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媽育兒記:我們家的「老二」

多孩子的家長相信均會發現,不同排行的小朋友會有不同的性格。我家三個孩子同樣有不同性格。大兒子哥哥最先出生,受到全家寵愛及呵護,而他性格比較文靜、愛思考,較為獨立;二兒子細佬則比較熱情、隨和、易相處,既可以和哥哥玩、也可以和妹妹玩得興高采烈。至於妹妹因為是家中最細,萬千寵愛在一身,哥哥們均會遷就她,相對會較為霸道。 家中阿二細佬性格樂天,社交能力高,和任何小朋友都可以傾談。(圖片由作者提供) 不是最大、又不是最細,哪麼在家庭中排行中間的孩子會否因而被家長忽略?我卻認為不會,我和不少朋友傾談,他們家中的「阿二」都有相近的性格,包容性較高、較無所謂,多數「阿二」的社交能力較高。如我的阿二細佬只得五歲人仔,放暑假時也會叫我幫他致電給某某同學媽媽,找找他的朋友、了解他們的近況。 當我陪他睡覺時,細佬會很窩心的說:「媽媽陪我訓覺,是否因為好錫我呢?」 而哥哥及妹妹均已放完暑假,妹妹因為升K1,需要提早返學上適應班,只餘細佬尚未上學,細佬會很窩心,每天會跟著媽媽接送哥哥和妹妹。這個小暖男,真的會令媽媽好需要特別愛錫他。又當我陪他睡覺時,細佬會很窩心的說:「媽媽陪我訓覺,是否因為好錫我呢?」 細佬排中間,經常和哥哥、妹妹玩得不亦樂乎。(圖片由作者提供)   有一次,老師也感受到這位小暖男的窩心,特意放學時告訴我。就是有一天,老師問班上的學生,「平時媽媽經常會跟你說什麼?」老師說許多同學都說媽媽會讚他們乖、聰明、說最錫他們等,但細佬卻很滿足地跟老師說:「我媽媽會跟我說她很鍾意我。」 排中間的小孩社交能力的確較強,又較隨和,但家長們千萬別忽略他們,間中一定要爭取和他們單獨拍拖的時間,了解孩子所需所想,讓他們身心均有健康發展。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從玩具中學會的道理

薯仔頭是一件很值得投資的玩具,它今年已七歲,由阿mo傳至妹妹繼續玩。我們家中的玩具全部均保存得很好,並沒有被扯爛等情況。(秦蓁提供) 今個星期帶了三個仔女看電影《玩具奇兵4》,今次更是小女兒妹妹第一次進入戲院看電影。為了讓她專注欣賞整套電影,我買了一包爆谷及一杯果汁讓這食物大過天的小女孩入場享用。妹妹對於媽媽這個安排當然十分滿意! 這套電影以玩具為主題,主角同樣是安仔與胡迪、巴斯光年等卡通人物,對於小朋友來說很吸引,亦具教育意義。戲中有劇情提到,有小朋友三分鐘熱度,由最先很愛一件玩具,轉頭又棄掉了;亦有小朋友在生日收到玩具,卻不喜歡該玩具而冷待。 學會珍惜是人生大道理,不論貧富家庭,也應從小學習。 無論是教育工作者或家長,我們都可以透過看到的電影或日常生活,教導孩子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雖然現今環境富裕,但並非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新的玩具,在我所創辦的社企中,有許多受助的小朋友家境較為清貧,玩具對於他們來說算是難得的奢侈品,有些小朋友甚至連糖果等零食也不太吃,原因不是不愛吃,而是他們認為這些是奢侈品、非生活中的必需品,寧願選擇吃正餐。當小朋友獲得機構或朋友送贈的玩具時,均會很開心及珍惜。 學會珍惜是人生大道理,不論貧富家庭,也應從小學習。而我家中三個孩子亦很珍惜所擁有的玩具,我亦甚少為他們購置新玩具,他們現在的玩具幾乎全部都是玩大兒子阿Mo的玩具,當阿Mo成長了,便再交給二兒子細佬玩,至妹妹出世後,玩具便「傳宗接代」,變成妹妹的玩具。而由阿MO小時已買的薯仔頭今年已七歲,較妹妹更年長,現在成為她心愛的玩具。妹妹看畢電影,更抵死地對我說:「我很愛錫我的玩具﹗不會不鍾意他們﹗」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開心玩樂可刺激孩子學習

