果有東西忘掉,便立刻再多看一遍」。翌日,同樣需要有5至10分鐘的複習時間,「這天,可能只記起八成的內容,有兩成已經遺忘了,不打緊,又再速望一遍」。如是者,一星期後,再花10至15分鐘重複溫習,這樣,遺忘速度便會顯著減慢。
他說這種溫習節奏的好處,是能讓大腦意識到,這些資料是需要儲存,「當有些東西適當時間在大腦內重複出現,而且比率較密,它便會判斷到這些資料是重要的,需要牢牢記着」。
屋企變教室 黑板放大生字助記憶
為了讓小二長子Marcus學得更好、溫書更入腦,當過幼稚園教師的Nana可說費盡心思,把家居打造成教室一樣。甫入屋,最吸引記者眼球的,是牆身一幅全落地的磁力黑板,黑板中央還有一張訂製的「田字格」,上面寫滿Marcus中文科將要默寫的生字,遇到要特別注意的筆畫,更用上不同顏色的粉筆標示,「這個是環境學習法,小朋友可無時無刻看到,也方便我抽些字來考考他」。
媽媽Nana為兒子Marcus匠心設計的中文字卡,前頁主要剖析四素,後面則用來作句。(蘇智鑫攝/沈雅詩攝)
自製字卡 學習生字作句
另一套好工具,是Nana自家設計的字卡,有中文和英文版本。英文卡分前後兩頁,前頁給孩子寫生字,需要註明詞性;後頁則用來作短句。中文卡的製作就更加專業,前頁需要孩子填寫四素句(時間、人物、地點和事情),揭往後頁,便要運用這四素作一則短句。
作為用家,Marcus又有何看法呢?「我很喜歡這些字卡,我會用不同的顏色筆寫字,又會畫公仔,有時我不停寫、不停寫,真的停不下來。」
Nana不諱言,當初辭工做全職媽媽,無非想幫兩個兒子打好學習基礎,並讓他們體驗愉快學習的樂趣,「除了由Marcus親手做字卡,我們溫習時,還會玩很多輔助記憶的小遊戲。或者有人會覺得,溫習怎麼要搞一場『大龍鳳』,但慢慢你會見到成效」。
Nana(後)為當全職媽媽,辭去幼稚園教師的工作。但藉着過往的教學經驗,她用上很多有趣又高效的學習法,希望Marcus(前)不會視讀書為苦差。(蘇智鑫攝)
問及Marcus的成績如何,Nana道︰「他英文信心比較大,小一時,每次默書都是100分!」但她強調,分數並非首要,最重要是幫助小朋友取得成功感,建立自信心,「讓他知道,原來只要有工具、有方法,溫書並非苦差」。
每次考試前,Nana必定細心擬定好溫習時間表。當日溫好的課本,即晚必定再抽10分鐘快速重溫,然後分別在48小時內和一星期內再複習一遍,幫助把資料轉化成長期記憶。(蘇智鑫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1期]
文︰沈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