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家庭:郁郁手腳身體好 親子捐山窿 運動增感情

中小學及幼稚園暫停面授課至農曆新年假期,政府轄下的兒童遊樂設施也暫時關閉。小朋友長時間留在家中,擔心他們運動量不足?不如跟長跑教練蘇凱男(蘇sir)學習一些適合在家中做的親子運動,既可鍛煉體格,也可增進親子感情。 (註︰本版相片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蘇sir跑齡逾20年,曾多次代表香港出征國際田徑比賽,例如2003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現時是全職教練,亦是一子之父。6歲的兒子庭逸(Jace),平日紮紮跳,喜歡行山及踏滑板車,惟在疫情下,蘇sir不得不減少和他外出,一家人留家的時間也多了。 通常孩子在家中,百無聊賴時便會抱着遊戲機不放,令家長非常頭痛,但蘇sir沒有這個煩惱。他表示,去年疫情爆發初期,為免兒子常留在家中喊悶,便主動買了一部遊戲機給Jace,誰知小豆丁不太熱中,反而寧願在家跟爸媽做運動或玩遊戲,最後更將遊戲機擱置一旁! 家長一起做 孩子更投入 蘇sir表示,其實想孩子有動力做運動,首要是家長以身作則,和子女一起做,這才可以令孩子投入。而且親子齊齊做運動,亦可增進彼此的感情。另一方面,爸媽亦要讓孩子感受到做運動的樂趣。他表示,有些父母對子女要求嚴格,以踢足球為例,家長希望孩子踢到一定的水準,所以不停糾正他們的技術,「這只會讓小朋友覺得自己會犯錯,經常被指摘,未能感受運動的樂趣」。 勿太計較技巧 享受最重要 他強調,和孩子做運動時,毋須太過計較他們的技巧或運動成效,最重要讓他們好好享受過程。就正如蘇sir身為長跑教練,也不急於傳授跑步技術予兒子,即使兒子主動問及有關跑步技巧,他都只是簡單答一兩句,「現時主要希望他培養運動的習慣,至於技術方面,留待日後他想學才教」。 在疫情下,他提議父母不妨帶孩子到人少空曠的地方「放電」,或者在家中做些親子運動,以保持他們有一定的運動量,否則小朋友一旦習慣「宅」在家中「坐定定」,日後未必再有動力做運動。 今次他推介3項適合在家中做的運動,建議一星期做2至3天。 .捐山窿(圖) (楊柏賢攝) .手牽手深蹲(圖) (楊柏賢攝) .俯臥撐(圖) (楊柏賢攝) ■有片睇︰親子運動,bit.ly/3oNAVbF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9期] 文:許朝茵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克服選擇性緘默症+讀寫障礙 「怕醜女」當上言語治療師

