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防疫:天馬行空解釋防疫 洗手戴口罩加點趣

想孩子認真清潔雙手,並習慣揉手最少20秒,爸媽可跟他們玩邊洗手、邊唱歌的遊戲。(gahsoon@iStockphoto) 「戴口罩吖!」、「不要四處摸!」、「趕快洗手吧!」這三句話,相信最近經常掛在爸爸媽媽的嘴邊。可小不點卻不知天高地厚,家長猶如「對牛彈琴」,便禁不住吊高嗓子,語氣亦愈來愈重。其實疫症已經夠惱人,不想再為此「家嘈屋閉」,究竟可以怎樣做呢? 文︰沈雅詩 疫症爆發期間,大小朋友的心情都難免受影響,專家建議家長應保持正向思維,以免影響親子關係。(maroke@iStockphoto,設計圖片)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總監兼註冊社工陳香君表示,今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爸媽確實有必要好好向孩子解釋風險,並做好預防措施。但如果孩子年紀尚小,仍在「唔識死」階段,她建議家長可套用小朋友的語言和想法解釋,例如把疫情說成︰「現在出現了一隻很危險的細菌(病毒),若被它捉着,它便可能會帶走你。從此,你就見不到爸爸媽媽,又沒得吃糖果,也玩不到你喜歡的玩具。」 不過,說出事情的嚴重性後,陳香君說,家長也要告之問題是有出路,只要做好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不亂摸東西、減少去街、增強免疫力等,「細菌(病毒)便不能捉走你」,以減低小人兒的不安感。 孩子天生手多多,喜歡摸東摸西,洗手卻「求求其其」,常常「濕」手當洗手;戴口罩對他們來說,更加是艱巨的任務,反抗指數甚高。陳香君建議家長,可把洗手和戴口罩變成有趣的活動,增加孩子的參與意欲,她提供了以下幾個點子︰ 陳香君(資料圖片) 邊洗手邊唱歌 為延長洗手時間,可建議小朋友每次洗手,都哼一首喜歡的歌曲;或由小豆丁點歌,爸爸或媽媽負責唱,以增加趣味。 預告戴口罩不適 每次戴口罩前,都先跟小朋友預告戴上口罩後會有什麼感覺,例如或許呼吸會不太暢順,但只要習慣下來就問題不太,此舉是讓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創作口罩故事 不妨天馬行空,把口罩形象化成為一個能抵擋敵人(病毒)的盾牌。當替口罩賦予正面角色,小朋友對它的抗拒程度又會減低,肯乖乖戴上的機會又大些! 壞心情勿傳染子女 陳香君又提醒,在這段艱難時期,不論成年人或小朋友都容易有負面情緒,她建議家長要維持正向思維,也多點憐恤小人兒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好像失去了自由,少了上街機會,沒得見朋友和同學,心情難免會差,家長若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多點同理心,便可以較冷靜地處理『扭計』的問題。」 至於家長,陳香君有這樣的忠告︰「經歷過SARS,大家都明白,疫症爆發期間,的確會很辛苦,但要有信念,它會成為過去的,我們會有出路。」她再三提醒,家長勿把壞心情傳染子女,沉鬱時不妨上網看些搞笑影片、透過電話或WhatsApp找朋友傾訴,亦可練習靜觀平復情緒。 父母可透過故事或網上影片,讓小人兒明白個人衛生及防疫的重要。(yaoinlove@iStockphoto) 很多小朋友抗拒戴口罩,家長應給予他們充足的心理準備,亦可考慮創作口罩故事,增加趣味性。(Patthama Moomuang@iStockphot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1期]

詳細內容

問專家:體感遊戲 難代替戶外運動

問:8歲兒子以往喜歡踏單車,又愛到公園玩,但自從半年前,有親友送了一部遊戲機給他後,他便開始沉迷打機。現在兒子放假也不願出街,只顧打機。運動少了,除身形發胖外,我也擔心他發育受影響。究竟長期不運動會影響發育嗎?我知道有些體感遊戲配合遙控器,可以用來玩體能遊戲,例如打網球或跑步,其實玩這些遊戲可代替運動嗎? 答:打機可帶來強烈刺激感,對於成年人及小孩來說確有很大吸引力。然而,打機多數是坐着玩,一玩則隨時坐上數小時,加上長期低頭,屈起手肘,打得緊張時,更會不自覺地縮起肩膀,有可能引發上交叉綜合症,導致頭部前傾、胸口後移等惡劣姿勢,亦會令肩頸肌肉過勞及繃緊,引發各種痛症。 打機增近視風險 影響肌肉發展 雖然孩子仍在發育階段,身體柔韌度較成年人高,就算經常處於壞姿勢,短時間內未必察覺有痛症。但長遠而言,也會增加近視風險,更令孩子肌肉發展不平衡。8至12歲是身體發育的黃金期之一,正常情况下,骨架成長得較肌肉快,可是當小朋友經常坐着不動,肌肉長期處於收縮狀態,便有可能追不上骨骼的生長,最終減慢成長速度。 少接觸陽光 不利骨骼健康 來信家長提及的體感遊戲,邊玩邊郁動身體,驟看似是做了運動,但始終是在室內做,益處不及戶外運動。因在室外時,空氣較好,有助改善心肺功能外,多接觸陽光亦可攝取維他命D及幫助吸收鈣質,有利骨骼健康。而且根據人體生理時鐘,在白天運動,既可增加荷爾蒙分泌,亦可提升運動表現,促進血液循環。 其實孩子在學校上課時,已經長時間坐定定,因此十分建議他們在課餘時多參與不同運動,尤其是球類活動,可訓練孩子手腳靈活度、空間感、身體協調及肌力控制等。另一方面,也可學到與朋輩相處及合作。整體而言,對健康及情緒也有益處。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1期]

