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明言:逆境中的AQ成長課

學子們停課在家已達數月,隨着疫情漸趨穩定,政府亦於日前公布快將復課的好消息,家長們是否終於鬆一口氣?教師們都在準備着復課的各樣安排,希望為孩子們預備一個衛生的空間,也讓孩子們盡快投入校園的生活。 一別數月,孩子們是否長高了?夏季的校服還合身嗎?他們習慣戴口罩嗎?再回來學校是否讓他們雀躍萬分,還是會因久別重逢而有點忐忑?回望這段抗疫日子,也是孩子寶貴的人生一課。 1990年代開始,不同地方的教育學者就已提出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可或缺的3Q(IQ、EQ、AQ)。智能商數(IQ)及情緒商數(EQ)是我們較為熟悉的概念,而逆境商數(AQ)卻也是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逆境商數是美國心理學家Paul G. Stoltz在1997年提出的理論,就像IQ有高低之別,AQ也有這個性質,不同人面對、突破及走出困境的能力與態度均有分別,這和個人的正向思維、風險預期與解讀等有密切的關係。 困難經歷培養堅強意志 根據Paul G. Stoltz的研究,AQ愈高的人,愈能樂觀積極面對逆境,也更有勇氣接受挑戰,並願意發揮創意去解決問題。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與史塔桑管理研究中心一項長達10年的聯合研究發現,面對逆境而又能突破困難的受訪者,他們不僅有更高的面對逆境能力,更能從自身的困難經歷中培養出活力及堅強意志、樂觀正向、靈活思考問題、願意冒險創新、求變等生命的可貴特質。 家長別把不安藏心底 面對困難,父母正好是孩子在逆境中的同行者。孩子心裏定有很多疑竇,爸媽和孩子如何解讀生命中出現的不一樣?不單是孩子自身,其實他也會看到在逆境中的爸媽,跟從前變得不一樣了,或許是公司家庭兩邊忙,失業減薪的陰影瀰漫,每天也為疫情而擔心健康。家長們,別把不安藏在心底,將你的焦慮與憂心和孩子們分享,這既是建立深厚親子關係的時間,也是孩子從你身上學習在逆境中懂得傾訴,和別人共同分擔的身教言教。願家長和孩子們都在疫情中學習這堂AQ課。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3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讓孩子在疫情中學習自主

全球疫情持續嚴峻,莘莘學子停課逾月,這段日子網上學習成了生活日常,家長為支援孩子的學習也像多了一份「正職」。我在上一次的專欄曾分享建立孩子自主學習才是教育的初衷,否則再多的電子學習也只會成為「停課不停教」的現象,而自主學習的初心就是燃亮孩子對學習的熱誠和興趣,這是進入自主學習的第一道大門。那麼在自主的學習路上,孩子如何由初心走向成熟呢?自主學習的進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包括︰ 「設定目標」→「調節學習進程」(預習及課堂學習)→「反思自評」→「延伸學習」 家長們若對自主學習的概念有所掌握,也能幫助孩子一步步走進自主學習之路。這次文章先和讀者們探討自主學習中「設定目標」及「調節學習進程」這兩個階段。 「自主學習」是全球的教育趨勢,香港很多學校在過去數年也將自主學習納入三年發展項目,香港教育大學卓越教學發展中心榮譽顧問趙志成教授曾指出香港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主要有「導學案」、「元認知」及「資訊科技支援學習」三個取向,而三個取向在不同學校亦不是單一運用,而是以交替互補的形式出現在自主學習上。 為什麼要學? 先談談「設定目標」這一階段,孩子如果只是被動地接收單向灌輸的斷塊知識,學習成效並不理想,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變得被動,就如金庸小說中的郭靖,硬背了一本九陰真經,但完全不明白箇中的精髓。學生在學習開始時就要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在這次課堂中要學習什麼?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也知道在學什麼十分重要。而教師和家長也可運用「導學案」的概念,設計預習問題引導學生在進入課題前先對學習目標有基本認識。 掌握難點 接着談「調節學習進程」。所謂的「元認知」就是學生在理解學習內容時,能知道自己已明白什麼,也知道自己不明白什麼,學生要學習和自己對話自問,究竟自己學懂了哪些?又有哪些不懂的重點?