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教子女使用智能用品--小學生篇

(明報資料圖片) 智能手機的興起,令不少青少年(甚至成人)沉迷,影響日常生活亦影響身心健康,困擾家長。不少家長會因為子女要求就送贈智能用品,若處理不善,會造成不良後果。在管教子女使用智能用品時,不妨考慮下到原則:   子女應擁有智能產品嗎? 小學生並不需經常使用智能用品。他們只不過是視之為一件玩具或待用品而非生活必須品,故此,無論從實用或金錢角度考慮,家長不必讓子女擁有智能用品,如有需要,家長可借出自己的智能用品;當子女逐漸年長(例如高小),家長可以開始考慮購買,但要考慮訂立規則,例如由家長保管/只用家中舊有型號等。   良好習慣,自小養成 越年幼越缺乏自制力,長期放任使用可以導致不良的使用習慣。家長在給子女使用智能用品時,可以考慮先行訂立使用規則,例如,每天使用時間/指家使用時段/家長有權查看內容等。 訂立規則時,要注意: 家長應該和子女共同協商; 明暸及掌握子女的使用習慣; 一旦制訂規則,就應切實執行,忌時鬆時緊; 如執行有困難時,應定期檢討。 設立家庭時間 避免子女因為沉迷智能用品,造成家庭疏離,制訂的使用規則應可以考慮每日一段的親子時間。在該段時間內,一家人圍在一起閒談溝通生活瑣事,放下手上工作/智能產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培養興趣 網上的世界很精彩,智能用品很吸引,但子女自制力差,會易於沉迷。家長可以從小培養子女的多元興趣及嗜好,鼓勵他們多走出智能用品以外的世界。從小培養,就無懼將來沉迷。   以身作則 家長很多時或因公因私都要使用智能用品,但看在子女眼中,和沉迷並無分別。家長需要給子女知道自己使用智能用品的原因,亦需要作息有道;同時亦要和子女一起遵守使用規則,子女才會心悅服成。   內容提供:

詳細內容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只是一個音!

要演奏五線譜上的「middle C」,對作為音樂老師的您可說是易如反掌。不單是音樂老師,相信家長們也會覺得小朋友從讀譜中演奏這個音,其實只需要很簡單的認知和有記性(記憶力),加上努力練習,就可以成功做到。 從一線譜中學習高低和線間的關係,為五線譜作準備。   能力先於興趣 然而,就教小朋友學習睇五線譜,對很多老師和家長來說,是頭痛的事。為什麼我的學生/孩子睇譜會這麽慢呢?睇譜慢其實反映在學習音樂的進度上。睇譜慢,學音樂也會慢,反之亦然。當一個小朋友需要大量時間睇譜,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減低。 沒有了興趣,音樂只剩下練習的負擔,久而久之,在不再想學的情況下,只有兩個出路:放棄音樂學習或在家長和老師合力的壓迫下被動繼續。   孩子從砂紙板中以觸感學習音符和譜號的形狀。 蒙特梭利教育的建構在於先建立孩子的能力,之後才有興趣。這個概念與很多家長或老師的想法十分不同。許多時候,家長決定是否讓小朋友學習某些東西,總是先看看他/她有沒有興趣,而不是先讓他們有一些建立能力的機會。 同樣地,老師們很多時從選曲或計劃課程時都會以孩子的喜好為主,希望更能吸引他們練習和學音樂。例如:加入某首卡通片的主題曲或在課堂送出小朋友喜歡的貼紙等等,再來就是各種以考試比賽為目標的外在刺激。   睇譜必修的7學 問題是如何建立小朋友睇譜的能力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想了解究竟學會睇譜來演奏,是否真的這麽簡單?到底需要什麼能力才可以做到?蒙特梭利教育也教會了我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質和本源,我把睇譜所需學習的內容歸納以下七項: 在樂器上的位置 在樂譜上的位置 音高 音名 對這個音的身體條件反射 演奏這個音的動作 音符的時值/節奏 藉著對一線譜的理解,作為演奏動作的依據。 沒錯!小朋友從樂譜中演奏,那怕「只是一個音」,至少需要準備好這七種認知或能力才可成功。傳統教育通過要求小朋友反覆練習來達至成功,當然不少孩子都是這樣學習音樂的,但也有更多的小朋友選擇放棄或討厭音樂。 真正的教育應該要為小朋友在看見這個音之前,就準備好所有需要的能力和認知。起步十分重要,如果起步不當,接下來很可能需要很多的修補和調整。 作為家長,相信我們都希望音樂能伴隨孩子一生,在快樂時高歌起舞,在失意時懂得以音樂抒懷、滋潤心靈。所以「只是一個音」,尤其是第一個音對孩子來說也十分重要!     內容提供:Samuel Mok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