Wincy的童年雖受着選擇性緘默症和讀寫障礙的雙重困擾,但憑着不放棄的精神,她一樣學有所成。(賴俊傑攝) 孩子在課堂上勇於發問嗎?做功課是否有條不紊?這些往往是大家用來「預測」小朋友是否讀書材料的準則。但既是註冊言語治療師,也是註冊教師的鄭穎賢(Wincy),兒時卻患有選擇性緘默症,是個非一般的「怕醜」女;兼且有讀寫障礙,功課作業永遠做得一塌糊塗。然而,Wincy最終跨越了這條崎嶇的學習路,取得雙碩士學位。誰敢說SEN孩子,就一定不是讀書的材料呢? (註︰本版相片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不論是昔日當幼稚園教師,還是現在轉做言語治療師,Wincy都一直「靠把口搵食」,很難想像她患有選擇性緘默症。這是社交焦慮症的一種,患者雖然有正常的語言能力,但在某些環境下會表現退縮,難以張口說話。 上堂答問題 聲音「卡」在喉嚨 「這個情况我小學時比較嚴重,在教師眼中,我『文靜』、『內向』,但實情是我很緊張、說不出話來,甚至背後有同學取笑我是『啞』的。」Wincy回想最經典的一幕,是有次教師要求她答問題,她站起來答了,但教師說聽不到,「就連身旁的同學也說聽不到」,結果她走到教師的耳邊再說一遍,對方還是說聽不到,「那時我以為自己講了,現在才知道其實沒有,根本說話一直卡在我喉嚨,沒有說出來」。 Wincy的「害羞」問題,直至升中後才有改善,「可能轉了新環境,又遇到一班比較包容和接納我『唔出聲』的同學,情况慢慢好轉」。說到目前的狀况,她強調不影響日常工作,「當我帶着身分角色去跟別人溝通,例如我以言語治療師身分處理個案時,沒問題的」。只是,她仍然抗拒坐小巴,因為不敢叫下車,亦害怕致電給陌生人,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 讀障困擾 拆字抄寫助記憶 選擇性緘默症雖然影響Wincy的童年社交,但困擾遠不及讀寫障礙,「寫鏡面字、串錯英文、抄中文經常多一筆或少一撇、看書時跳行跳字,這些問題我統統都有」。小時候的Wincy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已經很努力,卻換不到好成績,「父母只歸咎於我粗心大意」。 儘管讀障問題沒有「痊癒」,但Wincy有小工具幫忙,一樣可以享受閱讀樂趣。她習慣用黑間尺指着逐行看,一來更聚焦,二來可遮蔽已看完的段落,減少視覺上的干擾。(賴俊傑攝) 為了避免「粗心大意」,Wincy不斷找方法幫自己,「中文比較難,唯有盡量用口訣去記,像『聽』字,會念成『耳』、『王』、『十』、『四』、『一』、『心』;亦很有警覺去提醒自己,把字拆細看,檢視每個部分有否多一筆或少一撇。更愚蠢的方法,就是抄寫很多遍,希望加深記憶。」 由讀障女孩到今天成為專業人士,Wincy走過的路並不平坦。她中五畢業後,先後修讀旅遊業和酒店業的文憑、高級文憑課程,再銜接海外大學,但她只在相關行業工作過很短時間,便轉攻讀教育文憑、教育碩士,「因為一直很想教書」。Wincy表示,修讀專科反而比起中學時更輕鬆,「因為主要用英文讀,我懂得phonics,便幫我解決到部分串字的問題,而且學科經常都是用一堆固定的生字,會比較容易應付」。 Wincy曾在浸大攻讀教育學碩士,當過幼稚園教師。(受訪者提供) 及早識別治療 讀障少冤枉路 至於後期修讀言語治療,又是另一個故事。Wincy當上幼稚園教師後,接觸到很多SEN學童,或許由於自己都是同路人,很想幫他們,但發現在課程框架下能做的不多,「那時幼稚園的師生比例是1:15,我要兼顧教學進度,實在沒太多空間幫到這班小朋友」。 於是她毅然重返校園,修讀言語治療,畢業後決定自己執業,希望有更大的彈性,能在自己的範圍內做更多,「現時每個月,我都會騰空2至3日,為有需要的基層SEN學童免費做言語發展進度檢查」。她說,SEN尤其是讀障的孩子,只要及早識別、介入治療,他們的能力可以有很大的提升,不用像她當年走那麼多冤枉路。 Wincy針對讀障學童的需要,精心設計不少教具。(賴俊傑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3期] 文︰沈雅詩

詳細內容

知多啲:3次優質相處 擋7次親子衝突

鄭惠君(受訪者提供)香港小童群益會陽光校園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計劃服務總監鄭惠君(Joel)表示,親子衝突在所難免,但衝突過後能否修補關係,要視乎平日有否「儲蓄」感情,「有研究說,縱然親子間經歷7次衝突,但只要大家之前『儲』過3次非常優質的相處時間,仍足以抵擋這7場風暴」。適時讚賞 勿只關注壞行為她補充,家長和子女建立共同興趣、製造共同經歷,是「儲蓄」感情的好方法,「若然大家都在同一起步點,可以一起經歷成功,一同面對失敗,那就更佳」。另外,透過言語、文字或擁抱,具體地向孩子傳遞愛意,並且適時讚賞,以及多關注子女的舉動,都有助促進親子間的感情。「很多時,家長只會關注孩子不好的行為,例如見到他們跳梳化,便喝斥『唔准跳梳化』;反之,當小朋友安坐時,我們又不會作出任何回應,因為總認為『坐定定』是理所當然的事。」但Joel提醒,家長多向孩子發出正向關注,有助他們建立安全感,並增加對父母的信任,使彼此關係更緊密,其實效果不遜於陪伴他們玩樂。[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1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改變異樣目光 給一個善意笑容 繪本細說SEN童心聲