並在學習進程中記下自己在預習時遇到的「難點」,在課堂中學生便可更集中解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課堂後再檢視自己是否已掌握難點,並透過不同的資訊科技工具,就如搜尋工具、討論工具等來豐富自己的個人化學習計劃。 學生掌握與運用以上的理論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相信家長和學校互相配合,與孩子每天同行一小步,年月的累積定能見證孩子在自主學習路上的成長。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9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讓學習「動」起來

一場疫症令我們深切體會所有的「必然」都敵不過「偶然」,必然的上課下課、上班下班、長假旅遊都可以在一夜間天翻地覆,這是在考驗我們處理事情的靈活度,又是一課珍貴的生命學習,每天的理所當然其實變幻莫測,能夠好好感受現在、活在當下,自是感恩!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所分享,家長們如行有餘力,可以好好和孩子計劃分享、幫助別人,這也是在經驗一堂寶貴的生命教育。這次的文章,我們再來探討在疫情下如何建立孩子的學習動機。 學習與生活、興趣結連 因應疫情停課,網上教學如雨後春筍在大、中、小學甚至幼稚園積極開展。有賴這十多年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教育同工的無私分享,眼見同工不斷努力預備電子教材,這次長停課的教學預備,相對2003年SARS時實在有進步。但「菜餚」是準備了,回到教育的根本,學習的主角仍然是學生。不知家長有否觀察到孩子在家學習,少了教師面對面的互動授課,沒有了同學一起學習的氛圍,仍然可以投入學習嗎?停課不停教只是增加教學素材,停課不停學才是教育最期望發生的事情。孩子被大老虎追趕會拚命逃跑;孩子看到前方的美麗蝶兒飛舞也會快跑迎前,兩者都在快跑,所不同的,正是學習中最核心的部分——內在動機! 與其說我們如何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如說,我們怎樣保護孩子的內在動機。學習是人類的天性,不說別的,家長有沒有發覺孩子很喜歡問問題,你會如何回應?有耐性的你會逢問必答,更高明的你會引導他思考尋找答案,但請勿嫌孩子「囉嗦」,好奇心是祝福孩子一生的禮物! 跳出框架 點亮內在動機 保護孩子內在動機的方法就是把學習生活化。人類的學習緣於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這段日子孩子時間多了,家長就和孩子來一次親親大自然、一起炮製一桌親子大餐、齊齊動手修理家中的家具……當孩子更多發現學習是與生活有聯繫的,他會對學習更着迷。 另外,建立孩子內在動機的事情就是把學習趣味化,何謂趣味就要看你有多了解孩子的興趣。我們試着走進孩子的世界,來一次刺激的桌上遊戲、溫柔的親子共讀、在家中自製攤位運動,還有陶冶性情的睡房音樂會、別開生面的家庭畫展……所有和孩子生活興趣結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和孩子跳出日常的學習框架,當看到孩子發亮的眼睛和滿足的歡笑,我們就知道學習在發生,孩子的內在正被點亮,他們經歷到學習的樂趣,這段日子將會照亮小人兒終身的學習路途。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疫難亦愛

春不送暖疫暗生,在疫情中巿民人心惶惶,大眾爭相搶購物資,口罩、酒精、白米等物品相繼短缺,學子們也要停課留在家中躲避疫情。停課並不代表停止學習,隨着科技的發展,學校紛紛以不同的網上平台、通訊軟件等發布學習資料。坊間也有不同的學習網站讓家長和學生停課不停學,相比2003年的SARS停課,受惠於科技進步,學生更能按進度保持部分的學習。在這段不一樣的日子,除了日常的學習外,家長和孩子們會在磨難中學到一點額外的東西嗎?我想起小時候讀過黑死病肆虐歐洲的日子,牛頓被迫停課在家,他就在這時期發展出部分的「微積分」理論。非常的時間可以有非常的學習,在人人自危的日子,等待着我們的,或許是一堂「愛」和「分享」的生命課。 牛頓停課在家 發展部分「微積分」理論 說到分享,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老伯伯,今天正是他的生日,伯伯呆坐家中感嘆人生苦短,一生兩袖清風、家徒四壁,自己對世界可謂毫無建樹,現在正等着兒子用家中僅有餘錢去買一袋食物為他慶祝生日,也讓家中老少得到一餐溫飽。