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生活] 靜觀呼吸 對抗疫情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單位主任凌婉君姑娘 香港面對的疫情的確讓家長們擔心、緊張甚至恐慌,這些情緒難免影響身心及精神健康。作為家長及成年人更需要好好照顧自己,讓自己平靜下來,才能照顧身邊家人。而當我們時常覺察到自己情緒,就可以增強自己和事物的專注,讓自己更有力量應付身邊的問題。 以下與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家中進行「靜觀呼吸」,讓大家重回心靈平安的感覺,繼續與疫症作戰。 首先,請先找一個你感到舒服及安靜的位置坐好,保持安靜,然後輕輕閉上眼睛,先進行3至5次慢慢而有節奏的深呼吸,讓身體靜下來。 之後回復自己的呼吸,不用刻意快或慢,自然一呼一吸。可把自己的手放在你感到呼吸的位置,如胸口或腹部。 慢慢把注意力放在自的呼吸上,吸氣:集中留心空氣在鼻孔進入,腹或胸部隆起,呼氣,集中留心空氣在鼻孔呼出,腹或胸部落下。同時留心呼吸的節奏,是快或慢、是深或淺。不論什麼情況,都不用刻意調節呼吸節奏及快慢,只需留意自己當下呼吸就可以。 如果自己分了心,這是十分正常。請你溫柔提醒自己,把集中力再次回到自己呼吸及身體。 慢慢把覺察由呼吸伸展到其他身體部份,如﹕頭部、頸膊、手部、腳部,留心一下身體哪個部份緊張,如有的話,呼氣時把空氣帶到那些部份,給予它們關懷,吸氣時可以把那些部份放鬆下來。 在結束前,再次把注意力帶到自己呼吸上,感謝自己今天用了時間關懷自己,然後慢慢張向眼睛。整個「靜觀呼吸」約15至20分鐘,大家可按需要調節。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教大GPS:孩子不聽話! 靜觀解決問題

一名來自上海的學生分享小學生和班主任發生的衝突。90年代上海剛推行普通話教學,該學生上三年級只說上海話,遇上一名不懂上海話的班主任。雖然老師多次提醒該學生要講普通話,該學生還是繼續講上海話。老師非常憤怒,覺得學生藐視他的教導,多次點名批評該學生,師生關係緊張。 靜觀(Mindfulness)是「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Awareness)」。靜觀練習是希望老師和家長保持平靜的心境,不加判斷地覺察孩子問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上述故事中的「問題」是學生不講普通話,而老師「感受」被學生歧視和挑戰,但老師沒有進一步找出學生不講普通話的原因,而是把自己的感受當成和製造了另一個新問題——孩子的態度差,令雙方關係惡化。 問題感受大不同 靜觀助看清 用靜觀不加批判地看清「問題」和「感受」,就不會將它們混淆。「問題」是不可控制的客觀事實,而「感受」是我們對事件自然升起的主觀感覺或情緒。我們不可改變「問題」,但可以調整自己的「感受」與因「感受」而做出的反應,避免添油加醋、製造新問題。有時候「感受」是多重的,例如:母親看到兒子做功課不認真,多次督促不果,除了感到失望,可能還會責怪自己無能及擔憂孩子的前途。 找出問題成因 對症下藥 上海學生的問題後來被一名訓導老師解決,該老師詢問孩子並了解到他從未學過、真的不會說普通話。最後學校為這類孩子安排普通話補課,幫助他們學會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別人交流。看清問題,透過問題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才能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法。孩子做功課不認真,父母要靜下心來問孩子,是不是不懂做?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是不是肚子餓了?是不是課外活動太多導致沒有精力做功課?這樣我們才能更接近問題的根源和真相。 謀定而後動 避免「火」遮眼 有時大人因為「火」遮眼,可能將憤怒透過責罵或暴力發泄出來,不但不能看清問題,甚至製造傷害。有一名6歲的女孩推倒1歲的弟弟,父親覺得她故意傷害弟弟,怒火中燒,狠狠地打了她兩巴掌。從此,女孩看到父親就害怕,甚至不敢和他同桌吃飯。其實,這名父親需要先問青紅皂白,了解問題緣由,也許女孩是無心之舉,也許是嫉妒弟弟的到來奪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也許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家長再針對問題的成因對症下藥就好,並讓女孩知道她的行為會令弟弟受傷,所以不可取。「火」遮眼時,一定要提醒自己先暫停,看清楚了再行動。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我們要靜觀問題,管理好感受和情緒反應,找到解決方法,而孩子也能從中學會如何靜觀地解決問題。 作者:章月鳳(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