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Say:為何答案只得一個

香港嘻哈音樂組合農夫(Fama)的歌曲《答案有三個》有一句歌詞的確發人深省:「為什麼都有十萬個,答案又點止一個。」以嬉笑怒罵的方法指出了教育的問題。 單一答案成學習目標 學生在課堂上舉手回答自己的見解,或非教師的標準答案,總是會被教師視之為有行為問題的學生 以「單一答案」成為學習的目標,已是香港及許多華文地區普遍的現象。我們將「學習」收窄成為得到一些老師預設的答案作為學習的目標之一。最簡單的現象,在於大部分家長對子女在校內學習的期望。如家長放學時會問子女:「你今天上課有沒有舉手答問題?」認為學生積極在課堂舉手答問題,便是良好的學習表現。但大家細心想一想,教師在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其實是否真的在「發問」?是否真的想知道學生心裏的想法及答案?其實教師所發問的,往往只期望學生回答自己所想的標準答案。縱然是在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教師亦非想知學生心裏所認知的答案,也並非想知一些連教師也未知的答案。學生在課堂上舉手回答自己的見解,或非教師的標準答案,總是會被教師視之為有行為問題的學生,甚或會向家長投訴,指學生在課堂所答的答案是破壞其他同學的學習氣氛。結果,學生被成功訓練為講教師所喜歡的答案,自小明白在成人世界「虛偽」的生存之道。 這情况於「做功課」所見更甚,特別在數學科的功課中,縱然學生以不同方法計算出題目的最後答案,但因為步驟和運算過程並無採用該課題教師所教的方法,教師很容易便判定學生是錯。當「考試」時,「單一答案」衍生的問題更加嚴重。在小學有很多供詞填充的評核,教師會特意提供預設的生詞,來規限學生的答案,但某些試題,尤其是一些選擇題,卻令人啼笑皆非。我曾閱覽一份小學一年級常識科的考試卷,考核課題為「規律的生活」,大概內容是教導小朋友要早睡早起,作息定時等等。考卷其中一條選擇題如下: 「我們要過着(樂趣/規律)的生活。」 但當學生選擇「樂趣」這答案,是會評改為答錯時,那究竟我們的教學出現什麼問題呢? 學編寫程式突破平面思維 「編寫程式」基本上就是一項非「單一答案」的訓練,着重培訓學生能「從錯誤中學習」。 要將「單一答案」這教學方法全面實施於所有學科上,看來在今日的香港不是太大可能。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步的思維訓練讓學生突破「單一答案」這種平面思維的學習。如通過教授學生編寫程式的運算思維,就可以走出「單一答案」這學與教的死胡同。「編寫程式」基本上就是一項非「單一答案」的訓練,着重培訓學生能「從錯誤中學習」。當學生在編寫程式碼時,未必會在全部程式碼編寫完成前才進行整合運算,試看看運算後能否得到他編寫時所期望的答案。當學生發現第一次運算並不能成功地執行他們預設的目標時,他們會不斷嘗試,這正是「運算思維」訓練學生非採「單一答案」的一種技巧。 說到盡,「從錯誤中學習」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面對困難的WD-40潤滑劑——這有名的潤滑劑正正就是在錯誤了40次後出來的一件產品。今天,我深信幫助我們的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一定比教導他們只懂「單一答案」的價值更高。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一校一外籍教師,足夠嗎?