說起ADHD(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很多人都會即時把他們定性為「無時停」、「四圍走」、「大叫大嗌」的一群,但真正了解他們需要的人不多,更遑論發掘孩子的優點。新一代治癒系作家陳塵(Rap),最近推出了一本以ADHD為題材的繪本,透過他筆下的Dustykid,或許你會對這班不一樣的孩子,有不一樣的體會。 文︰沈雅詩 ADHD學童或許有時會作出滋擾行為,但其實他們並無惡意,只要大家抱有理解和體諒的心,彼此便可和睦相處。(Wavebreakmedia@iStockphoto) 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孩子,Rap不感陌生,因為多年前,他的公司便來了一名有亞氏保加症的實習生。「這個年輕人其實是朋友的兒子,我會形容他十分卓越,對於自己感興趣的題材,他會非常專注地去研究。」Rap憶述,當年這名友人很喜歡潛水,攝錄了不少海洋影片,他希望Rap幫忙標註每種魚類的品種和名稱,「那時資訊科技還未像現在普及,不容易上網找資料,我真的做不來」。Rap索性把這個「重任」交還朋友的兒子——那個不一樣的實習生去處理,「他很厲害,從書中找到很多資料,很快便完成了」。 異樣目光 窒礙身心發展 雖然這個年輕人天資聰穎,但亦有旁人難以理解的一面,「我帶他去大牌檔吃飯,他會把餐牌上的每個字逐一讀出來,我覺得他很有趣,但餐廳伙計不是這樣想,覺得他在滋擾其他客人」。 的確,並非所有人都像Rap能對SEN孩子有這樣大的包容,經常接觸ADHD學童的救世軍新界西綜合服務高級主任冼良佳表示,社會大眾對這些「特別的孩子」投以的奇異目光,會窒礙他們身心發展,「仍然有些家長是很少帶ADHD子女外出的,例如去酒樓、逛公園、坐巴士,因為這些小朋友的控制能力很弱,常橫衝直撞,又不時大嗌,旁人的目光,會令家長很尷尬,形成很大的壓力」 治癒系作家陳塵憶述,多年前公司曾有一名患亞氏保加症的實習生,雖然他的行徑有時令人費解,但整體表現也很優秀,十分可愛。(黃志東攝) 真人真事 喚起社會關注 為關顧這班與別不同的學童,救世軍在2018年成立「不一樣的5**學院」,幫助SEN學童發掘學業以外的潛能,從而建立成就感,提升他們的自尊,「如果外界把SEN定義為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我們的想法卻是Special Excellent and Nice(特別、卓越和友善)」。冼良佳說,只要我們願意給予機會,SEN孩子其實是特別、卓越和友善的一群。 去年,學院更與新創建集團攜手啟動為期兩年的「不一樣的5**家庭」計劃,除了為SEN學童安排多元的潛能培訓,更支援學童的家庭所需,並透過公眾活動喚起社會關注。而Rap也積極參與其中,繼去年以Dustykid創作主題新巴「塵巴士」,宣揚SEN學童心聲後,今年再出版繪本《給尚未了解ADHD的你——好動的課堂》,整本書的內容,都來自真人真事。救世軍屯門青少年綜合服務隊長楊慧珊補充︰「故事內容,是集合我們日常接觸ADHD小朋友及他們家長遭遇過的片段、真實的經歷,組合而成的。」 《給尚未了解ADHD的你——好動的課堂》將出版1000本實體書,免費派發給市民,亦有電子版,供免費下載。(新創建提供) 讓街坊「理解」 讓同學「接受」 經歷兩個多月的創作,Rap希望把這本書帶給兩個目標受眾,一是街坊,二是學生。「作為街坊,看見ADHD的孩子,你一個善意的笑容,已經向家長傳達到『我明白』的信息,可以大大減輕他們的壓力;作為學生,當你真正認識身邊ADHD的同學,其實他們也很可愛和善良,你願意跟他們玩、協助他們,你同樣會感受到快樂,令自己成長。」 《給尚未了解ADHD的你——好動的課堂》將印刷1000本實體書,免費派發公眾,亦備有網上版,供免費下載。詳情可留意「不一樣的5星星學院」facebook專頁的公布。 繪本主要有兩個受眾,包括街坊和學生。(新創建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3期]

