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Say:與菁英有約

我們每年主辦的全港語文菁英大賽,轉眼間已經是第17屆了,每年都有約300所學校參加呢。樂見大家都重視語文,我希望大家都把語文教得活,學得趣,今年邀請了3位特別的講者,我相信他們的分享定能給孩子們帶來啟發和激勵,所以我們把講座公開,歡迎全港的老師和同學都來參加,果然吸引了很多學校,有的是選派一兩位老師出席,有的是參賽同學,更有的學校由老師帶同幾十個同學出席,我們都很高興。 第一位講者來自浙江,可說是近年最活躍的童話作家——湯湯。她從2003年起創作大量的童話,非常受歡迎,獲獎無數,更獲得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她在講座前兩天從上海到港,原想到處走走,看看這購物和美食的天堂,可惜病了,聲音也沙啞了,我們都很擔心。她在酒店休息了整整一天,幸好演講當天能說出話來,我們請一位老師幫忙她讀出部分講稿,效果也很好。 童話最富想像力 湯湯老師當天提出了20個字——寫童話的秘笈:「想像奇妙、故事生動、感情真摯、耐人尋味、細節傳神」。湯湯老師說:「世界上最富有想像力的文學形式是童話。」鼓勵同學創作,她給同學們兩個建議:1、多閱讀,使我們有好的眼光和文學感覺;2、學會捕捉平常生活中的靈感。 第二位講者是著名的小說家、編劇和導演——許榮哲。他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人,我在台灣曾聽他演講,然後馬上買了他的幾本《小說課》,愛不釋手,很有同感。能邀請他到香港來為老師和同學們講小說,十分難得,幸好來聽講座的人很多,也不枉我一番心意。 三分鐘說一個完整故事 願有好的土壤和養分,就隨時隨地都可以開花和結果了 許榮哲老師的講題是:「3分鐘說一個完整的故事,5分鐘穿透小說人物的內心」,他分享了他讀編劇班時老師給予的7個問題:1、目標;2、阻礙;3、努力;4、結果;5、意外;6、轉彎、7、結局。根據這些問題成為一個寫小說的公式,大家就都能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他列舉了一些知名的小說,例如《八十日環遊世界》、《命若琴弦》、契訶夫的《打賭》等,都能符合這公式。大家都聽得入神,相信很多孩子會因此大膽嘗試去創作小說了。 第三位講者是著名的填詞人——方文山,很多極受歡迎的歌曲都是他寫的歌詞,像《青花瓷》、《東風破》等,曾連續入圍六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他推動中國風,歌詞富有畫面感,詞藻華麗動人。我最高興聽到他鼓勵同學們閱讀,他的寫作靈感很多是中學時期讀的詩文,他很喜歡紙本閱讀,認為較個人,網上閱讀感覺很多干擾。他涉獵的範圍相當廣,最愛詩詞歌賦,也讀散文、遊記、時評、文物誌、文化論述等,也愛影像的閱讀———電影。 三位大師在老師和同學們心中都撒下了創作的種子,但願有好的土壤和養分,就隨時隨地都可以開花和結果了。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下學期開學禮分享——校長也遇到過好老師

網上圖片 各位親愛的同學: 今天是下學期開學的日子。剛過去的一星期,大家努力儲備能量,攻打「考試怪獸」,今天起,大家會陸續收到自己的考試成績。其實,校長兒時也如大家一樣,每次考試之後,都會期待老師派卷,同時,也為會收到考卷而擔心,特別是數學科。 曾怕數學 兩周代課尋回自信 代課老師令我開始喜歡數學課,令我每天都期待數學課 兒時的我特別怕數學,怎樣也無法了解老師教授的方法。即使到小六年級,每次見到乘數,我都會用連加的方法計算答案。隨着年月過去,我漸漸對「派卷」失去了知覺。有時候,即使考獲及格,我會用「好運」將這次的成績歸因。後來,我更一度認為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先天數學不濟的孩子,數學科不及格就只可以「認命」。 就在這人生的「絕境」之中,我遇到了一絲曙光——小五時候的數學科代課老師。當年,原本教我數學的老師,因為要去澳門交流兩星期,所以,學校就為我們安排了一位年輕的代課老師。在他代課的兩星期,我獲取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首先,我明白到他的授課內容,而且,我能夠做到他安排的堂課和家課。他令我開始喜歡數學課,令我每天都期待數學課。可惜,快樂的時間總是流走得特別快!兩星期好快就過去,我又重回了現實的黑暗當中,繼續靠「好運」過我學習數學的日子。 升中遇良師 注入明白與可能 事雖如此,這兩星期留在我心低裏面的餘光,為我日後的學習和成長留下十分重要的基礎。到我升中之後,我遇到了第二位為我生命帶來正面影響的老師。他是我中一的班主任Miss Au,也是我的數學老師。從他的教學當中,我能夠重拾「明白」的滋味,同時,他為我注入可能的信念。就由這一年開始,我不但喜歡做數,更愛給自己挑戰。