自1998年度,教育局在公營及津貼中小學推行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英語教師(NET)計劃。現時每所小學獲政府資助一名外籍英語教師,薪金由職級15點至29點(即約$28,865至$55,825,享有回鄉機票津貼、房屋津貼及約滿酬金等福利)。他們多專責配合教育局英語教學課程,以增加學生接觸及運用英語的機會,提高英語教學的水準。不經不覺,這個計劃已經推行了近20年之久,是時候檢討。 近年到校應徵外籍英語教師職位的,多來自印度、孟加拉、東歐國家。學校聘請他們後,家長都會因他們的外表與西歐國家的教師有異,而懷疑他們的教學質素:「她明明是印度人,真的是以英語為母語?」 外籍英語教師計劃中,教育局要求學校給予每周課節不多於28堂,當中包括同級課研的會議、統籌及帶領推行英語活動、訓練學生當英語大使等項目,又要求他們的課堂內有本地英文教師及能以英語溝通的課堂助理,這些課堂集中在小一至小三,一周約3至4節課;文書工作都由課堂助理依照外籍英語教師的課堂設計而去處理。為了體恤外籍教師回鄉歸家的需要,他們在學校假期裏大多毋須像本地教師要提早回校出席籌備校務的會議,他們也不用在家長日接見家長或出席校內舉行的教師專業發展日(如果主講者用粵語為主)。基於此,外籍英語教師的工作更專科專業。 筆者發現,近年到校應徵外籍英語教師職位的,多來自印度、孟加拉、東歐國家。學校聘請他們後,家長都會因他們的外表與西歐國家的教師有異,而懷疑他們的教學質素:「她明明是印度人,真的是以英語為母語?」、「他英語發音不太標準,帶有濃厚的鄉音呢……」、「她是否在西歐國家的大學受訓呢?」、「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外籍英語教師在教學上應該較優勝……」總之,各種問題頓然衍生,帶給學校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唯有用時間和教師的教學表現才可以令家長滿意釋懷。此外,不同地區學校對外籍英語教師的需要都不一樣,以坐落於基層屋邨的學校為例,學生除了在校多機會接觸英語人士外,他們的生活環境中很少去聽去說英語,所以一旦沒有外籍英語教師的課堂安排,他們就只有透過本地教師的英文課來學習及運用英語了。 雖然一校兩名外籍英語教師實在也不足夠,但起碼可以一周內安排最少兩節的課堂,給予本地教師與他們一起協作英語教學,藉此有系統地安排學生學習及運用英語聽說讀寫,達到推行兩文三語的學習目標。 其實在學界,大家都認為外籍英語教師真可以幫忙師生多運用英語,亦的確能提升英語的教學水準。然而,試想想,一校900個小學生及70多名教師,教育局都只是安排一名外籍教師的津貼;各方的學校持份者都知道支援根本不足夠,所以部分學校會抽取校內其他津貼,或向家長徵收學校發展基金,聘請多一名外籍英語教師或英語教學助理(ELTA),令全校學生有足夠的機會跟外籍英語教師上課學習英語。 雖然一校兩名外籍英語教師實在也不足夠,但起碼可以一周內安排最少兩節的課堂,給予本地教師與他們一起協作英語教學,藉此有系統地安排學生學習及運用英語聽說讀寫,達到推行兩文三語的學習目標。 是時候,教育局應重新檢視一下外籍英語教師計劃,不論是外籍英語教師的文化背景、教學質素、語音的準確,或是一校一外籍英語教師的安排,都需要按不同地區的需要而考慮及調節。香港是國際大都市,英語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溝通語言,所以期望政府在現時財政充裕之下,多多撥款增聘外籍英語教師。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一校一社工 有錢萬事足?

教育局於4月27日向全港官津小學和特殊教育學校發出通函,公布向各校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示政府對優化小學生輔導服務的回應。自2018-19年度起,公營小學及特殊學校可以申請資助,開設學位社工職級或領取相同金額的津貼。在新資助模式下,學校便可自聘駐校註冊學位社工,或向社福機構購買駐校註冊學位社工服務。同時學校亦可獲發另一筆諮詢服務的津貼,去購買這個政策下聘請的社工督導、管理、培訓及相關支援社工的服務,以改善現時學校的輔導服務。 學校換社工 溝通橋樑要重建 如果社工真的要辭職,學校便要另聘一名文憑社工,即是要全體師生及家長再築溝通的橋樑,這又影響了學生輔導的發展 現時公營小學的駐校社工,大都是持文憑的輔導員,由於過去政府給予學校的津貼有限,根本不足聘請一名有學位的註冊社工,所以學校多數聘請輔導員或文憑社工。