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講媽:聖誕樹禮物

今天是Boxing Day , 小時候看荷里活電影,是一家大小聚在聖誕樹下拆禮物的大日子。小時候不富有,聖誕節只是學校的玩意和假期後要考試的惡夢,對比農歷新年,圍村內的聖誕節絕對沒有氣氛。印象中,幼稚園好像有聖誕角色扮演,同學都爭着扮演聖母瑪利亞又或者天使,最不願意扮演聖誕樹!現在回想起來,扮樹其實充滿喜劇感,不錯啊! 沒有聖誕佈置未免太單調,試過自己畫一隻聖誕襪,用釘書機釘起來掛在床頭,祈禱聖誕老人給我派禮物,果然第二天我收到了二十元紙幣!當時我真心相信,因為用釘書機製作的聖誕襪太簡陋, 細心的聖誕老人怕糖果會從罅隙中漏掉,於是乎「折現」給我買零食! 自小最希望有聖誕樹,但經濟條件不許可這種奢侈的玩意。沒想過有一年爸爸從公司捎回一些裝飾剩料,每條不足一尺長左右、顏色與花款不一的「毛蟲蟲」,本來應該繞在聖誕樹上,但爸爸媽媽認真地拼貼,在牆上勾勒出一棵七彩繽紛的聖誕樹!這個美好回憶一直都在腦海,我也承諾自己將來有家庭的時候,每年都要在聖誕樹下合照一張! 人生總有逆境而家庭也不一定時時和睦,渡過難關就要靠儲蓄起來的家庭幸福感。 雞蛋仔過的第一個聖誕節,因為我坐月沒什麼佈置;第二個聖誕節因為搬屋,唯有逛商場的聖誕樹;到今年第三年環境許可,我們吵吵鬧鬧去了錦田挑選真聖誕樹!被廣告誤導,以為莊園種植了少量聖誕樹,買家可以親自挑選收割。可是幾經山路崎嶇、迷路之後再迷路、司機(老公)發脾氣才抵達的莊園,只不過售賣一棵棵「已包裝」的進口聖誕樹。我們夫婦難掩失望之色,倒是雞蛋仔自得其樂,拾松果玩碎石,穿梭於樹木之間,笑逐顏開。即是氣氛不似預期般浪漫,但也算是有趣的冒險! 家庭幸福是最好的儲蓄投資,每天都要儲蓄,但過節有更多動人畫面。人生總有逆境而家庭也不一定時時和睦,渡過難關就要靠儲蓄起來的家庭幸福感。一個家庭充滿愛的回憶,根基穩固才有資格成為避寒中心,為暴風雪吹襲的心靈提供庇護;擺設聖誕樹就是一個儀式,提醒家人之間的關愛,而聖誕樹下最貴重的禮物,應該就是一家人的擁抱!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爸爸的溫柔 

雞蛋仔和我玩手抓版時,會刻意收起最後一塊,根據他的劇本,我要裝著苦惱遍尋不獲,他便會左轉轉右轉轉,然後變魔術似的打開手掌驕傲地「尋獲」最後一塊,我當然按劇本繼續驚喜讚嘆。不過同樣的戲碼,換了爸爸參與就平平無奇,雞蛋仔通常敷衍了事,極速完成手抓版之後就跑開自顧自地玩⋯⋯ 多次提醒老公調節語氣態度,製造父子單獨相處時光,不過他們兩仔爺總是水溝油,可能雄性動物放在一起便會互相挑戰。老公看見我和兒子糖黏豆,對他就只會「No!Stop!Go away!」有時也很心酸很羨慕,想像有個撒嬌的女兒,下班回家跑過來抱抱多好。不過每想到半夜兩小時起床餵奶換片就不禁搖頭,還是垂頭喪氣地陪住雞蛋仔玩恐龍。 都說「生仔好聽生女好命」,女兒都會降伏父親,聽講當年家父抽煙,我媽怎樣勸說也無動於衷,最後生了女兒便下定決心戒煙。早幾天我在車廂忙碌地滑手機安排日程時,聽到一對父女的對話,心頭暖暖忍不住「偷聽」下去…… 儘管車廂內有空位,那爸爸仍然站樁守在女兒前面,俯首溫柔地跟她說話:「人每天都會長大,每天都比會叻少少!」 那女兒大概是初小,穿著校服,說話聲音很柔弱:「但我不夠叻!」 「你比昨天叻少少就夠!」 「真的足夠嗎?叻太少了!