因工作關係,我經常到新加坡,有時候也順道帶他們同行。許多朋友問我,經常帶小朋友到新加坡會否感到沉悶?孩子會否厭倦到重復的地方?事實剛好相反,新加坡是一個充滿活力及創意的城市,即使我們一年去新加坡幾次,每次均發現驚喜。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Rain Vortex令人眼前一亮。 新加坡是一個family friendly(家庭友善)的國家,許多餐廳、食肆均設有小朋友的配套,包括有供小孩坐的高凳、小朋友餐具等,即使洗手間,廁格內亦設有舒適位置供孩子坐在格內等候媽媽,而且廁格非常乾淨及寬敞。孩子還年幼時,我到新加坡時更可以隨處找到餵哺母乳的地方。 我的大兒子熱愛科學,縱使在港到過科學館、太空館許多次,館內的主題從不更改,他仍愛前往。新加坡是一個非常著重科學教育的國家,今次來新加坡前,大兒子已做足資料搜集,他知道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轉了新主題,而我每次都必定會帶他們到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因為該館定期有新主題,具教育意義及趣味性,而且主題不只適合小朋友,就連家長也會感興趣,可以參與其中,家長更可從旁觀察孩子如何學習,今次也不例外。現時該館主題為 Alice in the wonderland,這次我和小朋友也一起體驗,仿如走進魔術世界的景象。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主題揉合美術與科學元素,有助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秦蓁提供) 這個地球製作非常認真。(秦蓁提供) 現時主題為Alice in the wonderland,阿妹玩得不亦樂乎。(秦蓁提供) 今次的旅程,大兒子特別提醒我們離開新加坡時,需預留時間到樟宜機場玩,因為機場已變成一個美麗的花園,機場內四周結合著美術及玩樂元素,有全球最高的室內瀑布rain vortex、高40米高,每半小時更有一場水柱表演。此外,新加坡政府更將遊戲搬到機場內,設有繩網陣、鏡迷宮、堆沙遊戲等,非常適合大人及小朋友一同玩耍,我跟三個孩子都玩得很開心。現時的新加坡機場已變成不只是旅客出入境的地方,它更成為了一個景點,是國內外人士均會前往觀光的。新加坡著重環保,機場內更有大量綠化設計,仿如將garden by the bay搬到機場般。 要讓孩子發揮創意,生活環境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當我們走到機場、博物館或科學館,都不斷被新的教育性主題包圍,這些創意的確可刺激孩子求知慾,有助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甘願為孩子蹈海的媽媽

孩子都愛戶外活動,他們在旅行時盡情玩樂,非常開心。(秦蓁提供) 未成為媽媽時,我是一個不愛和陽光玩遊戲的人,戶外郊遊、行山等活動,也不會見到我的身影。陽光普照的日子,我一定會做足防曬措施,防曬乳液、雨遮、帽通通齊備,直至我成為了媽媽之後,情況便有些變化了。 今年暑假,我和丈夫帶了三個孩子到日本沖繩旅行,這次旅遊的特點是陽光與海灘。小朋友多作戶外活戶,曬曬太陽,對他們身心健康都有幫助,而我亦希望他們多享受及參與戶外活動。為了孩子健康,我這個媽媽也早已豁出去,沒有考慮陽光曬後會否變黑,盡情陪三個孩子一同戶外活動,在出發前已忙於替他們執拾游泳所需的衣服及配飾,務求大家盡情地玩。 和孩子一起浮潛,享受充滿陽光的戶外活動。(秦蓁提供) 不過到埗準備前往沙灘浮潛,翻開行李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只替孩子帶齊泳裝及衣服,自己卻忘記帶衣服更換。由於時間緊逼,我只好硬著頭皮落水跟著孩子到海灘,女兒年紀小,她要看到媽媽的樣子才感安全,所以媽媽必須陪同左右,好讓她放心地玩水。