這些輔導員或文憑社工大都努力上進,日間在校輔導學生,晚間趕到學校進修高層課程,但一旦他們考獲學位,因學校再沒有足夠津貼給他們加薪,他們只有「屈就」現職,直至有機會另謀高就,最終學校不自覺地成為「刻薄員工」的「無良僱主」;如果社工真的要辭職,學校便要另聘一名文憑社工,即是要全體師生及家長再築溝通的橋樑,這又影響了學生輔導的發展。與家長和學生之間建立的信任和尊重,是社工用時間和精力換取而來的,絕對不可以因前線駐校的社工沒有學位,而妄斷他們經驗不足、缺乏輔導技巧的能力。 兼讀課程不足 3年過渡期太短 試問全港只得一個兼讀制課程,又豈能在3年內吸收容納百多名非學位註冊社工呢? 據香港社工及福利人員工會反映:目前全港數百名小學社工當中,有百多人屬於「非學位註冊社工」,他們在前線工作堅守崗位,而且遵照教育局的要求,不斷進修相關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和特殊教育等相關課程,甚至有些已達碩士學位。然而,縱使現時非學位註冊社工有心有力去報讀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亦只有明愛專上學院提供兼讀制課程;當然各大專院校都有全日制相關課程,但除非在職駐校社工沒有經濟負擔,才可以放棄全職工作,「豪」一年去做全職學生。試問全港只得一個兼讀制課程,又豈能在3年內吸收容納百多名非學位註冊社工呢?基於此,教育局應該考慮一下現時大專院校所提供的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兼讀制)的學額是否足夠?同時,3年為限的過渡期又是否有足夠的體諒? 筆者明白,全校學生輔導工作不能單靠一校一社工來處理,而是需要社工、輔導主任(老師)、輔導人員及全體教師攜手合力。如果學校有輔導主任(SGT)帶領全校統籌及發展學生輔導的方向和計劃,然後又有社工透過家訪、小組活動及治療學習去集中照顧個別學生和家長的需要,這雙劍合璧的「戰術」,可令學校的學生輔導工作更全面、更切實校情,而且上上下下互補不足,統一方向,全力持續的推行,最終令到學生得到福氣、學校得到福氣、甚至令社會都得到福氣!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閱讀促進學習

應香港大學教育領導研究中心邀請,為甘肅省學校團隊專業培訓計劃主持講座,主題為「閱讀促進學習」。我推動從閱讀中學習已有三十多年了,樂意接受他們的邀請。首先歡迎他們來自不同學校的校長主任老師們蒞校參觀,我們提供了兩節中文課、一節英語課,讓校長老師們進入課室去感受課堂的氣氛,深入了解閱讀教學,再繼續交流。 採用圖書代替課本 不能否認的是以圖書教學確能提高學習興趣 老師們提出很多問題,大多環繞閱讀教學的課程編排、教學的策略和技巧。一般對我校採用圖書代替課本很感興趣,但對教學重點和目標仍有疑慮,更對選書的問題十分關注,我們都盡量分享經驗。不能否認的是以圖書教學確能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想像和創意,從孩子的表現可見一斑。 第二天我再到港大主持講座,除講出我多年的閱讀教學路,更分享如何建立閱讀教學的課室,從而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終身的學習、永遠的習慣。座談中我向大家提出問題,希望大家能反思一下。 你的教室是否具備以下條件: 學生感到安全並得到支持 同學間少競爭多合作 注意每個學生及整體 必要時能彈性地處理教程 着重有意義和實用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重於成果 孩子的需要比課程重要 學生樂於發表意見 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提供樂於閱讀的環境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閱讀教學的課室就一定很容易建立。 教學是多元化和互動 其實考試是一個起點不是終點,考核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教學 在閱讀教學的課室裏,教學是多元化的,教學是互動的。一直以來,教學只考核學生認識課文,為了作出分數的比較,教學變得模式化,教學只為認識「字」和「詞」而服務,每一課書的教法相同,考核方法也一樣。其實考試是一個起點不是終點,考核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教學,更了解學生的能力,然後去計劃如何推進教與學。 