即使老師要我們做練習中單數的題目,我不但要盡快完成,我更有一股氣力要在限時中多完成雙數的題目。回家之後,我更愛挑戰有打「*」的挑戰題。每遇上困難,我就會提早回校,向Miss Au請教。因為Miss Au,我的數學奠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我只有幸被她教了一年,但是,這一種愛面對數學挑戰的能量,幫助了我處理中二及中三的學習,讓我在中三的時候,獲學校頒發了全級數學成績優異獎。 在此,我盼望有更多的「代課老師」和「Miss Au」出現,為孩子的成長留下曙光和力量。同時,我更盼望透過校長成長的故事,可以勉勵各位同學,不要因為今天的成績而對自己失望,在你的生命中,仍有好多可以轉變的機會。不要放棄!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今天的教育是2050年社會縮影

資料圖片 2015年獨立電影《十年》以香港10年後的光景作題材,透過較激烈的劇情及畫面,告訴觀眾要改變稱為「未來」的2025年,為時仍未晚。一個政策或社會議題,其影響力的確在10年之後才彰顯,「教育」的影響力需時就更長,至少要30年才見到一項教育政策或範式轉移的成效。 舉例說明,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麥理浩(1917-2000),除了為我們帶來了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外,其他對今天的香港貢獻亦深受各方肯定。他相當重視教育發展,在1978年擴大免費教育的適用範圍,施行9年強迫免費教育。這項教育政策,明顯培訓了30年後的人才,奠定了今天香港成為知識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教育」,能改變30年後的社會,但今天香港的教育,又能改變2050年的世界嗎?樂施會(Oxfam)在上個月中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最富有的42人,合共擁有14,500億美元,相等於全球一半窮人加起來的財富;去年創造的82%財富,去了1%有錢人的口袋中,反映出今天全球貧富懸殊極之嚴重,有錢人愈來愈有錢。今天一名孟加拉成衣廠的工人,每天付出勞力努力工作,畢生也只能掙取相等於行政總裁4天的收入,極不平等的情况已經在你我身穿的衣服之中。 現在的爭拗 30年後有意思嗎? 今天的問題,我們成年人可以視若無睹?繼續在城裏過安逸的生活?試試想像一下,單單是上述的貧窮問題,發展到2050年會怎樣?先不談2047年香港基本法的後續問題,由於篇幅所限,就以人口金字塔作簡短分析。人口分佈有金字塔之稱,是因為人類有史以來,死亡率都是隨着年齡俱增,所有人類都由底部進入人口金字塔,年長了,便在頂端退出,形成金字塔之形狀。到了2050年,由於醫療科技和衛生條件改善、糧食供應穩定等有利因素,先不考慮出現消滅全球的天災、核爆或疫病,人類總體兒童夭折率會大幅下降,同時壽命大大提升,人口金字塔會變成摩天大樓的形狀。 30年後這樣戲劇化的人口結構改變,會更加激化全球貧富懸殊的現象,因為擁有財富的人壽命更長,大大減低資源流動的空間。影響力過分集中在少數人身上,近乎會顛覆今天的既有各項體制、社會結構、企業及政府運作的平衡。又再說說歷史,世界對上一次財富極度懸殊的現象,出現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那一場暴亂造成法國4萬名有錢人人頭落地。 今天香港社會各人熱烈地討論教育,集中爭辯功課操練、考試壓力、全日學制、世襲收生等議題,就算討論過後得出結果,對2050年可預見的世界沒有太大的價值。如果教育要30年才發揮影響力,我們要在2020年來臨前,把教育焦點放在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之上,如聯合國所提出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即貧窮、飢餓和糧食安全、健康、教育、性別平等和婦女權能、水和環境衛生、能源、經濟增長、基礎設施和工業化、不平等、城市、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氣候變化、海洋、森林、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和平與正義及伙伴關係。 在2050年這個課題中,今天的教育已經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明天的教育,我們如何利用餘下的時間,把我們教育的目標討論清楚,塑造我們下一代,解決2050年社會及世界更大的問題,為人類創造更好的未來。 文:朱子穎(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孩子欠了些什麼?