接著,我和三個孩子一起浮潛,兩個哥哥則跟著教練浮潛,二兒子細佬更雀躍地告訴我,他在浮潛時看到海中魚兒色彩繽紛,非常美麗,魚兒在他們身邊游來游去,有些魚兒更觸碰到哥哥的小手。 這幾天旅程中,全是陽光與海灘及戶外遊樂場,孩子都因接觸到大自然感開心。餘下的行程編排,當我問他們會否想到水族館觀看時,哥哥及細佬異口同聲說不好,因為他們浮潛時親身看到、接觸到海中魚兒,當看到牠們自由暢泳很開心,相反他們覺得大量魚兒被困在水族館的魚缸很可憐。 女兒打扮成日本娃娃模樣,維妙維肖。(秦蓁提供) 日間密密麻麻的戶外活動,晚上偷空上網時,看到同樣已成為媽媽的好朋友們,原來也和我一樣,變成甘去為孩子上山下海的人,不禁令人會心微笑。孩子真的會讓媽媽轉變!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孩子的第一次

  未成為母親之前,或會不明白為何有些媽媽會如此緊張孩子生活的瑣碎事。不過,當我成為孩子的媽媽時,深深感受到每一個小朋友日常生活的小事,在父母眼中都是大事,段段很珍貴的片段,都是一瞬即逝,一流走便無法重播。 早前我觀看二兒子的音樂劇表演後合照。(秦蓁提供) 好像小朋友去的第一次便便、出第一隻牙齒、剛剛開始懂得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媽媽,這都是孩子生活上的「第一次」,許多父母們都很想和他們一起經歷,甚至當錯失了目睹某些情境,會感到非常可惜,耿耿於懷。有不少父母甚至會在網上討論孩子便便這話題,聽落似是很誇張,其實卻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會較為緊張孩子的成長及健康,對新手父母來說尤甚。 小朋友日常生活的小事,都是父母眼中的大事 子女的童年,可以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來形容。回想當日大兒子出生,恍如昨天的事,轉眼他已是八歲的哥哥,下有弟弟和妹妹。陪伴著孩子成長是我最珍而重之的一件重要事,縱使工作十分忙碌,我一有機會便會抽空陪伴他們,參加三個孩子的學校活動,和他們一同去學校的旅行、戶外活動等,當他們仍年幼時,孩子是很願意媽媽相伴,但當他們逐漸成長時,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及社交圈子,作為媽媽的我會選擇在處遠觀察如何與別人相處。當我看到他們開心燦爛的笑容時,我可感受到孩子正享受與朋友相處,也看到他們在學習中找到快樂,這些動動,我們更會發現小朋友已漸漸長大了。 我經常到大兒子學校擔任家長義工。(秦蓁提供) 為了爭取與孩子相處的寶貴時光,我和不少媽媽一樣很熱衷到兒子及女兒學校當義工,不少媽媽被學校選中當義工時,大家都不禁雀躍得如中獎一樣;但有些媽媽亦會因為無被抽中而名落孫山般失望,唯有期望下一次被揀中。接連兩個星期,因為兒子學校活動較多,我幾乎每天都回到他的學校,有的是陪伴他參加活動、有的是幫手做義工,這一種忙碌,卻是每一個家長都珍惜及不想錯失的,因為我們都希望看著孩子成長,伴他們過童年。 小朋友日常生活的小事,都是父母眼中的大事。能時刻見證,想起也感到是一件幸福的事。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就地取材的教學體驗

  照顧一個孩子需要很多時間和耐性,亦沒有任何捷徑,我們也不可能以電子奶咀、電子屏幕,取代孩子與父母建立的親子關係,更加不可以單靠網上虛擬世界認識真實世界。 二兒子細佬最近有一份功課需要完成,題目為了解本港的交通工具。現時資訊科技發達,雖然我們可以在互聯網簡單搜尋,香港所有現在或以前出現過的交通工具圖片及文字,均會顯示於電腦屏幕上。不過,我選擇趁放假的時候,帶著細佬一邊拍拖,一邊親身去乘搭不同交通工具。 因為需完成一份認識交通工具的功課,細佬可以坐船吹吹海風。(秦蓁提供) 我們家住新界區,讓細佬認識交通工具最好的是前往港島區。放假那天,我們由新界到港島區,專程乘搭了電車、地鐵,然後坐纜車到山頂,再從中環碼頭坐渡海小輪過海到九龍區。