讓孩子扮演主導角色 閱讀可以說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作品,通過觀察作者的看法,理解、探索、發現、分析,更能促進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在閱讀教學的課室裏,讓孩子扮演主導的角色,分享他們的想法和觀點,促進他們批判思維的能力,是今日教學的重要目標。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培」.跑,因為您變得很美

,也烙印了一個又一個來自不同人和事交織而成的故事。有趣的是,即使我們都曾經生活在同一校舍,但是不同年代,就有屬於不同年代的故事。二十多年前,當時我剛入職,手冊就有四個行為指標(守時、整潔、勤學、守規)。同學做得好,老師就會用紅筆加上剔號,反之,就會用黑筆顯示,以通知家長多加注意。雖然,隨着時代的改變,這四個「無敵指標」已經消失於手冊。 但是到今天,資歷較深的校友聚首之時,仍然會談論「聞剔色變」的當年情。 教師寫歌慶130周年 今天,即使黑剔不再,但是這裏的「烙印效應」仍然持續地發生。特別因着資訊科技的發達,當中所產生的漣漪與互動的範圍,亦隨之而擴展出去。 剛才我提到,今年是學校130周年校慶,兩位老師就用了一些學校獨特的校本故事,寫了《「培」‧跑130》這一首歌。歌詞不但道出了一個又一個連繫着我們的故事,更陳明了學校的願景與關注。 當同學聽到這一首歌,他們的反應實在遠超我們的預期。我們鼓勵家長跟孩子一同唱,並且將唱歌片段上載到個人的社交平台,將「為夢去奔」的信念觸摸身邊親友的心弦。這信息一出,家長和同學一呼百應,在網絡上出現了多個《「培」‧跑130》的演繹。有獨唱版、公園眾唱版、古典音樂版……心裏面的雀躍,實在難以言喻! 彼此成長的共同片段 學校本來就是一處讓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地方。有着孩子的同行,即使只是一首「土炮」,難登十大勁歌金曲的創作,也可以來一個華麗轉身,突顯其中的不平凡。學校每天都編織着一些看似平凡又重複,卻又蘊藏着深層而別具價值的小事。學校如此,家庭也是如此。珍惜每天共享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偶爾在小事上加一些點綴,為我們彼此的成長中,添加共同回味的片段。 《「培」‧跑130》 曲詞:鄭子諾老師、李健雯老師 1. 望着培道半空 吹起溫暖風 小小身軀之中 藏着滿滿的愛與夢 敵在前未放鬆 考試獸必倒 縱有挑戰每步 仍然信我可創我路 2. 聚集培道眾星 Heoy鬥志強勁 每秒充滿熱情 尋覓我每一個使命 願望從未看輕 敢創建新穎 創我新旅程 毋用分數去鑑定 副歌:盡力獻心 一千季 召集友好 百萬圍 齊齊用愛勉勵 誠實更美麗 見證恩典多珍貴 為夢去奔 三千米 讓夢再奔 十年別放低 堅貞德操有齊 懷着勇與毅 要向施恩的一位 敬禮 文:陳敏儀(香港培道小學校長)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狗狗伴讀 閱讀樂趣中領悟生命

上學年筆者所服務的學校,邀請了香港動物輔助治療學會,安排動物輔助治療師及治療犬隻到校,與一些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童參加「書朋.狗友.小小伴讀員」伴讀犬體驗日的活動,藉着活動製造輕鬆愉快的學習場景,提升學生閱讀的動機、興趣及投入感 。同時,同學能學習有關與狗隻相處的知識,並認識不同物種,從而對生命多一份尊重和欣賞。 動物與人自有連結 互相幫助 什麼是動物輔助教育(Animal Assisted Education,AAE)?它是以動物來輔助的一種另類療法,就像音樂治療、舞蹈治療一樣。人對動物的感情愈深摯,動物給人的回饋與影響也愈多。其實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只是我們有更複雜的思想、知識和文明,便好像與其他動物有別,但是動物與人其實有自然的連結關係,不論是貓、狗,甚至是一頭豬、一隻鳥、一尾魚,都有可能當上「動物醫生」。當然,如果一個人對動物毫無好感,自然地動物對他亦不會產生任何正面影響,治療效果亦較難出現。 基於此,動物輔助教育並非人人適合,但對學生而言,可以開啟接觸及認識動物的始步,增進見聞,領悟生命。 伴讀犬助更專心閱讀 活動過後,參加的學童紛紛表示十分興奮,活動新奇又實用。