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冰輔導手記(三):「我決定以後唔返學」(下)

上集講到,小朋友因為在學校發生了與老師之間不愉快事件,令他失去對成年人及學校的信任,令每天返學都有很大的障礙,並聲稱自己決定以後都唔返學⋯⋯ 輔導過程中,孩子用了很長的時間來發洩及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在學校中往往被壓抑及誤解,以為他扭計,而這些憤怒的情緒亦因此帶回家中。發惡夢、拒絕返學、在學校因情緒沒辦法上堂⋯⋯作為父母真的束手無策! 這些情緒阻擋了孩子接受家人傳遞給他的愛,所以必須要做的,就是先讓他完完全全把這些負面情緒有效地傾倒出來!這孩子喜歡玩沙,「沙遊」讓他創造了很多情景,抒發了自己的情緒。 上集:冰冰輔導手記(二): 我決定以後唔返學!(上) 以沙遊傾倒負情緒 有次他在創造地獄的環境,說所有人都要下地獄⋯⋯除了太婆,太婆在天堂!(這是在負面環境中一個正面出口指示,我趕緊要找出這個提示背後的意義。) (相片中,後期他已經沒有出現負面的環境,也不需要再用槍劍,而是製造一個個很好味的麵包,成為自己的麵包兵團,這些兵團複製力非常強,成為自己的正面力量,去抵抗情緒小鬼的攻擊) 他仔細形容太婆在天堂正在做什麼,說她很快樂在跳舞唱歌⋯⋯在他心中,地獄和天堂究竟是怎樣的?究竟誰人要下地獄,誰人又可以上天堂?是誰帶太婆上天堂?孩子說他聽過耶穌,爸爸很久之前試過跟他祈禱三次⋯⋯(我之前從來都沒有聽他家人說過) 我說:「你被這些老師激嬲了!但沒有人明白你的感受,耶穌會明白的⋯⋯你估,如果耶穌見到激嬲你的老師會怎樣?」他靜了一會兒便說其實自己已經原諒了那老師⋯⋯ 寬恕的勇氣與力量,有時候我們大人都做不到。 自控「情緒小鬼」 之後返學,他的恐懼減低了,那個老師已經對他沒有任何負面影響,雖然有時還很害怕會被罰留堂,但他告訴自己要祈禱,求主耶穌幫助。他感覺到平安,亦都順利放學。 有次上輔導的時候他告訴我,過來上堂時有「情緒小鬼」(我們輔導時運用的外化方法)叫他鬧情緒,叫他行慢些叫他遲到,當時候他拖着爸爸,然後他說看見主耶穌在他身邊(說爸爸看不到),所以他跟着主耶穌,沒有理會小鬼的說話,那天他比平常的時間更早過來,感到很開心,自己有能力去選擇,趕走情緒! 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內在力量,選擇權在自己,而不是受到「情緒小鬼」的控制!到了現在,那孩子的父母會跟我分享,現在有時是孩子反過來提醒他們要控制情緒,真是感恩! 讓愛繼續在這家庭不斷滋養。   冰冰媽媽 資深兒童藝術教育家丶兒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及戲劇編導/導師,香港浸會大學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輔導碩士,澳洲皇家墨爾本大學純藝術系學士,並為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員。 內容提供︰藝術本子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冰冰輔導手記(二): 我決定以後唔返學!(上)

(圖片來源:冰冰輔導) 這個接受輔導的小朋友,當他來見我的時候,帶著很多的憤怒,對身邊的每一位大人同存在敵意,因為在校內發生一些與老師之間的衝突,而老師亦是用一貫傳統的強硬方法讓學生屈服。所以小朋友對大人的信任一下子打破了!更莫説對「學校」的信任和投入? 有時候,我們作為老師家長,會覺得小朋友遇到某些挑戰困難,就應該「咬着牙關衝過去」、「小小事不應該放棄」、「個個都係咁做點解你唔可以?」、「再係咁就罰你」⋯⋯我們都要求孩子立刻達到大人想要的成果,坦白講,不追問過程,有時候過程更「夾硬來」!這些都是我們大人的目光,在小朋友的世界,學校差不多是生活的全部(其實當然不是),在學校發生事,卻得不到成人正面的幫助,你可以想像他們是何等無力失望憤怒嗎? 他說:「所有人都要去地獄!」「我決定以後都唔返學!」   (圖片來源:冰冰輔導) 以提問了聆聽憤怒原由 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讓他發洩、訴說自己的感受,過程不要判斷不要比意見,我只要明白他委屈憤怒的心情。當孩子分享一些學校事件,我們可以問: 你當時有什麼反應? 你覺得怎樣? 老師/同學這樣做,你有什麼想法? 爸爸媽媽明白你的感受(可以仔細說出孩子經歷的感受),換轉是我,我也一樣會這樣感覺。然後給他一個擁抱、拖手,或是身體溫暖的接觸。 有時候,我們真的太希望快快解決問題,從而忽略了小朋友學習過程的真正需要。可不可以等一等?先聆聽他們心裏的想法?情緒被理解,他們的心柔軟下來,會對你產生信任,你不用悪、不用鬧、不用夾硬來,他們都會明白你對他的善意和愛。這個孩子之後發生了很奇妙的轉變,下回分享。 冰冰媽媽 資深兒童藝術教育家丶兒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及戲劇編導/導師,香港浸會大學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輔導碩士,澳洲皇家墨爾本大學純藝術系學士,並為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員。 內容提供︰藝術本子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冰冰輔導手記(一)「你好煩呀!」

