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學去—張堅庭:培基上學 非坐定定讀死書 課堂互動帶來驚喜

張堅庭 做快樂小學雞 近年,香港教育界的風雨不少,社會上有不少人都想為孩子出一分力,為教育出謀獻策。但他們不是校長,無力為學校做決策;也不是教師,無法站在前線春風化雨,那可以如何幫助莘莘學子? 《HappyPaMa教得樂》推出全新「我要上學去」系列,安排不同界別名人走進學校,化身小學生。親身感受校園生活,提出貼地意見,為教育界引入更多新視點。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 ■有片睇,張堅庭上學記﹕link.mingpao.com/51923.htm 打頭陣是知名導演張堅庭,他一直關注香港教育制度,經常在專欄中炮轟TSA,又常批評功課多、操練應試的風氣。今次來到沙田區一線學校培基小學,一日的「小學雞」體驗,為他帶來什麼啟發呢? ◆張堅庭自述 我常常都談論教育話題,但說到做學生,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今日一於重新穿起校服,來培基做一天的六年級學生。 張堅庭來到培基小學,由早上上堂到下午,還跟同學一起參加足球班,體驗一整天的小學校園生活。 入校門不久,鐘聲便響起了,我匆匆找回自己的班級——六誠班,跟同學上早會,再排隊上課室。我當然急不及待想認識新朋友,但同學十分守規矩,在樓梯和走廊都保持安靜,男左女右地往上層走。這令我有少許忐忑,是否整天都會在嚴謹的氣氛下度過呢?直至上到課室,班主任讓我這名新同學自我介紹,同學也拍掌歡迎,我才放鬆下來。 說實話,在我的想像中,傳統學校都要求學生坐定定,安靜聽老師授課;萬一老師講書較悶,同學都唯有「死頂」,整堂都要跟睡魔搏鬥。沒想到,第一堂中文課就令我十分驚喜! 培基的同學很守規,早會時都保持安靜,初來乍到的張堅庭也認真聽台上教師分享。 張堅庭估計,傳統學校要求學生坐得好,單向地由教師授課,但培基小學的課堂給了他驚喜。 中文堂創作童詩朗讀 在堂上,我們不是朗讀課文或生字,而是創作童詩。我跟鄰座的女同學一組,將老師提供的句子化成新詩,要用普通話押韻,又要有節奏感,一點都不簡單。過程中老師四處巡視,給予同學意見,她看了我們的初稿後,建議寫長一點,令作品內容更豐富,又選了我們到班房前,對着全班朗讀作品。雖然有點緊張,但總算順利過關,我和拍檔都鬆了一口氣。 六年級學生要學作詩,更要做到押韻,張堅庭與組員合作,順利完成了作品。 接下來變成四人一組,從老師手上接過一張相片,並要想出形容圖中物件的形容詞。我們組獲派一張電影院的相片,組員便提出「黑沉沉」、「寧靜」等詞語,這時任務尚未完成,我們要分辨哪些用來形容視覺、哪些用來形容聽覺……從而認識五感,作為中文寫作的基礎。 一堂課裏有分組討論、師生互動,還用圖片去啟發想像力,完全展現了與時並進的教學方式。身為導演的我有個小提議——如果傳授五感時能善用短片,而不限於靜態圖像,同學將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視藝課,要先看梵谷的作品——《在亞耳的房間》,再運用想像力,把平面的房間變成立體,製作出來。中文是張堅庭擅長的科目,當然要踴躍舉手答問題了! ■有片睇,張堅庭父子對談﹕link.mingpao.com/51938.htm 只公布頭三名考試成績 上完中文堂,便到了輕鬆的視藝課和小息。我當然要趁小息跟同學聊天,他們的話題總離不開成績、考試。事前我向班上同學探聽,原來在培基,每年考試後公布名次,只會揭曉全級頭三名,希望減低學生壓力。不過,我發現同學的自我要求仍然很高,有人更對我說:「考試至少要拿90分!」 我一聽,立即唱起反調:既然60分是及格,那60分、70分已經很好了,代表已學懂相關知識;與其拚命追求100分,不如花這些時間來掌握其他技能,日後競爭力反而會增加。同學們一臉似懂非懂,不知是否真的明白。還有,如果學校能考慮連頭三名都取消,全校都不分名次,學生的壓力會否進一步減少?相信這一點是可以探討的。 小息去買小食,原來學校有流動的小食車,由當值學生負責買賣、收錢等,令不同樓層的同學都能輕易買到食物。 上體育課,還未開始正式活動,單是熱身都用了不少體力呢!