他們認為在伴讀犬陪伴下,再加上伴讀導師的引導,真的會更專心去閱讀,認認真真去理解書中的內容,體驗到閱讀的「真」趣。家長們亦向學校反映活動有創意、不沉悶,而且由於他們都住在公屋,不可以飼養貓狗,所以這活動間接教導同學愛護動物的重要。 歐美先例 動物協助醫治心病 既然好評如潮,學校本學年再與香港動物輔助治療學會合作,舉行6個周五的伴讀犬閱讀活動,每次約90分鐘。活動邀請了1位動物輔助治療師,2位伴讀導師,3位治療犬主人及3頭治療犬,共服務12位學童。另外,亦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推行研究治療犬陪伴兒童朗讀效用的計劃。研究計劃讓有學習需要的學童,在訓練有素的狗隻和其飼主陪同下,每周閱讀兩次;在治療犬介入前後,為學童完成共兩次閱讀流暢度和準確度的測試,希望研究出讓學童對閱讀產生興趣的方法。 如果大家有興趣對動物輔助教育了解更多,可以閱讀台灣劉威良所著的《借鏡德國:毛小孩的神祕力量──從歐美動物輔助治療看台灣動物福利》。書中提及歐美國家早已用動物去幫助憂鬱症、認知障礙、自閉症患者,還有流浪漢、藥癮者、學習障礙者、人際障礙者等等需要關顧的人,以動物同伴開展心理和行為上的治療活動。當地政府會花經費和時間去教育人民正確照顧動物的觀念,令人民知道「動物會讓人愉悅」。書中又比較了台灣的情况,鼓勵大家了解這項另類的行為治療。 下期預告:朱子穎(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尋找學習的奧秘

三月底領着二十位語文的菁英,走訪歷史名城西安。二十位中、小學的菁英來自全港不同的學校,他們無論在語文或文字的表達上都有極出色的表現,才能從寫作和演講等的比賽中脫穎而出。 最吸引孩子的仍然是秦始皇的兵馬俑,真的,有誰能對此歷史奇蹟無動於中呢! 每年領着語文菁英到內地各城鎮去交流學習,轉眼已經是第十七年了,今年我們重臨西安,距離第十三屆的交流已有四年了,最吸引孩子的仍然是秦始皇的兵馬俑,真的,有誰能對此歷史奇蹟無動於中呢! 陝西教育局為我們安排了到西安小學和西安中學,還有經濟技術開發區涇渭學校去交流,我們挾着代表香港菁英學生的名銜去找尋學習的奧秘,去撒播友誼的種子,第二天清早先到涇渭學校去,驚訝地看見同學們都穿上漢服來迎接我們,從學校大門直到全校的各樓層各場地都有同學為我們講解,參觀了各實驗室、教學室、輔導室、視藝室,更高興的是在各活動室都有同學們的表演,包括音樂、舞蹈、書法、跆拳等,看到他們表現的熱情和親切,我們十分感動,也覺得實在太打擾他們了,還參加了他們的升旗禮,全校的學生包括小學和初中生都參與,他們的紀律令我們動容,更難忘的是一起種下了一棵友誼之樹,期望將來豐枝茂葉時能再來相聚。 兩節語文課更使我們感受良多,小學菁英參與他們六年級的一節「我」眼中的春節,比較三篇寫除夕的文章在感情表達上的異同,有老舍的《北京的春節》,梁實秋的《過年》,還有斯妤的《除夕》,老師的指引,同學的熱烈回應都給我們很多啟發。 中學的菁英參與中三的一節課《明月何時照我還——思鄉詩鑑賞》,引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詩意,感受詩中意境,老師從余光中的詩引入,帶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初讀以「聲律為竅」去吟誦詩歌,再讀以「物象為骨」去感受畫面,三讀以「意格為髓」去領悟情感,朗讀是香港孩子較弱的一環,但他們都踴躍嘗試,我深感欣慰,這也就是推動着我們這些年來努力耕耘的力量。 港孩最感興趣的是有關考試的問題,追問鍥而不捨。該校的科研主任看過各地的會考試題,問為什麼香港比內地和台灣的試題還要深。 欣賞內地生上課專注積極 第二天在西安中學和小學的課,還有課後的交流座談,都讓孩子們有反思和提問的機會,有趣的是港孩最感興趣的是有關考試的問題,追問鍥而不捨,逗得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笑意連連,該校的科研主任提出一問題,她看過各地的會考試題,她說「為什麼你們香港比我們內地和台灣的試題還要深」,我卻無言以對。 除了兵馬俑外,當然我們還遊覽了一些名勝古蹟,像大明宮國家公園、大風閣博物館、古城牆等,見證漢唐時代的盛世。離別在即,菁英學子們分享時,都讚歎當地學生課堂的專注和主動積極的學習氣氛,感慨香港課堂的冷清,我鼓勵由他們自己做起,把學習的火炬帶回去,讓它燃燒散播,菁英們都來自不同的學校,相信三月的長安,楊柳飄絮,玉蘭花香時,六天的相聚會在他們的生命裏開出友誼之花,互勵共勉!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起動香港新職業:Teacherpreneur