突然伯伯聽到開門聲,原來是兒子帶着一大包食物回家,伯伯看看價錢呆了一下,驚訝地問孩子:「我們家哪有這麼多餘錢買來食物?」兒子回答說:「是的,售貨員在點算貨物時,我真不夠錢來結帳,幸好排在我後面的一位先生幫我付了餘錢,他還給了我一張發黃的舊卡,說他小時候也很窮,有一天要買藥給病倒的媽媽,卻不夠錢付藥費,正當心急如焚時,一位好心的先生幫他付了錢,還給了他一疊小卡,並告訴他長大後,也要這樣幫助有需要的人,且可送出這張卡來把愛延續下去……」兒子還未說完這天的奇遇,老伯伯已熱淚盈眶,他認得這張卡,就是他在很多年前送出的,原來微細處的一點愛,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世界。 照顧弱勢 重建愛與分享 這段日子物資被搶購一空,家長們如能以身作則,不過度囤積物資,便可讓有需要的人士也可購買到適量的物資來抗疫,也可藉此告訴孩子,世上有些人工作時間很長,不能夠在家工作;也有些人年紀大,整夜排隊買物資很容易生病;亦有些人的工資月月清空,沒有餘錢購買下個月的糧食物資……因此,若家中有多出的物資,可想想如何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公義就是讓社會中的弱勢被照顧,人與人重建愛與分享的聯繫。 執筆之時,重溫了一名舊生在2003年送我的生日禮物,那是一本日記,寫下了他在那年3月到7月走過的經歷,小孩子眼光看的大時代,有歡笑也有淚水。歲月流逝,今天又面對不一樣的疫情,願我們在這段日子注意個人衛生,用心愛護每個身邊人,很多年後回望今天,願大家記得的,是和孩子們一起的學習與成長!祝願大家身心靈健康!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1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怎樣讚孩子才讚得好?

爆竹一聲除舊歲,還有幾天又邁進新一年。祝願讀者們家庭和順、老少平安!農曆新年是一家團圓、親友互相祝賀的節日,在這個中國人的傳統日子,家長為辦年貨預備過年忙得團團轉,孩子則萬分期待過年美食和各樣賀年活動,當然還有長輩的利市錢。長輩在新年為晚輩送上祝福,除了利市以外,當然也會說上幾句祝福讚美的說話,就如「聰明伶俐」、「學業進步」……在新年送上祝福當然大家也暖在心頭,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讚賞孩子才令他得益,原來也大有學問。 讚賞後天努力 孩子不斷進步 哥倫比亞大學的克勞蒂亞.穆勒教授(Claudia M. Mueller)等人曾以小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不同的讚美形式做了多次的實驗研究,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隨機分為兩組並做第一次智力測試。第一組的學生在表現良好時,測試者會針對學生的天生特徵加以讚美,就如稱讚他們「好聰明」、「好醒目」;而當另一組學生有良好表現時,測試者則針對他們的努力付出加以讚賞,就如「你很努力」、「你有好表現是因為你用功」。穆勒教授綜合研究結果並發表了題為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的論文。研究發現,同一批學生在接受第二次相對更困難的智力測試時,第一組的學生出現成績下滑並會歸因為自己缺乏天分,亦有較高的說謊傾向;另一組學生出現成績下滑時則歸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並傾向願意付出更多時間令自己進步。 研究的另一個啟發,是穆勒教授又做了第三次智力測試(難度和第一次相若),結果發現第一組學生的成績竟有所下降,而另一組學生則相較於第一次測試的表現再有上升。從以上的實驗研究可見,我們的讚美會潛移默化,成為孩子面對事情成敗的歸因,讚揚孩子的天賦,或可讓孩子感到快樂並更具自信,但讚揚孩子後天的努力,他便可具體地將讚美的內容化作下一次的努力行動,令自己不斷進步! 和孩子一起思考改善辦法 不僅是讚美的說話,就算是責備孩子,如果家長向孩子說「點解咁蠢」、「講極都唔明」之類的說話,孩子在心裏只會怨懟自己天生不如別人,而天資沒有辦法改變,孩子只好認命!但家長如果耐心地指出孩子的表現是在哪一方面不夠努力,和孩子一起想想具體的改善辦法,孩子定能有更多的進步。祝願您和孩子在新一年親子同行,彼此加多一點了解,「家」多一點愛! 文:鄭家明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7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無功課的快樂聖誕?

