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物語:「瞄準」或「不瞄準」

2019年6月12日,身在德國的華德一家關注着香港就「反送中」法例的和平示威,看着示威人士的訴求如何不被聆聽,看着一個國際城市如何葬送自己及人民的希望。為人父母者,無不關心下一代的福祉,有些可能關注生活環境,有些特別着眼教育質素,那麼有多少人願意對當下的強權政治施壓呢?6月9日,700萬人口裏有過百萬人出來了!還記得2003年時的七一遊行嗎?當年的50萬人成功讓政府回心轉意,但如今兩倍的人民力量卻無力回天了嗎?

「合法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作為兩子之母,當我看着示威前線的學生們和其他老老少少只有小量裝備,去應對催淚彈和橡膠子彈,看着一段又一段他們被攻擊的新聞片段,真的非常揪心。

他們用血肉之軀奮不顧身地守衛香港基本法上賦予的自由,讓我們的未來不致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你可以不認同他們,你可以有個人立場,但請不要在他們受傷後惡意評論他們,這是二次傷害呀!

要知道國際社會嚴厲抨擊警方對示威者濫用暴力,德國歷史上就有一個轟動的例子:1989年柏林圍場倒下前夕,有兩名年輕人想從東柏林翻越圍牆逃到西柏林,但不幸地被守門的士兵發現,其中一人被射殺了。有人會覺得士兵執法而錯殺良民只是不幸事件,但德國法庭以審判告知世人,這是於情、於理都不容的行為,當時法官Theodor Seidel強調「合法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良知才是行為的標準」,從而歸納出阻止人民逃離東德,本就是罔顧人權的非法行為。

不能泯滅良知傷害人民

重點就是士兵並非沒有其他選擇導致殺人,他其實可以選擇「瞄準」或是「不瞄準」。而當時守門的4名士兵,有2人向天開槍示警,有1名「不瞄準」下傷人,有1名「瞄準」了平民的胸口,射擊殺死了這個平民。最後的判決分別是「無傷人者無罪釋放」、「傷人者被判兩年緩刑」、「殺人者被判3年半的監禁」。後來士兵上訴,法官仍然持守該士兵行為違憲,但考慮到軍隊體制下士兵的絕對服從,最後改判該士兵兩年監禁,緩期執行。

這是歷史給我們的警醒,就算是士兵或是警察等能合法使用暴力者,也不能泯滅良知地傷害人民。

當懵懂的小朋友問你,那些警察為什麼要開槍,為什麼他們要對準別人的頭部時,大家都可以批判地表達你的個人觀點,而非簡單的對與錯。若干年後如果我的兒女要參與示威,我會先跟他們討論其出發點,若以公義之名,我必在旁同行。在此我們向所有守衛香港自由的人士致敬,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