詳細內容

問專家:模仿外婆口頭禪 2歲半小童講「打死你」

問:我和丈夫是雙職家長,日間不時會把3歲兒子交給外婆照顧,但外婆有些不太好的「口頭禪」,如常說「唔要就罷就」、「唔乖就打死你」、「你曳你媽咪打你」,令小朋友2歲半學懂說話後不久,已懂得說「打死你」,不單會對成年人說,也會和玩具公仔說,亦常常出手打人或搣人。我們曾勸告外婆小心言行,因為孫兒會學她說話,但外婆認為無問題,只是「口頭禪」,反指摘我和丈夫為何要針對她,以及剝削其言論自由。請問該如何阻止外婆在孩子面前說不好的話?又怎樣改善小朋友的言行? 答:小朋友的確喜歡模仿身邊人的說話,他有可能是從外婆身上或從遊樂場等地方,在其他人身上聽到一些負面的語句。我建議來信的家長,可先了解兒子說出這些字眼的用意,他當刻是否想以此來停止別人的一些行為?或許外婆一罵「唔乖就打死你」,他自己也會停止某些言行,以致他在遊樂場玩耍時,若遇到別的小朋友跟他爭玩遊樂設施時,便說出這句話,期望可阻止其他人跟自己爭玩,他也視之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另外,孩子或許覺得,他每次一說這些話,父母的反應便很大,感到自己受關注,更覺有趣。 讓孩子知道說話傷人 非解決方法 家長一旦明白小孩說話背後的意思後,便可作出相應對策。首先,讓他知道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因為這些說話會傷害別人。其次,若發現孩子是想藉此獲得父母的注意,家長便宜採取冷靜及平淡的方式教導;與此同時,也要多讚賞孩子不同的優點,否則,他可能會感到做得好時,沒有人理會,反而說這些話才會引人關注。最後,家長也要教導子女良好的社交技巧,可以和小朋友共讀一些培育品德的繪本。當孩子完全明白打人或罵人不對時,若日後外婆再說這些「口頭禪」,他甚至可能會主動糾正外婆。 至於外婆方面,相信她有豐富照顧小孩的經驗,不妨多發掘她照顧孩子的優點,找出一些她管教有方的具體例子,並高調讚揚外婆以身教培養出孫兒有良好的品德,從而讓老人家明白,自己是孩子的模仿對象,自己的優點可傳給孫兒,同樣一些說話語調也會讓孩子有樣學樣。這樣可令長輩較易接受批評,並願意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吳健文(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社會服務協調主任)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8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1歲開始性教育 不算早