轉眼容易又到聖誕,孩子在長假期,理應可以放下平日的學習壓力,休息身心去迎接下學期的來臨。但事實上,不少學童在長假期仍然有大量的家課操練,這現象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而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於去年也通過無約束力的議案,研究長假期「無家課日」以減輕學童的壓力。局方探討過如何鼓勵學校提供更好的功課,例如減少機械式的抄寫,鼓勵學生多閱讀之餘又不是做閱讀報告,希望學生在假期休息之餘也可以多學習。 學校在長假期給予學生家課,是否和放假的原意背道而馳? 我們分析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家課的原意是為孩子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知識,有些預習式家課,則能幫助孩子在進入新的學習內容前打下基礎,讓學習事半功倍。然而,因為學生做出來的功課水準有差異,於是用更多的功課去為孩子補底便慢慢成了常態,而長假期更是補回未掌握知識的「大好時機」,久而久之,在長假發放的家課便愈來愈多,操練的成分也愈來愈重,以至家課的「含金量」也愈來愈低,對學生幫助不大。究竟怎樣的長假期家課才對孩子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呢? 研究:假期自主學習更有成效 筆者認為,一切應由孩子學習的天性入手,內在動機永遠是教育的第一步。對着不喜歡做的事情,孩子會用不情不願的態度去「磨時間」;相反,為着喜愛的遊戲、運動、創作發明,卻可以廢寢忘食,樂此不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與香港浸會大學及4間小學於去年推行了一項「長假期無功課」計劃,讓學生在長假時自主學習活動,如參加花式足球計劃、設計畫冊等,研究發現參與計劃的806名學生在假期後自評學術能力有所上升,可見讓孩子有所選擇,以興趣主導的家課對孩子有實質的幫助。 嘗試把時間還給孩子 筆者任教的學校,在這幾年也嘗試在部分長假期推行自主學習計劃,看到學生在假期後和我們分享如何研發了一部吸塵機、怎樣把交叉跳繩苦練成功、把夢想遊歷的地點行程編排好、自行初探密碼學、和家人的寶貴共讀時光……看來,把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自主學習是我們未來更值得多關注的議題。 今天是平安夜,祝願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在這個聖誕節發掘到更富趣味的自主學習,又或趁着溫馨的節日親子共讀,體驗書本世界的多姿多采。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文:鄭家明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3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我們都有一個教育夢

一部好的電影,能燃亮我們一生。以往在不少的電影中,也有探討「教育」這個主題,如在1989年上畫,由已故影星Robin Williams主演的《暴雨驕陽》(Dead Poets Society);在1995年,則有同樣膾炙人口的《生命因你動聽》(Mr. Holland’s Opus);再數近期一點的,還有以香港真人真事改篇的《五個小孩的校長》……這些電影不單訴說了感人的教育夢,也鼓勵着對教育工作抱有理想的年輕人投身其中,以育人為業。 同樣是真人真事的改編,電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也打動了萬千觀眾的心靈!主角王政忠老師在偏遠鄉區爽文國中實習,面對窮鄉僻壤,初為人師的他,在這所校園經歷了育人的快樂,每天跟淳樸的學生相處,令王老師留下了很好的感覺。 幫助學生克服弱勢及悲痛 當然,初出茅廬的王老師更希望回到城巿任職補習名師,期望努力拼搏,可出人頭地。就在王老師起程在即時,一場大地震震碎了爽文國中同學的心,也讓王老師憶起臨行時同學們天真的一句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就是這句問話,讓王老師重新憶起自己對教育的初心。於是,王老師決定留下來陪伴爽文國中的同學成長,幫助學生克服弱勢及悲痛,也讓自己實踐真正的翻轉教育,改變偏鄉孩子的人生。 這就是教育奇妙的地方!不禁叫我想起王家衛導演作品《一代宗師》中的金句,他提到習武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老師的成長路又何嘗不是在這三處尋覓徘徊? 