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我選擇看到希望

 

這段日子,風波中的香港人絕不易過。在許多人身上,鼓譟、憤怒、感動、亢奮、委屈、自責、無力、傷感,不同情緒往往以十倍百倍於平日的強度出現。

猶記得2012年國教風波,我帶着兩歲幾的大仔,隨大隊遊行到金鐘。7月盛夏,小子自己由頭走到尾,只知街上很多人,很累很熱。他當然不明日、也沒記住這事。留下記憶的,只是願以雙腳一表心迹的媽媽。

年長了幾歲,現在的我覺得,同樣的心迹,可以用許多種形式表達。大仔晃眼已是9歲,雖仍然天真依賴、不解世事,卻很有獨立自主的渴望。我告訴他關於修改逃犯條例的爭議,關於很多人的憂慮,以及媽媽的立場。但他再也不是兩歲,我尊重他的個性和選擇,也理解他的特質——前文提過,也許是潛意識中知道無法負荷自己和別人的情感,他很小就不自覺地切斷與外界的感情連線。聽媽媽提到走進人群,他自然就感到焦慮、抗拒。

為了下一代而走出來

剛剛滿5歲的細仔不會為自己選擇,但他很難像當年哥哥那樣靠自己走完全程。為照顧自己體力、無後顧之憂,我選擇在6月9日獨自輕裝上路。

雖沒有帶着孩子,我知道自己跟許許多多人一樣,是為了下一代而走出來。我把這分心意清楚的告訴孩子,哥哥默不作聲的聽了進去,而尚在夢幻童話階段的弟弟,則聽了也不大明白。但不打緊,他們這個模樣就好。孩子領略多少,並不是我的意志和身教的指標。

6月12日大仔放學後,我和他一起看金鐘衝突的電視直播,但他沒興趣追看,注意力依舊放在陀螺和Minecraft的世界。情感抽離、會下意識切割感情的孩子,我不會強要他投入關心。關心帶來的,可能是壓力、害怕。也許他敏銳地覺察到這種氣氛,而現階段的他,選擇了保護自己。

再到6月16日那天,我沒有去遊行,而是選擇陪伴深受情緒壓力的家人孩子。事實上,雖然說過要減少手機的束縛,這段日子我常常不能自已地滑手機,閱讀相關資訊和觀點。細佬好幾次投訴我沒兌現承諾跟他玩,而即使我嘗試跟他玩,也總是心不在焉。有一晚我用電話跟好友談自己心路,談了好久,孩子苦等不果,結果用電話分機喊媽媽。

我深深覺得,這段日子有情緒壓力是很自然的事,是大環境的「氣場」使然,我們身處其中,沒有人能免於這種集體的折騰。情緒沒有對錯之分,壓力也沒有貴賤高低,掃地阿嬸和大學教授並無二致,不同崗位、不同取態的人所受的情緒壓力形式也許不同,我深信同樣值得諒解和尊重。

我曾在這些天勉力督促自己當個盡責的公民、盡責的媽媽、盡責的觀察者、盡責的文字工作者、盡責的會思考的人。後來,我看到需要放過自己,我已經做得夠好。眼光不用放在形式,而是放在更大的意義上,每個人有自己的崗位和作用。這一天,我選擇陪伴和守護家人。我的身體不在場,同時我知道自己在場,與200萬黑衫人同心同行。

看到年輕一代的勇氣和承擔

一如以往,今次的群眾運動當然不乏路線爭拗、價值碰撞、資訊演繹之類的爭議。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看到年輕一代的勇氣和承擔,看到浩大人海為和平自由的堅定發聲。不管後事如何、還會再起什麼樣的波濤,一個集體能走到這樣,我深感已足夠美好。

我選擇深深的感恩,選擇感謝和信任,選擇在年輕人身上看到希望,選擇傳達我心中的光明。他們絕對是有力量的一代,帶領我們社會前行。同時,我選擇信任我的孩子。我會培育他們,給予足夠的愛,信任他們有一天,也會成為有力量活好自己、貢獻社會的人。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