子女不過剛足1歲,便向他們灌輸「性教育」,會否早了一點?提出這個疑問的父母,或許誤以為幼兒性教育等於談論戀愛教育、安全性行為等等,其實不然。0至6歲幼兒需要的性教育,是建立性別的自我、確立至親密的關係,以及知道「我從哪來」。父母是幼兒最佳的性教育老師,而且爸爸對兒子、女兒的成長均有獨特的角色。 護孩心切的爸爸,往往傾向為兒女避開與性有關的事,但這卻有可能令子女對性過度無知,無知有時會導人走向危險。孩子只知避開眼前的火焰,卻不認識火本身的好與壞,也不懂得滅火的步驟,這無助孩子運用火和避免傷害。 爸爸選擇含糊其辭,可是子女很快就會發覺爸爸有所隱瞞,甚至會挑起他們對性有更大的好奇心。往後子女同樣選擇不與父母談性,爸爸就白白錯失與子女談性價值觀的機會。 儘管有些爸爸想過去教,但又認為坊間素材太前衛,不合適自己的處境和信念。唯有束之高閣,「讓老師去教」。可是學者卻認為,孩子6歲前對性的基本觀念雛形已成。這樣說來,父母還是需要在家裏傳授性教育。孩子年紀很小,教什麼才好?幼兒的性教育有幾個重要目標,其中一個是建立性別自我。 6歲前性觀念初成 須建立性別安全感 對自己的性別有自信,是指你的兒子喜歡自己作為一個男孩,或你的女兒喜歡自己作為一個女孩。這種對性別的安全感(gender security)並非與生俱來,需要主要照顧者妥善地看顧子女的成長,才能令他們獲得性別自信。 小孩獲得安全感的方法是模仿。孩子會模仿與自己關係良好的人——每天替他餵食、換片、擁抱、陪伴的人。女兒與母親都是女性,母女關係良好,足以幫助女孩完成自我的性別認同,因為女孩從同一性別的母親身上,會更容易獲取安全感。 兒子的情况則比女兒複雜。有臨牀心理學家曾說:媽媽能培養出男孩,爸爸能培養出男人(mother makes boys but father makes men)。男孩須在情感上與母親分離,並與關係良好的父親逐漸形成男性的認同。當兒子肯冒險走出來,母親肯放手,爸爸又肯接手時,他就在爸爸身上模仿到男性身分。 香港性文化學會中專職性教育的鄭安然提議,爸爸可在洗澡時讓兒子看自己的陰莖,甚至告知自己的與兒子一樣,讓兒子也接納自己的陰莖,減少他感到那是身體上的「異物」。 除了洗澡外,爸爸坐着和站着如廁、梳洗、剃鬚甚至剪髮,都是與兒子談起「爸爸男性形象」的好時機。此外,當媽媽正值經期,要使用衛生用品時,爸爸也可以向幼兒談論「女性身體」的情况,讓男孩子從另一個角度了解自己身體與女性有所不同,更有助他建立男性的身分認同。 簡言之,爸爸在0至6歲兒子的性別教育上,有着重要的任務:恆常照顧、陪伴、玩樂,以及肯定兒子的性別。 文:招雋寧(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6期]