當我們年輕時,初踏上教育專業的學習旅途,實在是一個自我發現與檢視的過程。在教學上,透過待人接物,會更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在教育路上發展,也更多見到自己的強弱項,不斷實踐,每天都可以是比昨天做得更優秀的老師。 隨着教育改革及專業交流的不斷推展,教師在專業化的路上有很多機會去開闊視野,到不同的學校、機構、地區學習觀摩交流。教育路上,有很多特色個案活動、文化氛圍以至教育思維的革新變化,使我們在路上見到更廣大的天地,也在這個風光明媚的成長旅程中,讓我們實踐教育夢,建構心中的教育理想。 教師如螢火蟲 成長路上發光 無論走得多遠,每個教育故事最有趣動人之處,還是會回到最初的原點,教師仍是「見眾生」的事業,無論教育工作者如何「名成利就」,教育的根本仍是育人。教師可以是漆黑中的螢火蟲,在自己的成長路上閃閃發光。但俯首甘為孺子牛,潤物無聲的一點一滴,可能無人得見,卻仍會是教育工作者最專業可貴的地方。教育路上的同工們,了解和關愛學生,為學子們的成長需要盡上最大努力仍是我們的天職使命。願當天感動你我投身教育的樂章,今天仍然響亮!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親子力量6個A

  孩子呱呱落地,爸爸媽媽為着新生命的來臨既興奮又緊張。然後一家人面對很多第一次的喜悅,小寶寶第一次喊媽媽帶來的感動、第一次在地上爬出可愛又笨拙的動態、第一次做「畢加索」,用小手畫出獨一無二的抽象畫作……生命帶來的驚喜太多,爸媽不禁感讚上天的賜予,一家生活樂也融融。直到孩子漸漸長大,有一天,爸媽為孩子的「不達期望」而懊惱,我們一邊叫孩子不要急,另一邊又要孩子必定要快;我們一邊希望孩子發掘自己的興趣,另一邊我們為着「孩子的將來」而打點他們的「興趣」;我們一邊希望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另一邊我們又對孩子否定和比較。直到一天爸媽發現與孩子的身影漸行漸遠,覺得孩子「話極唔聽」,一家人在努力興建,但原來兩代關係已被破壞殆盡,剩下的只是彼此也在捱。 (網上圖片) 學習建立6A的次序 婚姻子女教育專家Dr. Josh McDowell與婚姻家庭及兒童教育註冊輔導師Dick Day合著,吸引全球眾多讀者的暢銷書籍《6A的力量》帶給無數家庭嶄新的親子視野,書中提出的6A教育原則包括接納(Acceptance)、讚賞(Appreciation)、關愛(Affection)、時間(Availability)、責任(Accountability)和權威(Authority),這些原則相信對爸媽並不陌生,但作者想帶領我們思考更是建立6A的次序。建立6A就好像蓋房子,親密的親子關係是整座房子的根基,「接納」與「讚賞」就是建造這個地基的重要材料,只有父母先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會開始接納自己;「關愛」和「時間」就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支柱,當房子的根基穩固,我們就可以暢通地和孩子談到「責任」,而兩代間深厚的親子關係更令爸爸媽媽能夠有效運用「權威」去教導孩子。 爸媽在這樣的管教氛圍下,也不會隨便動氣和發泄情緒,就像聖經教導我們說話時如有調和的鹽,令聽到的人感覺良好,孩子自然更願意和爸媽建立良好的互動溝通。 孩子的明天從美滿的親子關係開始,願家長成為孩子心中的真英雄,多接納和欣賞自己的孩子,在教養孩童成長時勿忘初心,我們不是要下一代唯命是從,而是希望孩子能自信自立、擁抱夢想,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將來!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繪本的溫柔和力量

有人說書本是美味的蜜糖,令人愛不釋手、齒頰留香。又有人覺得看書是頭號苦差,人生看過的書都是為應付考試而已。說到閱讀,我們若埋首書本有多少要點能在考試上應用,又或是將閱讀量化作拿取獎勵計劃的數字,任務式的閱讀只能為我們帶來很高的分數和很低的樂趣。「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結果顯示,香港的學生在過去數屆研究的閱讀能力表現甚佳,可惜對閱讀的興趣表現卻遠遜於其他國家或地區。如何讓孩子從閱讀走入「悅」讀,一切從小開始! 從閱讀走入「悅」讀 小寶寶呱呱落地,爸爸媽媽已可讓孩子和書本結下不解緣!