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手落腳」體驗生命教育 小手為爸媽洗腳學懂愛

小三的洗腳行動是基愛小學生命教育活動,雖然洗腳時間只有短短15分鐘,但親子之間有寶貴的傾談時間,彼此表達對對方的愛。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跟一般學科知識不同,要令孩子擁有正面人生觀,不可能單靠死記硬背。聖公會基愛小學就從活動入手,當中最受家長期待的,要數三年級的「洗腳行動」,孩子透過洗腳和按摩來慰勞爸媽,既能表達謝意,更感受到親情的可貴。其實,生命教育不限於家庭,透過各級體驗活動,孩子將逐步擴闊視野,對個人、社會、世界都有一顆關懷的心。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基愛小學推行生命教育活動,至今已經3年,副校長李月貞表示,雖然平日有公民生命教育課,但體驗活動往往是重頭戲,「在生命教育的課堂上,老師都會教導正面的人生態度,但親身體驗也相當重要,讓學生參與其中,他們的印象和感受會更深刻」。

讀小三的學生今年有「洗腳行動」,以行動向爸媽表達謝意。當天最後一節課前,學生跟家長齊集禮堂,一同看過與親情有關的短片後,約30名學生紛紛拿起毛巾、低着頭,每人用一盆水替自己的爸媽洗腳。至於其他爸媽無暇到校的學生,便在心形便條紙寫下感謝之情。最後全場學生大合唱,作為送給家長的禮物。

部分小三學生會上台表演,並率領全場大合唱,以歌聲傳達對在場父母的感謝之情。

按摩起繭雙腳 感受爸媽辛勞

教師在事前已教導孩子按摩、洗腳的技巧,即場又鼓勵他們多作觀察,「我們會叫同學細心留意爸媽的腳:腳上有沒有傷口或疤痕?皮膚很滑還是起了繭?只要有意識去觀察,不難感受到爸媽的辛勞」。大約15分鐘的洗腳過程中,親子互相傾訴心事,再拍攝即影即有相片,貼到送給爸媽的心意卡上。

跟爸媽拍攝了即影即有相片後,小朋友會貼到心意卡上,即場送給他們。

李月貞笑言,要透過服務爸媽來跟孩子談親情,小三是最合適的年紀,「換轉是高年級學生,可能平時已不會擁抱家人,要他們觸碰爸媽,雙方有很親密的接觸,大多都會害羞。如果是小一、二的學生,手眼協調和力量又不足,洗腳對他們來說有困難」。

透過洗腳時親密的接觸,家長和小朋友的距離也拉近了不少。

初小了解歧視 高小體驗貧病

正如基愛小學生命教育主任郭詩敏分享,體驗活動是按小朋友的年紀和需要而設,不同年級各有主題。同時當中具有延伸性,即是孩子會先從個人出發,建立基本的人生態度,再逐步擴展至對身邊人、社會和世界的關懷。

最基礎的是小一啟蒙禮,學生會收到一隻紅雞蛋,寓意進升小後有好開始,也會訂立新目標。

有了個人目標後,他們會將焦點延展,嘗試對身邊人付出關懷,所以二年級學生會進行「感官式活動」:先猜包剪揼,輸的一方臉上被貼上墨點,直至午膳時間才可脫下,「小朋友的鄰居、朋友當中,也可能有人外表與常人有異。透過貼上墨點,他們能易地而處,明白到不應投以異樣目光,而是要尊重身邊每個人」。

在小二的體驗活動中,學生要在臉上貼上墨點,體會外表異於常人的感受,從中學習尊重他人。

到了高小,學生的視野較廣闊,可以多了解社會的需要,小四的學生要抽籤,分別扮演傷殘及健全人士。部分學生要蒙着眼睛做瞎子、戴上口罩做啞巴,然後在健全同學的輔助下,從課室走到附近屋邨買東西,如何安全地在街上行走、在店舖購物結帳等都是挑戰。

一班小四生扮成傷殘人士,到校外完成任務,活動過後,同學都學會包容他人,甚至主動向有需要人士伸出援手,令老師驚喜不已。

五年級則設有貧富宴,大部分學生以一塊白麵包作午餐,李月貞就分享當中趣事,「我聽到有同學說『未試過覺得麵包這麼美味』,反映他們體會到捱餓的滋味,也明白食物對貧困地區的重要」。

家校同行 灌輸一致價值觀

這些內容豐富的活動,不止為學生而設,家長亦有份參與。

除了洗腳行動外,小一生的啟蒙禮也邀請了家長出席,孩子正在訂目標時,家長就寫下立願卡,表達對他們升小後的期盼。

李月貞解釋,生命教育不能單靠教師,家長也扮演重要角色,「一來,我們希望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學術以外的另一面。二來,如果家、校所灌輸的價值觀一致,小朋友吸收得自然較好」。