(進步太少了)」 「每天叻少少,慢慢就會很叻!你將來還有時間,有一天會變得很叻!」 「可是……爸爸,我同學什麼都比我叻……我很怕上學。」 「為什麼要比較呢?如果你真的要比較,你一定比我叻!」 「為什麼?」 「你還有很多時間進步,但爸爸已經老了。」 「我不明白,你比我(年紀)大,所以你更叻!」 「但就算爸爸啦,爸爸只是配角,只會站你後面,所以你比我叻!」 「為什麼呀?……」  要下車沒機會聽完他們的對話,離開車廂時瞄了一眼,女孩的大眼向上望著父親,又哭又笑的,這對前世情人繼續溫柔絮語。不知道那女孩子真的受了什麼委屈還是想撒嬌,但她有父親這個大靠山,應該得到保護和祝福。其實,老公何嘗不是溫柔站台,在雞蛋仔的劇本裏面做配角?照片中老公總是個跟班,負責所有體力勞動跑龍套的角色,而且沒有受薪反而不斷花費。兒子呀!當你懂事之後,趕緊向爸爸撒嬌,説句謝謝;我猜想如果你開金口,爸爸真的會把月球擇下來送你當足球踢!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善良花園

踏入十二月第二個星期,勉強算是渡過了家長和幼兒的面試季節,陸續收到派彩,這一刻的壓力可能是從幾封取錄信中在揀選最合適的學校,或者是消化失望的感覺重新部署來年升學策略。 我和老公比較懶惰,去年知道要搬來這一區並沒有什麼N班選擇,於是乎報讀一所私校,只要「你情我願」便可以一路永逸完成四年幼稚園課程。可是開學之後,雞蛋仔持續生病經常缺課,學費都枉費了加上現在熟悉社區,決定再給他報K1,篩選條件有三個:第一,開心;第二,腳程十五分鐘範圍;第三,學卷。到最後只報讀了五間兼且因為週末貪睡,我們只出席了三個面試,哈哈……. 第一間成功取錄,第二間在等候名單,第三間還未知道結果。經歷了幾次面試之後,明白老師挑學生自有玄機不易參透,反而調整心態視面試為家庭活動,輕鬆享受一家三口的活動。雞蛋仔繼續給予驚喜,記得第三間幼稚園面試用廣東話,孩子理解中英文但他不會說話,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你今年幾多歲?你是男仔還是女仔? 」他只是望著老師,真誠地張大嘴吧發呆⋯⋯老師眨眨眼說笑打破我和老公的尷尬,唯有深呼吸告訴雞蛋仔,老師想認識你和你玩好嗎?他點點頭,之後三輪扮演遊戲都順利完成,雖然,他繼續只能用英文單字對答並沒有主動表達什麼。 曾經聽一位外籍校長講,幼稚園Kindergarten 就是一個播種照顧 Kinder (Kindness 善良的人)的花園。撒種子時侯你不知道它們幾時發芽,但可以肯定種瓜不會得豆,你種下慈悲必會有善良作收成。 我和老公對孩子能坐定定,完成陌生老師的指令感到非常驚喜!隨後他一崩一跳到附近公園玩,跟隨大媽跳舞,把大家也逗樂了!我想,如果學校只要能力高的小朋友,或許這所學校也不配合我們的家庭理念。我希望雞蛋仔可以跑跑跳跳舒展筋骨、我希望他的缺點能被接納包容、我希望學校環境充滿慈愛,其他「學術成就」還是在往後幾十年時間慢慢建立吧! 曾經聽一位外籍校長講,幼稚園Kindergarten 就是一個播種照顧 Kinder (Kindness 善良的人)的花園。撒種子時侯你不知道它們幾時發芽,但可以肯定種瓜不會得豆,你種下慈悲必會有善良作收成。自小栽培同理心、愛心、善良與關愛,不會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將來是人工智能世界,加上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大家都無法預知二十幾年後市場需要什麼知識,但人際關係、人民精神、道德素抑等都會是歷久常新的個人資產,甚至乎是領袖必備才能!語言知識技能全部可以做到老學到老,但充滿愛的童年、健全性格,全部都不能夠追回,我有信心雞蛋仔可以成為善良的人!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媽媽心也累

