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自聊:食嘢都要教?

(圖片來源:Canva)

很多人問起Konnie姑娘的工作,以為我只是教小朋友說話;其實言語治療師還有另一大專長,是比較少人知道的「吞嚥」,我有一部分工作是為小朋友做吞嚥評估及訓練。

可能你們會問:「食嘢都要教?」對啊,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吃東西:首先,你要把食物放進口裏,這時你要用筷子或匙羹,之後張開嘴巴,並將食物送到口裏。然後,合上嘴唇、用脷尖把食物推到旁邊的大牙,再用力咀嚼,最後用舌頭把食物由口腔經過喉嚨送入食道。這過程只需要幾秒時間,卻足足用上6條腦神經、31組肌肉,經過大腦、腦幹的配合而協調出來。夠複雜吧!

涉及6條腦神經31組肌肉

其實小朋友由出生開始就學習這過程,從嬰兒時期怎樣配合吸啜、呼吸和吞嚥,之後學會用杯、飲管等喝水,關鍵是怎樣喝才不會「濁親」、不會漏出來?到吃固體食物時學習咀嚼,怎樣才能把食物咬爛,避免因食物太大塊而「鯁親」?這些「難關」一般都會隨着小朋友成長而減少,但對於有餵食或吞嚥困難的小朋友,這些「濁親、鯁親」問題卻會持續出現,令他們進食時間過長,或有嚴重偏食的情况,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營養不良的問題。

整個吞嚥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

1. 口腔期:吸啜/咀嚼都屬於這階段,指食物從口腔到咽喉之間的活動

2. 咽喉期:由吞嚥反應開始至食物到達咽喉的那段時間,吞嚥的時候,咽喉肌肉會短暫緊閉氣道,防止食物誤進氣管,引致「濁親」

3. 食道期:指食物經過食道的時間

如果小朋友在以上任何一個階段,甚至階段中的一小步出現問題,吞嚥都會變得不順暢,稱為吞嚥/餵食困難。以下是關於吞嚥/餵食困難的小資料:

■「吞嚥/餵食困難」徵狀:

.嬰兒時期吃奶時身體不斷向後「拗」和大哭,或一吃奶就睡覺

.拒絕進食

.只吃特定質地(例如:軟腍、鬆脆)的食物

.進食時咳嗽或作嘔,雙眼通紅

.沒有咀嚼便直接吞下食物

.進餐後聲音變得混濁、多痰

.經常嘔吐

.進食時間過長,多於1小時

.體重過輕

(注意:小朋友未必會出現以上所有徵狀)

■「吞嚥/餵食困難」風險因素:

.早產兒,或出生時體重過輕

.胃酸倒流或其他腸胃問題

.呼吸道問題,如哮喘等

.腦神經疾病,如腦癱、腦膜炎

.心臟問題

.兔唇、裂顎

.自閉症譜系障礙

.肌肉張力問題

如果你發現小朋友出現吞嚥/餵食困難,可以請教兒科醫生或言語治療師,接受診斷及相關訓練。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