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雙班主任制打造優質雙語平台 獨創「圖書教學」豐富想像力啟發學生深度思維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在2002年創校,位於九龍郝德傑道,是中小學一條龍學校,提供1至12年級的雙語教學,高中採用兩年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課程(IGCSE)及兩年國際文憑預科課程(IBDP),在公開試中屢獲佳績。此外,學校注重多元發展,給予學生機會在學術以外發揮所長,並建立良好品格,達致才德兼備。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採用靈活開放的教學模式,因應各級不同需要而設計課程。其中一大特色是特別重視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小學的首五年,每班都是由「雙班主任」教授所有科目,一位以英語教授英文、數學及科學,另一位則是中文兼普通話和生活教育老師。莊美珍總校長認為,這做法有助營造優質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轉換語言,大大增加他們運用兩文三語的機會。 雙班主任制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助學生加快適應和融入小學生活。學生只需熟習兩位教師的教學方法,便能在全部學科有出色表現。莊美珍總校長續指,由於課堂外的事務也是由兩位班主任集中處理,因此師生有大量相處時間,有助建立深厚關係,以致學生遇到困難時會樂於找班主任幫忙,整個校園就像一個大家庭。 雙班主任制有別於傳統教學框架,家長或許會有顧慮,萬一子女與班主任相處不好怎樣辦?莊美珍總校長指,學校十分重視與家長溝通,若學生遇到疑難,校方會向相關教師反映,找出問題所在及討論如何調整教學方法。莊總校長強調,學生亦可藉這種情況從中學習與他人相處,學校不會徹底改變課堂模式,而是希望透過家校合作,提升學生的適應力,為踏足社會做好準備。 在培養學術以外的發展方面,保良局蔡繼有學校以「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為座右銘,藉著大量活動和表演機會,啓發每位學生的獨特潛能。莊總校長以全校必修的音樂課為例,目標志在陶冶性情,不追求任何獎牌;卻有效推動學生,對發展興趣的態度更加積極。每當看到學生自發追求成就、為目標努力而奮鬥,正是莊總校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最感到驕傲和感動的地方。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的學生樂於學習,又熱心參與課外活動,真正做到「能放能收」,這有賴學校自創的「圖書教學」。學校的中、英文科不用教科書,改為以小說、文學等中外名著的內容來教導學生名詞、動詞等不同的焦點主題,從閱讀中學習。莊美珍總校長指出,「圖書教學」令課程生動有趣,很多時課堂尚未教到,學生已把整本書看完數遍,大大提高持續學習語文的動力,教師亦會在課堂中與學生研習,例如嘗試改寫劇情,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同時啓發深度思維。   推動快樂學習的同時,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為六至八年級學生編排多元化的科目,這時期共需修讀18個學科,以順利銜接中學課程及應對IB考試。莊美珍總校長解釋,這做法有助學生提早發掘感興趣的學科,規劃發展路向,到升讀九至十年級IGCSE時便更容易適應。   此外,學校在考試方面亦有特別安排,准許學生把筆記帶入考場。莊美珍總校長續指,學生們用心準備考試筆試的過程就等於溫習課堂的重點;考試內容著重考驗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應變,需要學生在理解題目後表達個人意見,而非「死記爛背」,因此學習壓力並沒有想像中巨大。   收生方面,保良局蔡繼有學校自創校至今深受家長歡迎,去年收到超過4,000份入學申請,為了給予每位學生公平的機會,學校只會按面試表現收生,而不會收取portfolio(個人履歷)。莊美珍總校長認為,過於追求各種證書,容易令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反而校方會更重視家長與孩子的日常教育,例如會否探索周遭事物。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一共設有兩輪入學面試。首輪以小組形式進行,所有申請學生都有份參與,校方會安排小遊戲、唱歌等輕鬆活動,教師從中觀察小孩能否明白教學指令、團隊合作、參與度、禮儀以及中英文的基本水平;第二輪會與家長會面,傾談教育理念。莊美珍總校長認為,家校雙方取得共識、合作愉快,便是學生在未來取得成功的關鍵。   相關閲讀: 【《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香港國際學校弘立書院沉浸式雙語授課 學生精通中英文 支援學生自主學習 【《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英華小學創立體驗式學習主題誘發學生好奇心 面試首要錄取「PHD」學生 【《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 文化多元課程靈活 受國際認可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讓學生體驗真實職場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收割的季節