英國牛津大學在2013年發表論文,列出了最容易被人工智能(AI)所取代的職業,當中包括資料輸入員、銀行融資職員、金融機構櫃台人員、會計審計、零售收銀、服務侍應及的士司機;而最不容易被AI取代的職業則包括醫生、教師、時裝設計、電子技術人員、通訊工程師、律師、作家、軟件工程師、數學家和導遊。不同人對「消失的職業」持有不同的態度,有的反對AI出現,因這是取代人類的源頭;有的則認為更應善用AI來使人類進步。 其中的一個詬病,就是教師被訓練成等待上級提出政策,或只會抱怨沒有資助金額 在教育的課題上,大家很容易便把結論立見於讓兒童學會編程(coding)這個觀點之上,以裝備下一代具運算思維能力,善用科技去解決難題。下一代所需要的技能,是今天我們的學校,按照教育政策,通過有系統的課程編排,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資源,再由教師執行方案來施教學生。這個龐大及複雜的系統,其實就是我們的教育系統了。教育系統的設計是「由上而下」,要推出一項教育改革極不容易,其中的一個詬病,就是教師被訓練成等待上級提出政策,或只會抱怨沒有資助金額、批改及行政工作繁忙而沒有空間去改變學與教,結果好的教育方案沒法發揮其功效。 教師+企業家 開發教學點子 另一個教育變革的問題,是大部分教育方案設計者都不是教師,當教師應用新教學資源及方法的時候,會發現由非教師構思出來的方案,不太切合教室的需要,所以構思者往往需要花大量時間,與教師調整及微調方案,結果浪費了雙方寶貴的教學時間。 Teacherpreneur是Teacher(教師)和Entrepreneur(企業家)結合出來的一種職業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建議香港引入一種在外國新興的工作:Teacherpreneur。Teacherpreneur是Teacher(教師)和Entrepreneur(企業家)結合出來的一種職業。試想像一下,前線教師在班房面對最多問題,他們每一課節每一時刻,也是為學生解決教室裏的難題。如果有心有力有創意的教師,把自己在課室裏想到解決問題的點子,不但記錄下來,還把這個想法整合成方案並推廣出去,讓更多其他班級,甚至其他學校的教師去使用的話,「由下而上」的操作便能使整個教育系統變得更有活力。 Teacherpreneur需要比其他教師更具想像力,他們不但會創造新的教學方法,還會帶領教師們一同思考新的課堂文化,如何使目前的課程及教學變得更有意義,亦在Teacherpreneur最強的領域中,透過社交平台等公眾空間,表達對該教育議題的看法,或許這個時代亦會稱這些教師為KOL(Key Opinion Leader)。 最後的得益自然是Teacherpreneur的學生,同時設計出來的方案更具教學效能 大多數教師像我一樣都喜歡與學生相處,所以Teacherpreneur可以選擇同時在學校當教師,一邊繼續教學活動,一邊成為創業者建立自己的教育方案;更重要的,Teacherpreneur不必覺得自己受到任何限制,因為他可以同時在教室內外承擔這種混合角色,當責任變大時,自身的承載能力亦會提升,最後的得益自然是Teacherpreneur的學生,同時設計出來的方案更具教學效能。 教育經過不同時代的發展,是需要作出意識形態的改變,與其探究「教師」會否被AI所取代,不如教師們覺醒自身變革的需要,運用創新去解決教育各樣的問題,並與各行業結合,為教育提供更好的方案,期望有一天能影響教育政策的推動,真正通過教育來改變世界。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預防流感

本學年因流感肆虐,全港幼稚園及小學提早放農曆新年假期。衛生署曾在2017年大力向學校推廣外展疫苗接種活動,讓合資格學童免費接種。但結果全港只有10%小學參與,約16,000名學生接種,反應未如理想;全因此計劃的行政工作繁重,令學校職員及教師增加了工作量,無論在揀選醫生時遇到困難,或在符合招標或報價程序時要撰寫大量的文件,甚至安排接種的時間、場地及校內人手的安排等等項目,都大大影響學校的運作及教學進度。基於以上種種,縱使學校知道接種疫苗可阻止流感的傳播,但隨之而來的工作量卻令人止步。 2018年3月19日衛生署及教育署合辦2018/19學年「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簡介會。局方邀請全港500多間小學派員出席,希望藉簡介會令小學能全力參與新學年流感疫苗接種。