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童:解釋規矩 必須說明背後原因 自閉童學守規 融入校園

自閉症學童被投訴破壞課堂秩序,但其實往往是他們不明白規矩的具體含義。

新學年伊始,相信不少新生還在適應之中,而對於一班患有自閉症的學童來說,要他們重新適應新的同學、班主任、時間表,甚至學習新的上課規矩,挑戰就更大。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克服這些難關,使他們盡快融入校園生活呢?

文:沈雅詩   圖:沈雅詩、資料圖片、Tomwang112、wavebreakmedia@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開了課十多天,當別的學生已逐漸適應新環境,不安逐漸減少時,自閉症學童碰釘的情况卻可能愈來愈多。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張燕鈴(Melody)表示,這類學生最棘手是社交和溝通障礙,並且不時做出一般人眼中的「怪異」行為。

不明事物關聯性 加強說明

她解釋,自閉症小朋友最大問題是經常陶醉於自我世界內,難以跟別人建立關係,在溝通過程中,不明白對方或被對方明白,「其實問題的核心,是因為他們對於事物關聯的概念完全掌握不到,亦因而會做出很多被視為古怪的行為,例如重複老師的說話、突然離開座位,甚至是發脾氣打人等」。

Melody舉例,曾遇過一名高功能自閉症的學生,他坐在班房中間位置,有次上課期間,這名學生突然站起來,老師立即吩咐他︰「坐下來,你這樣會阻礙其他同學的。」這名學生果然坐下來,然而過了不久,他又再次站起,但今次,這名學生走到班房最後排,於是老師又再責備他︰「剛才不是叫你坐下了嗎?為什麼又站起來?」這名學生大惑不解,又返回自己的座位,這次他沒有再離位了,但卻唱起歌來。

「在老師眼中,這名學生不聽教,但何解他會重複犯錯呢?顯然是他理解不到『阻礙其他同學』是什麼意思。這名學生告訴我,他認為老師指『阻礙其他同學』的意思是說『阻礙其他同學看黑板』,因此他不明白為何坐下來、在不阻礙其他同學看黑板的情下唱歌又有何問題?」Melody指出,這個例子正好說明,自閉症學生缺乏關聯概念,他們意識不到「阻礙其他同學」應解作「分散同學的注意力,令同學焦點落在他身上,影響同學上課」。因此,家長若想糾正孩子偏差的行為,便要用孩子明白的方法(包括示範),說清楚不可以做這件事的背後原因。


社交和溝通是自閉症學生最弱的一環,他們不容易明白別人或被別人明白。

分享行為 利他終利己

人際關係亦是自閉症小朋友很弱的一環,Melody以小息分享食物為例。假設媽媽想教導自閉症孩子小息時和同學分享薯片,如果分享的理由是「因為同學沒有薯片吃很可憐,你大方些請他吃吧」,以自閉症小朋友的思維模式,他們肯定不會理解的,所以,媽媽必須要解釋分享薯片這種「利他」行為,其實最終是「利己」的。

她建議家長可以這樣說︰「今天你分享一塊薯片給同學,因為你的分享行為,他日可能換來班內其他30名同學也請你吃薯片,犧牲一塊可以換來30塊!」重點是要讓孩子實實在在地知道,他待人好,得益的是自己,因為會換來有人跟他玩、陪伴他小息等。雖然是功利一點,但只有這樣,才能實際地幫助到自閉症小朋友結交朋友,他們需要的,不是一些虛無縹緲的人際關係大道理。


想教小朋友分享行為,最簡單是灌輸「利己」概念,讓他們知道少少付出,有機會換來更多。

管教自閉症童宜用促進焦點導向,即說明做某些行為可能有正面效果,這比不停制止他的不當行為有效。(設計圖片)

指導孩子 宜正面角度解釋

此外,由於不擅於表達情緒,自閉症學童也較容易和其他同學產生衝突,這方面,家長也要作適當引導。Melody舉了以下的場景︰假設自閉症小朋友跟其他同學玩遊戲時,因為不服從遊戲指示而引發爭執,家長會選擇A或B的句子回應呢?

A.「你不可以跟同學吵架的,這樣會令同學對你留下壞印象,下次便不跟你玩耍。」

B.「如果你想跟同學有好的關係,即是有同學跟你玩,你便要主動邀請同學去解釋一下遊戲規則,如有不明白,便提出你的疑問。」張燕鈴說,要跟自閉症小朋友有良好溝通,首要是代入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

Melody解釋,A和B句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管教取向。A句是預防焦點導向,說明可能出現的負面後果,較傾向想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B句則是促進焦點導向,說明可能出現的正面後果,從而推動他作出某些行為。她說,大多數家長習慣使用A句去回應孩子的行為,然而,較理想的回應方法卻是B句,尤其針對自閉症小朋友的特性,因為B句具體指導了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做些什麼,更有效幫助孩子作出社交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