生了小朋友之後更體諒我媽的嘔心瀝血,年輕的她,曾面對過多少育兒憂慮和指責呢?雞蛋仔早陣子持續咳嗽,西醫給予擴充氣管的哮喘類藥物,但轉天氣加上空氣污濁,他病情反覆、每晚都因咳嗽未能入睡,終於忍不住攀山涉水帶他回新界小區找中醫姐姐求診。 被同理、被體諒的感覺讓我眼泛淚光…… 久別重逢,雞蛋仔興奮地在中醫館搗蛋,看他精力充沛似乎生病的是我。醫師望聞問切後認為要下重藥調理,她很溫婉地說:「我知道照顧小朋友好不容易,你已經很努力,孩子要健康,做媽媽就更需要健康呀!」說中要害!被同理、被體諒的感覺讓我眼泛淚光,立刻恢復了一半元氣。 很多時候都會叮囑大家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不過倫理框架下,孩子的問題,家長都難辭其咎,特別在性別角色定型下,媽媽似乎最需要問責。小朋友生病,往往會問母親照顧方法是否不周;小朋友不喜歡上學賴皮,第一時問媽媽做過什麼去協助孩子;小朋友不守規矩,被辱罵的內容都是性別歧視,認定有爺生無娘教…..主流意識下,雞蛋仔久咳未癒,也另無助的我懷疑是因為懷孕後期饞嘴吃雪糕,連累兒子現在受苦⋯⋯ 一般人仍有種感覺,認為家庭主婦責任最大 老公一直很支持愛錫家庭,勸我要看開一點,不要把所有責任攬上身;話雖如此, 一般人仍有種感覺,認為家庭主婦責任最大,就算在職的媽媽也「應該」要三頭六臂、遙控監察,協調一眾照顧者例如家傭、四大長老、湊仔姨姨,務求子女健康學業成績卓越,有什麼閃失都怪媽媽沒有辭職專心帶孩子。 不否認世上有「落手落腳」照顧小朋友的好爸爸,但環顧身邊始終大比數認同,媽媽承擔的壓力似乎較多,曾經有朋友打趣說,幾曾聽過丈夫主動為岳母慶生,都是媳婦安排奶奶壽宴,老公們總是粗心大意置身事外。 千錯萬錯都是做阿媽錯?平日放學,老師也會向我表示雞蛋仔如何沉默寡言、如何不合群,希望我多加留意。其實我一直有留意,很在意,就是知道他的需要才帶他報讀學前班、接受訓練嘛!孩子表現不理想,第一負責人是媽媽,那麼拜托孩子考第一時,弄個慈母獎勵金給我吧!儘管知道當媽不可以玻璃心,但鍊成強大心肌非一朝一夕的事,就請大家盡量包容媽媽吧!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和而不同

這個週末翻天覆地,有人歡喜有人愁,我大概屬於歡喜那一類,屬意的候選人高票當選區議員之外,更開心的是投票過後,難得有時間可以回娘家探親,老老嫩嫩玩成一遍成就一個親子同樂日。 過去的社會衝突當然有影響我的生活,儘管已經扭盡六壬調動時間表,也難以克服跨區交通問題,是故雞蛋仔很久沒有回鄉郊圍村和公公婆婆見面。老人家當然掛念孫子,這個鬼靈精又善解人意,竟然開金口叫「公公婆婆」,大家聽到都興奮到尖叫,他也洋洋得意拍手掌一起大笑。圍村當然接近大自然,雞蛋仔能夠爬小山丘、抱大樹、數烏龜、彈螞蟻(可憐的螞蟻)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鮮空氣,碰巧遇上野餐「溜鳥」的夫婦,雞蛋仔和他們四隻鸚鵡寶寶互動打招呼,嘻嘻哈哈身心放電,回程時候立即在車上熟睡打鼾了! 