詳細內容

我要上學去—張堅庭﹕教學生動 不輸國際學校

張堅庭很關心同學放學後的生活,相比起做功課、補習,他更希望孩子能享受課外活動帶來的樂趣。 相關文章:我要上學去-張堅庭:培基上學-非坐定定讀死書 張堅庭兒子:教師用心 學生自然投入 張堅庭不但親身做小學生,更帶同大兒子張高銘(Justin)到場。Justin小時候就讀漢基國際學校,對傳統學校沒什麼認識,今次可說是大開眼界,「在中文課,老師營造了好好玩的氣氛,如果讀書時有這樣的課,我上課一定更投入」。 跟大兒子張高銘(左)一起來到培基,兩父子都對本地學校增加了認識。 在一般人眼中,國際學校的教學較生動,Justin卻否定了這說法,「以前讀國際學校,開始上堂10分鐘都未發白日夢,已經算是很精彩的一課」。他覺得本地抑或國際學校是其次,只要老師有教學熱誠、用心設計課堂,學生自然讀得投入。 不過,他深知香港小學生壓力大,「聽說小學生要做功課至10時、11時,我以前只需做一兩小時,然後便把時間放在運動、音樂和閱讀上」。他說這不代表國際學校的學生輕視成績,尤其高中成績,更直接影響升大學,「大家都開始發憤,但態度很正面,不會覺得沒有A就失敗」。 張堅庭同意,本地學校的師資、學生水平及硬件都不輸國際學校,但部分學校功課、測驗多,孩子反而沒空間發掘學習樂趣,「以教英文為例,不如將做功課的時間,用來陪他們玩英文活動」。 午飯時段,當值的膳食生會協助大家盛好飯菜,張堅庭要求多菜少肉,膳食生都幫他一一辦到。去到圖書館,本來想跟小朋友們講故事,豈料卻談起考試的話題。張堅庭鼓勵他們放鬆,多花時間發展讀書以外的能力。

詳細內容

體育課 學生自創遊戲齊齊玩

科學堂會一起做實驗,令本身複雜的力學原理,變得更簡單易明,張堅庭與同學們都樂在其中,非常專注呢!(圖﹕黃志東) 相關內容:我要上學去—張堅庭:培基上學 非坐定定讀死書 課堂互動帶來驚喜 小息完結,到了盡情跑跳的體育課,同學的心情更加興奮。我的精力當然及不上這班小豆丁,做完熱身已上氣不接下氣,還好這時老師叫大家坐下來聽講解。咦,為什麼講解的不是老師,而是班上的幾名同學呢?原來老師事先已叫同學分組,創作新的體育遊戲,每堂體育課都由一組匯報玩法,兼且由全班一同試玩。 今堂要分成兩隊比賽,我們用球互擲,目標是擊中對手。進攻得來也要兼顧防守,雙方場區都放置了三條木樽,要避免自己一方的木樽被打中,否則都算失分。玩法跟閃避球有幾分相似,創意成分未必太高,但同學透過匯報,可以提升組織和表達能力,跟「齋玩」的體育課有所不同。 科學堂動手做實驗 加強理解 我被編排跟幾名女生一組,她們比較慢熱,到比賽後段才放膽進攻,可惜只夠時間打一場比賽,就要回課室上科學堂了。培基的科學科以英文授課,今堂教滾子的原理,圓形的物體放在物件下,摩擦力會減少,移動物件所需的力量也減低。簡單講解後,老師很快拿出一大堆道具,讓同學分組做實驗。 我們先用繩綁着書本和膠兜,再把波子逐粒放進膠兜裏,看看要多少粒波子才有足夠重量,能夠移動到書本;之後在書本下放了幾支鉛筆,減低書本與桌子的摩擦。完成這步驟後,果然可以用較少波子,也足以移動書本。對小學生來說,物理原理不易聽懂,但有了活動教學配合,同學對課題的理解便快得多,做實驗也容易專心。 但另一方面,我留意到有些同學不太投入討論,這或許跟英語授課有關:語文能力不強的同學,難以即時用英文討論。在我以前讀書的年代,常識課有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雙語教學。老師用英文授課,同時容許同學用中文問問題,變相同學能掌握各術語的英文,討論氣氛又會熱烈一些。 綜合課學習多元思維 還未下課,肚子就不停打鼓,幸好午膳時間終於到了!醫好肚,補充了精力,下午便跟所有五六年級的學生,到禮堂上兩周一次的綜合課,既學習多元思維,又有同學分享佳作,兩節課過得很充實,也再次感覺到課堂安排上很有心思。 不過,我最關注是放學後的生活:同學是否要做很多功課?抑或有時間參與體育、戲劇等活動?同班同學告訴我,每天大約一個多小時就能完成功課,以六年級來說不算辛苦,放學也能參與課外活動。好像今天,課外活動就有我熱愛的足球班,做好基本盤球後,教練安排了我入隊,兩場比賽中取得一勝一和,為一天的小學生活畫上完美句號!