細佬在坐車過程,親身認識了「叮叮」、渡海小輪,巴士、地鐵這些交通工具,他會了解到電車會發出「叮叮」聲,因而又名叫「叮叮」,是在地面行走、歷史悠久的交通工具,電車更是港島獨有的交通工具;乘坐渡海小輪的時候,他又可以體驗到船程原來很短,我們很快便到達尖沙咀,途中亦可環顧四周,認識香港特色的建築物及地標。我們亦可順帶讓他知道,香港因為填海緣故,今日的海岸線已較昔日縮窄了很多。 細佬搭電車時,親身乘搭電車,更可以聽到它所發出的叮叮聲響。(秦蓁提供) 其實,每一日真實的生活體驗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重要教材,家長可以經常就地取材用,變成孩子的通識教育,小朋友對於這些有感受的體會,一定會較上網看資料更深刻。我們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輕鬆學習,例如在搭地鐵過程中,我們可鼓勵他們數算搭了多少個地鐵站、又或搭十個地鐵站需花多少時間。大兒子哥哥現正學習乘數,他最近最愛玩這遊戲,經常趁搭地鐵時,計算搭了多少個站、需花多少的時間來練習乘數,既當是玩遊戲、又是練習算術。 父母教育孩子無需要花費大量金錢購買名貴的教材,只需花一點心思、抽一點時間,與孩子一起體驗生活,已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更可順便儲蓄親子關係。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別輕易跟孩子說放棄

媽媽默默支持和陪伴孩子,相信是最好的支持。兒子將近演出時,我經常會坐在演藝中心內靜待他練習。(秦蓁提供) 最近與大兒子分享從網上看到的教育看法,美國賓州大學擔任心理學助理教授Angela Lee Duckworth在TED演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中譯:意志力:熱情與持續力的力量),非常有意義。她在影片中提到意志力(grit)較智商、天賦更重要的成功特質後,意志力是追求長期目標的熱情與毅力,這不只是努力一周或一個月,而是持續長達幾年的努力,直到目標實現為止;即使困境或失敗,這目標依然堅持。我非常認同她的說法,意志力與毅力對學習來說,也是父母培育孩子成長時,很重要的環節。 無論讀書或工作,世上並沒有免費午餐,過程中我們必定經過努力,面對困難及挑戰,有恆心地克服了,才會有所收成。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導他們如何學習堅持,都非常重要。有些父母見到孩子讀書或做功課辛苦,會對他們說:「算啦,咁辛苦,唔好做!」當孩子聽父母的話,就此放棄,孩子每次遇到辛苦時便會輕易放棄。又或有些孩子走了一陣路很說疲倦,有些父母愛子心切便會叫他們搭車,這也是一例子。 我的媽媽曾感心痛,也問我會否考慮全職讀書,但爸爸則著媽媽別多說,他們每天只默默待我回家,堅持送上愛心熱飯熱湯。每晚當我吃到這頓飯,我便深深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他們以美食為我默默打氣,成為我心靈的良藥,成為我最大後盾,讓我堅持完成學業。 成功需苦幹及持續堅持,父母在旁支持是很重要,也成為孩子具恆心的動力。以我自己為例,在大學畢業後,我加入醫管局工作,其後修讀博士學位時,雖然我已取得助學金(Studentship),但我卻堅持半工讀。因為對於言語治療這專業來說,除學術上知識重要之外,臨床的實戰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大學剛畢業時我如一張白紙般,如果當時放棄工作,單單讀書,在知識上的應用或會變得紙上談兵。 當時我每天早上八時回到醫院工作,放工後即到港大讀書、從事究研究工作,至晚上九時多才回到家中。我的媽媽曾感心痛,也問我會否考慮全職讀書,但爸爸則著媽媽別多說,他們每天只默默待我回家,堅持送上愛心熱飯熱湯。