這張熟睡的面蛋真是百看不厭,坦白說我很眷戀這種家庭樂溫馨的星期天。過去半年太多都是痛心疾首、緊張兮兮,電視播放無止境的暴力,親子時間會有莫名「倖存者罪疚感」,所以這個星期天的平靜更覺可貴。祖孫三代都有討論選舉議題國際時事、學生還是暴徒、黑警還是克制……討論敏感議題有沒有吵架?沒有。我們就是這樣平靜地交換意見分享近況,沒有用顏色標籤長輩,也沒有辯論比賽得失輸贏。為什麼可以「和而不同」?因為愛,一家人會要互相尊重。 不論是否關心時事,一家人吃飯無可避免都會討論,就請盡量減少怨恨放下成見,用愛說話 想當初和老公拍拖,大家就知道他是一個領洗天主教徒,我是一個皈依佛教徒,宗教話題總是針鋒相對,還未討論家應該設觀音像或是聖母像,簡單到初一十五吃齋菜,老公也會看不順眼皺眉頭。兩個人要走下去,就是一個愛字,你愛他/她就想辦法溝通、互相理解,不同的生活習慣可以慢慢磨合,但差天共地的信念只可以求同存異,用最大的愛去包容。 當然,你可以認為信仰又或者一些價值觀不容踐踏,那麼就請你小心選擇終身伴侶以及調整你的期望,因為一家人在一起就必定有價值觀的爭議,有時要取捨、要接納,把所堅持的價值觀放在首位,還是把家人的關愛放在首位,這也是一個生命課題。 政治一直影響生活,從來有政權和被管理的地方就有政治操作,只是甚少血淋淋的呈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區選之後可能引爆加多暗藏的問題,不論是否關心時事,一家人吃飯無可避免都會討論,就請盡量減少怨恨放下成見,用愛說話。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謠言止於智者

這個星期,香港的大學成了戰埸,大量媒體密切跟進衝突情況,流出一段錄音指學生成功鍊製高達機械人,配備新式武器準備危害公眾安全⋯⋯我聽到錄音時實在忍不住大笑,相信也是過去幾個月鮮有失控的大笑。第一,我佩服錄音者可以忍笑,投入情緒認真聲演;第二,如果學生成功研發機械人,創意結合高科技真的是老懷安慰讓我會心微笑。第三,普遍香港人受過教育,但又真的會相信此等無稽荒謬的謠言,值得苦笑。 社會紛亂謠言滿天飛,本來資訊泛濫難分真假,還有不少人混水摸魚,立心不良地發放假消息,唯恐天下不亂。同時我深感無奈,似乎很多相信機械人突擊的,都源於排斥學生示威者,視學生如洪水猛獸,盲目相信學生會用機械人復仇,這恐慌情緒令人不安。老實話,除了香港的社會運動外,這星期我比較擔心是內蒙古鼠疫確診個案。聽說官方記錄只有兩宗,但市面鬧鼠疫封醫院的傳聞甚上塵囂,想當年國內刻意隱瞞沙士、近年又延遲公布豬瘟,那麼這個現代黒死病的謠言不是比發明機械人更現實、更俱可信性嗎? 在這艱難的時間,我們更需要安定心神,把持求真的態度,其實無論是什麼政治立場,自幼爸爸媽媽都教我們明辨是非,做自己的智者,對嗎? 先利申,我不是在此造謠中傷任何人,只是想反省一下我們固有的陋習,就是傾向只相信我們習慣了、認定了的某一套。我不懂市場推廣,不過聽講賣廣告的人要抓住目標客戶的心,先要抓緊他們的喜好印象,客戶「傾向」購買他們印象中「傾向相信/接納」的人或貨物,要打破一個人的消費習慣並不容易,但把握他們的「傾向」就很容易把爛貨推銷掉。