在新計劃下,衛生署增加了政府外展隊和公私營合作外展隊,合稱為「先導計劃」。政府外展隊由衛生署安排接種隊,而公私營合作外展隊由衛生署指定私營合作伙伴外展隊,所以學校不需要揀選醫生及護士替學生接種疫苗。另外,仍保留上學年計劃的資助外展隊,即由學校自行按衛生防護中心提供的「為學校提供疫苗接種的醫生名單」揀選醫生。不過,衛生署會對參與計劃的醫生增加資助額,而且醫生不可以向學校及家長收取額外的服務費,簡單而言,學校與醫生之間沒有金錢的交易,而政府只會直接將流感疫苗的資助給予醫生。 基於此,學校毋須為揀選醫生進行招標或報價等程序和完成大量的文件,減少學校員工及教師的工作量。 還教育界專業教學空間 一直以來,衛生署如政府其他部門一樣都有一個謬誤:藉着學校及教師的推廣,可以增加家長接受計劃的機會,所以現今的學校除了「辦」學外,也「扮」了許多角色,如輔導員、醫護人員、旅遊從業員等等。曾經在簡介會中有醫生向教育同工呼籲:「請各位校長及老師告訴家長們,疫苗內沒有水銀等物質。」筆者頓然覺得自己有什麼醫學報告及專業知識,可以去證明學童接種的疫苗是沒有水銀,又如此有成效呢?! 真是懇請政府各部門歸還教育界從事專業教學的空間和尊嚴。 政府需檢討家長教育 綜觀而言,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其中一個方法。其實,政府及學界應該大力推廣健康身心的重要性,最好由家庭教育開始:不論是均衡的飲食、日日運動30分鐘,甚至培育正向的情緒,全都要由小孩成長時慢慢引導而培養出來。基於此,家長教育是政府需要作全面檢討的工作。近日有議員認為某些政府部門或機構因「喪失功能」而要刪除或合併,其中被提名的是家庭計劃指導會。筆者認為某個政府部門或機構如果未能與時並進,才會走上「喪失功能」的慘况,所以政府部門或機構能因時勢及市民的需要把自己的功能重新定位,這才不會浪費政府的資源,而且又不會導致冗員。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窗外的世界

學校自創校以來,一直推行「世界教室」課程。四年級同學到北京,去認識國家歷史、文化、經濟的中心;五年級到台灣,去感受熱情友愛的民風;六年級到杭州和上海,去體會詩人的情懷,還有經濟發達的重鎮;七年級到新加坡,去領悟不同文化的相處之道;八年級以前是到英國去,最近幾年改到新西蘭去,呼吸最清新的空氣,還有感受愛護動物的氛圍。 各地之行都有學習的目標,除增廣知識外,更能增進大家的感情。這些年和各地的學校都建立了連繫,有時他們也會回訪,我們總是熱烈地歡迎。 「世界教室」從他方體驗生活 十多年的「世界教室」課程,是老師、學生和家長們一同學習的課程,特別四、五年級,家長參加的人數比孩子們更多。世界教室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見證着孩子們的成長,開闊了師生的眼界和心胸,親密了家長老師和孩子的關係。 教我們怎能忘記那些共度的日子,同學同樂,還有同行的點點滴滴,不單孩子們建立了更深厚的友誼,家長們也結成親密的群組,分享交流,互相支持。 教我們怎能忘記在巍峨的長城上振臂高呼的大小好漢,又一同迷失在台北夜市的美食堆中,更浪漫地泛舟在西湖的詩情畫意裏,再發現上海和香港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嘗試分析評價新加坡的多元文化,難忘英國的歷史珍貴文物,巴黎一天的緊張旅程,並融入新西蘭的諧和氣氛中,忘不了兩星期家庭寄宿的寶貴經歷,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就這樣涵蓋在我們的課程裏。 歷各地風光 建寶貴情誼 當然我們也走進各地的課室去,北京學生的主動積極、台灣學生的親切友善、杭州和上海課堂的先進設備、英國學生的創意思維、新西蘭學生的淳樸真誠……他們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展開了很多異地的友情。世界教室不單讓我們增進知識、擴闊眼界,更能體驗生活,然後領悟人生。 十幾年來,旅途前的準備、旅程中的學習和分享,還有回程後的反思和報告,都擴闊了老師和孩子們的心胸,也累積了不少的經驗;我常常和老師們說笑:你們都可以當導遊了。我們每年都把同學們透過「世界教室」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彙集成書,讓大家同來分享孩子們窗外的世界和心裏的夢想。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