詳細內容

與校長對談﹕戲劇融入教學 取代死記硬背

張堅庭與培基小學校長黃清江對談,交流教育心得。(圖﹕黃志東) 相關內容:我要上學去—張堅庭:培基上學 非坐定定讀死書 課堂互動帶來驚喜 .張:張堅庭 .黃:培基小學校長黃清江 張:很多同學說喜歡回到學校,我感覺培基的特點不是成績方面,而是師生關係好,學生依戀學校。但是我有一個建議,就是全校都不分名次,免卻學生的比較和壓力。 資優教育:助發揮小孩潛能 黃:這跟培基的實際運作相近,我們只公布每級頭三名。至於是否頭三名都不應公布呢?這關乎教育的理念。我個人認為,學校培養了一班精英是沒問題的,畢竟社會需要這類人才,但過程中若製造出一班失敗者,才是最大問題。 我們着重資優教育,意思不是說要選讀書最叻的學生,而是每個小朋友都有內在潛力,要幫他們發揮。可能外行人覺得學習就等於讀書,但其實包含很多其他元素。 張:不過香港教育制度的改變非常慢,依然着重功課、考試,學生反反覆覆地操練。世界瞬息萬變,科技不停推進,香港學生接受的訓練,是否足以應付未來發展呢? 黃:我同意這是學校要正視的,但同時前線老師有好大壓力,特別年過四十者,要改變就更難,最理想是做到新舊老師互相學習。我亦觀察到有另一危機,就是我們未必分得清什麼東西需要保留,正如當年教育界以為不應再背書,中文公開試剔走了所有範文,後來才發現朗讀、背誦都有價值。 張:說到這裏,我想起戲劇教育。有時老師會叫學生記對白,回校後抽樣背誦,學生當然覺得辛苦,辛苦就容易放棄。但如果你讓學生參演,他們自動會代入角色、記熟對白,這等於在活動中學習詩詞歌賦。 黃:對,戲劇裏有背誦的成分,學生一樣要練習,但不同的地方是,你給了他們一個語境,便不再是死記硬背。甚至他們覺得演出很有意義,有了這隱藏的動力,他們就樂意去背、去操練。    

