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英文補習 如何才有成效?

補習又稱為「影子教育」,因為它模仿主流教育的課程,當主流改變時,它亦隨之而變。過去20年,補習行業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亦將補習列為重要研究項目之一。有研究指出,香港超過五成中三和七成中六學生每星期花約兩小時補習,當中最多學生選報「明星」導師的補習班,尤以英文科的報讀率最高。 研究:補習對文憑試影響不大 英文補習受歡迎,主要是因為英文是香港課程的必修科,亦是很多中學的教學語言,學生更將其視為繼續進修和未來就業的重要條件。其他地方如內地、台灣,以及日本、韓國、孟加拉、英國的研究也反映類似的情况。雖然有很多研究嘗試探討補習與考試成績之間的關聯,但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一致的結論。 為了解香港補習社的情况和學生學習英文的動機,筆者做過一項一年的追蹤研究,觀察了補習課堂,並跟進18名在香港一所大型補習社報讀英語課程的中六學生。雖然他們對英文補習評價正面,但只有一名學生的成績達到其目標。 學生考試後的反思亦顯示,英文補習在提高公開考試成績上必未有效。 另一項研究比較1012名大學一年級生,在高中時曾補習和未曾補習,發現他們的文憑試成績沒有顯著差別。當中有同學在訪談時認為其補習經歷或會阻礙大學時學習英語,因為在中學過度依賴背熟公式語句的技巧。 筆者亦曾訪問14名大學一年級生,深入了解他們在不同學習階段補習英文的經歷,發現他們在高中尋求英文補習皆因公開考試的壓力。 升大學後,他們意識到補習學到的所謂考試技巧不再有用,更認為補習所學到的英文未能應用在與外籍同學溝通。 從大包圍課堂攝取個人化需要 學生在補習時,需懂得檢視自己的學習,個人參與和獨立思考更為重要。在使用補習導師的教材時,要懂得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因為大部分的補習都採用單向式的大班教學,往往都是「大包圍」式授課,難以針對每一名學生的需要,所以學生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強弱,對症下藥,才能提升學習成效。學生亦應該把握機會向老師取得個人建議,例如透過提交作文、參加口語訓練,從而獲得針對個人的回饋。 此外,學生應不斷反思,評估自己能從導師及其教材中學到多少,而非盲目跟從或不斷報讀。最後,學生應嘗試將英文補習中所學到的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活學活用,才能提高補習成效。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