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家長:孩子們知道粒粒皆辛苦嗎?

小時候(即三十多年前),每當一家人一起吃飯,我和一群表兄妹那碗飯吃成怎樣都會被桌上的成年人關注。如果在我們聲稱吃完飯時,我們的飯碗還有一粒或以上的飯,這都會被視為不能接受。成年人一定會堅持我們一定要「趴乾淨」碗飯。 在這些時候,若一群父母、長輩們心情較佳,就可能會苦口婆心地向我們解釋何謂「粒粒皆辛苦」。有時,他們更會幽默地說,碗內每一粒剩下的飯就代表小孩們每人將來的丈夫或妻子臉上多一粒「豆皮」,然後結論就是如果碗飯吃得「不乾淨」,小孩們將來就注定要娶或嫁「豆皮佬」或「豆皮婆」。但若父母、長輩們心情不好,他們遇到我們一群小孩碗飯「不乾淨」時就會責罵,說我們這樣浪費食物是「折墮」,要小心有報應。 同樣地,我是小孩時是絕對不能在餐後說「我很飽」。只要一聽到這種說話,就自然會有長輩說,吃得飽是福氣、吃得下所有東西是「好衣食」。所以,我們要學懂「呻飢莫呻飽」,如果食物真的豐富到有十分飽的感覺,就只能說「很滿足了」或「很夠了」。還有,每當出去吃東西時想點很多食物,父母、長輩們都一定會以一句「不要眼闊肚窄」來叫停我們。 縱使政府及不同團體嘗試鼓勵大家不要浪費食物,但現在的孩子們在吸收這訊息時好像以比起以前少了父母、長輩就此在家內的鞏固。 事隔三十多年,不知我們社會是否富裕了,但現在出去或在社交場合時時已少了聽到父母、長輩會這樣教導孩子。相反,現在見到孩子吃完的飯碗一粒米不剩的情況已是例外,不是常態。孩子、甚至與他們一起的成年人都會不時把吃到「好飽」,說到好像是應份得來又有點痛苦的事。以前長輩對想點很多食物的孩子說那句「不要眼闊肚窄」,現在已被「孩子喜歡就由他點吧」代替。在餐廳見到有孩子與家人共膳的桌上見到很多剩下而又不被「打包」的食物亦是常事。縱使政府及不同團體嘗試鼓勵大家不要浪費食物,但現在的孩子們在吸收這訊息時好像以比起以前少了父母、長輩就此在家內的鞏固。 阿仔亦已很明白「不要眼闊肚窄」的道理,有時一份餐份量太大、吃不下要交給我盡量吃完時都會覺得不好意思,我反而要安慰他說,有時食店份餐異常地大,不是他的錯。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自己在不浪費食物這方面比起大家玉潔冰清。我們一家人都有吃不下所有食物或剩下而最終浪費了的時候,亦就此感到慚愧。但這些情況通常都是出於我們嚴重低估了有關食肆的食物份量,及剩下的食物不是一些適宜「打包」的東西。老婆從阿仔很小的時候已經教他何謂「粒粒皆辛苦」,我亦強烈要求他碗飯要吃得乾淨,一粒不剩。阿仔亦已很明白「不要眼闊肚窄」的道理,有時一份餐份量太大、吃不下要交給我盡量吃完時都會覺得不好意思,我反而要安慰他說,有時食店份餐異常地大,不是他的錯。 孩子懂得食物珍貴,就自然能較容易向他們解釋何謂「搵食艱難」。明白了這一點,他們亦可以更明白做事要努力的重要性、更懂得明白自己食物有選擇及能溫飽是那麼大的福份。 *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