詳細內容

我要上學去——張堅庭:培基上學 非坐定定讀死書

張堅庭 做快樂小學雞 近年,香港教育界的風雨不少,社會上有不少人都想為孩子出一分力,為教育出謀獻策。但他們不是校長,無力為學校做決策;也不是教師,無法站在前線春風化雨,那可以如何幫助莘莘學子?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 ■有片睇,張堅庭上學記﹕link.mingpao.com/51923.htm 張堅庭上學記 《HappyPaMa教得樂》推出全新「我要上學去」系列,安排不同界別名人走進學校,化身小學生。親身感受校園生活,提出貼地意見,為教育界引入更多新視點。 打頭陣是知名導演張堅庭,他一直關注香港教育制度,經常在專欄中炮轟TSA,又常批評功課多、操練應試的風氣。今次來到沙田區一線學校培基小學,一日的「小學雞」體驗,為他帶來什麼啟發呢? ◆張堅庭自述 我常常都談論教育話題,但說到做學生,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今日一於重新穿起校服,來培基做一天的六年級學生。 培基的同學很守規,早會時都保持安靜,初來乍到的張堅庭也認真聽台上教師分享。 入校門不久,鐘聲便響起了,我匆匆找回自己的班級——六誠班,跟同學上早會,再排隊上課室。我當然急不及待想認識新朋友,但同學十分守規矩,在樓梯和走廊都保持安靜,男左女右地往上層走。這令我有少許忐忑,是否整天都會在嚴謹的氣氛下度過呢?直至上到課室,班主任讓我這名新同學自我介紹,同學也拍掌歡迎,我才放鬆下來。 張堅庭來到培基小學,由早上上堂到下午,還跟同學一起參加足球班,體驗一整天的小學校園生活。 說實話,在我的想像中,傳統學校都要求學生坐定定,安靜聽老師授課;萬一老師講書較悶,同學都唯有「死頂」,整堂都要跟睡魔搏鬥。沒想到,第一堂中文課就令我十分驚喜! 中文堂創作童詩朗讀 在堂上,我們不是朗讀課文或生字,而是創作童詩。我跟鄰座的女同學一組,將老師提供的句子化成新詩,要用普通話押韻,又要有節奏感,一點都不簡單。過程中老師四處巡視,給予同學意見,她看了我們的初稿後,建議寫長一點,令作品內容更豐富,又選了我們到班房前,對着全班朗讀作品。雖然有點緊張,但總算順利過關,我和拍檔都鬆了一口氣。 中文是張堅庭擅長的科目,當然要踴躍舉手答問題了! 接下來變成四人一組,從老師手上接過一張相片,並要想出形容圖中物件的形容詞。我們組獲派一張電影院的相片,組員便提出「黑沉沉」、「寧靜」等詞語,這時任務尚未完成,我們要分辨哪些用來形容視覺、哪些用來形容聽覺……從而認識五感,作為中文寫作的基礎。 六年級學生要學作詩,更要做到押韻,張堅庭與組員合作,順利完成了作品。 一堂課裏有分組討論、師生互動,還用圖片去啟發想像力,完全展現了與時並進的教學方式。身為導演的我有個小提議——如果傳授五感時能善用短片,而不限於靜態圖像,同學將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只公布頭三名考試成績 上完中文堂,便到了輕鬆的視藝課和小息。我當然要趁小息跟同學聊天,他們的話題總離不開成績、考試。事前我向班上同學探聽,原來在培基,每年考試後公布名次,只會揭曉全級頭三名,希望減低學生壓力。不過,我發現同學的自我要求仍然很高,有人更對我說:「考試至少要拿90分!」 在視藝課,要先看梵谷的作品《在亞耳的房間》,再運用想像力,把平面的房間變成立體,製作出來。 我一聽,立即唱起反調:既然60分是及格,那60分、70分已經很好了,代表已學懂相關知識;與其拚命追求100分,不如花這些時間來掌握其他技能,日後競爭力反而會增加。同學們一臉似懂非懂,不知是否真的明白。還有,如果學校能考慮連頭三名都取消,全校都不分名次,學生的壓力會否進一步減少?相信這一點是可以探討的。 小息去買小食,原來學校有流動的小食車,由當值學生負責買賣、收錢等,令不同樓層的同學都能輕易買到食物。上體育課,還未開始正式活動,單是熱身都用了不少體力呢!張堅庭估計,傳統學校要求學生坐得好,單向地由教師授課,但培基小學的課堂給了他驚喜。 ■有片睇,張堅庭父子對談﹕link.mingpao.com/51938.htm 張堅庭父子對談    

詳細內容

我要上學去——張堅庭﹕教學生動 不輸國際學校

張堅庭很關心同學放學後的生活,相比起做功課、補習,他更希望孩子能享受課外活動帶來的樂趣。 相關內容:我要上學去——張堅庭:培基上學 非坐定定讀死書 張堅庭兒子:教師用心 學生自然投入 張堅庭不但親身做小學生,更帶同大兒子張高銘(Justin)到場。Justin小時候就讀漢基國際學校,對傳統學校沒什麼認識,今次可說是大開眼界,「在中文課,老師營造了好好玩的氣氛,如果讀書時有這樣的課,我上課一定更投入」。 跟大兒子張高銘(左)一起來到培基,兩父子都對本地學校增加了認識。 在一般人眼中,國際學校的教學較生動,Justin卻否定了這說法,「以前讀國際學校,開始上堂10分鐘都未發白日夢,已經算是很精彩的一課」。他覺得本地抑或國際學校是其次,只要老師有教學熱誠、用心設計課堂,學生自然讀得投入。 不過,他深知香港小學生壓力大,「聽說小學生要做功課至10時、11時,我以前只需做一兩小時,然後便把時間放在運動、音樂和閱讀上」。 他說這不代表國際學校的學生輕視成績,尤其高中成績,更直接影響升大學,「大家都開始發憤,但態度很正面,不會覺得沒有A就失敗」。 張堅庭同意,本地學校的師資、學生水平及硬件都不輸國際學校,但部分學校功課、測驗多,孩子反而沒空間發掘學習樂趣,「以教英文為例,不如將做功課的時間,用來陪他們玩英文活動」。 午飯時段,當值的膳食生會協助大家盛好飯菜,張堅庭要求多菜少肉,膳食生都幫他一一辦到。去到圖書館,本來想跟小朋友們講故事,豈料卻談起考試的話題。張堅庭鼓勵他們放鬆,多花時間發展讀書以外的能力。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