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言語自聊:兒童餵食障礙

兩歲的Elsa(化名)出生於第25周,屬早產兒,乍看外表跟同齡小孩一樣,身高體重亦已經追上了同齡,在我的診所外面跑跑跳跳,智力發展亦屬正常,已經可以跟大人簡短對答,也會說句子;唯一問題是不肯吃東西,三餐都靠胃喉餵飼,即透過胃喉直接將營養奶倒進胃裏面。

早產兒三餐靠胃喉 抗拒用口進食

對於一般人,胃喉餵飼這個概念很不可思議,就算胃口再差,小朋友總會肚子餓,總會吃一點吧,或會覺得是家長寵壞了孩子。其實不然,原來Elsa因為早產,早期肺部發展未成熟,歲半前仍要依靠呼吸機幫助呼吸,亦有胃酸倒流的問題,故醫生不建議用口吃奶,怕引發吸入性肺炎,所以一直都用胃喉。直到歲半,醫生才容許Elsa用口試吃。

試想想,在短短一年半的人生裏,Elsa未吃過一口奶、飲過一口水,又怎會懂得吃東西呢?媽媽見Elsa吃東西遲起步,當然知道不會一步登天,給她時間慢慢學習。可是,經過半年的努力仍然沒半點進展,Elsa依舊抗拒吃東西,爸媽每次餵她都耍手擰頭,甚至扮咳、扮嘔來逃避。輾轉之下,經朋友介紹才來到我的診所。

跨專業難題 2019年始有診斷定義

其實, Elsa面對的是「兒童餵食障礙」(pediatric feeding disorder)。在2019年之前,這個狀况沒有一個特定的診斷,醫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小朋友的拒食原因,然後轉介。如果醫生覺得是口肌發展問題,會轉介言語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作口肌訓練;如果是心理障礙,恐懼吃東西,則轉介臨牀心理學家作心理治療;如果是營養問題,就轉介營養師跟進;有時甚至歸咎是家長的育兒問題,就轉介社工……如果醫生比較貪心,「大包圍」轉介4、5個專業,而各專業又出盡法寶各自跟進,有時建議甚至互相矛盾,令家長無所適從。

直至2019年,在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Goday教授的帶領下,於期刊上首次將Elsa這類進食情况定義為「兒童餵食障礙」:如果小朋友進食的能力明顯異於同齡,而這些進食障礙與小朋友的醫療病歷、營養、進食發展,以及社會心理發展功能這4方面有關的,就可以診斷為兒童餵食障礙。除了定下了新的診斷外,Goday教授建議及早介入這問題,並在介入時針對上述4方面訓練,提倡跨專業合作。

雖然喜歡吃東西的小朋友遠遠比像Elsa這些患有兒童餵食障礙的小朋友多,但由於這診斷仍然很新,未有太多人認識,大多家長都會覺得孤立無援。所以若大家身邊有這些小朋友及家長,請鼓勵他們及早尋求幫助和治療,不要獨自在家奮鬥啊!

參考資料:Goday, P. S., Huh, S. Y., Silverman, A., Lukens, C. T., Dodrill, P., Cohen, S. S., ... & Phalen, J. A. (2019). Pediatric feeding disorder: consensus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68(1), 124.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