培育孩子有諸多的方法,但絕對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iStock Photo) 三則真人真事給你反思一下,現今的孩子欠缺了些什麼? 五年級的女生長期遲到上學,只會在學校旅行、聖誕節聯歡會或考試周才能準時回校。屢屢三四日內便要社工或輔導主任上門家訪,但往往「摸門釘」吃閉門羹,不知她去了哪裏。她個子比同年紀的矮小,骨瘦如柴,臉色蒼白。在校門遇到她,總是好像書包背着她而行。即使在寒天,她仍衣著單薄,弱不禁風,令人擔憂。校方曾多次聯絡家長及社署跟進,奈何情况未有改善。 為何當眾罰我女兒? 老師帶着一班四年級學生,乘旅遊巴前往政府牙科診所,參加一年一度牙科保健。一路上,學生非常興奮,談天說地,頓時整個車廂熱鬧非常,影響了司機駕駛的專注力,領導老師不得不叫學生安靜下來;誰想到學生不但沒有靜下來,反而變本加厲。老師立即擒拿「主謀」,鄭重地向她說:「請你在車上安靜!」保健完畢,老師帶一班學生回課室,良苦用心地再向全班同學循循教導,提點大家戶外學習的態度及禮貌。然而放學後,老師立即收到女生家長的來電,質問為何冤枉她女兒高談闊論,還在眾人面前責罵她一人,老師用接近30分鐘解釋事情經過。本以為事情告一段落,誰知道翌日那女生竟主動求見校長,陳明冤屈及老師不是。校長沒有接見她,反而安排了副校、訓育主任及那領導老師與女生見面,把整件事經過及師生的感受坦誠互述。會面後,那女生在課堂上展露歡顏,副校更親自致電家長交代會面內容及結果,事件終告完結。 學生見義勇為 換來的是…… 一個小六男生與同學回家途中,發現鄰校三名學生在公眾場地破壞公物,於是如正義英雄「上身」直斥其非。三人老羞成怒,即時揮拳相向,把小六男生打至臉腫手瘀。男生向在場的保安員借電話報警,還致電回校陳明事故。然而老師來不及問候男生,警方便告知男生與那三名學生是朋友,不再追究,校方毋須派老師到現場了解。老師被弄得一頭霧水,想向男生的同行同學了解,誰想到同學眼見對方人多勢眾,丟下男生急跑回家為上策。老師只好致電家長,希望家長了解事態嚴重要跟進處理,沒想到家長的回應竟是:「我兒太有正義感,太愛抱打不平,我曾多次勸告,他不聽,沒辦法!」 三個孩子的故事,是平凡生活的不平凡。究竟他們欠缺些什麼?是成人的照顧、面對失敗的勇氣、辨別是非的智慧?培育孩子有諸多的方法,但絕對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由高官隱瞞僭建、學生受情緒壓力而輕生、小學發現影子學生、屯門虐兒事件,以至大學生不滿普通話考試而衝擊校務處等等,每個故事看似簡單,殊不知內裏卻有深層的社會問題。親愛的成年人,你有能力把孩子帶到世界,就同樣要有勇氣和智慧讓世界維持有正確的價值觀,令孩子成長下去。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真正的學習

每年都把同學的寫作匯集成書,數算一下,已經有十數年了。起初是中英文同放一冊,後來因為老師選出來的作品愈來愈多,近幾年分為中英文各一本,書是厚了,稿是多了,就是代表進步嗎? 學校一直重視閱讀,孩子能閱讀,愛閱讀,更要能表達,愛表達;先要讀得明白,還要說得清楚,才能寫得出色。從讀者到作者,當中應該還要有口語表達的能力,孩子要能讀,也要能說,能口述所讀,更要能說出自己的感想和意見 課堂裏如果只有老師講解的時間,沒有學生表達和討論的空間,學生只會聽不會說,就更加不要談寫作了。 用心理解學生需要 訂定教學方向 一個成功的老師,必須是一個有教學熱誠,並且關心孩子的老師,更需要不斷尋求進步,因為教學相長,特別在今天這瞬息萬變的年代,環境的轉變在在影響着人心的嚮往;昨天的教學方法,甚至是一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今天可能已不合時宜。