播種有時,耕耘有時,收割有時,對學校來說,放榜就是收割的時候了。我們是中小學一條龍的學校,從播種到收成,看着孩子們長大,小學的天真,初中的反叛,高中的成長,然後把他們送進大學的門檻,當中見證多少奇妙的改變。從活躍到沉實,從內斂到開放,又從懶散到勤奮,時間在孩子們的身上留下了不少痕迹,那是成長的印記,有歡笑、有惆悵、有成功,也會有挫敗! 過程總比結果重要 除了有興趣,更要有毅力,勇於追尋答案……  學習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只要願意學,就能學,學習不單發生在學校的課室裏,更應該是隨時可學,隨處可學。最愉快的學習是同學共學,和同學們一起學,更和家長老師們一起學,學習通過討論和質疑,評價和分析,學習才更有意義,要享受學習,除了有興趣,更要有毅力,勇於追尋答案,力求完善的態度是成功的要素。 暑假前後IB預科放榜了,IGCSE也放榜了,看見孩子們又喊又笑,家長們也陪着瘋狂,有的驚喜於自己的突破,獲得意外的優異成績,有的苦惱於一分之差,或不滿足於星星的數目,只見滿園璀璨,碩果纍纍,豐收總令人欣喜。無論成績如何,過程總比結果重要,通過考試,取得了經驗、教訓和心得,明白學習能力、習慣和時間管理的重要,檢視自己的弱點和强項,然後再面對更大的挑戰。 聆聽才能真正溝通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享受學習的樂趣呢?首先要摒棄競爭的心態……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享受學習的樂趣呢?首先要摒棄競爭的心態,不要只想贏,要勝過別人,更要有一個安全且充滿歡樂的教室,學生積極地發問,老師用心地回應,課堂裏面是真正的溝通和討論,要知道對話的基礎就是聆聽,好多老師失敗於不會聆聽,雖然很勤勞,也很愛護學生,但不會聆聽就不能真正溝通,不了解就不能配合孩子們的需要,教學也就不能成功。家長也犯同一毛病,不會聆聽,只會催促、操控、批判,或者過分保護、代勞、姑息,看盡不少孩子的求知慾、好奇心就這樣被斷送,建立不起自主學習的精神,變得被動和消極,學習也就成為一件苦差了。 每當走進課室去,如果沒有聽到孩子的發問,沒有歡樂的笑聲,無論老師講解如何精彩,總覺得有點遺憾,我也喜歡看見孩子們在課堂上做功課,老師可以參與其中,看到自己教學的果效,孩子們也可以一起研究、暢談,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室,真正的學習。 轉眼間在《Happy Pama教得樂》寫寫談談,也有兩年了,因改版關係,暫時擱筆,各位好友,謝謝關注,有緣再聚。 文:劉筱玲(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 ■下期預告:鄧依萍(聖公會聖多馬小學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6期]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從零開始 以改變應對挑戰

親愛的家長和老師們: 時間過得很快,說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時間實在是轉眼即逝,好不容易計劃好一切開學了,一下子又是學期終了的時候,新的一年有沒有新的目標,有需要改進和修訂的嗎?我喜歡改變,一切從零開始,總要常常配合孩子們的需要和發展,凡事看遠一點,想深一點,多走一步,這是我對孩子們的叮嚀。 創校的年代,家長憑信心參與,學校沒有名聲,沒有憑據,只有動聽的教育理念與夢想,未知是否可行的全人教育 修訂配合孩子發展 16年走來,學校像走過了幾個年代。創校的年代,家長憑信心參與,學校沒有名聲,沒有憑據,只有動聽的教育理念與夢想,未知是否可行的全人教育。雙語並重的挑戰,廢去課本的圖書教學,一人一樂器的大膽嘗試,還有對愉快教育的堅持,當年的孩子現今已大學畢業了,感謝他們常回母校探望,喜見各人都能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然後是發展中學的年代,我讓六年級的同學開始中學的課程,讓他們接觸多姿多彩的十幾個科目,配合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找到他的興趣和信心,從而發展潛能。當年課程的設計和老師的聘任是一大挑戰。 接着是面對IGCSE和IB預科的準備和公開考試的挑戰,培訓老師和激發團隊精神,營造校內和諧共學的氣氛是這時期的重點。 我承諾只要他們進入學校,絕不會因為成績差而要他出校,老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去幫助他們學習的人,家長、老師和同學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大家都有責任。 很快的進入了第4個階段,因為公開考試的優良成績,還有學校的教育理念,投考一年級的學生愈來愈多,從幾千人中如何去選擇將來同行共學12年的伙伴,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去選擇,或者根本不應該去選。我承諾只要他們進入學校,絕不會因為成績差而要他出校,老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去幫助他們學習的人,家長、老師和同學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大家都有責任。 教學相長 教研合一 近幾年全面重新檢視課程,特別語文科,是最重要的基礎,影響着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其實課程每年都在修訂,有系統和一貫的課程是一條龍學校的優勢,必須要不停的去檢視,根據學生的表現和需要去修訂;還有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更是我們不斷探究的目標,所謂教學相長,教研合一。感謝老師們付出的努力,感謝家長們的支持,讓我們攜手同行,同學共話,分享學習的樂趣和奧秘,為孩子們建立一個真正的學習樂園。際此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讓我們同來迎接更有活力和更開心的一年。 祝身體健康,工作愉快! 文:劉筱玲(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 ■下期預告:鄧依萍(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8期]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閱讀促進學習