詳細內容

健康家庭:食物好過補充劑 攝取維C增免疫力 過量可致腹瀉惡心

在新冠病毒陰霾下,一眾家長都祈盼子女身體健康,且費盡心思,希望透過有營食物,提升孩子的免疫力。但究竟要吸收哪些營養素才可以增強抵抗力呢?多食維他命C便一定有益?停課期間,小朋友長期留在家中,少接觸陽光,會否容易「吽」出病來?今次找來營養師,從營養學角度逐一拆解。 文︰許朝茵 吸收營養——讓孩子多食新鮮蔬菜等,有助吸收維他命C,增加免疫力。(Bearinmind@iStockphoto) 說起免疫力,很多人自然會想到維他命C。註冊營養師陳司卓(Sally)指出,維他命C的確可以增強健康,有助身體製造更多白血球,「白血球屬於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不單幫助身體抵抗外敵入侵,同時也可維持皮膚健康,促進皮膚細胞的屏障功能,幫助身體阻隔病原體,提升整體免疫系統」。 陳司卓(受訪者提供) 可吃番石榴紅椒奇異果 既然維他命C有益身體,那就要讓孩子盡量吸收?非也。Sally解釋,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建議,4至8歲的孩子只適宜每日攝取25毫克的維他命C,每日上限是650毫克;9至13歲則每日應吸收45毫克,每日上限是1200毫克。她強調,家長應首選從食物中讓小朋友攝取維他命C,若有需要才考慮補充劑,但要注意分量,否則服用過多可帶來腹瀉、惡心、腹部絞痛等不適。 她補充,其實日常飲食中不難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舉例一個番石榴已有126毫克維他命C、半碗(73克)紅色甜椒則有117毫克、一個黃金奇異果有91毫克、一個大橙(162克)有85毫克、一碗西蘭花有102毫克。但同時要留意,維他命C屬水溶性維他命,如一次進食大量維他命C,吸收不到的分量會從尿液中排出體外,因此建議每天分兩次攝取。 富維他命C——黃金奇異果及紅椒都含豐富維他命C,多食有益健康。(waldenstroem@iStockphoto、OLEKSANDR PEREPELYTSIA@iStockphoto) 維D有助調節免疫細胞 除維他命C,維他命D同樣有助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免疫系統內有不同細胞運作,如 T細胞及B細胞等,維他命D有助刺激及調節這些免疫細胞的功能,幫助提升免疫力。」Sally說。 她續稱,陽光是吸收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之一,每天讓雙手及臉部在沒有塗防曬的情况下,於太陽下曬約15分鐘,身體便會製造足夠的維他命D。不過,在現時疫情下,大家都減少外出,未必可以達標,那唯有透過食物來吸收。 服過量補充劑 或影響心腎 Sally根據NIH建議,小朋友至成人每日需要吸收600 IU(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而不少食物也含有豐富的維他命D,例如一碗經太陽照射的蘑菇(生)便有879 IU;120克已煮熟的三文魚有631 IU;一隻蛋黃有41 IU。她特別提醒,若家長想子女從補充劑中增加維他命D的攝取,便一定要注意分量。她引用NIH資料,4至8歲吸收維他命D的上限是3000 IU,9至18歲的上限是4000 IU。原則上,從食物及陽光中吸收過量維他命D的機率不高,但從補充劑中吸收便容易超標。「服用過量有可能令血液內的鈣濃度增加,出現血管鈣化,影響心臟及腎臟健康。」Sally說。 少接觸陽光——停課期間,孩子少了外出接觸陽光的機會,唯有從食物中攝取維他命D。(Hakase_@iStockphoto) ■護眼貼士 吃蛋黃深綠蔬菜更「睛」靈 停課不停學,孩子近日常在家中使用電腦作網上學習,不少爸媽都擔心他們「睇壞眼」,雙眼受藍光所損。Sally建議可多攝取葉黃素(Lutein)及玉米黃素(Zeaxanthin),「這兩種營養素有助阻擋藍光,減少視網膜的黃斑區受到傷害,可從蛋黃或深綠色蔬菜如羽衣甘藍、菠菜及西蘭花等攝取。另外,Beta-胡蘿蔔素及花青素可促進眼睛健康,前者可從番薯、紅蘿蔔、南瓜及菠菜等吸收;後者可由藍莓、黑莓、車厘子、提子、紅石榴及茄子等食物攝取」。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0期]

詳細內容

抗疫小貼士:新冠病毒解疑難(續)

問:兒童是不是較少被新冠病毒感染? 答:目前世界各地確診的個案主要為成年人及年長人士,多患有長期病患。但也有小量的兒童確診個案。由於目前香港有社區傳播的潛在風險,兒童有可能在社區傳播中受到感染,加上小朋友的防疫意識及個人保護意識未及成年人高,所以時刻保持警覺,做好防疫措施非常重要。 問:用滾水清蒸口罩是否可以消毒及重用口罩? 答:高溫和水氣會破壞口罩的物料,使它失去功效。切忌用熱水蒸口罩的方法。 問:進食兒童保健補充劑有助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嗎? 答:家長花錢購買大量補充劑胡亂進食,其實也沒有確實科學根據證明其預防功效。反之,保持兒童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如多進食新鮮蔬菜生果、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是提升身體免疫力的最好方法。 資料來源:香港兒科醫學院、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停課做什麼?:6招練肌肉、手眼協調 室內健身操 親子變「超人」