詳細內容

Kid Fit小兒科:妙配麵包餡料 DIY有營早餐安撫腸胃

傳統賀年食物,蘿蔔糕、年糕、油角、煎堆等,全是膩滯之物,是時候吃得清淡些,讓腸胃休息一下。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不妨由一頓有益早餐入手。其實要製作有益早餐,未必要大費周章,只要一片麵包配搭不同餡料,都能為小朋友提供充足營養。今次找來營養師講解,教你製作有營麵包早餐! 文:許朝茵 小模特兒:楊駱 白麵包加上不同配料,便可成為美味可口的有營早餐,簡單方便,難怪成為不少父母的心水之選。(黃志東攝) 花生醬香蕉三文治,香甜又有益,相信不難討孩子歡心。(DronG@iStockphoto) 穀物類或全麥包 小孩或難消化 相信很多家庭也經歷過,每朝子女預備返學,都忙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餘下做早餐的時間不多。為了填飽小朋友肚子,最簡便的方法是以白方包作主食。註冊營養師李振洋表示,麵包基本成分是麵粉、水、酵母及鹽,的確能為身體提供能量,但論營養價值,穀物類或全麥包會較白方包高,主要原因與升糖指數有莫大關係。 白方包由精製小麥粉製成,升糖指數高於含有果仁、種子或燕麥等穀物類麵包,代表葡萄糖會較快進入血液,令血糖波動,食過後亦較快肚餓;穀物類或全麥包則纖維含量較高、升糖指數較低,有助增加飽腹感,是較理想的選擇。 不過,穀物或全麥麵包的口感不及白麵包般鬆軟和有彈性,加上小朋友的消化系統未成熟,食用高纖的麵包可能較難消化,引致不適,所以孩子偏好白麵包也無可厚非。這時候,爸媽切忌威迫子女接受,可以先說出食物好處,慢慢讓孩子試食不同種類的麵包,從中找出他們喜歡又有營養的麵包。 李振洋(受訪者提供) 蛋白質脂肪餡料更飽肚 另一方面,爸媽可運用不同餡料配搭,提升食物的營養價值。李振洋強調食物配搭很重要,可以配上蛋白質及小量含脂肪的食物,有助減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內,延長飽肚感。他推介以下的食材配搭麵包食用: (1) 花生醬、果仁醬 這些醬料含豐富蛋白質,而身體的皮膚、骨骼等都需要用上蛋白質,尤其是發育中的孩子更加需要。而且蛋白質也可提供飽肚感,好處多多。不過選購時需留意醬料的成分表項目,成分愈少愈好。「盡量以天然成分為主,如花生醬,最好避開添加劑。雖然添加劑對身體未必有壞處,但亦未必有益,何不只吃有益健康的食物呢?」 (2) 香蕉 除了含豐富纖維外,也有色胺酸、維他命B6,結合起來,可幫助增加血清素的分泌。不妨配以花生醬食用,成為香甜可口的三文治,相信會受小朋友歡迎。 (3) 牛油果 牛油果含有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加上纖維豐富,十分有營養。「製作時,只需把牛油果刮出來壓成醬,加少少鹽或檸檬汁已十分美味。」 (4) 水浸吞拿魚 除了低脂,亦含有蛋白質及奧米加-3等,奧米加-3同樣有助增加血清素分泌。 (5) 雞蛋 除了有蛋白質、維他命A及B,最重要是含有膽鹼(choline),「膽鹼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令身體正常生長和維持各項機能健康運行,以及助大腦及記憶發展。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料顯示,4至8歲小朋友每日需要250毫克的膽鹼,9至13歲則需要375毫克。而1隻雞蛋約有147毫克的膽鹼,9至13歲孩子食兩隻已差不多達標。另外,牛肉及雞肉也提供豐富的膽鹼。」李振洋建議,雞蛋配牛油果也是美味的最佳配搭。 牛油果及雞蛋同樣是健康美味的食物,不妨用來作三文治餡料。(Arx0nt@iStockphoto) 水浸吞拿魚不單低脂,也有蛋白質及奧米加-3,有助孩子身心成長。(Amarita@iStockphot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9期]

詳細內容

食滯致咳瞓得差 中醫教消滯大法

經過連日的拜年活動,相信大家玩得盡興之餘,連帶肚皮也吃得「脹卜卜」。雖然食得是福,但吃太多油膩食物,隨時導致飽飽滯滯。註冊中醫指食滯不單苦了肚皮,亦可能影響睡眠、引發咳嗽風險。不想「新正頭」破財求醫,一於聽專家講解消滯大法。 文:許朝茵 經過多日假期,孩子不停享用賀年美食,隨時食得又飽又滯,肚子不適,變得沒胃口。(資料圖片) 脾胃虛弱 影響營養運送 賀年指定活動之一必然是大吃大喝,為求好意頭,大小朋友每餐都要大魚大肉。但對肚子來說,未必是好事。註冊中醫潘咨遐指出,孩子常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容易導致食積(食滯),另或因脾胃天生較弱,也會食滯。「若進食過多肉類,加上不停食油膩、濃味的食物,如煎堆及臘味等,長期會導致消化不良,令食物積存脾胃內,容易生熱及偏濕。另外,新年必備而孩子又愛吃的甜品,如年糕及糖果,也易令脾胃生濕及生痰。」 潘咨遐解釋在中醫角度,無論是脾胃濕熱或生濕有痰,也會影響整體健康。主因是「脾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良好,可傳送營養予全身,身體自然健康,孩子也發育良好;相反脾胃虛弱,運送營養等功能受損,則易百病叢生,「尤其是小孩的脾胃未完全成熟,較易受損,影響健康,更易受外感入侵患上感冒等」。 潘咨遐(資料圖片) 胃氣不暢順 上嘔下瀉 她續稱,食滯也會影響五臟功能,脾胃濕熱容易損害肺部,引發咳嗽。「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若脾胃經常濕熱,久而久之會『生痰』,痰熱更會向上升,影響肺部功能。」至於脾胃生濕有痰,則令胃氣不暢順,影響胃部功能,出現上嘔或下瀉。 如果孩子食過量導致脾胃受損,或會降低身體抵抗力,容易生病。(10255185_880@iStockphoto) 禁食生冷肥膩 揉摩臍部 潘咨遐舉例,曾有一家四口,包括1歲及7歲的兩兄弟,因收到太多親友送來的賀年食品,唯有用來代替正餐,「年糕當飯食」。雖然已改用蒸的烹調方式以減低油膩感,結果一樣食滯,全家求醫。「其中兩個孩子有胃脹及咳嗽,即中醫指的『胃不和則臥不安』,飽滯而令睡眠不佳。」最後一家人都要戒口及用藥調理。 想為孩子消滯,潘咨遐解釋先要食得清淡,禁食生冷肥膩,尤其是較年幼的小朋友,因他們發育未健全,脾胃偏弱,同時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飯、粥、魚、蔬菜等。若孩子腹脹不適,爸媽可以順時針揉摩臍部,如未見改善則要向醫生求助。 又香又甜的年糕,深得孩子歡心,但多吃會令脾胃生濕有痰,或致上嘔下瀉。(資料圖片) 遇上食滯不適,首先要戒口,飲食要清淡,可以白粥等為主。(wachira aekwiraphong@iStockphoto)   ◆知多啲:熬夜傷肝 按穴提神 連續多日農曆新年假期,孩子隨時「樂而忘睡」玩至半夜,導致精神不佳。在中醫角度,晚上11時至凌晨1時、凌晨1時至3時,分別是膽經及肝經,而肝和膽是相表裏,會相互影響,所以這兩段時間一定要休息,讓肝得到充足休養。潘咨遐說:「熬夜會令原本需要休息的肝需加時工作,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傷害。而五臟相生相息,如肝臟受傷,會產生連環效應,影響其他臟腑。」 想幫助小孩改善精神,潘咨遐建議按4個穴位,每個穴位可按5分鐘:(見圖) (明報製圖)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9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化解衝突的良方