每晚當我吃到這頓飯,我便深深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他們以美食為我默默打氣,成為我心靈的良藥,成為我最大後盾,讓我堅持完成學業。 轉眼我已是三孩子之母,父母默默協助我學習何為恆心,今日我已可應用於孩子身上了。大兒子現在每週有兩天要去學習唱舞台劇,每次要學到晚上近八時,對於習慣了早睡的阿Mo來說,也有點吃力。為了上舞台劇課,他放學後便很努力盡快完成功課,然後趕往上課,縱使他有疲倦時,卻沒有想過放棄,因為唱歌已成為他的動力。而我作為媽媽,則會在他學習時在門外默默守候著他,作為他的支持者,好讓孩子堅持、有恆心地去完成一件事。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對不起不代表一切

  小朋友犯錯,作為家長或照顧者必須要教導孩子向別人說對不起表達歉意。不過,有些小朋友口說對不起,並非出自真心,甚至將對不起變成口頭禪掛在口邊,做錯事、闖了禍便以為說了對不起便解決了事,對方不能生氣、不可追究,逃避面對自己犯錯的問題。 小朋友之間玩耍也有意見不合時,家長需教導他們如何互相尊重。(秦蓁提供) 隨著小朋友年紀越大,作為家長更應該盡快教導孩子明白對不起背後歉意的重要性。大兒子哥哥和二兒子細佬已開始長大,我發現他們同樣開始有「對唔住」麻痺症,誤以為撞到別人或做錯事便說句對不起了事,又或「Sorry媽媽」便一定可以獲原諒,將對不起變成念口簧。 當孩子做錯事,單單罰他們到冷靜區(naughty corner)反思,或大鬧孩子一餐已沒有意思。我會要求哥哥及細佬想想自己有什麼事做得不好,然後將有關事情寫下來,如何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教導他們「對唔住唔係大晒」,最重要是得到別人的原諒。 需要讓孩子明白到不能單單能以無心或一時衝動作開脫的藉口,我們讓他們了解做錯事的嚴重性及後果,真正明白對不起背後那份歉意 同時,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及明白,有時候的一些無心之失,卻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即使你不是故意,卻會換來無法挽救、難以想像的結局。如早前哥哥和細佬愛玩扮打交遊戲,他們互射飛鏢時不小心射到妹妹的面上,結果令她的面部腫了。我立即以此作為例子教導他們,這次幸好是射過了一點,妹妹僅是面部腫了,但假如射過一點射到我們家中老狗阿b的頭部,牠便可能因你們無心之下被彈死了,那麼即使說多少句對不起,這錯誤也是無補救,阿b也不會翻生。 對不起不是一切,哥哥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秦蓁提供)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或對別人造成傷害,作為家長,有需要讓孩子明白到不能單單能以無心或一時衝動作開脫的藉口,我們讓他們了解做錯事的嚴重性及後果,真正明白對不起背後那份歉意,才是他們成長中重要的一課,也是應該從細需學懂的道理。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適合親子共讀的媽媽使用說明書

我們去年全家到台灣旅行時,逛書店是我們家的既定行程,三個小朋友有各自喜愛的書籍,我也可以偷閒尋找自己愛看的書籍。當時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非常值得推介書籍,名為《媽媽使用說明書》,很適合我和大兒子哥哥和二兒子細佬一起共讀。 這本書講述主角上學前剛巧被媽媽鬧了一頓,回到學校時剛好是作文課,主角於是將媽媽所有不好的地方寫出來發洩,結果老師盛讚主角這篇文寫得非常之好,並著主角回家與媽媽一起親子共讀這篇佳作。主角回家後擔心不已,惟有向爸爸求助,如何與媽媽共讀這篇「作品」。