所以我常常强調教研要合一,老師不單會教,更要有研究的精神,要探究孩子確實的學習情况,從孩子的表現去看,孩子實在需要什麼,缺乏什麼。 老師可以從對話、從功課、從測試、從分析數據去看自己的學生,去決定自己的教學路向,是錯別字的問題嗎?是遣詞造句的問題嗎?是理解和感悟的問題嗎?是文章結構的問題嗎?是內容貧乏或者是言之無物的問題嗎?那就需要多聽孩子的說話,虛心的去聆聽,耐心的去聆聽,也要從他們文章的字裏行間去了解孩子的心聲,去明白孩子的願望,然後才能制定教學的重點,回應孩子的訴求,鼓舞孩子的心靈,和孩子們同步成長。 相信孩子 助摸索學習鑰匙 有時我看見老師們太用功,也太貪心了,安排太多的教學目標,提供太多的學習資料,就像一個勤勞的工人,只管瞎做,沒有停下來反思的時候 或者只會利用艱深的試題,讓孩子們不停的操練,麻醉了他們的思路,堵塞了他們的創意,這樣反倒成為學習的障礙。因為只會死記硬背,不習慣思考和表達的學生,不是今日需要的人才。只有看到孩子真正需要的老師,才能幫助他的學生,讓他們發現問題,讓他們去尋求真理,讓他們自己找到方法,這才是真正的學習。今天的老師們,請相信孩子,幫助他們去找到學習的鑰匙吧!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閱讀版「冰桶挑戰」

聖誕節假期之前,我與一位老師閒聊間談到提升學生閱讀的需要。我想這是不少成年人曾經思考、探討的問題,原因是我們從不同的研究,不難確定閱讀既能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更有助建立思維,擴張思考範疇;親子閱讀更能夠促進我們與孩子的溝通,增加彼此之間的話題,擴展對談的深度。然而,即使閱讀有這麼多好處,有時候,總聽到家長為鼓勵孩子閱讀而苦無對策。 要回應這個狀况,不少學者已經做過不同分析,我也不在此再着墨。我倒想多從學校可接觸的層面,想一想仍可運用的空間,希望找出另一條出路。就是如此,香港培道小學就嘗試透過校長facebook,開展了「5天家長愛閱讀挑戰」活動。 連續5天讀書15分鐘 「5天家長愛閱讀挑戰」形式,是仿效早前「冰桶挑戰」。參加家長(不論是否培道家長)會連續5天最少用15分鐘閱讀,讀物必須是紙本,可以是書籍、報紙、雜誌……沒有特別的要求。參加者需要每天將自己閱讀的相片上載個人facebook,5天後可以邀請另外兩個facebook朋友接力。 為使家長清晰地了解活動的要求,我帶頭參與這個活動。親身經驗中,我覺得完成5天閱讀15分鐘的要求不太困難。但是,考慮到家長每天都要處理家務、上班、照顧孩子;尤其活動在聖誕節假期開始,家長要安排小朋友的假期活動,這一切都有可能影響到家長的參與和投入。不過,既然活動已經開始,儘管如何也一試。 家長閱讀 孩子也自覺閱讀 怎料,家長的回應令人喜出望外!不但堅持按要求完成挑戰,更為活動增值: 1. 在每天的貼文加入閱讀分享,介紹自己讀到的好書,或撮錄當日讀書心得,讓其他「讀者」亦有所得着。有的更會推動其他對相關課題感興趣的家長一同閱讀,並透過facebook的平台彼此分享閱讀心得。 2. 家長在選相上載的時候,偶爾會見到他們的孩子也一同閱讀。家長亦分享到,當他們閱讀的時候,孩子也自覺地選自己喜歡的書一同閱讀。 撰寫此文的時候,活動開始了不足10天。我相信活動繼續進行,從大家的參與和分享中會有更多、更有意思的發現,或者留待日後與大家分享。在此,我衷心感謝每一位曾經參與、將來參與,甚至將來再次參與「5天家長愛閱讀挑戰」的家長和朋友。您們的投入為今次活動增添了不少的意義和色彩。透過大家用心參與,我們共同成長之餘,也帶動了孩子成長。盼望有更多家長和朋友參與,繼續發揮家長的無限可能。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五餅二魚奇蹟 今天仍可以發生