放在洗澡盆中的寶寶書、書面有不同質感的體感書、立體彈出設計的Pop-Up Book,以及滿佈不同機關結構、能拉能轉的機關書……匠心獨運的書本設計,定能為小朋友提供千奇百趣的閱讀體驗。 再長大一點,和孩子打開美麗的繪本,就是開啟他閱讀世界大門的一道鑰匙!繪本美麗的圖畫、充滿韻律的字句、滿載童心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沉浸在溫柔的「悅」讀世界,哀傷的情節叫小眼睛雨灑不休、奇詭的故事推展叫心田跳躍不止、快樂的結局讓稚臉合不攏嘴。 別輕看小小的繪本,也許那個平凡晚上爸媽和孩子共讀的小繪本會是祝福他一生成長的禮物,在困難的生活中仍然滋養孩子的心田。 星空下一家人共讀繪本 我校很希望家長和孩子透過閱讀留下美好的回憶,特意在每年舉辦親子「悅」讀會特別場:星空下的約會(見圖)。孩子和家長在晚上帶着小營帳回校,一同用美麗的燈串裝飾自己的「家」,躺臥在模擬星空下享受仰觀星河的優雅,在營帳中和不同的家庭互相分享繪本,校長又為大家分享星空下的美麗故事,家長在這晚放下工作的擔子,孩子在這晚和爸媽依偎共讀溫柔的繪本,我們一起譜寫了孩子的安眠曲。 因為有老虎在後面追趕我們,所以迫於狂奔;因為看到前方美麗的蝶舞,所以我們也會被吸引快跑。同樣是快跑,不同的原因走出了不一樣的步調和心境。願家長和孩子們放下功利式的操練學習,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美麗,讓下一代擁抱學習的樂趣!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和孩子找一間「好」小學

又踏入9月,祝願莘莘學子擁抱充實美好的新學年。9月不單是同學們的開學日子,也是K3幼稚園家長們忙得不可開交的時間,家長們博覽小一選校的大小天書、參與不同學校舉辦的小一選校講座及體驗日,為的是替孩子找到一間好學校。 相信家長們已蒐集了不少名校資訊,我們總發現不同「名校」各擅勝場,A校運動表現突出、B校學術風氣不錯、C校的學生品行良好、D校出名愉快學習……有時太多的「好」學校看得人眼花撩亂。也有不少家長因為對心儀學校抱太大期望,入讀後發現與幻想有出入,於是便大嘆錯入別園。 追逐名牌 不如信孩子喜好 其實我們要理智的分析,不同學校就如手指有長有短,我們欣賞學校的優點時也得同時明白,學校亦有其限制。就如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宮崎駿的經典作品《魔女宅急便》的經典對白:「世界這麼大,找到真正喜歡可以落腳的地方實在是難。雖然也有難過的時候,可是,我真的好喜歡這個城市!」 與其只是追逐名牌效應,倒不如從孩子的角度找一間適合他成長、讓他着實喜歡的學校。 「HKSAR」好學校法則 怎樣的學校會吸引孩子落腳?我認為以下幾點相當重要,為方便記憶,就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英文簡稱「HKSAR」作為重點的提綱和大家分享。 H&S(Happiness & Sense of Security) 試想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校園環境大不相同,以前未必要走樓梯上課室,現在課室周圍又不見有玩具滿佈,孩子還要適應新的老師和同學,建立新的社群圈子,對孩子來說,走進校園的安全感十分重要。而一個讓他感到快樂自在的校園,就是讓他投入校園,感到安全的第一步。家長們不妨在參與小學的小一選校活動時,也帶同孩子同往,他對校園的感受是家長和孩子選校時一個重要的指標。 K(Kindness) 孩子很多的知識都可從不同的渠道習得,但學習關愛仁慈卻是孩子每天在學校與成人和同輩互動的自然體會,一個關愛的校園能建立孩子終生受用的品格。家長們,除了關心學校的獎項成績外,也要多點體會學校的關愛文化,在愛中成長的孩子就是不一樣。 A(Active learning) 教育是為着讓孩子接觸未來,未來不再是背誦與強記的世界,人類記憶資訊的能耐絕不比電腦強。一間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學校,能讓孩子保持天生的好奇、發揮孩子愛問愛學的性格、培育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給孩子有機會在學習中面向世界,裝備孩子的國際視野與人文關懷。 R(Responsibility) 能力愈大責任也愈大,學校不是只懂保護孩子免除責任的溫室,而是要讓孩子學懂責任的地方,關愛與管教是雙生互補的,在愉快的氛圍中也別忽視管教的重要。 願家長們和孩子找到適合成長的「好」學校,小學的奇妙學習旅程正在等待孩子們自由翱翔。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