主角的爸爸於是教孩子說,電腦和電視均有使用說明書,一旦用錯方法便不能開機,胡亂操作的話更或會發生故障,媽媽同樣有使用的說明書,如果當孩子使用不當,便會出亂子了。 父母如希望子女多閱讀,身教也很重要的。父母經常看書,子女耳濡目染也會跟隨 這本書很適合親子共讀,我也和哥哥和細佬一起共讀,大家也覺得很寫實,也有共鳴。這本書很多例子都是孩子眼中的媽媽,作為媽媽的,閱讀這本書時也會想想自己平日對孩子的態度,在某些情況下是否需要調教一下。當孩子閱讀這書時,也會明白到媽媽平日囉囉唆唆,是出於關心自己,從而也體諒父母多一點,間中更會學懂欣賞媽媽的溫柔。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在此推介這本親子共讀的書籍給大家。同時,父母如希望子女多閱讀,身教也很重要的。父母經常看書,子女耳濡目染也會跟隨,以我家為例,哥哥很愛看書,細佬現在也受他影響,經常拿哥哥認為淺白的書籍來看,至於最細的妹妹,雖然只有三歲人仔,但她在兩位哥哥的影響下也愛上看書,早前還靜靜走進房內將心愛的公仔排好,然後逐一講故事給它們聽。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孩子越早培育好習慣越好

一向很喜歡「與成功有約」系列的書籍,記得在大兒子哥哥去年生日時,我將一套The 7 habit of Happy kids《培養七個好習慣》書籍的英文版送給他,因為哥哥愛看英文書籍,所以送他一套英文版。但我亦希望哥哥多看中文書籍,索性連中文版也買一套給他。 The 7 habit of Happy kids英文版是哥哥的生日禮物。(秦蓁提供) 這套書講述如何培養七個好習慣,教導孩子原則的力量,如責任、設定目標、尊重、團隊合作和平衡原則。同時,作者序中講述到讓孩子們具備父母使用的共通語言,如「我得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讓我找出一個雙贏的解決方式」時,令雙方都明白這含義,對孩子成長有大幫助,加上作者將這做人的大道理,這些本來是沉悶或對孩子來說艱深的道理,以故事和不同角色表達出來,即使是小學生也能輕易理解箇中道理。 我們談就容易,但要小朋友執行,是需要透過許多經驗累積才會懂得 書中所分享的價值觀,對小朋友成長來說頗為重要,如當中講述做人應有責任感、如何計劃及行動,小朋友如何定目標看似很容易,但究竟如何能實行,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尤其當小朋友讀小學階段,每天24小時中,扣除睡覺、吃飯、沖涼以外,返學已佔了他們大部份時間。小朋友會否做一些事情,往往很靠他們的意願、主動性,從而決定如何運用時間。 中文版的《培養七個好習慣》可以讓哥哥多看中文,當中解述的大道理,對孩子成長很重要。(秦蓁攝) 家長教孩子要有責任感、訂立目標、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時互相尊重、要與其他小朋友合作,這些待人接物應有態度,坦白說我們談就容易,但要小朋友執行,是需要透過許多經驗累積,才會懂得。小朋友不會一聽便明白,也不會認識到這些大道理後便立即做到或做得好,他們總是trial and error,不斷從錯誤中嘗試,從錯誤中學習,在過程中所經歷失敗及嘗試,令他們在生活中有所體會,才會明白如何做到良好品格。 德育教育對孩子成長最為重要,當小朋友越早認識到做人應有品格、應有的處事態度,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幫助。即使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這本書都可以翻看,從而重新領略不同感受。我已向身邊許多朋友推介這本書,因為這七種技巧,是做人七大技巧。而寫這本書的作者剛巧和我家中情況一樣,同樣有三個小朋友,年齡同樣是八歲、五歲及三歲,令我特別有共鳴。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