近乎每個人都聽過的聖經故事《五餅二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沒有信仰的人來說,只是一個兒童故事;但對我來說,除了是一項神蹟之外,亦講述了一個沒有被記載名字的小男孩,不計較自己身分的低微,卻願意把自己所僅有的供獻出來,變來了給5000人吃飽,食物仍餘下12個籃子的重要故事。 這樣的神蹟,超乎想像,不合邏輯,沒有科學根據,看來是基督教信仰的事宜,但無論你相信《五餅二魚》與否,你一定不會相信,今天《五餅二魚》可以發生在學校。 天虹新猷 晚上變免費食堂 先不談「神蹟」的部分,我深信「創意」可以在今天裂解的時代中,創造出可以改變人們「奇蹟」的空間。 「創意」可能成為了很多學校的口號,但她應該是教育工作者一種身教式的態度;「創意」可能是很多新科技的噱頭,但她應該是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的見解及方案,以滿足不同時代的社會需求。 本着「創意」的態度,浸信會天虹小學作為一間小小的屋邨小學,我們不計較自己在黃大仙老人邨低微的身分,願意把自己所僅有的供獻出來,把晚上沒有人使用的學校飯堂供獻出來,與惜食堂合作,於每天黃昏時間為校內有需要學生及區內長者,提供250份免費營養晚餐。只要有需要的學生家庭及長者,每天在下午5:30至晚上7:00到天虹的飯堂,便可以安舒的坐下來,享用一餐兩餸的晚飯。因着每個家庭的不同需要,服務使用者亦可以選擇自取兩餸飯盒或只取一盒餸菜,回家自行煲飯與家人一起享用。 每天拯救3300公斤食物 因為惜食堂的「創意」,社會裏的「奇蹟」發生,她們向本地飲食界回收仍可安全食用之剩餘食物,每天拯救超過3300公斤仍可食用的剩餘食物,經中央廚房烹煮成6000份營養均衡的熱飯餐,送予社會上需要食物援助的人士;因為天虹的「創意」,學校裏的「奇蹟」發生,我們把晚上沒有學生使用的校舍,重新安排校內行政及工友更期的運作,開放予社區飯堂之用,省卻家長及長者為晚餐的張羅和籌備,爭取更多親子時間建立關係,使家庭更融洽。我們亦配合校內教會及學生義工的服務,在給予食物的同時,亦為長者帶來關愛。 雖然今天只有天虹成為惜食堂的外展飯堂試點,但在商討整個外展飯堂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目標已經希望在2018年有更多學校一同願意開放校舍,只要有20間學校願意一起參與,這個計劃每天便能餵飽5000人了。 原來只要社會上每個人或機構,在自身的工作範圍中,用創意來為社會走多一步,《五餅二魚》的奇蹟仍可以在今天發生。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誰奪走了我們的親子關係

親愛的謙謙: 你好!記得上星期上午班放學的時候,你跟其他幼兒班的小朋友,如常在禮堂排隊,等候校車姨姨帶大家上校車。你突然叫我:「校長,我帶你去台灣呀!」隨後,你更提醒我要預備行李,到時就帶我上飛機。雖然,我還未清楚你最後是否真的會去台灣,但是,知道你想帶我去旅行,我真的十分高興。多謝你! 謙謙,校長常常見到媽媽帶着你和弟弟到校,令校長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日子。我的媽媽在酒樓工作,每晚酒席完結之後,她就要清洗碗碟,到12點之後才回到家。為要見她一面,小時候的校長總會與「眼瞓姐姐」對抗,希望等媽媽回來與她談天,或是為她唱一首在學校學到的歌。即使只是短短15至30分鐘,心就滿足了,就可以好好休息。 