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四寶:心中的小星星

疫情再次嚴峻,本地確診的數字持續增多,全港學生提早放暑假,父母也多選擇留家辦公,這段時間大家都比之前謹慎,減少外出,一家人在同一屋簷下,朝夕相對,原是難得的美事。可是,當父母看着孩子,就不期然想起他們可能因停課而落後的成績、沒完成的作業、未翻過的圖書…… 心,就焦急起來。 旁邊的孩子,或許光是坐着、玩着,也會招來責罵:「拿書出來溫習吧!做了暑假作業沒有?有沒有看圖書?你這樣如何讀上去?為何你可以這麼懶散?你這樣將來什麼也做不了﹗」 這些情節、對白,日日如是,孩子就是沒有改變。有當父親的朋友在群組中苦笑道:「這個暑假才剛開始,何時才結束呢?」難道這不是孩子的心聲麼?

你懂得關心孩子麼?

我們作為父母,整天被困在家裏,想改變孩子之先,或許,自己也要先有所改變。想起一套多年前的印度電影《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筆者推介了給群組內的家長朋友看。即使未能完全改變父母對子女的想法,至少,在看電影的時候,也能把目光稍為離開孩子一會,給大家一個喘息的空間。電影的主軸看似是藉一名患有讀寫障礙的三年級小男孩Ishaan的遭遇,批判印度長久以來只標榜分數、成績、競爭的教育制度。在講求紀律、服從的學校文化下,學生的學習需要、興趣,甚至天賦潛能也會被擱在一旁。成績追不上的就是失敗者,失敗的原因不在學校,問題總是歸咎於學生本身。

然而,在我來看,這套電影真正的主軸是對家長們的挑戰:你懂得關心你的孩子麼?你眼目所注視的是孩子的成績,還是他的獨特和需要?故事中小男孩的生命,因為遇上一位真正關心他的教師Nikumbh而徹底改變,不只是成績上的改變,而是生命的轉化,重新注滿色彩。關心孩子,是讓他們感到被關心,重要的是按孩子喜歡的方法去做。父母費盡心力為子女安排最好的學校、找來最好的補習教師,也許,孩子所要的只是一個擁抱、一個一起做手工的下午。

父母願意改變 是孩子的幸福

疫情下,我們都要珍惜可以跟孩子相處的時光,明白父母都會憂慮孩子的將來,特別當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如你所願時,我們或會氣得破口大罵。故事中的教師曾向小男孩的父親提及一個關於所羅門群島的傳說。原來島上的居民當要在森林開闢土地耕種時,他們不用斧頭把大樹砍掉,而是圍着大樹對它不斷辱罵,不用幾天工夫,大樹就會枯萎,倒下死去。

傳說歸傳說,但這也是對常在憤怒中的父母的善意提醒。有朋友在觀看電影後說:孩子的幸運,是因為遇上一位懂他、關心他的教師。事實上,家庭遠比學校重要,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幸運地遇上一位好教師,但是,他卻可以遇上懂他、關心他的父母。在這個不一樣的暑假,若父母願意為孩子作出改變,孩子不是幸運,而是幸福。今天開始,學習欣賞孩子的獨特、了解他們的需要,讓他們的生命因着你的改變,同樣有所轉化,重新注滿色彩,享受一家人在同一屋簷下,朝夕相對的每一天。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