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以身作則 給予選擇 具體指示 親子相處 3招減摩擦

 


正視問題——停課令不少家庭衍生親子相處的問題,專家指出,這或意味着家長過去一直忽略一些基本而關鍵的管教概念,需要正視。(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由農曆新年至今,孩子「放假」的日數,已經遠遠超越暑假,不少家長也指出,因為很久沒有與子女這樣「近距離」和「密集式」相處,摩擦亦隨之增多。有專家表示,出現這種情况,或許是因為家長過去一直忽略一些基本而關鍵的管教概念,只是以往生活步伐太急,未有為意。那不妨趁今次「疫」境,重新思考教養之道。

文:沈雅詩

教養之道:以身作則 給予選擇 具體指示 親子相處 3招減摩擦
黃雋灝(受訪者提供)

 

①言行一致 樹立榜樣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黃雋灝說,想減少親子間不必要的摩擦,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觀察學習能力很強,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他們瞬間吸收,並加以模仿。」

他舉例,不少家長常嘮叨子女要多閱讀,那自己又有否看書呢?當爸媽不想子女沉迷電玩時,自己又有否機不離手?假如成年人也「其身不正」,的確易惹來孩子反擊「你也是這樣子吧」!而這一句,也容易令父母火冒三丈:「我怎一樣呢,我要辛苦返工!」但子女又何嘗不是認為自己要辛苦讀書、做功課呢?

黃雋灝認為,這類爭執是可以避免,只要家長秉持言行一致、樹立榜樣的原則,親子間必定能相處更融洽。

教養之道:以身作則 給予選擇 具體指示 親子相處 3招減摩擦
由身教開始——家長若不想小朋友沉迷電玩,自己必須樹立榜樣,切勿在孩子面前經常機不離手。(GOLFX@iStockphoto)

 

②轉換表達方式 勿「威迫」

「肯學不肯練」亦是親子間另一個常見的摩擦點。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子女起初對學習新事物(例如學彈鋼琴)是很感興趣的,但熱情卻瞬間消退,再提不起勁練習。對此,家長往往歸咎於孩子「三分鐘熱度」,但黃雋灝直言,家長也可能要負上部分責任。

「家長很喜歡把『你又說學琴,現在又不練琴』、『你每日一定要練30分鐘』等說話掛在嘴邊。孩子除了當初『喜歡鋼琴』是出於自願之外,其他安排也可能是家長威迫的。試問在事情上不能自主,還要接受諸多要求,誰會喜歡呢?」

他建議家長嘗試轉變表達方式,例如:「你想練習30分鐘還是1小時呢?」、「一星期之中,你希望安排哪3天練琴呀?」、「今次你想先練習哪一首歌?」等。「其實轉個表達方式,也可能得到相同的結果,重點是有否給予孩子選擇權。在提供選擇的權利下,孩子做事也較心甘情願,有助自主學習。」

教養之道:以身作則 給予選擇 具體指示 親子相處 3招減摩擦
良好溝通——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雙向溝通很重要。家長不妨每天抽空聆聽子女的心底話。(Tomwang112@iStockphoto)

 

③指示清晰 更易達標

談到表達方式,黃雋灝補充,很多家長有相同毛病,就是說話不夠具體,「家長常叫孩子『勤力些』,但小朋友未必掌握到當中的意思,自我要求亦可能跟父母有落差,心想『我已經很勤力啦,溫了兩個生字』」。他提醒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要特別留意以下兩點:

(i)具體

何謂「勤力些」?家長可說成:「我希望你每天都溫習生字,目標每星期15個。你希望每天溫習5個還是10個呢?」;「做好些練習」這句話,便要改為:「你需要完成今天的練習,並覆檢答案,而且要把鉛筆痕擦乾淨。」如果爸媽能把要求說得具體一些,孩子更能在規範下達至目標。

(ii)可做到的

所指「可做到的」要求,不是我們認為孩子能否做到,而是他們覺得自己能否做到。有很多孩子是願意做好的,只是他們認為自己能力做不到,最終選擇放棄。其實學習成效不在乎一次過能牢記多少,而是持之以恆,積少成多。因此,家長不妨把目標拆細,這樣更能提高孩子的成功感,促進學習動機。

最後,黃雋灝鼓勵家長多聆聽子女的想法。「我們習慣了吩咐孩子,卻忽略了聆聽他們。雙向的溝通,更有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有利於建立其服從度。」他說,家長可嘗試每天抽一段時間來聆聽子女的說話,其間不批評,並採取「主動式聆聽」,即運用自己的言語來覆述孩子的說話,這樣較容易讓他們感受到你在聆聽,有助減少摩擦。

教養之道:以身作則 給予選擇 具體指示 親子相處 3招減摩擦
目標拆細——當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指示要具體清晰,並把目標拆細,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到。(gahsoon@iStockphot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