對比今天的社會,我想仍然有爸爸媽媽像我媽媽一樣,承擔着家庭的經濟,每天用上大部分的時間努力工作,能夠與孩子見面的時間不多。 然而,亦有爸爸媽媽即使有能力騰空共聚,還是會因着種種的關注,寧願用上金錢把與孩子共聚的時間拱手讓人。 我曾經從電視上看到一則報道,談到一個媽媽與孩子每星期的生活。星期一至五,早上忙於催趕小朋友起牀返學;小朋友放學後,就需要用計時器催趕他做功課、溫習、練樂器,直至上牀一刻才可休息。周末和周日,即使媽媽能夠與孩子一起,卻因為孩子要到不同的地方上興趣班,媽媽亦只可擔當司機的角色,帶孩子上興趣班,媽媽就在旁邊等候。 看到這一段報道,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與孩子的角色換轉,孩子長大了,我們年老了,孩子拿着計時器,催促我們快點吃飯,卻沒有時間多問候我們;又會催促我們練太極,卻未能靜下與我們分享他的生活逸事;周末的時候,他會駕車送我們去拉二胡、學八段錦……為要我們有好的體魄;當我們上課的時候,他們就坐在旁邊,專注在手機的世界裏。究竟,我們又會有怎樣的感受?這一個狀態,還可以說得上親子嗎? 上星期,校長到天水圍參加長跑比賽,當日除了校長參加的10公里比賽之外,還有一項1公里的親子比賽。見到很多家長帶着孩子一起跑步,見到他們一家人投入而充滿喜悅的笑容,聽到家長為孩子或是孩子為家長的打氣聲、歡呼聲,心裏實在感到雀躍。 謙謙,感恩在今天的社會當中,那報道所示的景况並非百分百家庭的狀態。仍然有家長樂於與孩子一同跑,而非只將孩子交予田徑教練;仍然有家長為着孩子,用上無比的意志放下手機,珍惜與孩子們下一盤棋、跑一跑步、踏一踏單車、談談天說說地;仍然有家長不甘於讓「忙碌」、讓「功課」奪走了當下每一刻珍貴的親子時刻。 謙謙,再次多謝你的邀請。聖誕節將至,祝福你的家庭和普天下的家庭,在這充滿愛的節日當中,共享家庭的歡樂,共享彼此共聚的時光。 Mandy校長 文:陳敏儀(香港培道小學校長)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管理的藝術

曾經有學生問筆者﹕「怎樣能夠成為校長?」 筆者隨口便回答﹕「首先要成為一位好老師。」 學校管理方法 邊做邊學 現回心想想,要成為一位校長,起步點當然要成為一位老師,起碼有教學「實戰」的經驗,才可以合理地去管理學校。然而,成為一位老師之前,大多數人都接受過教師的專業培訓,包括課程設計、教育心理學、專科教學法、課室管理、學生成長及學校發展等等範圍。但由於培訓是為了裝備成為老師,所以行政管理及規劃的部分未有全面地涉及。至於學校的行政管理、校務規劃及校內外資源的運用,都是當老師後,在職時自行邊學邊做;加上在歲月裏累積經驗,掌握要點,又或者透過課餘進修,增進知識層面的學習。 數數手指,筆者已當了七年的校長,經驗雖然未足以叫豐富,但已脫離新手的階段,恆常校務的操作,漸趨熟練。但我仍會去思考究竟學校如何去管理?用X的法則,或是Y的法則?還是仍有其他方法呢?人事管理、校內教職員的專業發展又如何去規劃呢? 以僕人領導理論去分析 有幸,在10月中旬,筆者參加了香港教育大學基督教信仰與發展中心舉辦「僕人怎能領導學校」研習小組,課程共分為七節,由張文彪博士主講。課程內容包括﹕僕人領袖內修工夫、建立及整固學校願景、配置及管理學校人力資源、組織教與學、締造校園文化、保證質素及提升學校效能、與校董會合作共事。課堂既能令筆者認識到僕人領導創始人Robert K. Greenleaf的管理理論和哲學,同時透過張文彪博士校管的「實戰」經驗,讓學員們明白如何把理論活活地實踐出來,造福學子。此外,學員大都是幼稚園、小學或中學的教師及學校的領導,在每堂的分享及討論時,大家可以把學校最真實的情,以僕人領導理論的角度,去分析及建議改善。雖然每節課堂都是短短的兩個半小時,但是大家與導師彼此互動及交流,真是獲益良多。 