香港社會運動及衝突持續逾半年,青少年在朋輩、家庭、學校及社會各個層面,也會接觸到相關的資訊。在兩極化的社會,彼此都期望對方能認同及接納自己的觀點。縱然看似相同的立場,但細節的分析亦可能大相逕庭。 不少年輕人反映,在激烈的討論下,很容易令彼此情緒激動,更甚是關係破裂,令昔日的好友、師生或家人都形同陌路人。但關係得來不易,既想得到身邊人的支持關愛,又希望彼此能互相理解,究竟如何化解這種矛盾衝突呢? 1. 停一停 這一段日子,比較容易牽引青少年的複雜情緒,例如悲憤、不解,甚至絕望。縱然對社會制度感到無力,亦要明白我們仍然能掌控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關注自己內在的需要 在面對情緒的臨界點時,我們可以選擇停一停,給予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關注自己內在的需要,例如停止接收相關資訊、暫停有關的討論。選擇做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容許自己放空、看一場電影、吃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些都是有效平復情緒的方法。 2. 聽一聽 在情緒主導下,我們很容易立即否定及反駁對方,希望能「撥亂反正」,讓對方認同自己,但最終多以衝突收場。 在面對彼此觀點不同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聽一聽,給予對方時間及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加批判、不予駁斥,只作簡單複述對方的說話及感受,並嘗試尋找不同立場背後相同的價值觀。 3. 想一想 在情緒平復後,亦可以想一想情緒背後帶來的信息是什麼?自己最關心重視的地方又是什麼呢?是想要改變對方或是珍視彼此的關係? 代入他人的角度,體諒及尊重彼此不同 以非黑即白的思維作討論,我們往往忽略了彼此成長背景、性格及經歷各有不同,而大家的角色及責任亦不盡相同。我們不需要完全認同對方,但不妨多代入他人的角度,體諒及尊重彼此不同,求同存異。縱使我們不同意對方的立場,亦可以嘗試明白他人的想法,學習不勉強對方認同自己。 在面對社會事件的發生,我們要明白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並不是每件事情也能化解;但重要的是,彼此願意停一停、聽一聽、想一想,透過聆聽和溝通,有需要時找信任的人傾訴,這樣能有助避免及化解衝突,締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文:呂嘉怡(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6期]

