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明言:讓孩子在疫情中學習自主

全球疫情持續嚴峻,莘莘學子停課逾月,這段日子網上學習成了生活日常,家長為支援孩子的學習也像多了一份「正職」。我在上一次的專欄曾分享建立孩子自主學習才是教育的初衷,否則再多的電子學習也只會成為「停課不停教」的現象,而自主學習的初心就是燃亮孩子對學習的熱誠和興趣,這是進入自主學習的第一道大門。那麼在自主的學習路上,孩子如何由初心走向成熟呢?自主學習的進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包括︰

「設定目標」→「調節學習進程」(預習及課堂學習)→「反思自評」→「延伸學習」

家長們若對自主學習的概念有所掌握,也能幫助孩子一步步走進自主學習之路。這次文章先和讀者們探討自主學習中「設定目標」及「調節學習進程」這兩個階段。

「自主學習」是全球的教育趨勢,香港很多學校在過去數年也將自主學習納入三年發展項目,香港教育大學卓越教學發展中心榮譽顧問趙志成教授曾指出香港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主要有「導學案」、「元認知」及「資訊科技支援學習」三個取向,而三個取向在不同學校亦不是單一運用,而是以交替互補的形式出現在自主學習上。

為什麼要學?

先談談「設定目標」這一階段,孩子如果只是被動地接收單向灌輸的斷塊知識,學習成效並不理想,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變得被動,就如金庸小說中的郭靖,硬背了一本九陰真經,但完全不明白箇中的精髓。學生在學習開始時就要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在這次課堂中要學習什麼?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也知道在學什麼十分重要。而教師和家長也可運用「導學案」的概念,設計預習問題引導學生在進入課題前先對學習目標有基本認識。

掌握難點

接着談「調節學習進程」。所謂的「元認知」就是學生在理解學習內容時,能知道自己已明白什麼,也知道自己不明白什麼,學生要學習和自己對話自問,究竟自己學懂了哪些?又有哪些不懂的重點?並在學習進程中記下自己在預習時遇到的「難點」,在課堂中學生便可更集中解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課堂後再檢視自己是否已掌握難點,並透過不同的資訊科技工具,就如搜尋工具、討論工具等來豐富自己的個人化學習計劃。

學生掌握與運用以上的理論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相信家長和學校互相配合,與孩子每天同行一小步,年月的累積定能見證孩子在自主學習路上的成長。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