領導會否有一個遠大眼光 從這個課堂,筆者明白到要成為一位卓越的領導,並不是只講求有多少學識或高級專科證書的資格,而是一開始他會否有一個遠大的眼光,有勇氣和信心帶領團隊走到這個又遠又大、又具體的目標;其次會否重視自己團隊每一個成員的成長和成就,能榮辱與共,不是一味追求領導個人的成就;此外,當領導的,要不斷的反思和探索,更持續不斷向各持份者闡釋和活現出學校的文化、目標及使命。現代管理學不可以再沿用「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方法,而是應彼此建立成長、你我包容合作、共同分享成敗。更重要是,整個團隊都要莫忘初衷,堅守為莘莘學子辦優質教育的承諾。 文:鄧依萍(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校長)

詳細內容

教育有Say:公平與不公平

老師最怕別人說他不公平。 怎樣才可以說是絕對公平公正,最簡單是看考試分數,一份試卷決定高低,多一分就是第一,少一分就是第二,愈標準的答案就愈沒有爭議,1就是1,2就是2,數理科或者可以,語文科可以嗎? 排等級不分名次 破分數魔咒 如果老師過分重視分數,恐怕他擬題目和定答案會過於死板,更不會設計一些訓練思考、創意和評論的問題,因為這些題目沒有標準答案,也就難於打分,只怕會背上不公平和偏心之名。我開校時就定下以訓練孩子思考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所以成績表上老師只給等級,不排名次,也不按成績分班,成績表上每一科都有學習態度和付出努力的評語,就是為了要老師和家長們搗破分數的魔咒,讓孩子們能從排名榜中釋放出來,享受共學共樂的生活。 不用分數,改用等級去表達學習的情况,原以為把五級分別表述清楚,就能改變大家的固有概念。我們把最高一級解作是自己能達成最佳學習效果,而且不用別人催逼,最終老師和家長還是很概括的把五級看成最好與最差,雖然改不了一些成人的觀念,但是同學間的比較和競爭總沒有分數的殺傷力那麼大,孩子們總算能夠快樂安全地度過他們的童年,保住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還有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試題宜具思考性 可開本考試 中學生修讀的科目很多,不單中、英語文科,其他如數學、科學、歷史、地理,甚至音樂、藝術、戲劇、設計、食物營養等等科目都需要文字的說明、闡釋和解答,分析和評論,這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能應付。 孩子需要的是純熟的語文應用能力,精辟的語用技巧,還有自主獨立的見解,只為分數服務,只為求得公平之名而犧牲鍛煉孩子的思考、創意、論斷等能力,就是最大的損失,也是教育最失敗的地方。 空有成績非今日所需人才 為了要落實教育理念,所有功課設計、試卷考核都需要開放式的思考題、評論題,所以初中階段我要求老師讓學生開本考試,因為可以揭書看筆記,試題必須是思考性,老師出題要花點心思,最難的是評分,打分標準要定得很仔細,否則又怕被人說不公平。 我總覺得教育需要信任,教育不單是知識的傳授,教育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需要建立於尊重和信任之上,特別在今天這多變的年代,沒有判斷的智慧,沒有應變的能力,沒有創意的思維,縱有豐富的知識,高成績的名銜,也未必是我們今天需要的人才。 文:劉筱玲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