應香港大學教育領導研究中心邀請,為甘肅省學校團隊專業培訓計劃主持講座,主題為「閱讀促進學習」。我推動從閱讀中學習已有三十多年了,樂意接受他們的邀請。首先歡迎他們來自不同學校的校長主任老師們蒞校參觀,我們提供了兩節中文課、一節英語課,讓校長老師們進入課室去感受課堂的氣氛,深入了解閱讀教學,再繼續交流。 採用圖書代替課本 不能否認的是以圖書教學確能提高學習興趣 老師們提出很多問題,大多環繞閱讀教學的課程編排、教學的策略和技巧。一般對我校採用圖書代替課本很感興趣,但對教學重點和目標仍有疑慮,更對選書的問題十分關注,我們都盡量分享經驗。不能否認的是以圖書教學確能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想像和創意,從孩子的表現可見一斑。 第二天我再到港大主持講座,除講出我多年的閱讀教學路,更分享如何建立閱讀教學的課室,從而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終身的學習、永遠的習慣。座談中我向大家提出問題,希望大家能反思一下。 你的教室是否具備以下條件: 學生感到安全並得到支持 同學間少競爭多合作 注意每個學生及整體 必要時能彈性地處理教程 着重有意義和實用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重於成果 孩子的需要比課程重要 學生樂於發表意見 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提供樂於閱讀的環境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閱讀教學的課室就一定很容易建立。 教學是多元化和互動 其實考試是一個起點不是終點,考核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教學 在閱讀教學的課室裏,教學是多元化的,教學是互動的。一直以來,教學只考核學生認識課文,為了作出分數的比較,教學變得模式化,教學只為認識「字」和「詞」而服務,每一課書的教法相同,考核方法也一樣。其實考試是一個起點不是終點,考核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教學,更了解學生的能力,然後去計劃如何推進教與學。 讓孩子扮演主導角色 閱讀可以說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作品,通過觀察作者的看法,理解、探索、發現、分析,更能促進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在閱讀教學的課室裏,讓孩子扮演主導的角色,分享他們的想法和觀點,促進他們批判思維的能力,是今日教學的重要目標。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尋找學習的奧秘

三月底領着二十位語文的菁英,走訪歷史名城西安。二十位中、小學的菁英來自全港不同的學校,他們無論在語文或文字的表達上都有極出色的表現,才能從寫作和演講等的比賽中脫穎而出。 最吸引孩子的仍然是秦始皇的兵馬俑,真的,有誰能對此歷史奇蹟無動於中呢! 每年領着語文菁英到內地各城鎮去交流學習,轉眼已經是第十七年了,今年我們重臨西安,距離第十三屆的交流已有四年了,最吸引孩子的仍然是秦始皇的兵馬俑,真的,有誰能對此歷史奇蹟無動於中呢! 陝西教育局為我們安排了到西安小學和西安中學,還有經濟技術開發區涇渭學校去交流,我們挾着代表香港菁英學生的名銜去找尋學習的奧秘,去撒播友誼的種子,第二天清早先到涇渭學校去,驚訝地看見同學們都穿上漢服來迎接我們,從學校大門直到全校的各樓層各場地都有同學為我們講解,參觀了各實驗室、教學室、輔導室、視藝室,更高興的是在各活動室都有同學們的表演,包括音樂、舞蹈、書法、跆拳等,看到他們表現的熱情和親切,我們十分感動,也覺得實在太打擾他們了,還參加了他們的升旗禮,全校的學生包括小學和初中生都參與,他們的紀律令我們動容,更難忘的是一起種下了一棵友誼之樹,期望將來豐枝茂葉時能再來相聚。 兩節語文課更使我們感受良多,小學菁英參與他們六年級的一節「我」眼中的春節,比較三篇寫除夕的文章在感情表達上的異同,有老舍的《北京的春節》,梁實秋的《過年》,還有斯妤的《除夕》,老師的指引,同學的熱烈回應都給我們很多啟發。 中學的菁英參與中三的一節課《明月何時照我還——思鄉詩鑑賞》,引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詩意,感受詩中意境,老師從余光中的詩引入,帶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初讀以「聲律為竅」去吟誦詩歌,再讀以「物象為骨」去感受畫面,三讀以「意格為髓」去領悟情感,朗讀是香港孩子較弱的一環,但他們都踴躍嘗試,我深感欣慰,這也就是推動着我們這些年來努力耕耘的力量。 港孩最感興趣的是有關考試的問題,追問鍥而不捨。該校的科研主任看過各地的會考試題,問為什麼香港比內地和台灣的試題還要深。 欣賞內地生上課專注積極 第二天在西安中學和小學的課,還有課後的交流座談,都讓孩子們有反思和提問的機會,有趣的是港孩最感興趣的是有關考試的問題,追問鍥而不捨,逗得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笑意連連,該校的科研主任提出一問題,她看過各地的會考試題,她說「為什麼你們香港比我們內地和台灣的試題還要深」,我卻無言以對。 除了兵馬俑外,當然我們還遊覽了一些名勝古蹟,像大明宮國家公園、大風閣博物館、古城牆等,見證漢唐時代的盛世。離別在即,菁英學子們分享時,都讚歎當地學生課堂的專注和主動積極的學習氣氛,感慨香港課堂的冷清,我鼓勵由他們自己做起,把學習的火炬帶回去,讓它燃燒散播,菁英們都來自不同的學校,相信三月的長安,楊柳飄絮,玉蘭花香時,六天的相聚會在他們的生命裏開出友誼之花,互勵共勉!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