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處理「自衛」:願意承擔責任
夫婦溝通總是兩個人的事。美國心理學家Paul Watzlawick就說過:One cannot not communicate。意思即是,我們難以停止溝通,因為我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都會被別人演繹為某種意思,都會為別人帶來影響。就算我們在衝突中保持沉默,別人可能認為我們是「生氣了」、「放棄了」、「忍耐了」或「體諒了」。至於伴侶會如何演繹對方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很可能和雙方現有的關係有關:大家關係較好,伴侶會傾向正面演繹另一半的溝通模式(如:「老公沒有出聲回應,是在忍氣吞聲。」);相反,大家關係較差,伴侶則會傾向負面演繹對方的溝通模式(如:「老公沒有出聲回應,是故意『黑面』令我難受!」)。
妥協讓步 緩和關係
所以,在大部分的衝突當中,夫婦二人都會影響溝通的結果,他們或多或少都會負上責任。可是,當我們處於「自衛」狀態時,會覺得自己完全沒有錯,或完全沒有任何責任。美國婚姻大師John Gottman就建議我們在衝突中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例如,我們可以說:
「我剛才的反應過大了。對不起!」
「讓我們再試試表達自己的想法。你先說吧,我聽。」
「告訴我,你覺得我的想法和觀點是什麼?」
「我想大家關係和緩一點,但我不知怎樣做才好。你可幫我嗎?」
「我也有責任。」
「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吧。」
「我可以做什麼去令你覺得舒服一點?」
「我不想因為這件事情影響大家的關係。如果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請你告訴我。」
這些回應並不一定代表我們真的做錯事,而是我們承認自己可能會影響溝通的結果,並願意為了對方的福祉和大家的關係妥協讓步。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