詳細內容

迎接新年:小人兒鴻「圖」迎2020

(kiankhoon@istockphoto / 畫作為受訪者提供) 風雨飄搖的2019年即將過去,大家對2020年又懷抱什麼希望呢?專家說,新年是讓小人兒訂立目標的好時機,目標不一定要很遠大,但要清晰明確,才有付諸實行的可能。一班可愛的孩子,便透過畫作訂立新年大計,當中有和你一樣的目標嗎? 文:許朝茵、沈雅詩、顏燕雯 圖:受訪者提供 升中認識新朋友/繪者︰毛婉茵,小六/創作心聲:「今學年是我最後一年的小學生活。在2020年,我希望挑戰自己,在各方面更上一層樓。我也希望升中學後,認識更多新朋友,到不同地方增廣見聞,繼續努力。所以我在許願樹上掛上來年的願望,為自己加油。」(受訪者提供) 少吃糖多讀書不貪睡/繪者:歐樂琳,小五/創作心聲:「左邊是我提醒自己明年要改善、不要做的東西,包括吃少一點糖果、少用電腦和電話、保護眼睛,不要再加深近視、不再貪睡、不和哥哥吵架;右邊就是要進步的地方,例如計數小心一點、有恆心學樂器、長高一點、行動快一點、令更多人開心、多吃蔬果、讀多些課外書、不浪費食物、成績進步多多。」(受訪者提供) 收養小貓送暖/繪者:林青穎,小二/創作心聲:「2020年,我希望每一天都和家人一起開開心心地度過。我也希望收養一隻小貓,為沒有家的小動物帶來一個溫暖、安全和舒適的家,還有成為牠的好玩伴。」(受訪者提供) 和哥哥出賽踢毽子/繪者︰劉慠懃,小一/創作心聲:「於新的一年,希望在各樣運動上都有進步,尤其在跑步上,可以跑快一點。近期和哥哥一起學踢毽子,更想和哥哥一起愈踢愈好,可以一起去比賽。」(受訪者提供) 早睡早起/繪者:思行,小一/創作心聲:「剛剛升上一年級,慢慢要適應小學的上課時間,但過去一年我時常不肯準時上牀睡覺,以致早上又不願起牀。所以我希望在2020年早睡早起,那麼便可以精神奕奕上學去呢!」(受訪者提供) 鋼琴比賽奪冠/繪者:許心怡,小三/創作心聲:「我希望新一年彈鋼琴有進步,透過參加不同的鋼琴比賽,累積比賽及演出經驗。最希望在比賽中奪得冠軍,可以在學校成績表儲多些音樂小音符!」(受訪者提供) 把國畫畫得更好/繪者:晴熙,小四/創作心聲:「我由幼稚園開始學習繪國畫,每次上課都很用心。新的一年,我希望把國畫畫得更好,最想參加多些不同的展覽及比賽,除了得到別人的認同,更可以給予自己進步的空間和學習的機會,從而提升繪畫技巧。」(受訪者提供) 做運動健將/繪者:張敏灝 ,小三/創作心聲:「新一年希望成為運動健將,在跳繩、打籃球和踢波方面都有進步,會多練習,日日都做運動。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表現成熟些,會更聽爸爸媽媽的話,得到家人稱讚,獲得更多獎勵,我便會很開心。」(受訪者提供) 一家人開心生活/繪者:張浚灝,K2/創作心聲:「希望自己長高,和哥哥一樣高,我會吃多些、跑多些及多跳高,那就可以快高長大。我亦想爸爸、媽媽、哥哥和寵物狗狗,一齊開心生活。當我乖些,就會獲得媽媽獎勵大星星,未來我會愈來愈叻,便會得到很多很多的禮物。」(受訪者提供) 學更多芭蕾技巧/繪者:李晞悅,小二/創作心聲:「我很喜歡跳舞,每次穿上芭蕾舞衣都會很開心。新一年希望在課堂中學習更多芭蕾舞的技巧,因為我最愛聽着美妙的音樂起舞,將來我想成為一個出色的舞蹈家,所以我會很用心地學習,努力向目標邁進。」(受訪者提供)   ■專家的話 新年目標一個起兩個止 跟孩子商討訂立 來到新一年,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訂下新年大計,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總監陳香君也認同,新年是訂立目標的好時機,「因為新年、生日或開學等日子,可說是一個分水嶺,孩子會覺得自己長大一歲『大個仔』,有較大的推動力實踐計劃,成功機會也會高一些」。 她建議,父母可預早和小孩討論目標,例如想鼓勵他們晚上回自己房間睡覺,可以說:「你大了一歲,而且你的房間裝潢得很靚,想不想回去睡?一個人睡覺可以予人『大個仔』的感覺。」最好預留約一個月時間溝通,讓小朋友有足夠時間思考,了解這些目標帶來的好處及重要,從而加強決心實行。 製作「協議書」提醒實行 其次,爸媽不應單方面為子女規劃目標,由討論至落實的過程都要讓孩子一起參與,增加他們的投入度。不過,目標數量宜少不宜多,最理想是一個,最多兩個,否則訂立太多,便難以逐一實行。 「如果小朋友真的有很多願望,家長可代為找出可行度最高,以及在他們能力範圍內的一個。所訂的目標亦要清晰明確,例如每星期看一本書。」陳香君說。 當訂下目標後,爸媽可以和子女一起製作「協議書」,不妨在協議書上畫上孩子喜歡的卡通角色,然後親子雙方簽名,貼在家中當眼位置,那就可以隨時提醒孩子。 落實新年目標後,當然要積極進行,不想子女的願望淪為「空口說白話」,陳香君送給家長以下四大貼士: (1) 定期檢討: 爸媽要和子女定期檢討進度,也順道提醒孩子要實行大計,否則容易不了了之。 (2) 全家訂目標: 鼓勵一家人齊齊訂下新年願望,之後可一起定期檢討,互相勉勵。 (3) 設立獎勵計劃: 當子女達到一定的進度後,可獲得一些獎勵,這些獎勵未必是花錢買的禮物,可以是讓他決定晚餐的甜品款式,當一家人享用時更可齊聲稱讚孩子,增加小朋友的成就感。若孩子進度理想,更可為小人兒舉行頒獎儀式,如在家庭聚會中向他頒出小禮物,推動孩子積極達成目標。 (4) 父母身教: 家長要配合孩子的計劃,如孩子立定要減少打機時間,爸媽要抽多些時間陪孩子,更不可以在他們面前玩,否則變相是引誘小朋友一起打機。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4期]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當自助借書機遇上讀書機器人 新科技帶學生喜閱校園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剛引入本港學界首台「智能自助借書機」,學生反應十分熱烈,紛紛前往借書,令校園的閱讀氣氛頓時升溫。(受訪者提供) 每逢早上、小息甚或放學,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下稱大天)地下禮堂旁邊的一台自動販賣機總是人頭湧湧、大排長龍。同學們引頸以待的,不是一包包美味可口的零食,而是一本本趣味盎然的圖書。