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活用「情緒詞彙」 拆解擊退壞心情

情緒社交能力對孩子的影響極為深遠。美國一項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就發現,從孩子於幼兒階段的情緒社交能力,可以預測到他們25歲時的發展結果:不論性別、家庭經濟背景及早期認知學習能力怎樣,情緒社交能力較佳的孩子,長大後都傾向能夠完成大學,找到理想的工作,較少出現精神病或觸犯法例等問題。

認識「情緒詞彙」愈多 愈有同理心

既然情緒社交能力如此重要,家長可以做什麼去提升孩子的情緒社交能力呢?筆者從超過2000個香港家庭抽取訪問及問卷數據,研究情緒社交能力於幼兒階段的定義和發展趨向。結果發現,孩子對情緒的認識和理解,是情緒社交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家長於日常生活中多用「情緒詞彙」,孩子就會慢慢學懂不同情緒的名字。以下插圖就列有28個情緒詞彙,家長於日常生活中可以好好利用它們,並向孩子解釋它們的意思。孩子認識的情緒詞彙愈多,他們對人會愈有同理心,亦愈能表達及調節自己的情緒。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可以運用準確的情緒詞彙,表達自己的同理心之餘,更幫助孩子探索自己的情緒反應:

孩子:「小明不能來參加我的生日會!」

家長:「小明是你最好的朋友,他不能來你會不會感到失望?」

(猜想孩子感到哀傷,並進一步用較為準確的「失望」,去

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

孩子:「他答應會來的!現在又不來!」

家長:「你覺得他說話不算數,感到憤怒了?」(發現孩子原來感到憤怒)

孩子:「對啊!我覺得很憤怒很憤怒!」(孩子探索自己的情緒,認識到原來自己感到憤怒)

幫助孩子運用情緒詞彙去探索情緒十分重要,因為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看法和感受,才可「對症下藥」,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家長可以收看Take a SIP(Science Informed Parenting)家庭教育短片《同理心‧童你深》,看看可如何通過遊戲,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詞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TOQQOZWjc&feature=youtu.be

家庭有教:活用「情緒詞彙」  拆解擊退懷心情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