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跨性別青少年 跨越性別界限

跨性別青少年在香港普遍不被理解,其性別認同在醫療和學校的體制裏常受到否定。2019年在香港教育大學舉行的亞洲性教育會議中,有一群跨性別青少年透過攝影作品和真人圖書館分享性別經歷。我們了解到跨性別青少年的多元性,當中有性別較流動而且不需要醫療服務的「性別創意青少年」,亦有受性別不安感困擾而需求醫療支援的「跨男跨女青少年」。

性別創意青少年 衣著打扮表達性別

性別創意青少年着重於充滿創意的「性別表達」。他們透過不同於傳統期望的服裝髮型來表達性別,例如是男性化的女孩或是女性化的男孩。他們的性別認同和出世紙上所列的性別,在人生中某些時候會一致,但是有些時候他們拒絕把自己的性別放在二元性別的框架中,可能是又男又女,或是不男不女。這些青少年可能曾想過性別轉換,但大部分沒有強烈的身體不安感而要改變。我們的訪談中有很多性別創意青少年,可以跨越性別界限而活得健康,在大學、中學,在本地、外地生活都有。

跨男跨女青少年 祈求身心一致

有別於性別創意青少年,跨男跨女青少年非常重視「性別認同」。他們經歷青春期身體和所認同的性別不一致,特別是身體浮現第二性徵並不符合自己的性別認同,因而產生強烈不安感。他們會持續、堅決地表現出對性別轉換醫療服務的興趣,肯定自己的性別認同,使自己身心一致。有些跨性別青少年早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便開始表達跨性別認同,也有些是到青春期階段才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如果社會、家庭、學校環境帶着狹窄的性別觀念或偏見,在制度上無法配合孩子的需要,會為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困難。研究發現性別肯定的輔導和醫療照顧,能幫助他們生活順利、身心健康,重新定義人生的可能性。

支援跨性別青少年

除了個人層面的輔助,其實最需要是制度改變,包括倡議學校訂立免受騷擾的措施,尊重學生因性別轉換而轉用的新名字,確保學生安全使用洗手間,尊重學生的性別認同並允許參加所有的課外活動。此外,醫療制度的友善化也非常重要,使有需要的跨性別青少年得到照顧。

文:郭勤(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