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訪:實現公平教育? 陳美齡:讓少數族裔免費讀國際校

Agnes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她走訪亞洲多個國家,跟小朋友打成一片,亦對各地的教育制度有所認識。

教育有心人對答

陳美齡的新書中共有40個提案,當然難以一下子實現,卻成功引起了社會討論。兩名教育有心人就向她發出提問,就教育問題作出交流。

◆津校引入國際優質課程

歐偉民(教育博士)問:

如何使教育公平、公義一點,令國際學校等優質教育,不止限於富人的專利?

陳美齡答:

早前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推出200萬的「定期票據計劃」,認購後可提名一名子女優先入讀,但只是有面試機會,不保證取錄。這帶出了「有錢就可以有高質教育」的觀念,真的很不可取。對於私立學校、國際學校,政府不應讓他們賺這麼多。

我建議規定這些學校,必須收取部分本地學生,特別是國際學校,要免費收取一些非華語、少數族裔的學生。

因為他們入讀本地小學,常常因語言問題而難以適應,如果入到國際學校,以英語教學,對他們有一定幫助。也許部分家長不希望孩子跟少數族裔一起讀書,其實這是歧視。政府要有政治勇氣,扺得住批評,去實現公平教育。

至於本地基層學生,政府可牽頭研究,將國際學校的優質課程、教學方法,引入至官津小學。

◆盼政府多聽家長心聲

周勁倫

(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召集人)問:

你曾說如果家長覺得需要改革,就可以進行,但家長一直都未能充權。你認為在制定教育政策中,政府是否應該加強家長的角色呢?

社會有地位的人應發聲

陳美齡答:

的確香港有一班熱心家長,他們的聲音不受到重視,就算出席立法會的事務委員會,發言之後也沒有下文。我希望政府可以給家長一些角色,在擬定政策時,多聆聽他們的意見。

另外,我希望社會上有地位的人,也站出來發聲,促使政府聆聽大眾的聲音。雖然他們的子女可能已長大成人,但都曾經是孩子的家長,理應關心下一代的苦况。

《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

作者:陳美齡

出版社:三聯

■未來大計

繼續為大眾發聲

不少人關注,擁有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博士學位的陳美齡,會否進一步投身香港教育改革,「新書出版後,不少教育界人士主動找我」,有人希望她作更多研究;有人認為她應爭取有權力的職位,帶動改革,「最得意是有人叫我走上前線,如參加家長民間運動,甚至建學校、做校長,這是我之前沒想過的」。

面對眾多可能性,她直言暫未有定案,「這本書的反應熱烈,代表好多人有心,想香港的教育有改變。我希望能繼續反映大家心聲,帶出師生、家長的意見,不過未知實際上要擔任什麼角色」。至於之前盛傳的教育局長一職,她就斷言今屆內都不會出任。

◆陳美齡小檔案

出生地:香港

居住地:日本

學歷:修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

家庭狀况:已婚,育有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