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帶孩子旅行和讀書的自我勸誡

讀書和旅行,有些人覺得是兩樣截然不同的事,例如有人會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把讀書放在旅行之下,但是,對我來說,讀書和旅行,本質是一樣的,兩者都是一種有益的體驗。

眼耳鼻舌全方位互動

有人會說,旅行是互動的、不可知的、冒險的、眼耳鼻舌全方位的,可是,真正迷上書的人,亦會覺得,讀書,是和作者交流,所以也是互動的,是會讀到意想不到之處,所以也是不可知的,是會因為作品而受到心靈、思想以至美學上的的衝擊,所以也是冒險的,是會因為作者之筆而進入一個充滿意象和感官的世界,所以也是眼耳鼻舌全方位的。

總有人在旅行中得到閱讀的興味,總有人在閱讀中得到旅行的樂趣。

作為家長,有帶着孩子去旅行的經驗,亦有帶着孩子一起閱讀的經驗,經歷許多磨合和波折,個人認為,有幾點,值得記錄下來,給自己警惕:

體驗從來沒有標準

一、旅遊和讀書,都不應該「功利掛帥」,因為兩者本身都有「自足價值」,不必強行將讀書和旅遊變作「工具」,不應強行要求孩子,讀完一本書後要像交功課一樣講解書中「重點」,去完一次旅行之後要像交功課一樣交出一份「旅行報告」。(如果孩子每次玩樂都要寫「玩評」,遊樂場將失去笑聲,我們得到的不過是報告書上許多「很好玩」的評語)

二、續上,既然知道不應該「功利掛帥」,讀書時,或旅行時,就不應強行要求孩子,在盡量短的時間,看完盡量多的頁數,或者完成盡量多的「必看」景點。

三、續上,不應為「行程」完成不了而動怒。

四、旅行可以沒有心得,讀書可以沒有教訓。

五、旅行和讀書,孩子去的地方和你去的一樣,讀的書和你讀的一樣,但是體驗還是十分個人的。「體驗」從來沒有「標準」,也不需要「正確」。孩子去埃及,見到金字塔,但是整個行程最喜歡的,是在酒店的牀上跳來跳去。這樣的情形,自然之至,普遍之極,家長一點也不需要覺得奇怪。

沒有「教訓」也可是好書

六、沒有「教訓」的書可能是一本極好的書;說不出的旅行體驗,可能才是最好的旅行體驗。

七、如果孩子真的想要,請盡量讓孩子留下「實物」。他在公共圖書館借的書,想留下,可以的話,請給孩子買一本,以後他不再讀也好,經常讀也罷,留下一本書,總是好的。孩子去了旅行,看到一件「無用的玩具」,所有正常的大人都知道,那是不必要、不值得、沒有意義和沒有益處的,可是,提醒自己,可以的話,請給孩子實現這個願望。這件玩具,買回香港,玩也好,不玩也罷,對孩子來說,這件錯過了便不可能再遇的玩具,能夠帶回家,總是好的。

最後,老調重彈,孩子覺得意義重大的,大人未必懂得。如果一件稍嫌浪費的「實物」,可以幫助孩子擁有更長遠更美好的「體驗」,那其實是無價的。孩子未必珍惜那件「實物」,但是他能感受,有一個大人曾這樣「任性地」痛惜他,他終於也會知道,什麼是價錢,什麼才是價值。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