室內親子運動(1)熱身——左右前後跳動:即使做室內運動,事前也要熱身。雙腳與肩同寬站立,眼望前方,雙腳離地分別跳向前、後、左及右。全程共跳約5分鐘作為熱身。其間小心跣倒。功效:令心跳及呼吸稍為加快,加速血液循環,有助提升運動表現。(蘇智鑫攝)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學校停課,不少爸媽彈性上班,大家都減少了外出 。但一家人整天窩在家中,若瘋狂打機看電視,稱不上是健康生活。倒不如跟註冊物理治療師學習一些適合在室內做的親子健身操,簡單6招,既可強身健體,又可增進親子感情,一舉兩得。 文︰許朝茵 以往很多家長都會在假日時,帶孩子到不同的遊樂場玩,但現時為了防疫,大家也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出,5至16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每日應有1小時的中強度運動,何為中強度?「即是有些微出汗、氣喘,但仍可說話,只是氣喘至不能唱歌。爸媽可從孩子以上的表現,了解強度是否足夠。」 每日最少30分鐘中強度運動 她補充,平日孩子在上學期間,不時在學校打波或跑跑跳跳,不難達到上述運動指標,但在停課日子,孩子窩在家中減少外出,百無聊賴下自然會時常打機,運動量大減,有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她建議小孩每日最好有30至45分鐘持續中強度運動,加強心肺功能,可提升整體免疫力。 除了孩子外,很多爸媽的運動量也不足,不如在這個敏感時期,一家人在家中做些簡易運動,保持良好體格,既有助增強抵抗力,親子間也有互動時間,促進感情,對身心也有裨益。 藍芳推介6招室內親子運動,更找來她兒子Issac一起示範。不過她提醒,做運動時最好穿些輕便的運動鞋或防跣襪,以防滑倒。另外,也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因運動時呼吸會加快,需要更多氧氣。 (2)趴地扮超人:在地上鋪上瑜伽墊,俯臥在墊上,抬起雙腿,雙手伸直及提起。留意頭部要抬起,別向下垂,眼亦要向前看,避免頸部受傷。每次維持10秒,重複做15至20次為1次,做2至3組。功效:主要增強豎脊肌的力量,減少寒背情况。(蘇智鑫攝) (3)左右旋轉傳球:2人背對背保持約2個手臂距離站立,小孩雙手持球,向左轉以雙手傳球,同一時間,家長則轉向右方雙手接球;換邊再做,之後可慢慢提升難度,加快速度。其間雙腳不能移動及離地,而且要用雙手接或傳球。左右傳球為1次,20次為1組,做3組。功效:訓練反應、手眼協調及腹部的旋轉肌,有助減輕腰背的繃緊感覺。(蘇智鑫攝) (4)掌上壓入門級:以板櫈等固定物件作依靠,身體向前傾,雙手伸直用板櫈作支撐,腰臀挺直成一斜線,身體向前壓至雙手屈曲約90度角,慢慢上升至開始姿勢,家長可從旁協助孩子保持身體挺直。另外,也可選擇用雙膝支撐,或雙手放在門框上,身體前傾幅度較少,難度也較低。每10次為1組,做2至3組。功效:可以增加胸、背及肩膀肌肉力量,有助日常維持良好姿勢。(蘇智鑫攝) (5)親子雙人sit up:家長躺在瑜伽墊上,小孩站在家長頭部前方約一個腳位,家長可捉緊孩子的足踝借力。孩子則上身微微前傾,雙手向前伸直。而家長伸直雙腳提起,其間孩子可輕力推向家長雙腳,成為阻力,家長要與小孩角力,把雙腳提起至約90度角後,再慢慢放回地面。親子2人輪流做。每人各做10次為1組,各做3組。功效:可增強下腹及腰部肌肉。(蘇智鑫攝) (6)板櫈雙臂撐:以板櫈等固定物件作依靠,背向板櫈,雙手以板櫈作支撐,雙腳屈曲約至90度角,膝蓋不過腳尖,之後雙手撐起身體,同時挺直盆骨,慢慢返回開始姿勢。注意撐起時別縮起肩膀。每10次為1組,共做3組。功效:可訓練上肢肌肉,特別是三頭肌肉。(蘇智鑫攝)   ■中醫貼士 注意飲食 養好脾胃 想提升抵抗力,除了要有足夠的運動量,飲食和作息也一樣重要。註冊中醫陳敏提醒家長,要注意孩子的睡眠時間,「小學生每日應睡上9至10小時,年紀愈小便愈要睡多些,若睡不夠,抵抗力自然較弱」。 另外,雖然現時要減少外出時間,但陳敏建議,盡量帶孩子到人少的戶外地方如屋苑花園等曬曬太陽,「多曬太陽,可補陽氣、補正氣,幫助提升免疫力。但避免在烈日當空下暴曬。同時,要小心孩子保暖,別着涼」。 她又說,小朋友因發育未成熟,脾、肺及腎這3個臟腑都較弱,當中脾胃有「後天之本」的稱號,若脾胃運化功能良好,可以傳送營養予全身。相反,運化功能弱,不單影響營養吸收,而且脾胃差更易出現消化不良,最終可能影響睡眠,損害健康。 忌食生冷、肥甘厚味食物 所以如想身體好,便要先養好脾胃。陳敏提醒,首要是戒食生冷及減少食肥甘厚味食物,並多食蓮子、准山、茨實、節瓜、薯仔及蘋果等,有助健脾。另外,也要多食潤肺食物,如雪梨、蘋果及百合等,戒食熱氣食物,減少喉嚨痛等炎症。陳敏建議以下2款湯水,多飲有助健脾: 陳敏(許朝茵攝) ■蓮子准山茨實鵪鶉湯 材料:蓮子、准山、茨實各15克,鵪鶉1隻,水1.5公升 煮法:洗淨材料,把肉類先汆水,水滾後加入所有食材,煲1.5至2小時 功效:除可健脾,鵪鶉也可養陰潤肺 ■太子參無花果湯 材料:太子參15克、無花果4至5粒、瘦肉500克,水1.5公升 煮法:洗淨材料,把肉類先汆水,水滾後加入所有食材放,煲1.5至2小時 功效:健脾和胃,滋補肺氣。如小朋友患傷風感冒,則不宜飲用 另外爸媽也可多按摩孩子的肚臍,以肚臍為中心,輕力地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按肚子100次,有和胃健胃功能。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1期]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樹葉石頭畫 繪出自然美