同樣道理可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會相信某些支持或反對派的謠言,硬是不願意互換立場,打開心扉聆聽對家的解釋。如果可以多角度搜集資料、分析,多閱讀不同的文獻去了解,或許可以改變對立的狀態,最少鬆一鬆讓雙方有冷靜思考的空間。 一直都說電子世代,每個人都可以修圖、流行「照騙」,真假已經很難分辨。加上每天都是血腥暴力的新聞,彌漫恐怖的情緒,人容易變得焦慮失去理性思考。在這艱難的時間,我們更需要安定心神,把持求真的態度,其實無論是什麼政治立場,自幼爸爸媽媽都教我們明辨是非,做自己的智者,對嗎?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但求子樂

「你好,我是彭姑娘或者可以叫我阿梓姑娘!」 「你好,紫姑娘是紫色的紫?」 「不,是木辛梓 ,萬梓良的梓。」 又或者是周梓樂同學的梓。 父母替子女的取命的時候,無論有沒有求神問卜,名字都一定帶有特別的意義、期望或祝福。梓是一種強大粗壯的落葉喬木,字典說它是一種上好的材料、堅毅堅固、耐寒防蛀,古時候甚至收歸皇家製造棺槨,是一棵頂天立地的、珍貴的、能夠貢獻社稷的好材料。加上一個樂字,大概希望孩子能夠和樂安康、喜樂平安。又或者珍惜小朋友出現為婚姻、祖父祖母添上無比的快樂;又或者紀念懷胎時聽到音樂的律動、紀念每個胎動的幸福期許。 這個夏天很多香港人受傷了,這幾天我望著熟睡的兒子痛哭了幾次。周同學的死因尚待查明,廿十二歲的大孩子,本來應該滿腹計劃想大展拳腳,他的將來本來是未知充滿無限可能。如今不明不白、匆匆的就走完了,想像不到他的父母有多哀慟,白頭人送黑頭人,世界再沒有什麼盼望。 就算政見不同、社經地位不同、視野不同,都應該會為青年人失去生命而感到惋惜難過,除非已經你失去了人性——失去了愛人的能力 更讓我憤慨難過的是,聽到有人指責周同學的父母師長沒有好好的管教他,讓他走到示威衝突的前線,他就要承擔風險。有人認為,明知附近有催淚彈,夜半就不應該出外,他要為個人死亡負責;又有人認為死者而已,公衆悼念活動只是政治騷,難明為何有這麼多人會悼念另一個陌生人。聽到這一些風涼說話,我很心寒,是怎樣冷血的人才可以講到這種涼薄說話?他們沒有經歷過至親離世?他們沒有失去過至愛?還是說出這些話的人根本就沒有愛? 佛教有個故事,大意有一位婦人為了病夭的獨子,哭求佛陀施展起死回生的神通,佛陀答應她如果找到一根特別的草,就可以救小朋友還陽,但是這一根草只會長在沒死過人的家庭。這位媽媽挨家挨戶去尋找,當然是找不到,佛陀開示說生死無常,但正正因為有愛所以母親會感到喪子之痛,而每戶人家都經歷過陰陽永訣,能夠感受到這份哀傷,這就是慈悲心、同理心、不忍人之心。生而為人,就算政見不同、社經地位不同、視野不同,都應該會為青年人失去生命而感到惋惜難過,除非已經你失去了人性——失去了愛人的能力。周同學不是一個「別人」,他是一個曾經被愛的年輕人,一個曾經可以愛人的人。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你比我優秀