大天自從引入了這台學界首創的「智能自助借書機」後,校內的閱讀氣氛進一步提升,人人爭做小書蟲。 文︰沈雅詩 每逢早上、小息甚或放學,智能自助借書機旁邊總是人頭湧湧、大排長龍。(受訪者提供) 玩味功能 經過商場靈機一觸 這台在上月才正式啟用的「智‧smart library」自助借書機,瞬間已成為校內最新的人氣「景點」,不單止因其LED霓虹燈招牌夠搶眼,更重要是它本身的功能也玩味十足,自然成為學生們的新寵兒。 這台自助借書機的外形和操作模式,徹頭徹尾都是平日我們在街上見到的自動販賣機,只是它供應的不是飲品、零食、精品,而是孩子的精神食糧。它的誕生和出現,全是大天的「橋王」校長周德輝的搞鬼主意,「說實話,大天算是區內比較受歡迎的學校,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礎,孩子們也愛閱讀。只是我在想,若能夠再刺激一下,就可以把學生的水平進一步提升,而書本是一個很好的催化劑」。 當周德輝去年尾正在苦思如何讓學生隨時隨地有書可讀時,恰巧經過商場,看到一台自動販賣機後靈機一觸,只要把自動販賣機變成自助借書機,為學生帶來閱讀便利,不就解決到問題嗎?然而,校長天馬行空的想法,卻考起學校的IT主任和圖書館老師。 「如果純粹是想找一台自動販賣機,入代幣就『跌』圖書出來,這個不難,內地網購已經滿足得到,價錢亦不貴,但我們不是想這樣嘛!我們希望這台販賣機能提供數據,追蹤到學生的閱讀歷程,也從中看到整體學生的閱讀習慣,這個便很困難,因為市面上沒有這樣的現成產品。」資訊科技主任謝家毅笑說。 不過,自古成功在嘗試,謝家毅多次碰壁後,最終游說到一間銷售自動販賣機的公司,願意接下這單非一般的生意;亦找到一間軟件開發商,度身編寫一套針對學生外借圖書資料紀錄的軟件。如是者經過各方努力,花了數月時間後,本港學界首台自助借書機終於面世。 自助借書簡單方便 刺激學生閱讀 「智‧smart library」操作非常簡單,學生只需用借書證拍一拍掃描器,然後以按鈕挑選喜歡的圖書,不消幾秒,心水圖書便從借書機中掉下來;同學只要再掃描一次圖書的條碼,借閱手續便完成。整個過程毋須圖書館管理員協助,就如在自動販賣機購買零食、飲品一樣全部自助。學生的借閱資料,會即時傳送到學校的圖書館系統,讓圖書館老師日後統計及運用有關的借閱數據,作閱讀推廣上的策略。 學校花上這麼多人力物力去弄一台自助借書機,無非是想刺激孩子的借書意欲,是故它的擺放位置、開放時段,以至挑選哪些圖書上架,校方也有悉心安排。周德輝表示,學校的中央圖書館設在5樓,低年級的同學需要爬很多層樓梯才能到達,而使用上亦有限制,「雖然圖書館在小息、午息及放學後都開放,但由於地方不大,因此全校30班需要編配好時間輪流使用」。於是,今回他決定把自助借書機放在地下禮堂旁邊,這是學生每天的必經之路,「圖書館」近在咫尺,加上全天候開放,附近又設置還書箱,一條龍配套,借書的動力自然又大一點。 周德輝(劉焌陶攝) 想坐上這列放在大堂的別致「火車」,就得要拿起圖書來看。(劉焌陶攝) 精挑書本讓學生愈讀愈想讀 別小覷這台小小的自助借書機,它可存放近400本圖書,但如何在學校圖書館約16,000本藏書之中,精挑細選400本上架呢?那就要考圖書館老師黎海船的功力了。「首先我要顧及各個年級的程度,所以每類圖書都需要存放一些。同時我亦會盡量選一些系列圖書,目的是『吊』他們胃口,當同學在自助借書機借完一冊後,若再想看其他集數的話,就要來圖書館找。」另外,她還會配合跨學科學習的需要,令孩子做專題研習時,至少可從自助借書機找到書來參考。 扭蛋抽問題 查書找答案換獎品 校長作為「橋王」,點子又怎會只得一台智能借書機呢?他還借助孩子至愛的扭蛋機和機械人作招徠,務求令他們求「書」若渴。「扭蛋機也是今學年新增,放在圖書館內,小朋友先扭蛋,再看書,然後回答問題,答對就有獎品,就是這麼簡單。」說起扭蛋機,周德輝一臉得意。 黎海船補充,扭蛋機一台兩組,一組供初小生玩,另一組則以高小生為對象。扭蛋內藏有書名及問題的字條,小朋友需要找出相應的圖書細閱,然後再回答字條上的問題,答對即可獲贈小禮物,「因為兩組扭蛋機所選取的圖書程度不同,所以鼓勵學生去玩所屬年級的扭蛋機,那就可以增加答對問題的機會率」。 擔任圖書館老師10多年的她不諱言,因着學生閱讀文化的改變,近年同業也絞盡腦汁去鼓勵孩子拿起書本來看,「10多年前的學生很單純,很聽老師說話,老師推介什麼書,儘管很多字,他們也照看如儀;但現在電子產品實在太吸引了,小朋友對文字書的興趣相對減弱。所以,為了把孩子從科技產品中搶回來,大家都用上很多方法,包括近年出版的圖書,也變得愈來愈色彩繽紛、愈來愈多插圖」。 伴讀機器人跟學生做好朋友 周德輝也認同,科技發展固然重要,但書本世界亦是一個大寶藏,應該雙軌並行。所以大天也刻意用上科技去推動閱讀,不單有智能自助借書機,還有兩台購自台灣的伴讀機械人,在圖書館坐鎮。「這是一個閱讀獎勵計劃,學生要達到指定的閱讀數量,才有機會聽『阿喜』(喜閱)和『阿樂』(樂閱)這兩個機械人講故事。」 這兩個伴讀機械人不單可播放一系列英普的經典童話故事,還懂得跟小朋友互動。謝家毅解釋:「這兩個機械人結合了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夠跟學生對答互動,亦有表情、肢體動作,可以前後踱步,配合故事劇情。」 黎海船笑言,自從去年圖書館添置了兩個伴讀機械人,大大刺激人流。「學生常嚷着要來探『阿喜』和『阿樂』,當他們猶如好朋友。而為了取得聽『阿喜』和『阿樂』講故事的入場券,大家更積極借書。現在逢周五午息時,它們都會跟小朋友見面,每次10個名額總是爆滿!」 「智‧smart library」自助借書機的外形和操作模式,都跟平日所見的自動販賣機一模一樣,只是它供應的並非飲品、零食,而是孩子的精神食糧。(受訪者提供) 學生選取心水圖書後,只要掃描圖書的條碼,借閱手續便完成。而學生的借閱資料,會即時傳送到學校的圖書館系統,讓圖書館老師掌握到借閱數據。(劉焌陶攝) 受電子產品的衝擊,這年頭的孩子對文字的興趣相對減少,如何吸引他們重投書海,教育工作者都絞盡腦汁。(劉焌陶攝) 伴讀機械人結合了人工智能技術,不單可播放一系列經典童話故事,還懂得跟小朋友互動。看!學生聽得多投入。(劉焌陶攝) 哪個孩子不愛扭蛋?但這部扭蛋機扭出來的,不是精品,而是寫有書名及問題的字條,學生需要閱讀指定圖書及答對字條上的問題,才會獲得禮物。(劉焌陶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4期]