多觀察身邊事物,注意日常生活點滴,是吸收繪畫所需養分的好方法。很多時候,學生在繪畫創作時,往往因為「想不到」而令畫作停頓下來,應如何改善?答案就是開首兩句。 石頭畫本質屬大自然,今期嘗試以另一大自然元素來對應! 1. 找一塊色澤較深的石頭,樹葉用鮮艷的紅色,使其與枝幹帶點分別(繪圖︰Miss Rita) 2. 參考植物的形態來繪畫,注意葉子大小變化(繪圖︰Miss Rita) 3. 在石頭表面塗上薄薄的底色,以較感性的筆觸來繪畫。簡單幾筆便告完成,效果不錯(繪圖︰Miss Rita) 4a. 特意找來這塊枯萎及有少許崩爛的樹葉,襯托這塊也有點「缺」的石頭(繪圖︰Miss Rita) 4b. 上色時,輕輕按着葉子邊緣,向外落筆,確保顏色不會滲進葉邊(繪圖︰Miss Rita) 4c. 完成外圍色彩後,加上葉脈便告完成。功成身退的樹葉,也是一個意外收穫(繪圖︰Miss Rita)   繪畫Q&A Alex Li:什麼光線下繪畫最理想? 自然光是首選,但需配合家居環境;而自然光也有時間限制和受天氣影響。至於其他非自然光源,可考慮專為書寫而設計的枱燈,可以調節光暗配合個人需要。最後提一句,光線太強或偏黃,會對作畫造成不良影響,前者會令作品整體色調較深,後者則會在調色時引起色差。 文、繪圖︰Miss Rita 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