最近一家人交叉感染經常生病,放假留在家中,有機會陪雞蛋仔重溫電影《恐龍大時代》。故事始於隕石沒有滅世,恐龍繼續成為地球霸主,人類只是野蠻未進化的雜食生物,反而素食恐龍會耕作、肉食恐龍會趕牛。故事的兩位主角分別是小恐龍阿羅和野人小不點 —— 陰差陽錯偷吃農作品的小不點,間接令到恐龍爸爸遇上山洪爆發意外身亡,之後小恐龍阿勞又因為追縱小不點而迷失荒野,最後兩位主角一起歷險共同成長,大家屏除成見刻服內心的恐懼,最終找到回家的路。 聽說電影不賣座,但我覺得很多埸口值得回味。老公最直接,喜歡看阿勞由愛哭膽小鬼慢慢脫胎換骨,成為有自信的小孩,他踏出安舒區挑戰自己,最後可以在亡父的腳印旁邊,打上掌印成為父親的驕傲,令人感動。 雞蛋仔很喜歡恐龍,簡直是由頭到尾都興奮沒有冷場。我發現他特別喜歡恐龍父子晚上在草叢探險,一崩一跳,驚動了螢火蟲而留下夢幻的美景。雞蛋仔很投入這一段,和阿勞一樣屏息靜氣地看螢火蟲,恐龍爸爸當時候很有智慧說:「有時你要穿越恐懼,才看到另一邊的美好。」 我們夫婦看著兒子的成長,面對不似預期的滯後,對他的信心、對作為父母的信心、孩子本身的自信心也反覆動搖不斷被試煉。 我最喜歡的就是首尾呼應「You are me and more 」,你像我一樣甚至更優秀!故事初段阿勞一無是處,面對勇敢強壯的爸爸他感到慚愧,覺得讓人失望不是個好兒子。恐龍爸爸卻肯定,阿勞有一天會長得像自己般高大甚至超越他、比他更優秀更有成就。對兒子這一份信心是壓力也是動力,故事後段當阿勞被困,想放棄掙扎時,朦朦朧朧見到已過世的恐龍爸爸,他用同一句說話鼓勵孩子,即使失去父親守護,但孩子把鼓勵的說話銘記於心,憑藉亡父對他的信心,終於咬實口關脫險,成就美滿的結局。 成為父母之後看這套電影,心態不同,無限感慨。我們夫婦看著兒子的成長,面對不似預期的滯後,對他的信心、對作為父母的信心、孩子本身的自信心也反覆動搖不斷被試煉。這句「 you are me and more」是一記當頭棒喝,要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全然接納兒子並相信他有自己的生命節奏,相信他比我更出色更優秀,能夠創作擁有專屬於他的藍天。如果我不在,希望你記住我對你的信心,你比我更優秀。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書本伴侶

送了孩子上學,心血來潮吃了一個素菜早餐,刻意放慢步伐不是因為有空,相反其實案頭功夫堆積如山,但沒有動力投入工作。心靈狀態疲憊時候要快速充電,方法之一就是找我的靈魂伴侶尋求慰籍,那就是書本。  在餐廳附近的書店閒晃一會,隨意翻開書本,閱讀一小段又合上,面對頂天立地的書櫃,顏色厚度不一的書脊,看過去就像連綿的花圃,深邃又遼闊;又像個會呼吸吐納的僧人,慈祥沉穩。實體書就是有一種溫柔的力量,能夠療癒我的心。看到有趣的書目拿出來揭揭,手指尖掃過文字、眼睛追蹤心裏默念,這是一個身心靈的契合。當一個人裏裏外外全面接軌時,就是專注在當下,是一個身心調息的境界。 被書本包圍的感覺,不會令我頭暈轉向,相反有被保護的感覺,小時後家境不富裕,最大的消閑活動就只有逛圖書館,或者呆坐在家中小小的二手圖書角落,由書本構建的城堡,盛載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和創意。當今流行電子書,它們也很有用途,小小的一個屏幕輕巧便攜卻能展示大量緊貼時代的資訊,如果學校多用電子書,或許有助舒緩兒童書包過重影響脊椎健康的問題,所以我不否定電子產品的教育價值,但仍然相信實體書是不可替代! 讓兒童喜愛閱讀實體書,就像給他們撮合青梅竹馬的伴侶,教會他們欣賞文字背後的人文交流。 孩子們很快便會懂得使用電子產品上網搜尋資料,不太需要我們操心。但沒有幾多個孩子會揭字典?會曬書本?會逛二手書店?會懂得欣賞一個書名背後,包涵了作家的嘔心瀝血和出版團隊的努力磨合?