詳細內容

問專家:孩子扭看電視不停哭 遊戲中培養不同興趣

問:我的小朋友現時14個月大,因為婆婆公公體力有限,所以每當照顧不到他,便會開電視給他看,以致他經常自己拿電視遙控器給我們,要我們開電視給他看,不給的話便不停哭,甚至躺在地上哭鬧。我試過叫他不要再哭,也試過摟住他讓他停止,但每次我一說話,他便哭得更厲害,哭累了便睡着。有時候帶他上街也一樣,去到超級巿場,見到想要的東西,未懂說話的他便給做一個「please」的手勢,要我買給他,如果我不買,他又是大哭。請問我應該怎樣教他呢? 文:顏燕雯      資料提供:香港小童群益會(港島東區及營舍服務)服務總監王美玲(註冊社工) 答: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孩子的生理發展。在14個月大,即1歲左右,幼兒慢慢學習走路、說話,這些都是一個信號,告訴爸媽他開始學會獨立,所以會不斷測試自己的能力,亦包括測試父母和照顧者的底線。這種父母眼中的所謂「野蠻」、「麻煩」行為,只不過是他們需要靠自己探索世界的一種成長任務,並非要與父母對着幹。可是另一方面,很多事情他們還未有能力自己應付,仍然需要依賴父母幫忙,要在成人身上得到安全感。所以,他們既不想聽父母話,又想要父母幫手,這時候,父母便應按着一個大原則去管教孩子:引導他們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做。 父母忌情緒失控 語氣溫柔而堅定 從這個案看,先說看電視的問題。父母可制定一個時間表,因為孩子還小,時間表可以用非文字表達,如用照片、圖畫代替。上面指出每天什麼時間可以看電視,當然,孩子未必會立即明白,這也不是容易執行的,但只要大人是按照規律進行,持之以久,他便會慢慢掌握時間表的運作。此外,家長亦可嘗試用大量遊戲去取代看電視,從遊戲中為他培養和建立不同興趣,即使家長忙着洗菜,可給他一棵菜把玩;忙着洗衣服,又可以給他一條毛巾摸摸,總之,讓他忙着去玩、有趣味的學習,都可以使他忘記了看電視。 至於扭計要買東西,家長可預先與他說明原則,「今天只買媽媽要的東西,如果你不扭計買東西,便可以去公園玩……」到超巿時,又再說一次。只要他做到,便給他一個即時獎賞,如他喜歡的小零食、遊戲等,讓他明白這個邏輯。若他仍然哭鬧,記着用溫柔而堅持的語氣,告訴他明白他不開心,讓他站在一邊哭,給他一個時限,如半小時,在之前不要不斷問他是否哭夠。家長勿因小朋友哭鬧而自己情緒失控,因為你愈兇惡,孩子愈會捍衛自己的權力,與你硬鬥。只要他明白扭計是沒有用的,下次便不會再犯了。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問專家:遊樂場遇上小惡霸 父母應即時介入?

問:K1的兒子在遊樂場玩耍時,經常被其他較年長的K3孩子欺負,如打尖或霸着滑梯不讓兒子玩,每次都令他很不開心。身為家長應怎辦?應即時介入?要求K3的小孩排隊或讓出滑梯?而且每次見到K3的父母坐在場邊一旁,看到孩子們的這些行為,也愛理不理,我需要向對方父母投訴?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註冊社工凌婉君 答:若然兩個小朋友在遊樂場玩耍時爭執,基於安全理由,家長有需要介入分隔他們,避免衝突發生,令雙方受傷。若然兒子表現激動,也需要一個安靜及安全的環境冷靜下來。但當他回復平靜時,家長也可教孩子,如果再遇到被打尖等類似情况,可向對方提出要排隊等要求。若再三提示後對方都不理會,甚至惡言相向,唯有稍為忍讓,或者要去另一個地方玩。 教孩子要求對方守秩序 不過,最重要是讓兒子知道,去另一個遊樂場玩或忍讓,並非要懲罰他,而是爸媽擔心他的安危,想保護他,不想他和對方發生爭執衝突。否則貿貿然帶走他,孩子可能覺得自己受到懲罰,明明自己沒做錯,因而感到委屈。再者,可借這個機會,向兒子解釋公平的原則、排隊及守秩序的重要,要確保每一個小朋友包括自己也可享用場內的設施。 另一方面,來信家長也問到,在那個時候應否直接指摘該K3孩子,以及教導對方守秩序等,我建議盡量不要這樣做。 因為家長不清楚對方的身心狀况,可能本身K3小孩有特別的原因,才會引發這些行為,例如近日情緒有困擾。如果貿然直斥其非,可能會傷害到對方。 若然家長想向對方父母表達時,別以指罵的態度向他們投訴,要心平氣和地說出事實的情况,也可解釋自己一家先行離去,是避免孩子間的衝突加深。至於之後人家會否管教兒子,我們也不能控制。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關愛教室:坐「陀螺」「龜殼」 上課郁身郁勢更專心

