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介:DJ小白聲演繪本 刺激孩子想像

身為DJ,小白擅長用聲音演繹繪本,活靈活現的感覺,帶給孩子很大的閱讀樂趣。

請爸爸充當大力士,擔擔抬抬,絕無難度,但要他們跟孩子看圖書、講故事,卻考起不少爸爸。可幸白原顥(小白)沒有這方面的煩惱。身為港台DJ,小白最擅長用聲音演繹繪本,不單兩歲大的兒子聽得津津有味,最近他以「故事叔叔」的身分進入校園,更以日語跟一班小學生「聲演」繪本,希望刺激他們的想像空間,學生反應很好。

文:沈雅詩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白原顥(小白)的兒子Scott未足兩歲,雖然他仍屬新手爸爸,但因為在電台主持親子節目,令他經常有機會接觸繪本,加上曾演出廣播劇,所以跟小朋友講故事,絕對難不到他。「我十分清楚聲音的力量,它可以帶出很多東西,而最容易表達聲音的方法,就是連同表情一起做出來。因此,想孩子看圖書、聽故事投入,家長需要根據書本內容,使用相應的情緒演繹出來。」

小白每天都會跟Scott共讀,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

放下身段 與孩子一起癲

書本是百看不厭的,尤其對小朋友來說,因此,小白也經常跟Scott重複看同一本書、同一個故事,其子一樣興致勃勃,「Scott十個月大時,我便跟他一起看書,而且重複又重複看同一本書,當中包括《三隻小豬》,目的是讓他熟透當中的情節,待他有朝一日懂得發問問題。然而,小朋友很容易滿足的,只要每次我都很投入、運用不同的聲線去演繹每個角色、表情又誇張一點,他依然很有興趣去聽、去讀的。所以,我相信爸爸講故事也可以很動聽,最重要是願意『放下身段』,不要嫌稚氣,跟孩子一起瘋癲便行!」

小白除了是DJ,也是一名日本通,他曾在日本留學和工作,精通日語,故他很喜歡看日本繪本,貪其原汁原味,「始終經過翻譯,會有少許失真,例如有一本日本話題書,講一個媽媽被車撞死了,台灣把它譯成《媽媽變成鬼了!》,但其實日語的意思,是媽媽變成了幽靈。因為鬼,在日本文化的意識是比較負面,是那種有角的惡魔;相反,幽靈就很直接,日本人相信,人死了就會變幽靈」。

除了翻譯問題,小白認為,有時語言文字也會剝削小朋友的想像空間,於是他最近便以「故事叔叔」的身分走進校園,用學生不熟悉的日語跟他們說繪本,目的是為他們製造想像空間,最後才再用廣東話重新說一遍。

曾在日本留學和工作的小白(右一),最近伙拍親子共讀專家菜姨姨(左一)到校園以日語向學生講繪本,期望他們在「聽不明」的情况下,多運用想像力去理解故事。

五味太郎所著的《海は広いね、おじいちゃん》(台灣譯作《爺爺,海好大呀》),是小白常帶入學校分享的繪本。內容講一對爺孫在沙灘,爺爺背着孫兒和大海,一直坐在太陽傘下自顧自地看書,對孫兒說看到船(UFO)、人、大象、馬、蛇等東西都充耳不聞,他只醉心地看一本研究外星人的書,結果爺爺錯失了目睹UFO的機會。

保留孩子對圖畫第一印象

「我用日文去說,同樣有不同的語氣、聲線,但同學也是不理解的,只能靠圖畫去想像。這樣說故事的好處,是小朋友可以保留第一個對圖畫的感覺和印象。舉例,我沒有用廣東話說穿那是『馬』,孩子的腦裏面便沒有『馬』,他們可能看到牠是『驢』,這種經驗很有趣的。」

另一本小白推介的日本繪本是長谷川義史的《ぼくがラーメンたべてるとき》 (台灣譯作《我吃拉麵的時候》)。小男孩吃拉麵的時候,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隔壁的隔壁有人正在看電視、隔壁隔壁的隔壁有人正在拉小提琴……後來畫面由隔壁變成隔壁村、隔壁村的隔壁村,以至隔壁國家的男孩女孩在做什麼。隔壁國家的孩子有的在背小寶寶,有的在打水、在拉牛耕田,或拿一車子麵包上街賣。最後,「遠在山上的一個國家的男孩倒下去」。

「那個男孩為什麼倒在泥濘之中?書裏面沒有明確交代。是跌倒受傷?天災?戰爭?其實可以有很多討論空間。對小朋友而言,我認為是一本很好的生命教育繪本。」小白說。

說回Scott,牙牙學語的他,看得明、聽得明這些繪本嗎?小白的答案是肯定的。「所謂潛移默化,只要我不斷跟他說、跟他解釋,他是理解到的。就像我跟Scott一起讀《我吃拉麵的時候》,我相信他會明白,原來世界上有很多小朋友跟他一樣年紀,大家又做着不同的事情,而身在香港甚少經歷天災的他,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