讓兒童喜愛閱讀實體書,就像給他們撮合青梅竹馬的伴侶,教會他們欣賞文字背後的人文交流。一頁一頁翻開書本聽到紙張廝磨,觸及紙張質感、又或者嗅到泛黃舊書獨有的味道,整個氛圍是浪漫幸福;沉醉在小說的延伸想像空間也好,還是反覆思量文章的觀點也好,都會讓孩子習慣和自己獨處,面對內心認識自己。 我覺得閱讀很減壓,不會勉強自己一口氣完成一本書,而是要慢慢享受它的陪伴,所以沒有刻意指導雞蛋仔看書,但我特意為他設立小小藏書閣,讓他習慣那份浪漫。言語發展遲緩也不阻礙他「朗讀」,嬰兒話大概只有他懂,見他平靜愉快一邊揭書說故事,一邊安排公仔做角色扮演排話劇,似乎他已經學懂享受書本帶來超越時空的連結,這種非物質的溫暖,是小朋友最好的禮物。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遊藝鬆一鬆

每個週末都驚心動魄,受社會事件影響,我連享受親子活動也會有罪疚感。過去的週末,本來打算放棄出席一個繪本遊藝工作坊,但這是第一次以家長身分報名,可以放下專業人士的包袱,思前想後還是出門上課去。 工作坊是一個硏究的成效發報會,針對幼稚園學童三大情緒狀況困擾:㥽怒、驚恐和嫉妒,硏究團隊透過遊戲與藝術活動包括繪本故事分享,讓家長更接納理解孩子感受,從中協助幼兒調整情緒,有效提升親子關係。 負責帶領硏究的何天虹教授本身是社交舞高手,她以愛因斯坦的名言作引旨:「邏輯把人從A點帶到B點,但想像力可以無遠弗屆」。原來這神級科學家熱愛小提琴,如果沒有相對論,他的最大成就應該是古典音樂。音樂的薰陶刺激了科學家無窮的創意,也讓他在物理範疇作出重要研究為後世探索宇「鋪路」。何教授引述腦神經研究,解釋七歲前的小朋友,右腦與藝術創意相關的部分其實比左腦負責數理邏輯的部分,更活躍、更成熟,代表身理發育上孩子未完全準備好背誦、思辨之類的學習方法,相反,他們的腦袋卻已成熟地處理色彩音樂等刺激,所以特別吸收藝術的養分,產生創意。 小腦袋在一個簡單的遊戲裏原來已經練習怎樣處理一連串複雜的數據。小遊戲已經要那麼多「腦力」,可想而知其他遊戲藝術活動能為幼兒帶來多大的效益! 教授用了最經典的遊戲Peek-a-boo來解釋創意的重要性,這個由嬰兒開始玩的遊戲,無限次逗笑幼兒,簡單的遊戲背後已開始訓練多種求生技能: 每一次打開雙手見到媽媽的臉都是一個「意料之外」,他們學會等待期待、觀察思考、把握時機作出適當的回應,同時面對打開雙手的「未知世界」,可以是笑是喊或發呆,都是要靠腦袋反覆經驗,然後整合環境刺激⋯⋯ 小腦袋在一個簡單的遊戲裏原來已經練習怎樣處理一連串複雜的數據。小遊戲已經要那麼多「腦力」,可想而知其他遊戲藝術活動能為幼兒帶來多大的效益! 以阿媽「用家」身分去想,知道理論之後便很實際地問:「如何「操作」藝術遊戲去有效玩耍?」時間所限,工作坊針對性地分享一套繪本,故事內容已經讓家長反思兒童情緒問題,而講者教導父母們盡力在講故事期間,加入大量互動元素,務求小朋友代入故事例如邀請他們為主人翁改名、多一點對答協助孩子「入戲」。舉例除了「揭」故事書,也可以一起設計動作去「翻頁」、去「吹起」一頁,目的都是希望小朋友投入,在半遊戲半故事的狀態下領略情緒管理的技巧,安全地表達而及接納個人情緒。 當然還有更多故事技巧未能盡錄,有機會在未來幾篇文章可以分享這個輕鬆的上午,我也要喘息一下,計劃和雞蛋仔的遊藝活動!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