  從小到大,教師都教導我們上課必須坐定定,動也不動叫「乖」,「郁身郁勢」就是「曳」。但本港有小學卻一反傳統,把個別班房四平八穩的傳統座椅換掉,改用「彈性座椅」(Flexible Seating)。這些座位有的像健身單車,有的可左右搖晃,甚至有像龜殼般,可以讓整個人坐進去。雖然學生「攞正牌」郁身郁勢上堂,但課室秩序不單未有因此而大亂,他們反而表現得更專心! 文:沈雅詩、顏燕雯、許朝茵      攝:黃志東 動感教室反傳統 靠「郁」提升專注 記者久聞近年歐美有不少學校都把死氣沉沉的課室打造成「動感教室」(Kinesthetic Classroom),不單用上很多有趣的教具,學生亦不需要端端正正地坐着上課,課室內各式各樣的「彈性座椅」,讓學生或企、或跪、或搖、或晃、或彈,甚至像踏着健身單車般,總之學生可按自己喜歡的坐姿去坐,輕鬆自在地上課聽書。 這台Pedal Desk外形酷似健身單車,但即使學生使勁踏着踏板,桌面也不會震動,學生仍然可流暢地書寫。 各有學習模式 「郁」不一定分心 今個學年,「動感教室」終於在香港出現!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是全港首間,亦是目前唯一引入「彈性座椅」的學校,校方以二年級某班作試點。「傳統以來,教師所接受的專業培訓,都只是學習怎去訓練學生坐定定上課,但就忽略了小朋友的獨特性,他們各有不同的學習模式。有些孩子的確可以靜靜坐着聽書,但有些不行,一定要『郁』才聽得入腦。」校長張偉菁說。 張梓翹(左)與團隊正研究學生使用「彈性座椅」前後的上課表現。 她打趣謂,莫說學生,教師亦然,「若我跟教師開會超過20分鐘,大家就開始出現不同的反應。教語文的教師,尚可繼續專心抄筆記,然而教體育的,便開始玩筆、轉筆。只是成年人可運用自制能力控制自己坐在椅子上繼續聽,但孩子逼不來的」。 張偉菁一直希望打破這個悶局,恰巧「良師香港」(Teach For Hong Kong)計劃在上學年派來項目教師張梓翹,她得悉美國有機構就「動感教室」做了近20年的研究,成效顯著,於是便大膽把這套創新的理念引入,並於今個學年在該校試行。 孩子最喜歡安坐Green Rocking Turtle Shell內看書、背書,說記憶力特別好,真的嗎? 專業設計符合力學 確保安全 記者走訪了這個「動感教室」,班房的佈局跟一般學校分別不大,但在課室最後位置,卻有兩個同學正坐在一台有踏板的桌椅(Pedal Desk)上,他們雙手在桌上做習作,但下肢卻踩着踏板;有5個學生則坐在像陀螺一樣會搖晃的椅子(Wobble Chair)上,但他們卻使用一般的桌子放書本;還有一名男生,脫去鞋子,坐於一個形狀像「龜殼」(Green Rocking Turtle Shell)的椅子內,他手持課本逍遙自在地看,前面並沒有擺放桌子。 張梓翹亦是這班的班主任,她說,現時每星期都安排7名學生輪流試用「彈性座椅」,其間會收集數據樣本,「雖然研究仍然很初步,但我發現,『郁』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否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給他們動一動,腦袋『醒神』些,專注力、吸收力也會好一點」。 校長張偉菁指出,一味要求學生坐定定上課已經不合事宜,她笑言,成年人也未必做得到。 她表示,面對這些新奇有趣的「彈性座椅」,最初學生也有戒心,「因為傳統以來,教師只會照顧視覺及聽覺學習型的學生,我們往往忽略了動覺學習型的小朋友,在課堂上,教師總是不希望他們有任何動作。所以,我要明確告訴學生,只要不騷擾其他同學,當他們坐在『彈性座椅』上,是可以隨意動、隨意搖晃的」。 問到「動感教室」既然好處多多,何不在全校實行?張偉菁笑着回答:「因為貴!」她透露,一台Pedal Desk要8000多元,一個Turtle Shell則要近1500元,一張Wobble Chair也要600多元,還未計運費。「這些椅子全部經專人設計,符合力學等品質鑑定,所以價錢比較貴,但我們又不想用山寨貨,怕學生會跌倒受傷。今次經費,都是由馬會慈善基金(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 這張Wobble Chair的圓形底部是可轉動、搖晃,而且經專業設計,確保安全不會跌倒。 設地壺球小組 訓練手眼協調 說到孩子「郁身郁勢」,自不然會聯想起SEN學生。雖然近年政府都有投放資源給學校,但仍然是杯水車薪。現時,教育局為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專業支援及教師培訓,協助學校照顧SEN學生。由2019/20學年起,「學習支援津貼」中第三層(為有持續及嚴重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個別化的加強支援)個別津貼額亦有「加碼」,但加碼的同時,卻削減了部分資源,令學校或需重新調配資源和人手。 聖公會聖多馬小學開辦地壺球小組,希望能藉此提升專注力不足學生的手眼協調、合作及專注力。 學科教師「轉職」SEN支援老師 以津貼小學為例,學校每學年會按SEN學生及成績稍遜學生人數獲得「學習支援津貼」,人手方面,亦會獲轉換(從學校現有教師中調配)或提供額外教席,這些教席的職銜為「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 以聖公會聖多馬小學為例,校長鄧依萍說,「學校本身不是獲取多津貼的『大戶』,今個學年開始,編制上開設了一名『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但實際上是減省了以往『專科專教老師』的數目,根本沒有增加人手。學校唯有向校內教師招募,請他們考慮『轉職』,最終才能合乎教育局要求本校有兩名教師負責這項目;此外,教育局表示已給予學校在2019年度起開設一名『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所以在過去獲批的總津貼內會被扣減60萬元,以抵消以上提及開設的常額教席。在這變相不加反而減的『計算方法』,令學校少請了一名合約教師及兩位TA(教學助理),他們的工作最終轉嫁到其他教師身上。」 有些SEN學生上課時坐不定,或者因為剛由幼稚園升上小學而不習慣傳統上課模式,有時候上課不合作,或情緒上需要即時支援,教師便要立即進課室協助。鄧依萍說,以往這些工作是由TA負責,現在則要由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或主任幫手,但若這兩名教師正在上其他課,學校的主任,甚至副校長和她自己也得前去幫忙。 今年由體育科教師兼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的葉思敏說,現時她需要和特殊教育需要支援主任共同策劃一些行政工作,以及為有需要學生提供支援。「我以往專責球類活動,所以設立了一個地壺球小組,希望藉此能幫助專注力不足的學生,訓練他們手眼協調、合作性及專注力。」