這三個月大家都不容易過,我跟大家一樣,每天都很焦慮憤怒,每晚忍不住看新聞到半夜三間,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為到不公義及黑暗的力量,感到很無力絕望……在臉書(Facebook)上看到批評年輕人的說話,說他們破壞社會秩序及安寧,說他們應該安分守己讀好書。在這場運動中,大部份都是年青學生,不乏有很多傳統名校生,他們一直安分守己,讀好書,父母要他們學什麼,就學什麼。作為父母,我們以自己的成長經驗和社會價值觀,去培養出我們認為他們「應當走的路」,我們又如何確保,我們的「認為」,就是他們所需、所想和合適的呢? 阿媽教仔 仔落閘 看到面書上,有一位人說:「在我們的年代每天上學玩耍,從來不需要理會政治這東西,那時過得多姿多彩很快樂,年輕人腦囟都未生埋,就要爭取自由,也不明白他們爭取乜嘢自由,是教育制度的失敗⋯⋯」 這種家長式的教育方法,確實是上一代的方式,現在你叫他們不去思考,不要去理,他們就真的會乖乖留在家中嗎?他在房中,開個手機,就接觸天下,而且我們送子女去外國讀書,不就是希望培養他們開放的世界觀嗎? 令我想起戲劇小組裏,有幾位年青人,被阿媽迫來的,每次綵排都Hea到不得了。臨近演出,我與其中一位傾談,他擺出一副「阿媽教仔」的反應,然後他落閘,說「乜都冇嘢講,乜都唔知!」為何年青人拒絕溝通?是不是他平常根本沒有表達自己空間的餘地?我知道這位孩子,很多時候在家講自己的感受,最終就會被挨罵。傾了很久,我問他其實想怎樣?他說把他放在後台,不用理會他就好了,他不想演出…… 被媽媽迫來,明顯媽媽想孩子藉着戲劇學習,但彼此之間根本沒有真正溝通過想法。 這位年輕人對我說:「你好煩呀!」我說對著你們,我一點也不覺得你們煩,而且我自己經常向天父講自己的煩惱。我問他,你想天父會不會覺得我煩呢? 最後,他選擇堅持完成演出,他在這次演出中,表現超乎想像,演出後看到他的笑容,是我從來沒有看到的。 我很感謝他選擇堅持下去,選擇表達自己的想法,他為自己的生命,加上了美麗的色彩。這次是他親自為自己作出選擇,這選擇中包含了對家人的愛。 親口問4個問題 非家長式溝通法 這場運動中,看到很多家庭因為政治分歧,關係破裂。一如執政者說要和市民溝通,卻擺出一副家長式的強硬姿態。 常常看到很多親子育兒的分享,都說父母應該在合適的時間「放手」給孩子成長,這三個月,我們的年輕人,掙脫了綁在頸上的頸圈,去尋找自己理想的將來。 作為家長,會否親自問以下4個問題: 孩子,這三個月來,你覺得怎樣?(表達) 雖然我們不完全明白,你可以講多一點你的想法嗎?在我們的立場,有這樣想法……(互相溝通/收起責備指責) 你覺得我做什麼可以支持到你?(用行動去支持/表達愛) 就算我們想法不一,但有什麼需要,一定要回家,我們永遠都在這裏等候你。(無條件的愛/家永遠都是避難所) 重點是︰假如一直習慣了非常家長式的方法對待孩子,一開口就「想教導」及指責,不妨看着孩子,抽離一點的告訴自己這孩子已經成長了,他是獨立的個體,我的角色是輔助他健康成長,而不是控制他。 請用心守護我們的家。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冰冰媽媽 資深兒童藝術教育家丶兒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及戲劇編導/導師,香港浸會大學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輔導碩士,澳洲皇家墨爾本大學純藝術系學士,並為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員。 內容提供︰藝術本子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