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了解缺課背後原因
早上,當家長叫醒子女起來準備上學,但子女卻賴在牀上說:「我唔想返學啊……」面對這情况,有些家長會指摘孩子,認為他們是基於懶惰,所以不想上學;有些家長則會詢問子女不想上學的原因,但很多時,孩子都會選擇沉默及不回應。
學生每天都在學校面對很多挑戰,例如學業問題、朋輩和師生關係等,假如他們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便會作出不同的反應,其中較為常見的便是逃避上學。根據教育局的統計數字,2016至2017年度本港小學至初中學生的缺課共有1612宗,缺課率約為0.31%。
乍看起來,數字並不多,惟須知道,這個數字只計算長期缺課(即連續7天或以上)的學生人數,但其實學生短期缺課(一星期缺課數天)的情况更為普遍。因此,學生不願上學的情况遠比教育局的統計數字為高。
朋輩關係欠佳 缺課主因之一
朋輩關係欠佳,是學生缺課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獲得朋輩的支持和認同,有助孩子健康成長。但若然學生在學校結交不到朋友,甚至是受到欺凌,這會削弱他們的自信心,並對上學產生焦慮。再加上學習的壓力,孩子會開始質疑自己上學的意義,並想去逃避,於是便缺課。當他們習慣依賴這個方法去處理問題時,久而久之,短暫缺課便會演變成長期缺課。
子女缺課甚至拒學,亦會對家長構成一定的壓力及負擔。面對子女不願上學,很多家長都會軟硬兼施、想方設法讓他們上學。但家長除了要關心子女外,也不可以忘記留意自己的情緒健康。
家長情緒受壓 小心失控
曾有家長表示,每天叫醒子女上學的那一刻,自己情緒便會低落,會感到無助;當用了不同方法也不能令子女上學時,家長又會產生內疚感和自責,怪責自己為什麼不能令子女上學。到最後,家長的情緒甚至會爆發,不斷用負面字眼責罵子女。其實這個情况很不理想,一方面會令子女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另一方面也會嚴重破壞彼此的關係,對解決缺課問題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事實上,要有效處理子女的問題,家長必先有良好的心態及情緒。
首先,家長可與學校及駐校社工保持緊密合作,一方面可了解更多子女在學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讓社工提供適當的支援給子女和自己。另外,家長也要留意自己在處理子女問題時,是否有過分焦慮的情况出現,即是持續地處於擔心的狀態,影響工作及家人溝通等。如情况嚴重,建議家長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除此之外,家長與子女溝通時,可先避免以催迫方式喝令他們上學,而是應該先給予關心與支持,以開放的態度讓他們明白家長是願意了解、接納及包容的,鼓勵他們可暢所欲言。我們必須知道孩子缺課的癥結,才可對症下藥處理問題。
文:方曉棠(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