她強調學校不會以「SEN」去標籤學生,反之只要認為任何學生有這方面的需要,都會邀請他們參加這項活動,因為學校最想做到的,是協助填補學生某一方面的缺漏。」成為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除了在教學課堂上要重新調配外,她還需要在兩年內修畢「融合教育三層課程」。 鄧依萍 學習困難「多樣」 津貼不足應付 至於另一支援上的困難,是資金仍不足。鄧依萍認為,現時小朋友的學習困難更加「多樣化」,不再只是集中在讀寫障礙、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等問題,「如果小朋友只是小手肌有問題,影響到他寫字,我應該找哪種治療師來幫忙?是否特別請一個職業治療師專責做這種訓練呢?要開設一個感統訓練房間嗎?哪裏有這麼多資金,這麼多資源?要知道一對一的治療是需要花很大的資源,政府提供的津貼亦是給學校整體運用,而且必須依照指示運用津貼,每個項目不可超支,以添置教材為例,費用是數百元或千多元,但若多過萬元的話,學校需要從其他津貼去支付」。 她續謂︰「只要學生有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無論誰都會找方法去幫助學生面對學習困難,哪管他是那一類有困難的學生,都應該獲得協助。加上坊間專業人士並不多,小朋友在私人機構上一小時訓練動輒數千元,試問學校又怎有競爭力去請他們到校呢?可能要靠學校自己向私人基金申請資源來救救香港的孩子。」   教學助理貼身照顧 助跟上進度 既然公帑支援不足,很多學校唯有各出其謀,自尋出路。正如積極推行融合教育的新會商會學校(下稱新會),便透過籌款聘請了多名教學助理(TA)協助教師上課,既可貼身照顧SEN學生,也打造關愛校園,令一眾學生在包容與友愛的環境下學習及成長。 在課室內既有學科教師也有教學助理(TA),TA不單照顧SEN學生,也會顧及其他學生需要。 改善學生行為情緒 新會全校有300多名學生,校長呂錦強指出,當中有1/4人是SEN學童,其中一半屬自閉症。雖說SEN學生有可能在堂上行為失控,影響課堂秩序,但採訪當日,記者觀察不同級別的上課情况,卻未發現有這問題,各個班房均很安靜。 呂錦強解釋,這正是TA和教師合作的成效,「每班均有一名TA協助老師,他們可照顧SEN學童,如見孩子行為失控,會即時介入,讓大家安靜上堂,同時也令SEN學生懂得控制自己行為,遵守規則及專注上課。另一方面,教師會因應學生的情况,安排TA帶領部分學生作小組學習,幫助他們跟上進度」。但他強調,TA的職責不只是關顧SEN學生,亦會顧及其他學生需要,惠及全班同學。 為了節省日常開支,讓資源用在學生身上,校內不少佈置及教材都是教師自己做,以降低成本。 帶領小組學習 全校共有13個TA,每個起薪點約1.1萬元,單是每月支出已逾10萬,成本不菲。呂錦強不諱言,單靠政府津貼並不足夠,要另靠家長及市民的捐助,才可聘請足夠人手。「近年政府的確有聆聽學界訴求,投放更多資源在SEN支援上,我們所獲的津貼也有增加,但仍不足以應付所有開支,需要靠每年家長及其他市民合共約60萬的捐款,學校才可提供足夠的支援。」誠然,學校向來沒有舉行大型籌款,很多家長,以及從不同媒介認識新會的市民,因認同校方的辦學理念而主動捐獻。而新會的辦學團體每年也捐出20萬至25萬元,但這筆捐款主要用來聘請外籍教師。 課室外有一張小書桌及數張椅子,方便TA帶領學生到這位置作小組學習。 不過,即使有財力,要聘請足夠的TA也非易事,很多學校也大呻人手流失率高,很難請人。呂錦強直言,很多TA任職一段時間後,便進修轉行做教師,但幸好「走得快也請得快」,通常不久便請到新人填補空缺,「很多TA辭職後也推介其他人來見工,因為我們的TA有份參與教學、處理學生問題,甚至和教師一起見家長,學到與家長溝通的技巧,這些經驗有助未來投身教育行業,所以吸引不少新人申請」。 新會近日加入兩名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及一名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專責處理SEN學生,但他認為,TA的功效仍然是無可替代,未來希望有足夠資源,繼續以此方法來支援SEN學生。 呂錦強 ■助理分享 以身作則 培養學生包容 共建關愛校園 薛巧怡中五畢業後便加入新會,從事TA工作11年,她認為TA可幫助教師教學,「舉例,我們會按教師的要求,帶領SEN學生到課室外作小組學習,以鞏固孩子之前所學的知識,讓SEN學生也可跟得上進度」。 正因TA需貼身跟進SEN學生,從中留意到他們的不同需要,「若SEN學生出現情緒問題,TA可從堂上觀察到,可以和教師或家長討論,了解學生情况,從而協助他們改善問題」。 她又說,TA不時在堂上照顧SEN學生,其他學生見到,久而久之,也了解SEN學生的需要,有助他們包容及接納不同個性的人,懂得互相幫忙,從中可培養其他學生的品德,建立關愛校園。 薛巧怡 專家的話:「彈性座椅」調節覺醒狀態 對於有小學引入「彈性座椅」的安排,協康會職業治療師楊志凱對此表示欣賞,認為某程度上,的確可幫助學生更集中精神,「其實近10多年,針對ADHD(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職業治療師在帶領小組訓練時,很多時都會用類似方法。我們會讓小朋友坐在fitball(健身球)或充氣咕?上『彈下彈下』上課,也建議幼稚園及學校使用這個方法」。他指出,根據外國研究顯示,ADHD的孩子在這種模式下學習,不論行為表現、生產力、專注力,以至書寫動機等,都有正面的提升。 楊志凱解釋,一個人能否集中於活動之中,取決於3項因素,包括個人能力、活動要求及環境配合。以小學生為例,他們的專注能力一般只有約20分鐘,患有ADHD或其他專注力較弱的學童,就只得10多分鐘或更短時間。然而,學校的課堂,一節介乎30至40分鐘,學生需要長時間專心安坐,從活動要求來說,要求是高的。 而為了維持在一個平衡的覺醒狀態,即是指頭腦清醒及有集中力,他說,年幼的小朋友,特別是專注力弱的孩子,大多需要「郁」去維持自己「醒神」一些。「小朋友愈要坐定,覺醒狀態就愈低,專注力亦愈弱。成人察覺到自己集中力下降時,或許會望望窗外景色,又或者聽聽音樂,去調節覺醒狀態,但許多孩子需要透過身體活動去滿足自己的感覺需要,才能達至平衡的覺醒狀態。」 因此,如課室設有「彈性座椅」,容許學生可在固定範圍內「郁」動,這種環境配合,相信更有助他們專心上課,「這些椅子的設計,可提供孩子適量的前庭覺、本體覺刺激,這是傳統椅子所沒有」。 楊志凱 僅作輔助 課堂互動更重要 不過,楊志凱強調,「彈性座椅」並非靈丹妙藥,只能視作輔助工具,「更重要是教師可改善課堂的流程,例如課堂有更多的互動,不論是小組討論或動手做的機會,甚至安排走出課室去學習;家長也要改善生活流程,讓小朋友在課餘時更多到公園跑跑跳跳」。他形容感覺刺激對小朋友來說猶如「食飯」,「食飽了便會『郁』少些」。 另外,他又提醒,對於一些肌肉張力低、坐姿不穩的學童來說,未必適宜使用「彈性座椅」,建議應先諮詢職業治療師的專業意見,避免發生意外。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