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堂:漫畫繪本打開知識之門 橋樑書築起閱讀習慣

開學了!相信家長早已為孩子準備好文房四寶,但可別忘了同時要選購一些圖書。事關近年很多學校為配合課程發展議會所訂的4個關鍵項目之一「從閱讀中學習」,在正式上課前,撥出少許時間作「早讀時段」,並鼓勵學生自備書籍回校,建立常規閱讀習慣。推動閱讀固然是好事,但不少家長卻為選書問題而煩惱,也擔心要添置海量圖書才能滿足日復日、月復月早讀時段的需要。

文:沈雅詩、顏燕雯

小模特兒:Nacby Tse、Ebo Tse、Alison Cheung、Gordie Cheung

場地提供:Seeds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一直很重視閱讀,跟很多學校一樣,該校亦設有早讀時段,「我們希望從小建立小朋友的閱讀習慣,所以安排了一周兩次、每次30分鐘的早讀時段給低年級(一至三年級)學生,除了讓他們在課室自行閱讀,每周我亦會在禮堂輪流帶領一個級別的學生,跟他們分享有趣的圖書。此外,學校亦在上、下學期各安排了為期一周全校性的早讀時段,那一連五天,所有師生都要齊齊看書。」長沙灣協和圖書館主任倫雅文說。

 

小朋友如果經常有機會一起看圖書,他們自然互相影響,除了很想知道同學在看什麼書,藉以增加話題,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閱讀興趣,整個校園閱讀氣氛便更濃厚。(蘇智鑫攝)
小三、四屬中高年級的學生,識字量相對提高,倫雅文建議父母可開始讓小朋友閱讀圖文比例介乎在繪本與純文字兒童文學之間的橋樑書。(蘇智鑫攝)

早讀時段 同學互相感染

雖然大部分學校的早讀時段都不會很長,但倫雅文認為亦有其價值,「當大家都在安靜閱讀時,小朋友是會互相感染的」。不過,早讀時段能否真正發揮效果,還得看各方面的配合。「閱讀習慣是要培養的,如果學校沒有指導,又或者家長選擇的書本不適合,學生只會在早讀時段『遊魂』,難有得着。」她強調,閱讀並非任務,最終目的是培養成為孩子的終身習慣,因此要引起動機,就要先從小朋友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每個人的興趣都不同,男女亦不一樣,有些高端的學生,對歷史、詩詞特別有興趣,有些學生或許正在學游泳、打球,因此便認為這類題材的書籍有用、好看。其實不管看什麼書,只要孩子肯打開書本,便已經成功了一半。」

談到不少家長都對漫畫有保留,她指是一種誤解。「三采文化出版的《世界歷史探險》系列、《科學實驗王》系列等,都是漫畫來的,但當中就包含了很豐富的知識。漫畫無罪,甚至是為孩子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圖像閱讀是重要技能

至於繪本,亦同樣背負圖多字少,「學唔到嘢」的「罪名」,倫雅文對此有一點意見,「其實圖像閱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我亦經常在課堂跟學生一起閱讀無字繪本。很多繪本的質素也很高,像賴馬的《生氣王子》、《愛哭公主》,內容輕鬆幽默之餘,也在灌輸品德;長谷川義史的《我吃拉麵的時候》,內容看似簡單,但背後卻是一個在講述戰爭的故事」。

在孩子懂得尋找自己有興趣的讀物前,家長應細心為他們把關,避免選了內容不合適或文法有誤的圖書。(蘇智鑫攝)
倫雅文(受訪者提供)

家長導讀 教孩子觀察線索

不過,她提醒,針對一些閱讀能力不高或閱讀興趣不濃厚的孩子,家長是有需要導讀的,「以繪本為例,家長可先跟子女閱讀一小部分內容,教導他們如何去看一幅圖畫,觀察線索,又怎樣再圖文結合細心讀一遍。這樣一來,既可引起他們自己追看下去的興趣,亦避免小朋友因為缺乏方向、掌握不到閱讀技巧而出現走馬看花、『飛書』的情况」。

那麼,究竟家長要準備多少本圖書才可應付課堂所需呢?她指難有準則,但一本書不應該只看一回,「我不認為學生要天天換書的,即使繪本,細嚼的話,也該可看上至少3天。况且一本書看完一遍,隔兩三個月又可以拿出來再重新看一次,因為每次吸收都會有不同,家長用不着購買大量書籍」。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